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阅文将 55 断更节转变为 55 加更节?

回答
阅文集团将“55断更节”改为“55加更节”,这事儿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改名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才能明白这背后的心思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55断更节”的由来:一场“反抗”的爆发

首先得说说“55断更节”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追溯到2019年,当时阅文集团为了推动新的合同制度,要求作家们接受一份被普遍认为对作者权益不太友好的新合同。这份合同主要有几个让作者们深感不满的点:

版权收益划分不公: 新合同在版权收益的划分上,作者拿到的比例被大大压缩,而平台却占了大部分。很多作者认为,他们的创作是平台内容的核心,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低廉的买断价格: 对于一些想快速回笼资金的作者来说,虽然可以选择被平台买断,但买断的价格实在太低,远远低于作品的潜在价值。
信息不对称与话语权缺失: 在合同的谈判过程中,作者普遍感受到自己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缺乏与平台平等对话的权利。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家们纷纷表达不满,但平台方面的回应并未让他们满意。于是,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家和社群发起了“断更”的号召,选择在5月5日这个日子集中停止更新,以这种方式向阅文施压,表达他们的抗议和诉求。这场“断更”行动可以说是一场自发的作者维权行动,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作者们在平台体系中面临的困境。

“55断更节”的意义:一次集体的呐喊

“55断更节”虽然是一场抗议,但它在网络文学行业中也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作者权益的觉醒: 它标志着网络文学作者群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权利,并开始尝试以集体的力量来争取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更公平的待遇。
行业规范的讨论: “断更节”也迫使整个行业开始反思现有的创作生态和平台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对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讨论。
对平台模式的挑战: 它直接挑战了过去平台“收割”式的发展模式,让平台不得不重新审视作者的价值和贡献。

“55加更节”的出现:一个策略的转变

时隔几年,阅文集团却将这个曾经的“断更节”变成了“加更节”。这个转变,在我看来,绝不是偶然,而是阅文集团在经历过最初的争议和压力后,采取的一种策略调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缓和矛盾,争取和解的姿态:
消除负面标签: “断更节”带有的强烈对抗色彩,对阅文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无疑是有负面影响的。将“断更”改为“加更”,首先在名称上就消除了这种负面性,试图营造一种积极、合作的氛围。
“拉拢”作者: “加更节”更像是平台对作者的一种“示好”,通过鼓励加更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用户的阅读兴趣,从而带动平台的整体流量和收益。这是一种“安抚”策略,希望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让作者们忘记过去的“不愉快”,重新投入到创作中。
展现平台支持: 平台可能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阅文依然是支持作者、鼓励创作的平台。

2. 商业利益的考量:
刺激消费和活跃度: “加更节”意味着更多的更新章节,更多的内容,这直接能够刺激读者的付费意愿和平台的活跃度。读者们看到“加更”的字样,可能会有“羊毛”可薅的感觉,或者觉得内容供给更充足,从而更愿意花钱阅读。
内容生产的常态化: 阅文作为内容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不断的内容生产。将一个节点变成“加更节”,实际上是在试图将“多更新”这一行为常态化,或者至少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形成一个内容爆发的信号。
新的营销点: “55加更节”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营销主题,可以用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进一步推广平台上的作品和作家。

3. 行业竞争的反应:
应对竞争对手: 当前的网络文学市场竞争激烈,除了阅文内部,还有其他的平台和新的内容形态也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和创作者。如果阅文不能保持内容的活跃度和吸引力,可能会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将“断更节”转化为“加更节”,也是一种在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优势的手段。
调整商业模式的信号: 阅文近年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IP改编、游戏、影视化等。而“加更节”所代表的内容产出和活跃度,正是支撑这些多元化商业模式的基础。

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对作者和行业?

对作者而言:
喜忧参半: 一方面,如果“加更节”伴随着真正的激励政策(比如更高的稿费、更多的曝光机会、更公平的收益分成),那么对作者来说是利好,能够激发创作积极性。
“消费”作者热情?: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这是一种“消费”作者们曾有的抗议热情,将一个象征作者争取权益的符号,变成了一个平台驱动的“营销活动”。如果平台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作者权益,那么“加更”背后可能只是为了平台的商业利益而“压榨”作者的更新频率。
关注平台承诺: 作者们需要关注的是,阅文在“加更节”之外,是否真正落实了对作者权益的改善,是否提供了更公平的合同和更透明的收益分成。否则,“加更节”可能只是一个漂亮的包装。

