问题

美国那种完全不喝水,只喝含糖饮料、啤酒或牛奶的人,健康会出问题吗?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碰一滴白水,只靠含糖饮料、啤酒或牛奶来维持身体的水分需求,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在健康这件事上,水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基石,任何其他液体都无法完全取代它的功能。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这种“只喝非水”的饮水方式,那健康出现问题的概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而且问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得明白身体需要水干什么。水是我们身体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参与了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细胞、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调节体温、润滑关节、保护器官和组织等等。可以说,没有水,这些基本运作都无法正常进行。

那么,如果一个人只喝含糖饮料、啤酒或牛奶,会发生什么?

含糖饮料的“甜蜜陷阱”

我们先从含糖饮料说起,比如可乐、汽水、果汁饮料等。这些饮料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含有大量的糖分,通常是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者蔗糖。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摄入过多的糖分,特别是液态糖分,身体很难有效地将其排出。多余的糖分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快速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尤其明显。这不仅影响体型,更是代谢综合征的温床,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最终大大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牙齿健康问题: 糖是口腔细菌的“燃料”,这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导致蛀牙、牙龈炎和牙周病。含糖饮料的酸性本身也会直接腐蚀牙齿。
骨骼健康隐忧: 一些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特别是可乐)可能与骨密度下降有关。这可能是因为饮料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或者人们用饮料替代了富含钙质的牛奶,导致钙摄入不足。
肝脏负担加重: 特别是果糖,大部分都需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摄入果糖会加剧肝脏的脂肪堆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营养物质的“空卡路里”: 含糖饮料提供了大量能量(卡路里),但几乎不含维生素、矿物质或膳食纤维等必需营养素。它们是典型的“空卡路里”,会让你感到饱腹,但却无法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啤酒的“双刃剑”

啤酒虽然含有水分,但它的影响就比较复杂了。

酒精的危害: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过量饮酒对身体的损害是全方位的。
肝脏损伤: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肝脏细胞,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心血管系统: 虽然少量饮酒有时被认为对心脏有益,但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病和中风的风险。
消化系统: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影响营养吸收。
神经系统: 长期饮酒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引起酒精性脑病。
癌症风险: 酒精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致癌物,与多种癌症(如口腔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的发生有关。
脱水作用: 酒精有利尿作用,会让你排尿增多,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分,反而可能导致身体脱水。
热量和体重: 啤酒也含有不少热量,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牛奶的“并非万能”

牛奶相对来说比含糖饮料和啤酒要健康得多,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但即使是牛奶,如果完全取代了水,也会有问题。

消化负担和乳糖不耐受: 虽然很多人能耐受乳糖,但有些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饮用大量牛奶会导致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即使没有乳糖不耐受,一次性摄入大量牛奶也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过量钙摄入的潜在风险: 虽然钙对骨骼很重要,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肾结石的风险增加,或者干扰其他矿物质(如铁、锌)的吸收。
肾脏负担: 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电解质也需要肾脏来代谢和排出,如果饮用量巨大,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缺乏其他重要元素: 牛奶固然营养丰富,但它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例如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长期只喝牛奶,依然可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替代了水的基本功能: 最关键的是,牛奶不能像水一样高效地参与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它更像是一种“食物”而非纯粹的“溶剂”。

综合来看,长期只喝含糖饮料、啤酒或牛奶,而不喝纯净水,这个人几乎肯定会面临一系列健康问题:

慢性脱水: 尽管喝了其他液体,但它们无法完全像水一样渗透和滋润细胞。身体可能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脱水状态,导致疲劳、头痛、皮肤干燥、便秘、注意力不集中等。
代谢紊乱: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急剧上升。
器官损伤: 肝脏、肾脏、心脏、胰腺等器官都可能因为长期过载和营养不均而受损。
骨骼和牙齿问题: 蛀牙、骨密度下降、牙齿磨损等会成为常见问题。
消化系统紊乱: 胃肠道不适、营养吸收不良、便秘或腹泻等会伴随左右。
免疫力下降: 长期营养不良和体内环境失衡,会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容易生病。

