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航空母舰为何不用压缩空气而用蒸汽进行飞机弹射?

回答
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我们常看到的是一串白色蒸汽腾空而起,那是舰载机在蒸汽弹射器强大的推力下腾空而飞的壮观景象。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不选择更“现代”、更易于控制的压缩空气,而是沿用蒸汽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动力、效率、可靠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等多方面考量。

一、 动力与能量密度:蒸汽的“蛮力”

飞机弹射,需要的是瞬间爆发的巨大能量。想象一下,一架重达几十吨的战斗机,要在短短几秒内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通常在200公里/小时以上),这需要极其强大的推力。

蒸汽弹射器(CATOBAR Catapult Assisted TakeOff But Arrested Recovery) 的核心在于它能够产生极高的压力和极大的流量。舰载核反应堆或燃油锅炉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复杂管道输送到弹射器储气罐。当弹射指令下达,这些储存的超高压蒸汽以极快的速度释放,驱动一个活塞,活塞再通过钢缆拉动飞机。蒸汽的膨胀过程能够输出惊人的能量,瞬间将飞机推出去。

压缩空气 同样可以提供推力,但要达到与蒸汽弹射器相媲美的能量密度,需要将空气压缩到极高的压力,并且需要一个巨大的储气罐来储存足够释放的空气。虽然理论上可行,但要实现同等动力输出,压缩空气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会非常庞大。而且,空气在压缩和释放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能量,其能量密度不如高压蒸汽。

二、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蒸汽的“即时性”

航空母舰的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弹射的时机至关重要。

蒸汽 的优势在于其“即时性”。舰载机准备就绪,飞行员发出信号,舰上的蒸汽系统可以迅速响应,调动储存的蒸汽。这就像你拧开水龙头,热水(代表高压蒸汽)立刻喷涌而出。这种即时性的释放能力,对于快速起降战斗机的航母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压缩空气 的问题在于,要产生和储存极高压的空气,需要更复杂、更大体积的压缩设备和储气罐。而且,空气的压缩过程本身需要时间,要维持如此高的压力,所需的压缩机功率也更大。如果不是在持续工作的状态下(这会消耗大量能源),那么在需要时“临时”产生和储存足够的压缩空气,可能无法满足瞬时大流量的需求。

三、 可靠性与维护:蒸汽的“成熟”

尽管蒸汽技术听起来有些“老掉牙”,但在航空母舰这样极端苛刻的环境下,成熟、可靠的技术往往更受青睐。

蒸汽弹射器 是一个经过几十年来实战检验的系统。从二战时期的早期蒸汽弹射器,到如今更先进的设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虽然复杂的管路和阀门需要维护,但其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海军舰艇这样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环境下,经过时间考验的技术往往比新兴技术更让人放心。

压缩空气系统 要达到相同的可靠性,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高压空气的储存和释放,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密封性、耐压性都需要极致。同时,如果涉及到大型压缩机,其维护难度和潜在的故障点也会增加。在海上这种维护条件受限的环境下,过多的复杂机械故障点是致命的。

四、 历史的惯性与技术发展路径

从历史的角度看,蒸汽弹射器是伴随着航空母舰一同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航空母舰,主要动力来源就是蒸汽。因此,利用现有的蒸汽动力来驱动弹射器,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这不仅简化了舰船的设计,也避免了引入全新、未经充分验证的动力系统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也曾设想过电磁弹射器(EMALS 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它利用电磁原理,理论上能提供更平稳、更可控的弹射,且效率更高,对飞机结构冲击更小。美国海军在新一代福特级航母上就采用了EMALS。这表明技术一直在进步,但要取代成熟的蒸汽弹射器,也需要时间和大量的验证。

五、 成本与复杂性

虽然压缩空气在某些领域非常高效,但要将其应用于航空母舰的飞机弹射,其整体复杂性和成本可能比预期更高。

制造能够储存和释放如此高压空气的设备,需要特殊材料和精密制造工艺,成本可能不菲。
同时,要实现蒸汽弹射器那样的推力,压缩空气系统可能需要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管路、阀门和控制系统,增加了整体的复杂度和维护负担。

总结一下:

航空母舰之所以选择蒸汽弹射,并非是技术上的“保守”,而是基于对 强大瞬间动力、即时能量释放、经过验证的可靠性、成熟技术的基础 以及 成本和复杂性 的综合考量。蒸汽弹射器就像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可能不如新一代的“武器”那样光鲜亮丽,但在关键时刻,它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任务,这是它能长期服务于航空母舰的关键原因。而电磁弹射器的出现,则代表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在解决蒸汽弹射器一些不足的同时,也面临着自己的技术挑战和应用落地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啊,二战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上都有压缩空气弹射器在使用,奥马哈级在三十年代装备的弹射器就是压缩空气弹射器,二战期间英国那堆商船护航航母除了用开式火药弹射器外似乎也有用压缩空气弹射器