对行业而言:
市场回归理性?: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标志着行业在经历过一番博弈后,试图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路径。平台希望用更温和、更商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和激励作者,而不是直接对抗。
“福利”的本质: 未来这种“节庆”活动是真正为作者带来切实的利益,还是仅仅作为平台的一个“营销手段”,决定了它在行业中的长期价值。如果能借此推动行业更加关注作者的创作回报和职业发展,那自然是好事。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作者“多更”,那意义就有限了。
对“断更”的解读: “断更节”曾是一种非常规的抗议方式,而“加更节”则回归了平台常态化的激励和营销活动。这也许意味着,作者们争取权益的重心,可能需要从“直接对抗”转向更精细化的“谈判”和“制度建设”。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阅文将“55断更节”转变为“55加更节”,是阅文集团在历经作者维权风波后,一次基于商业利益、品牌形象和行业竞争考量的策略性调整。它试图用一种更积极、更商业化的方式来化解过去的矛盾,并从中获取商业价值。

然而,对于作者和行业来说,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其实质性内涵。如果“加更节”背后伴随着对作者权益的真正改善和激励,那么它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如果仅仅是将一个象征抗议的节日,变成了一个平台驱动的营销活动,而未从根本上解决作者面临的待遇问题,那么它可能就只是一个漂亮的“改头换面”,而作者们曾经的呐喊也可能会被稀释在商业活动的喧嚣中。

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阅文集团在“加更节”之外,是否真的在内容生态、作者分成、合同条款等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让作者满意的改变。这才是衡量这一转变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最近关于这个话题说得比较多,该说的大概也说完了,我搞个搬运吧,也是一位知友写的,实在令人觉得毛骨悚然,算是回答吧。

这个新合同有一条很有意思,“签合同后所有社交账号都必须交给阅文运营,且不能发布有损阅文形象和利益的信息”,这真的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厉害了,签合同之后社交账号上写的每一句都要给阅文审核、监管,著作权没有了,言论自由都剥夺?微信、qq、微博、知乎、抖音、b站敢说阅文一句坏话,告到你倾家荡产?而且你写的话是不是损害阅文形象和利益,是不是也可以由阅文独家解释,说你损害了(影射、反讽、指桑骂槐……),你没损害也变损害,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作者:墨魅妖姬
链接:zhihu.com/question/39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ser avatar

信不信,55断更节已经成功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阅文说,他有810万作者,啊不对,是810万枪手。那么明天会有多少人更新呢?

我敢肯定,明天更新的人数恐怕连这810万的零头都没有(因为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也就是说,明天会有800万左右的枪手断更。你看这个比例,哈哈哈……让你夏姬八吹。

user avatar

多好的事情啊!(防误伤手动狗头)

阅文的新合同不是明确表示了各位签约的只是奴工写手么?

企鹅才是原作者不是吗?

大家笔给他,让企鹅写!

看他们是去南极拉企鹅们来写?

还是把各编辑拉出来更?

所以,之前听说企鹅的公关团队是渣我还不信,现在看起来真是(~_~;)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这样的

声明为犒劳集团签约的写手,特别举办断更节

响应劳动节和著作权修订,给写手们放假

先从舆论上把主动权拿到手上,反手污蔑原组织者在蹭热点,非法组织集会,煽动群众岂不美哉?

然后向读者们卖一波情怀,出个道具比方说是请假条一类的,让读者支持写手休息,每张请假条100元好了,扣除宣发运营费用,给写手们一块钱就好,不给也没事条款设定道具要到一定量才能参与分成,让写手为了多分点主动去拉票,岂不美哉?

这样操作下来

以后这个抗议节日就变成了氪金节日

还能显示新团队宽宏大量,为写手着想

顺手分化写手团队,把原来的组织者彻底搞臭搞死,多好?