总而言之,水在身体内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是维持生命基本运转的必需品。任何一种其他液体,即使营养再丰富,也无法完全替代水的角色。一个人选择完全不喝水,而只依赖含糖饮料、啤酒或牛奶来维持水分,这无异于是在用一种更“美味”但充满陷阱的方式,一点点侵蚀自己的健康根基。这不仅是对身体的长期“透支”,更是一种对生命基本需求的忽视,最终会以各种形式的疾病来“偿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啊,你去美国超市看看,水多少钱,饮料多少钱

Arizona0.99刀,还好喝,买点牛奶,比例兑好了,妥妥的好喝的奶茶

美帝的牛奶,那也是几美元一大桶啊,这个桶可不是一桶一两升啊,那是三五升啊

兜里没钱你想喝水?还是使使劲,多赚点钱吧

user avatar

能把牛奶跟含糖饮料和酒并列,属实是给爷整没话了。

user avatar

从健康管理师,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角度,捋一捋你的问题啊:

第一,含糖饮料,啤酒,牛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危害程度:含糖饮料>啤酒>牛奶

里面的宏观营养素不一样,微量营养素更不一样。

咱们一个个的说。

  • 含糖饮料基本就是糖,而且是游离糖。微量元素基本没有,除了钠。WHO,对了,就是大统领写信威胁辱骂的,要退出的,客观公正的WHO,世界卫生组织。

WHO专家建议:“个人的游离糖摄入应控制在10%以下。所提供的证据还显示,将游离糖摄入进一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5%,可能带来健康方面的其它好处”

  • 啤酒,里面除了酒精,还有淀粉,少量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也不少。对健康产生伤害的,就是酒精。

有很多人觉得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尤其是那种有B格的,前面带数字的比如1573的,尤其是什么酒庄的,其实完全错了。喝一滴酒,就有一滴酒的坏处。

当然啦,喝酒的其它好处还是有的,比如缓解一下压力啊,聚会的时候能活跃气氛啊,表忠心,溜须拍马啊,不能一下子就禁止了。

我年轻的时候狂饮,酗酒。毕业那年,喝了2瓶白酒,晚上就去医院洗胃了,差点嗝屁。第二天的毕业照都没拍成。

北方很多老年人有酒精依赖,一天三顿酒。也很不好。家里的年轻人,如果看到这篇回答,稍微劝劝,慢慢的减少量,有个半年一年的,能慢慢的戒了最好。否则喝出各种慢性病,对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酒精不能转化成脂肪,但是,酒精的热量会被优先利用,也就是说,你吃的别的食物,本来要被消耗掉的,但是现在被转化成肥肉了。一个道理。对于减肥来说,喝酒=喝油。

咱们说到哪算哪啊,我想起来什么说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就跟您聊天。

还有啤酒的另外的危害就是,你不知不觉就吃了很多别的食物。撸串啊,烧烤啊,炸鸡啊,花生米啊,这些食物,可都是高油的,不胖才怪呢。


  • 牛奶。里面的好东西就多了去了。维生素,矿物质很多。蛋白质含量不算高,但是很优质。还有乳糖。还有脂肪。

脂肪就不说了,过量的脂肪肯定不好,但是20-30%还是需要的。否则你的激素就会紊乱。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不是说着玩的。

我家小孩就是每天喝牛奶比喝水多,健康着呢。

所以结论是:

含糖饮料,不要喝。

啤酒:分场合喝,少喝。

牛奶:每天喝


再提一句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I型和II型还不一样。

一型的没法预防。重点是二型。

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发病是有效的。

  • 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 身体活动——经常定期进行至少30分钟强度适中的活动。需要增加活动来控制体重。
  • 保证健康饮食,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 避免使用烟草——吸烟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其中减少糖的摄入量只是其中之一。当然了,你大量的喝含糖饮料,会变胖。那就和第一条违背了; 胖了就更不爱运动,又和第二条违背了。然后你又违背了第三条,得糖尿病得概率大增。