但二战前航母上的压缩空气弹射器早早就被液压弹射器取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我们常看到的是一串白色蒸汽腾空而起,那是舰载机在蒸汽弹射器强大的推力下腾空而飞的壮观景象。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不选择更“现代”、更易于控制的压缩空气,而是沿用蒸汽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动力、效率、可靠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等多方面考量。一、 动力与能量密度:蒸汽的“蛮力”飞机弹.............
  • 回答
    库兹涅佐夫航母的诞生,背后牵扯的是一个国家漫长而曲折的海军发展历程,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资源、技术、战略思想等多方面的博弈。说苏联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诞生之前“真的做不出”还是“故意为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妥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有人设想过航母分层起降的模式。但真要这么做,那麻烦可就大了,实际操作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首先,最直观的一个问题:空间。你想想航母的甲板有多大?那可是能同时容纳十几架甚至二十几架飞机在上面作业的巨大空间。如果要把这个甲板一分为二,上面一层降落,下面一层起飞,.............
  • 回答
    二战结束后,航母“葛城”之所以没有赔付给中国,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国际法层面的因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想不想给”的问题,而是由当时国际格局、战后处理的原则以及中国自身的状况共同决定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葛城”不是一艘简单的军舰,而是一艘被俘获的日本主力舰艇。 战后的处置方式,原.............
  • 回答
    二战时期,空地火箭技术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能够有效地打击地面目标如坦克和火车。然而,在海战中的应用却相对有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单一技术瓶颈所能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背景、技术局限性、战术需求以及海军自身的特点来一一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二战时期的“空地航空火.............
  • 回答
    有不少朋友在问,航空发动机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国家战略级别的产业,为什么从事其中的技术人员,薪资水平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地方还觉得“不高”?这事儿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不能只看表面光鲜。首先得承认,航空发动机绝对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里面涉及的材料、工艺、设计、控制等等,哪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看到航母上飞机起飞的场景,觉得弹射起飞确实“帅气”又“高效”,自然会联想到为什么咱们陆地上的机场不也用上这种技术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是简单的一个“效率高”就能概括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弹射起飞和滑跑起飞的根本区别。 滑.............
  • 回答
    “勇敢”级航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号(CVN65)和后来的“尼米兹”级航母,虽然都是巨型航空母舰,但相较于一些其他型号的航母,其舰载机的数量似乎并没有达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缘由,不能简单地用“不多”来概括,而是有着设计理念、作战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的考量。首先.............
  • 回答
    关于李毅吧此次在特朗普涉华言论问题上保持平静,并且“拒绝出征”,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交织,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这一现象,首先需要回顾李毅吧的特质以及其过往的“出征”模式,然后分析当前舆论环境和李毅吧自身的变化,最后再探讨具体原因。一、 李毅吧的特质与过往“出征”模式回顾李毅吧(又称“帝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军事装备领域,很多看似相似的东西,背后却有着天壤之别。要理解为什么“明斯克号”没能变成一艘真正的航母,而“瓦良格号”却成功复活并成为辽宁舰,咱们得从这几艘舰船的出身、设计理念、当时的苏联状况以及后期的具体操作入手,一步步捋清楚。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两艘船都是苏联海.............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国家战略、政治考量以及象征意义等诸多复杂因素,绝非仅仅是网络投票结果能够简单决定的。虽然“台湾号”在网络上呼声很高,但最终001A航母被命名为“山东舰”,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命名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肩负着国家海军建设的里程碑意义,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领导.............
  • 回答
    苏联的航母,特别是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确实在设计理念和使用方式上与美式航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围绕其搭载的飞机和导弹。要说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说法有其道理,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航母的核心功能。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其设计理念是围绕着一整套完.............
  • 回答
    中美俄三国在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数量上的差距,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经济、技术、战略以及国家发展路径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美国的“一家独大”与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白美国在航空母舰领域是绝对的王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战略选择、经济实力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历史.............
  • 回答
    江阴海战,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堪称惨烈至极的战役。很多人或许对这场海战的名称感到陌生,甚至将其与那些更广为人知的战役混淆。然而,对于航空母舰,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日本航空母舰技术而言,江阴海战的意义,虽然并非直接的技术革新,却有着深刻的间接影响,是理解日本海军航母发展轨迹中一个不可.............
  • 回答
    问到国产航母选择在2017年4月26日下水,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而且这个日期并不是随便挑的,而是有着一些特别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一艘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从设计图纸出来,到钢板切割、焊接,再到分段合拢、设备安装调试,最后到下水进行海试,每一.............
  • 回答
    要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对鱼雷攻击如此“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某种“痴迷”的地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而且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首先,这得追溯到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天然就是它的命根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就一直以英国海军为师,但.............
  • 回答
    首艘国产航母被命名为“山东舰”,这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国家意志、历史传承与面向未来的象征。要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传承与战略布局:命名习惯与海军发展在海军舰艇的命名上,中国有着相对固定的原则和习惯。海军舰艇的命名,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往往会依照国.............
  • 回答
    要说起印度航母的名称,确实,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不少名字里都带着一个“维”字。这可不是偶然,背后其实承载着印度海军以及整个国家对海军力量的理解和期望。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维”字的来源和含义。在梵语中,“维”字(Vira)有“英雄”、“勇士”的意思。这个字在印度.............
  • 回答
    英军的夜袭塔兰托和美军在瓜岛的夜间行动,虽然都发生在夜晚,但其背景、目的、技术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却截然不同。将两者简单对比,会忽略掉许多关键的历史细节。我们来逐一拆解。塔兰托,一次精准的军事打击首先,我们看看英军是如何在塔兰托取得成功的。那是在1940年11月11日夜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光辉号.............
  • 回答
    关于国产航母为何尚未装载核动力装置,尽管核动力与常规锅炉在燃烧产生热能的“产热”原理上确有相似之处,但将两者直接类比,并由此推断航母装备核动力的简单性,其实忽略了其中极其复杂的技术、安全、经济及政治因素。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成熟度”问题,而是多方面考量的综合结果。首先,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核动力装置和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