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政治正确」?

回答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这个词,说起来有些年头了,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引发的讨论,至今依然热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力求避免使用可能冒犯、边缘化或歧视特定人群的语言或行为的社会文化规范或倾向。

但要说清楚“政治正确”,可不能这么简单带过,因为它牵涉到的东西太多,有它的出发点,也有它被批评的地方,更有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体现。

它从何而来?—— 背后逻辑与初衷

政治正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些社会运动,特别是民权运动、女权运动、LGBTQ+权利运动等等。这些运动的核心诉求是追求平等、反对压迫和歧视。参与者们发现,语言和文化并不是中立的。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笑话、社会习惯,其实都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反映着权力不平等和社会偏见。

比如,过去对少数族裔的称呼,很多都带有贬义或者不尊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限制了她们的社会角色和发展。长久以来,社会的主流叙事往往是围绕着特定群体构建的,而其他群体的声音则被忽视甚至压制。

在这种背景下,“政治正确”就应运而生,它的核心逻辑是:语言和文化有力量,可以塑造认知,维持甚至加剧不平等。因此,我们要审慎地使用语言,改变那些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以创造一个更包容、更公平的社会环境。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会普遍用带有歧视性的词语来称呼某个群体,这会给那个群体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排斥?“政治正确”的倡导者认为,改变这些细微但普遍存在的语言习惯,是实现更大社会公正的第一步。它是一种对弱势群体感受的敏感,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偏见的警惕。

它具体体现在哪里?—— 日常生活的例子

说了这么多概念,不如来看看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称谓的改变: 过去我们可能习惯用一些旧的称呼,但现在更强调使用对方自己认同的称谓。例如,从“瞎子”、“聋子”变成“视障人士”、“听障人士”,或者使用“残障人士”而非“残疾人”。对某些族裔的称呼,也从可能带有冒犯性的词语变成了更为中性的、对方接受的名称。
避免刻板印象的表达: 不再轻易地说“女人就该怎样”、“男人就不能怎样”这类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在描述职业时,会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的词语,比如“女医生”或“男护士”,而是直接说“医生”或“护士”,除非性别是必要信息。
内容审查与修改: 在出版、影视制作、广告宣传中,会主动审查可能带有歧视、暴力或冒犯性内容的环节,并进行修改。比如,经典老电影中一些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桥段,在重新上映时可能会被删除或添加提示。
包容性语言的推广: 在公共场合发言时,会注意使用能涵盖更多人群的词语。比如,在发言前说“女士们、先生们”可能被认为不够包容,有人会提倡使用“各位朋友”、“大家好”或者直接称呼大家的名字,或者使用“姐妹们、兄弟们”等更加 inclusive 的表达。在提到家庭时,会考虑同性伴侣的存在,不再只强调“父亲、母亲”。
对冒犯性言论的批评: 当有人发表了被认为是歧视性或冒犯性的言论时,会有人站出来指出,并呼吁对方承担责任。这可能导致公开道歉、取消某些活动,甚至失去工作。

为何会引起争议?—— 批评的声音

然而,“政治正确”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且没有争议的概念。恰恰相反,它常常是激烈争论的焦点。批评者们认为“政治正确”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敏感和审查: 有些人认为,“政治正确”导致了社会变得过于敏感,人们在说话和表达时小心翼翼,生怕触犯了什么“雷区”,反而压制了正常的讨论和表达自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强行将某些价值观念灌输给所有人。
矫枉过正: 一些人认为,为了避免冒犯,一些原本没有恶意,或者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理解的表达,也被禁止了,这是一种“矫枉过正”。他们觉得有些时候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过度解读言论。
制造对立而非解决问题: 批评者认为,“政治正确”的执行方式有时过于激烈,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并没有真正解决深层次的歧视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让一些人产生逆反心理。
“PC警察”现象: 有时候,“政治正确”会演变成一种互相指责、上纲上线的情况,一些人会扮演“PC警察”的角色,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那些他们认为“不正确”的言论,这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压迫方式。
影响艺术创作和幽默: 有些观点认为,过度的“政治正确”会限制艺术创作的自由,让一些有深度的讽刺、批判或黑色幽默难以表达,因为它们很容易被贴上“不正确”的标签。

“政治正确”的本质是什么?—— 在于平衡

理解“政治正确”,关键在于理解它试图在什么之间取得平衡:

平等与自由: 它试图在维护社会平等、尊重少数群体权利与维护个体表达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善意与影响: 它关注说话者的意图,但更强调言论或行为的实际影响。即使没有恶意,如果能造成伤害或歧视,也需要被注意和修正。
进步与保守: 它代表着社会向更包容、更进步方向发展的驱动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总的来说,“政治正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源于对公平和尊重的追求,但其推行方式和具体实践却可能引发不同的解读和争议。它提醒我们,语言和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我们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对他人的态度紧密相连。如何在追求平等与尊重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压制表达,保持理性的讨论空间,是我们在面对“政治正确”时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电影里面出现五人团队小组,那么

