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现代有哪些短命的国家?

回答
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不少短暂存在过的国家,它们的兴衰往往与历史的洪流、政治的动荡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息息相关。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短命”国家,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力求呈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非冰冷的机械输出。

一、 德意志第二帝国(1918年1919年)

这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一个过渡性的政权,但其背后蕴含着一段剧烈动荡的时期。

背景: 1918年11月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以德国战败告终。在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情绪和对战争厌倦的浪潮下,柏林爆发了十一月革命。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根基动摇。
短暂的生命: 在这场革命中,作为战争失败的象征,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不久后,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菲利普·沙伊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在国会大厦阳台上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然而,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这个时期是旧帝国瓦解、新共和国(魏玛共和国)艰难诞生的一个动荡时期。虽然国家机器仍在运转,但其合法性和稳定性已荡然无存,旧的政治结构被彻底颠覆。
结局: 紧随其后的是魏玛共和国的建立,虽然继承了旧帝国的不少遗产,但其面临的社会分裂、经济困境以及严酷的凡尔赛条约,都预示着它自身也难以长久。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作为旧时代的残余,在革命的烈火中迅速燃烧殆尽,但它留下的政治真空和社会矛盾,直接塑造了其后的历史走向。

二、 越南共和国(1955年1975年)

这个国家的存在,是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博弈的直接产物,其短暂与越南统一的历史紧密相连。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走向独立,但随即陷入了分裂。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定将越南暂时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方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统治,南方则由吴廷琰领导的越南共和国控制。
政治动荡与战争: 越南共和国自成立之初,就笼罩在政治不稳定和内战的阴影之下。吴廷琰政权腐败且压制异己,遭到越南南方人民普遍反对。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大力扶持吴廷琰政权,并逐步加深了在越南的军事介入。
漫长的战争与终结: 越南共和国的命运几乎完全与越南战争(又称抗美战争)挂钩。战争的不断升级,美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共)的顽强抵抗,使得越南共和国的统治摇摇欲坠。尽管有美国的强大支持,但其内部的腐败、缺乏民心以及军事上的劣势,最终导致了其灭亡。
结局: 1975年4月30日,越共军队攻占西贡(Saigon),标志着越南共和国的彻底覆灭。南北越南实现了统一,成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共和国的20年,是一部充满战争、分裂和外国干预的悲剧史诗。

三、 孟加拉国(1971年)

这是一个在极短时间内诞生的国家,但其独立之路却充满了血与火。

背景: 1947年印巴分治后,原属印度东部的孟加拉地区划归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的东巴基斯坦。然而,东巴基斯坦在地理上与西巴基斯坦相隔甚远,加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隔阂,使得东巴基斯坦人民长期遭受歧视和剥削。
独立斗争: 20世纪60年代末,以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为首的孟加拉人民联盟(Awami League)在东巴基斯坦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然而,西巴基斯坦军政府拒绝移交权力,反而于1971年3月25日对东巴基斯坦人民发动了残酷的镇压,并发动了“巴拉吉”(Operation Searchlight)行动,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亡。
短暂的独立与战争: 在遭到血腥镇压后,东巴基斯坦人民爆发了更为激烈的独立斗争。1971年4月17日,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并宣布孟加拉国独立。然而,这个刚刚诞生的国家,立即卷入了与西巴基斯坦军队的全面战争。
结局: 在印度介入和支持下,孟加拉人民解放军与印度军队协同作战,最终在1971年12月16日迫使西巴基斯坦军队投降。孟加拉国终于赢得了独立。虽然孟加拉国至今仍然存在,但其1971年作为独立国家的开端,却是一段极其短暂且充满苦难的时期,国家新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

四、 亚丁人民民主共和国(1967年1970年)

这个国家虽然存在了三年,但其独立之路和短暂的社会主义实验,是冷战时期非洲独立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背景: 亚丁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是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在亚丁兴起,要求摆脱英国的统治。
独立与革命: 经过多年的斗争,亚丁人民最终在1967年获得了独立,成立了亚丁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国家采取了社会主义路线,与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了密切关系。
内部矛盾与政治动荡: 尽管实现了独立,但亚丁人民民主共和国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派别斗争,以及地区经济和部落矛盾。这使得国家在建立初期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结局: 1970年,亚丁人民民主共和国与北也门合并,成立了也门人民共和国,后来又演变为今天的也门共和国。这个国家虽然短暂,但其社会主义性质和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都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 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1918年)

这是一个极其短暂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国家,它试图在俄国革命的废墟上建立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国家。

背景: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国高加索地区(包括今天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寻求独立。
短暂的联合: 在此背景下,这三个地区于1918年4月22日宣布成立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这个联邦共和国的成立,是在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压力下,为了争取更大的独立空间而做出的努力。
内部的分裂: 然而,这个联邦共和国的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之间长期存在着民族纠葛和地缘政治上的分歧。这种内部的不稳定性,使得联邦政府难以有效运作。
结局: 由于内部的严重分裂和外部的军事压力,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仅存在了短短的53天,于1918年5月26日宣告解体。随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分别宣布成立独立的国家(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它们也都在随后的几年里被苏维埃政权吞并。