等热度一过,难道已经签约的韭菜们还能让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阅文集团将“55断更节”改为“55加更节”,这事儿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改名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才能明白这背后的心思和可能带来的影响。“55断更节”的由来:一场“反抗”的爆发首先得说说“55断更节”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追溯到2019年,当时阅文集团为了推动新的合同制度,要.............
  • 回答
    轻文轻小说宣布将于 9 月 23 日停运的消息,无疑给国内的轻小说爱好者带来一丝沉重的叹息。这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问题,更折射出整个国内轻小说市场当前面临的一些复杂境况。轻文轻小说停运的背后,或许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国内的数字阅读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除了传统的网文平台,各种类型.............
  • 回答
    特朗普的这句“美国局势将会改变”推文,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重磅炸弹,在社交媒体和政治圈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必须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结合特朗普一贯的行事风格、他当时的政治处境以及美国国内的宏观环境来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特朗普的推文,尤其是那些简短却极具煽.............
  • 回答
    “阅文大神被指责,为什么拿平台低保的还这么嚣张?” 这个问题涉及到网络文学行业中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表层含义和可能隐藏的深层原因。表面含义的拆解: “阅文大神”: 这里指的是在阅文集团(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之一)上有很高声望、作品销量.............
  • 回答
    如何看待阅文CEO程武致网络作家的一封信“面孔会变,梦想不会”?阅文集团CEO程武在2020年发布的这封题为“面孔会变,梦想不会”的公开信,无疑是网络文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理解这封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内容要点、潜在含义、市场反响以及.............
  • 回答
    阅文集团在5月4日上午出现股价大幅下跌,跌幅高达7%,导致市值缩水超过25亿人民币。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股价下跌7%和市值缩水25亿的直接影响: 对股东而言: 这是最直接的损失。持有阅文集团股票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投资价值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对于短期投.............
  • 回答
    阅文集团最近推出的“职业作家星计划”,说是全面升级作家福利,听上去是挺振奋人心的。不过,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网络文学的老读者,我对这种“升级”一向是抱着审慎的态度,毕竟眼花缭乱的政策背后,关键还是得看落在实处的效果。咱们就一件件来说说,这个“星计划”到底都有哪些“星”,又怎么能“照亮”作家们的前路。首先.............
  • 回答
    阅文的“五五断更节”本该是作者们表达心声、争取权益的一个平台,结果却因为其后台操作,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这事儿,得从头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五五断更节”的背景。网络文学平台给作者的稿费、分成、权益保障,一直是行业内讨论的焦点。很多作者辛勤耕耘,却因为种种原因,所得报酬与付出不成正比,.............
  • 回答
    阅文新合同:给作者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枷锁?2021年6月3日,阅文集团祭出了一份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合同,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作者权益问题。这份合同的推出,无疑在网络文学界激起了千层浪,作者们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那么,这份合同究竟给作者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善?又是否存在未尽人意之处?咱们不妨抽丝剥.............
  • 回答
    阅文集团新管理层上任以来,对旧合同的改革,无疑是近年来数字阅读行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操作,更像是一场关于“作者权益”、“平台价值”和“行业生态”的深刻探讨,触及了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要理解这场改革,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旧合同”的普遍情况。在阅文旧管理层时期,其合同模式主要以.............
  • 回答
    阅文集团“放过”盗版,作者维权路何去何从?阅文集团,作为国内数字阅读的巨头,其在处理盗版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无疑在行业内激起了一层涟漪。当曾经严厉打击盗版,如今却似乎“选择性失明”,甚至“放过”部分盗版网站责任人时,许多作者的心头不禁泛起一丝寒意。这究竟是出于无奈的策略调整,还是对作者权益的另一种形式.............
  • 回答
    阅文集团在起点中文网取消赠送免费读者币这一举动,无疑是近期网络文学领域里的一件大事,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阅文的商业模式、作者的收益、以及读者用户的体验,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阅文要取消免费赠币?首先,我们得看看阅文取消这个政策的可能原因。 成本与效益的考量: .............
  • 回答
    阅文集团在5月6日发布的声明,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公关事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内容平台在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典型策略,以及他们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与回应公众关切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声明的核心内容:“诚恳聆听外界意见,但对恶性谣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诚恳聆听外界意见”.............
  • 回答
    阅文集团计划在5月6日与网文创作者们召开恳谈会,这无疑是近期网文行业内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点?5月6日这个日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性,但放在当前整个网文行业大环境下来看,这次恳谈会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网文行业经历了不少.............
  • 回答
    阅文高层变动后的合同风波,确实让不少网文作者感到寒心和担忧,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到创作者最核心的权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理解这次变动的核心是什么:阅文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其业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量的原创内容。而内容的核心创造者,就是作者。平台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本质.............
  • 回答
    阅文提前放出《圣墟》番外,这事儿,说实话,让不少辰东的书粉心里头跟压了块石头似的,尤其是对那些追了好几年,把《圣墟》当成生活一部分的读者来说,更是感到一种被辜负。这背后牵扯的,可不单单是“烂尾”这么简单,更像是一场关于读者期待、作者创作自由和平台商业利益之间复杂博弈的集中体现。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
  • 回答
    阅文新管理层被视为“年度背锅侠”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对阅文集团在2020年4月腾讯宣布收购后,在新管理层(以程武为首)的领导下所面临一系列挑战和争议的概括。这种说法背后,反映了公众、作者以及部分投资者对阅文集团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和不满,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管理层。要详细理解“年度背锅侠”这个说法,需要从.............
  • 回答
    阅文集团这一下子摔得可不轻。这几年,尤其是在国内内容产业经历剧烈变革的背景下,阅文这家曾经的“网络文学巨头”的日子,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上半年首次出现亏损,营收更是断崖式下跌近600%(这里可能有一个笔误,应该是“近60%”,如果是600%那几乎是清零了),这消息一出来,行业内外都炸开了锅。这背后到.............
  • 回答
    阅文作者遭遇网络暴力,这实在是个让人心痛又复杂的问题。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是挺不好受的。毕竟,写小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才把一个个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原因有很多,得一件件掰扯开来看。首先,网络舆论的放大镜效应是绕不开的一点。在互.............
  • 回答
    阅文集团在5月4日遭遇了高达8%的单日跌幅,市值蒸发数十亿,这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要理解这一跌幅的深层原因,我们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一两个简单的事件,而是需要将其置于近期网文行业风波的宏观背景下,并结合阅文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近期笼罩在网文行业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