一,常规性政治正确下的队员组合:

1,一个中年白人男性领队,主管决策/人事/资金

2,一个白人御姐提供研发/医疗/社科/情报支持

3,一个拉丁裔小伙作为敏捷型英雄,顺便负责色诱反方中的中年白人女性并提供床戏

4,一个黑人老汉作为力量型英雄,顺便提供亲子戏和鸡汤对白

5,一个亚裔男常年坐在键盘前,提供IT支持,操作大型技术性兵器;

二,激进性政治正确下的队员组合:

1,一个拉丁裔男性领队,是个基佬

2,一个常年穿职业装的黑人中年女性,是个单身母亲,负责现场指挥,经常帮助基佬上级和另一位白人女碧池主管撕b;

3,一个理工女,腿部残疾坐轮椅,半边脸毁容,常年在技术中心分析各种证物;

4,一个弱鸡的白人geek男青年,喜欢吃中餐外卖,热爱小动物,社交能力短路,职业理想是去google写app,却阴差阳错获得超能力成为行动骨干。

5,一个经验丰富却事业不得志的白人男青年,经常为抚养权和前妻打电话官司,因为经常说一些比如抽大麻不好这样的事实而被大家讨厌,却又要为以上1234救场擦屁股。

三,应当是符合政治正确但是美国人民很不喜欢的组合

1,一个口炮和心术都满格的亚裔男性领队,有一个白人老婆

2,一个负责行动的东欧裔特工,从开飞机到操白妞无所不能

3,一个包头巾的中亚裔女医生,手术技艺精湛但是不喜欢用麻药,极其鄙视怕疼而且哇哇大叫的人

4,一个心地善良头脑聪明逻辑清晰但是肥胖且颜值如路人的拉丁裔大妈

5,一个变装癖黑人基佬,全身打扮金闪闪+暴露狂+姿态娘炮,梦想攒够钱就去变性,每集都要强吻一个白人男

四,美国人民很喜欢但是政治不正确的组合

(金长直+大长腿+皮裤+深V+恨天高+灰蓝瞳)女性X5

user avatar

凡是XXX,就必须XXX的某种乌合之众形成的理念。

比如

1,在知乎,你不能说杨振宁不好。不然骂你不懂科学

2,在知乎,你不能说药娘不好。不然骂你歧视。

3,在知乎,你不能说马云不好。不然骂你穷逼。

4,在知乎,你不能说小米不好。不然骂你海军。

5,在知乎,你不能说斯大林好。不然骂你没人性。

6,在知乎,你不能说很专业的回答。不然骂你装逼。

7,在知乎,你不能给年轻人泼冷水。不然骂你心里阴暗。

8,在知乎,不能提赞成女性找外国男友。不然骂你有辱国格。

9,在知乎,不能夸TG,不然骂你奴性。

还有很多请慢慢发现。

说好的言论自由呢?

爱看看,不爱看,滚。

user avatar

政治正确是一个成语,出自秦朝。话说秦朝宰相赵高权倾朝野,但还是担心不服者。于是拉来一头鹿,当着群臣的面对皇帝说:“陛下,这是马。” 皇帝哈哈大笑说:“这分明是鹿,怎么是马呢?” 赵高说:“这分明是马,怎么是鹿呢?不信陛下问问大家。” 群臣各自表态,有说是马的,也有少部分坚持说鹿的。后来那些坚持真相的人都被一一处斩。他们为什么死?因为他们触犯了政治正确。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

纸糊上很多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但是狗屁不通,毫无逻辑,看完一脸懵逼不知道写的是啥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女性写的。