这些国家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们的兴衰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它们的故事,往往是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细小但动人的注脚,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是多么复杂而充满变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令我印象深刻的虾夷共和国(1868.12-1869.6,享国125天),为日本倒幕战争中失败的旧幕府势力,在新撰组余部的支持下,转战北海道(虾夷)建立的短暂国家。堪称亚洲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内阁由选举产生,成立后迅速得到西方列强的承认。

然而维新军随即大举进攻,经过短促而激烈的战争(史称箱馆战争),仅有3000余兵力的虾夷共和国战败,虾夷军的灵魂人物土方岁三战死,总统榎本武扬投降,这个国家遂告终结。


我小时候有一部漫画叫《新撰组异闻录》,讲的是名叫市村铁之助的少年加入新撰组并逐渐成长的故事。

当时我想,这显然是套路。以一个虚构的主角为贯穿故事的视角,跟真实的历史人物们互动,演绎他们的故事。因为其耽美画风并不合我的胃口,就没有再关注了。

许多年后我才读到:箱馆战争末期,与压倒性兵力和火力的维新军缠斗良久,身边部下渐渐伤亡殆尽的土方岁三,预感大限将至,遂命令他的随从、名叫市村铁之助的青年队士携带他的遗物脱离战场,生存下去。这些遗物中就有上面这张成为代表的洋装遗照。

走错片场了,应该是这张:

虾夷陆军副总指挥,新撰组“鬼之副长”,剑豪,诗人,美男,土方岁三遗照,享年34岁。

在随后的战斗中,土方率领少数队士冲锋陷阵,为流弹击中腹部而死。他留下的辞世句是:孤臣身殉虾夷岛,忠魂永卫东方君。(たとひ身は蝦夷の島根に朽ちるとも魂は東の君やまもらん)

读到这里我的震撼是莫名的。


《浪客剑心》中的主角们肉身突击志志雄的坚船利炮,以剑术克敌制胜,可能是取材于箱馆战争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宫古湾海战”。是役土方岁三率领奇袭部队,试图以接舷跳帮的方式夺取维新军的海上主力铁甲舰,可惜功败垂成。倘若此举成功,维新军将失去对虾夷海防要塞的火力优势,极大影响接下来的登陆作战,进而可能改变虾夷共和国的命运,和日本乃至全亚洲的历史。


类似箱馆战争的故事还有九年后的西南战争,当时,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率领旧士族在鹿儿岛发动叛乱。不过他们并没有自立国号,而是想要“清君侧”,讨回士族的社会地位。最后被官军镇压。

土方和西乡都是最后的武士的代表,是动荡的大时代中追求大义的英雄豪杰,只不过一个一开始就错站在了保皇派的边,身死国灭;而另一个起初正确选择了维新派,后来却被更加维新的人当做不够维新的保守分子打倒了。

