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青岛,天气很好,景色宜人,游客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堵车严重,地铁等部分地方秩序很乱!
视频整理出来了在这里
今天天气非常好,是半个多月以来,最好的一天,没有大风,也没有下雨。航拍之下可以看到栈桥上人很多,但远没有到拥挤的程度。这些都是我媳妇用新入手的DJI Air 2S航拍的:
去年被接二连三的疫情闹的没有赚钱的游艇,今天在海上撒了欢:
这样齐头并进的场景,以往很少看到
乘风破浪的兄弟姐妹们!
可以看到栈桥上的游客不是特别多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地面的景色要差一些,但是和前几天的阴霾比,已经是海阔天空了,游客们运气不错!
栈桥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其实走到回澜阁里面,仿佛是坐船在海上一般,视野是非常辽阔的。
大家走累了就坐在海边看海,其实这才是旅行的真谛,而不是忙着到剩下的二十个网红打卡地去打卡。
年轻人们继续在海边刷手机
这些长裙小姐姐估计傍晚就感觉到冷了,反正今天我媳妇是穿着羽绒服出来的。
在没人地方用三脚架和ND1000灰镜拍了几张
以上照片和视频拍摄使用:
青岛是一座年代不久的城市,1891年,李鸿章提议下,青岛建置。1892年,为了部队军需物资运输方便,建造了栈桥。最初栈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当时称谓很多:大码头、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等等。是青岛唯一的海上军火供给线。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为了运输方便,德国人对栈桥进行了改造,在栈桥上铺设了轨道。1901年,北段改为石基,水泥铺设表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了轻轨,延长到350米。1905年,商货运输移到青岛大港,栈桥逐渐成为船舶检疫等的专用码头。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也是在栈桥举行阅兵式。说明栈桥的地位很重要。
1922年,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中国水兵也是在栈桥举行阅兵式。
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扩建栈桥。高度提高0.5米。建立了栈桥公园。并在南端增加了箭头形的放浪堤坝,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象征。
1937年日本侵华,1938年1月11日日军在栈桥登陆,之后一段时间,栈桥作为军用码头,不许中国人进入。
解放后,政府多次维修栈桥,南端的通透部分拆除重建。
2013年5月,平均降水26mm的暴雨下,曾经1998年按照抗50年一遇风浪的桥身被损坏,出现30多米坍塌。经过11个月的加固维修,2014年4月25日,重新开放。
我很少在五一和十一假期很少到人口众多的旅游景点去旅游,但是今天为了体验一下,专门在青岛的人最多的栈桥跑了一趟 。
提前从高德地图上,看每条路都是红色的,所以也选择了出租车换地铁的方式进行。
到了地铁终点站下车的时候,地铁上还有二十多名乘客的情况下,一些明显很少乘坐地铁、不懂基本的文明礼貌的人就冲了进来,令人惊诧的虽然带头的光头大哥有点年纪,其他冲进来的多数是二十多岁年轻人。这种行为真的很令人厌烦。
这就是我五一月或十一假期,很少出门的原因,在人非常多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变得和平时不一样,都变得特别的急躁、没礼貌、不守秩序。
我们在沙滩拍摄了一小时左右,在沙滩没有见到一个清洁工人,但是见到了很多随手丢弃饮料瓶和纸巾的游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我实在看不下去,掏出习惯性带着的垃圾袋(我有习惯在世界各地捡垃圾),收集了很多,有烟盒、冰淇淋盒子、臭袜子、拖鞋等等。很感谢其中一位小姐姐帮我递并不是她扔掉的饮料瓶,并表扬了我。
呼吁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爱护环境,走上马路就有垃圾桶,不要污染了大海,你拍照也不好看不是?
对了前几天有几位朋友在云舞大佬说青岛海域漏油的消息AT我,就目前我在胶州湾附近的观察和航拍效果,没有感到任何味道。
今天中午去了五四广场的黄海区域也没有感觉。天有青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