健康管理师里面有非常详尽的关于糖尿病和各种慢性病的成因,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干预,预防的知识,方法,操作,真的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考一个。10%的糖尿病发病率,真的要重视。

不是会员的可以看这篇文章:

另外,学无止境。2019年考了健康管理师,ACE-CPT,今年再去考个ACE-HC,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然后写文章,出视频,讲一讲我这20年来的减肥,追求健康的历程,大家督促我啊。

远离美国,远离美国肚!

user avatar

好莱坞颠覆了我们对美国人的形象认知,你以为美国人长啥样?有统计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个胖子,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街拍:

除去街拍 ,大糖还有这样色儿的甜心:






















最后:

最最后:

最最最后:


赞这么多,诚惶诚恐,还是认真写点思考吧 。答主去过漂亮国,所以刚看见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就跳出那一幕幕令人倍感厚重的画面。美国的食物总体上就是甜腻,刚去的时候感觉他们啥都加糖,真是“甜蜜”的“应许之地”。说明一下,美国不是遍地都是胖胖啊,只是他们的胖子质量过硬,数量更胜一筹。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不是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至少我几乎没见过瘦警察(就见过两个身材正常的),可能他们有枪有车有政策的,也不需要太费劲吧。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胖成那样的应该很少很少吧”的人,在美国还真不少,曾经在超市 拐角处,猛然出现四个大胖胖坐着代步小车将我的路堵死时, 初 临 魔兽世界的我被震撼得呆若木瓜。

那么美国人健康吗?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美国20岁以上的人口中有71.6%体重超标。这个数字包括39.8%的肥胖人群,定义为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在30或30以上(18.5到25是正常范围)。儿童肥胖率也在上升,2到19岁的人口中有近19%的人体重超标。

《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过文章,指出药物滥用、肥胖是导致美国 中青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知道为什么巴菲特、川普说自己每天都喝可乐吗?你搜搜巴菲特持有多少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以及川普接受的政治献金和竞选策略。 历代总统推荐汉堡、肯德基等高热量食品,说到底不一定是他们喜欢,而是他们希望这些作为饮食文化推向全球以实现文化输出,同时争取低收入选民好感,背后都是算计。美国农业生产过剩,美国的农业/医疗资本巴不得美国人民浪费与变胖和不健康,为此娱乐资本尝试塑造新的审美观,所以部分资本团体迫不及待推“自信才是最美的”、“胖子应该被平等对待”这一类价值观(不是说这种价值观不好,而是这种价值观的推行是刻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可以为了利润逼迫或引诱学术界胡说八道 。甜食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诱惑,所以资本喜爱甜食商品,也绝不允许出现“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不利于健康”的学术成果。从某种角度上看,资本在食品市场上刻意提供高热量或高糖分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都有一定上瘾性,能够提升客户粘度。在美国不完全是你在选择食品,而是你在资本提供给你的食品中选择 。



美国人今天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其实是美国资本有意或无意间塑造的。他们也意外的塑造了今天整体美国人独特的形体特征,在我们看来甚至是畸形的,比如:


酒精、高糖分食品、高热量食品、成瘾类药品都是高利润的药食类商品,在美国有大量的学术团体为之背书说好话,而且有意思的是美国的一些反药物滥用、倡导健康饮食(反垃圾食品)的公益组织的背后资本还是这些药物食品公司 (所以没哟实质性运动,走一下形式而已)。


近几年美国人翻翻自己统计的数据, 发现过去十年中,美国中青年人因 药物滥用、肝病(过度饮酒)和其他数十种原因(比如肥胖引起的心脑血管、代谢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不断上升,使得美国总预期寿命连续三年下降。




在大糖“ 大甜心”都是从小培养的:




不得不承认,评论区里的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又有道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