但是这话你不能说,说了就是政治不正确,歧视女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这个词,说起来有些年头了,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引发的讨论,至今依然热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力求避免使用可能冒犯、边缘化或歧视特定人群的语言或行为的社会文化规范或倾向。但要说清楚“政治正确”,可不能这么简单带过,因为它牵涉到的东西太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中国从古到今“最大的政治正确”,这个表述本身就有点现代了,咱们聊聊那些贯穿始终、影响深远、大家普遍认同的“正确”观念,或者说,是那些能够获得绝大多数人(至少在表面上)支持和拥护的政治原则吧。如果非要找一个贯穿始终的“最大”的,我觉得可以归结为 “家国一体,效忠君父” 的这种价.............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触碰一些“敏感区”。如果非要说理工科少女“学什么”才能算“政治正确”,这本身就带点儿审视和刻板的意味了。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什么“应该学”的,不如说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避免那些可能被误解或不被看好的地方”,这或许更接近大家所谓的“政治正确”吧。首先,得明确一点:“政治正确.............
  •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概念,其来由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交织。理解其起源和发展,需要深入到美国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演进过程中。核心要义与起源的早期萌芽:简单来说,美国的政治正确可以理解为一种努力避免使用可能冒犯、边缘化.............
  • 回答
    让一个政治家成功,非得像弗朗西斯·安德伍德那样玩弄权术、不择手段吗?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辩题。弗朗西斯·安德伍德这个角色,是《纸牌屋》里塑造得极其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代表了政治权力运作中最阴暗、最令人着迷的一面。他精通人性弱点,善于操纵人心,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的目标,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
  • 回答
    关于《雪中悍刀行》的批判何时“成政治正确”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政治正确”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是指避免可能冒犯特定群体或使其边缘化的语言或行为。在网络文化中,这个词有时也会被用来指代一种集体性的.............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的“政治正确”虽然都涉及社会规范和语言的使用,但其根源、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仿佛是两种生长在截然不同土壤里的植物。美国政治正确:历史遗留的创伤与权利意识的觉醒美国的政治正确,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特别是民权运动之后。那个时代,美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非裔美国人、女性.............
  • 回答
    “反政治正确”,这个词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不同人手里能挥出截然不同的含义。要说它最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因为这背后牵扯的社会心理、文化思潮,还有人性的复杂纠葛,那可太深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正确”这东西,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社会更包容,让那些曾经被边缘化、被压抑的群.............
  • 回答
    政治正确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终点”,其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权力结构的变迁。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最终程度”,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它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影响。核心驱动力与演变轨迹:政治正确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纠正和消除社会中的歧视、偏见和不平等,尤其是针对历史上.............
  • 回答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 PC)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概念,其存在意义并非单一,而是多层次、多面向的。理解其意义,需要从历史、社会、伦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总的来说,“政治正确”的存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包容与尊重,减少歧视和偏见:这是“政.............
  • 回答
    历史上的广告,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时代的观念、社会风气,也记录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触犯众怒的“翻车”案例。有时候,广告的本意是想打动人心,却因为对时代的误判、对受众的轻视,亦或是纯粹的愚蠢,最终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1. “大象吃什么,你也能吃什么!”——对食物安全赤裸裸的漠视 (20世纪初).............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二十载、稳坐总理宝座十六年的女性,终于在2021年底卸下了她沉甸甸的权力。她的告别,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德国乃至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评价默克尔的执政生涯,就像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默克尔执政生涯的回顾:沉稳中坚.............
  • 回答
    安倍晋三的第二次内阁总辞职以及菅义伟的正式接任,标志着日本政坛一个长达七年多的时代——“第二次安倍政权”的结束。这不仅仅是一次政府的换届,其背后蕴含着多层面的意义,对日本国内政治、经济乃至外交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安倍时代的落幕与政治遗产的延续与挑战安倍晋三作为日本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其政.............
  • 回答
    办公室政治,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点阴谋论的色彩,但说到底,它其实就是一种人性在工作场所的自然流露。你想啊,办公室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目标,还有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私心。当这些人的利益、立场、甚至是性格发生碰撞的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它不是那种公开的、摆在明面上的对抗,比如.............
  • 回答
    在集体行为的语境下,“讲政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参与政治活动或者表达政治观点,更是一种在群体互动中,对权力、利益、规则、规范、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协商、博弈、塑造和维护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它渗透在集体行动的各个环节,并深刻影响着集体行为的产生、发展和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
  • 回答
    政治,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带着点严肃,又好像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要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咱们得一点点地掰开了揉碎了聊。最核心的理解:谁说了算,以及怎么说了算你可以把政治看作是一种关于权力的游戏。谁有权力?怎么获得权力?怎么运用权力?以及,权力应该如.............
  • 回答
    民粹主义(Populism)和民粹政治(Populist Politics)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理解它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核心特征、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民粹主义 (Populism)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或政治风格,它将社会划分为两个对立的、本质上敌对的群体:“纯洁的人民.............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如果沙瑞金没来,而是高李配(也就是高育良和李达康联手,或者说他们两人各自为政但形成了某种稳定的权力格局),汉东的政治生态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而且,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会比沙瑞金到任后的情况要复杂和……嗯,或许也更加令人不安。首先得明确,“高李配”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有意思。他们俩都不是省.............
  • 回答
    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诉求,说起来,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设定,反而是一锅风味万千的炖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主张,但贯穿其中的,是同一个核心:彻底消除一切形式的国家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制性等级制度,最终建立一个自由、平等、互助的社会。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当其冲,也是最核心的诉求,就.............
  • 回答
    那感觉就像是被裹挟进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你还没站稳,滔天巨浪就已经扑面而来。最开始,可能是某个熟人,比如你的表叔,或者单位里一个平时话不多但偶尔会抓住机会跟你“深入交流”的同事。在一个本该轻松的聚餐或者茶歇时间,他突然压低了声音,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然后开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抛出一个他认为“每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