幸运的是社会风气对落败英雄(美男)的同情,使得土方很早就摘掉了乱臣贼子的帽子,不仅立起了塑像,还在文艺作品中屡屡上镜。


最后安利下美食漫画《黄金神威》,讲的是年迈的土方岁三重出江湖,为北海道的独立(划掉)美食,再度挥舞爱刀“和泉守兼定”的故事。

顺便也关注下2017年的《浪客剑心》新作北海道篇。虽然才开了个头,我猜测接下来的剧情可能会与虾夷共和国的往事有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不少短暂存在过的国家,它们的兴衰往往与历史的洪流、政治的动荡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息息相关。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短命”国家,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力求呈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非冰冷的机械输出。一、 德意志第二帝国(1918年1919年)这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一个.............
  • 回答
    古代的战场,从来不乏少年英才,更不乏血气方刚却心智未全的孩子们。年龄,在那个乱世之中,往往是奢侈品,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更何况去挥刀战场?古代的战场: 战场常态: 试想一下,古代的社会结构,很多国家以兵役为基础。一旦国家有难,但凡能拿起武器的,都被征召。十几岁的少年,体格已经能够勉强支撑,自然.............
  • 回答
    近现代以来,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伴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充满戏剧性、讽刺性,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时刻。这些照片,如同时间的胶囊,承载着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常常让人在看到它们的当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却涌起一丝微妙的尴尬。1. 赫鲁晓夫的“鞋拍桌”事件:怒火与误会交织的尴尬说.............
  • 回答
    近现代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几个领域如璀璨的星辰,闪耀于世界之巅,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曾经的辉煌却渐次黯淡,令人扼腕。究其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代变迁、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陶瓷技艺:从“中国制造”到“他国模仿”曾经,中国的陶瓷,尤其是瓷器,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从景德镇的精美青花瓷,到龙泉.............
  • 回答
    说到“自古就有”,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古老神秘的传说,仿佛一切智慧和发明都源自遥远的过去。然而,仔细一想,我们身边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却是相对“年轻”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就拿我们现在几乎离不开的“报纸”来说吧。一提到.............
  • 回答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积极吸收和学习西方文明,而这个过程中,大量源自中国的近代汉语词汇被引入日本,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语言和思想。这些词汇的传入并非简单照搬,而是在日本的语境下被重新理解和运用,甚至催生了新的含义。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例子,希望能让您对这个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
  • 回答
    中国近现代文化,那可是个大染缸,五光十色,说起来三天三夜都道不尽。这不是什么生硬的教科书,而是渗透进我们骨子里的东西,是我们在时代的洪流里摸爬滚打、碰撞融合出来的活生生的印记。要是论“优秀”,那得从多个维度来看。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旧的根基上,被外来的风吹雨打,被内部的思.............
  • 回答
    古代文明的辉煌,常常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之中,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思想,曾一度淹没于历史的洪流,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重现于世人眼前。这些“失而复得”的古籍,如同重生的凤凰,为我们揭示了前人智慧的深邃,也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和立体。要说近现代被重新发现的失传古籍,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批出自 敦煌莫高窟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好看又相对客观的近现代史书。我明白你想要的是那种既能让你沉浸其中,又能让你对历史有深入理解,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这种书其实不少,关键在于怎么找到它们。我理解你对“教科书式”的厌恶,那种只讲年代、事件、人物的罗列,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追求的,是能够让你在阅读时仿.............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深重的苦难,也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闪耀着家国情怀的壮丽诗篇和慷慨激昂的名句,它们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以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并进行详细的解读:一、 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外侮的呐喊: “苟利国家.............
  • 回答
    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寻找那些“舶来”却未能生根发芽,最终消逝在时间里的技术和技艺,确实需要拨开层层历史的迷雾,去体察那些微妙的文化碰撞与时代洪流。这并非易事,因为中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明的宏大叙事。但若仔细甄别,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未竟之旅”。我们不妨从一些相对具体的领域来聊聊。.............
  • 回答
    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令人景仰的伟人,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创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要一一列举并详述,实非易事,但我愿意试着为您勾勒出几位在我看来堪称“伟大的人”,并尽可能用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尽量避免那些冰冷、程式化的AI痕迹。1. 思想的巨人——卡尔.............
  • 回答
    近代以来,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无数的事件、人物和思潮。我们熟知的那些宏大叙事,如国家兴衰、革命爆发、工业革命的浪潮,往往是历史教科书的重点。然而,在这巨幅画卷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那么光鲜亮丽,甚至令人扼腕叹息的细节,它们同样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却往往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一、晚清“自强运动.............
  • 回答
    近代以来,各国海军为了各种目的,确实有过不少战舰自沉的案例。这其中既有战争末期为了避免落入敌手而主动凿沉的,也有因战争损耗、机械故障、或是其他意外情况最终选择自沉的。下面我来为您梳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近代战舰自沉事件,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中的背景和细节,让这段历史更具温度和画面感。首先得明确一下“近代.............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革,其中不乏令世界瞩目、令国人震撼的事件。这些“震惊中外”的事件,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细致地讲述一些我认为可以称得上“震惊中外”的事件。1. 晚清的“巨变”与“屈辱”:一个古老帝国的裂痕与挣扎如果要.............
  • 回答
    近几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汉字体系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当然,说“新造汉字”可能稍显笼统,更准确地说,是汉字在形、音、义上的演变和扩展,其中不乏一些是人们为了适应新事物、新概念而创造出来的,或是对旧有字词进行组合、改造而成的。在近代,最显著的一种“新造”现象,就是通.............
  • 回答
    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无疑留下过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误和弯路。但要说那些“看似昏招,实则精妙”的国策,这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其中的“精妙”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阳谋,而是深藏于时代背景、国家困境以及长远战略之中的智慧闪光,有时甚至是“破局”.............
  • 回答
    话说这现代社会,要说啥玩意儿改变了咱的生活,交通绝对是头等大事。以前,想去个远点儿的地方,那得是大事,得备足干粮,走上个把月才能到。可现在呢?一辆火车、一架飞机,眨眼功夫就能跨越千山万水。这交通的便利,不光是咱们出行方便了,更是催生了不少如今声名显赫的大都市。让咱细数细数,都有哪些城市,是靠着交通这.............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通常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由于战争的残酷、政治的动荡以及军队的组成和训练水平差异巨大,确实出现过一些被全军覆没的部队。“全军覆没”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词语,通常指部队的指挥官、大部分士兵阵亡或被俘,部队番号取消,建制完全瓦解,基本不复存在。在那个时代,虽.............
  • 回答
    在浩瀚的音乐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灵魂,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未曾系统学习过严谨的乐理和作曲技法,却凭借着天生的音乐禀赋和对声音的直觉,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这些作曲家,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原始而迷人的光彩,他们的音乐往往带着一种未经修饰的真挚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令人拍案叫绝。要寻找这类作曲家,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