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战场上,居高临下有如此大的优势?

回答
战场上,居高临下所带来的优势,绝非仅仅是视觉上的便利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集物理、心理、战术于一体的压倒性优势,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要细致地拆解这种优势,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1. 视野与侦察:洞察一切的上帝视角

这是最直观的优势。占据高地意味着你的士兵能够比处于低处的敌人看得更远、更广。

提前预警与反应时间: 敌人从何时出现,以何种规模,从何方向逼近,这些关键信息在高地上的观察者眼中一览无余。这给了己方宝贵的反应时间,可以从容部署防御、调动预备队、设置伏击,而不是被动地被敌人突然发现和攻击。想象一下,当你在高处看到敌人如同潮水般涌来时,你可以指挥弓箭手、弩手先行攒射,或者让炮兵调整射击角度,在敌人进入有效杀伤范围前就造成杀伤。而地面的部队只能在敌人突然出现在视野近处时才做出反应,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掌握战场全貌: 除了敌军的动向,高地上的指挥官还能更清晰地了解战场地形、友军位置、敌军部署,甚至是敌军的后勤补给线。这种全局观是地面指挥官难以获得的,一旦获得,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战术决策,比如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利用地形优势规避敌人的锋芒。
规避敌方侦察: 相反,处于低处的敌人想要观察高地的部署,需要冒着被发现和射击的风险,他们的侦察活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 火力与攻击:势如破竹的压制优势

高地不仅提供了更好的视野,也极大地增强了己方的攻击效能。

射击角度与射程优势: 炮弹、箭矢、石块等弹药从高处落下,其轨迹更加平缓,更容易击中处于较低位置的敌人,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更有效地克服地形障碍。从高处射击,弹道下坠得更少,这意味着在相同距离下,高处的部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或者攻击到地平面上难以触及的区域。敌人在低处仰攻,不仅需要克服弹药的重力下坠,还需要仰视才能射击,这本身就增加了射击难度,降低了精度。
动能与穿透力: 从高处坠落的物体,会获得额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意味着从高处发射的箭矢或抛射的石块,其动能更大,穿透力更强,对敌人造成的杀伤力也更大。一个从高处坠落的石块,其杀伤力远非从平地抛出可比。
更少的弹药消耗: 由于射击角度和重力的帮助,高地部队往往能以更少的弹药量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杀伤效果,这对于弹药供给有限的战场来说尤为重要。
心理威慑: 当你看到敌人在你上方如雨点般倾泻火力,而你却难以还击时,这种压迫感会极大地打击士气,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3. 防御与阻击:固若金汤的壁垒

在高地构筑防御工事,能够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天然屏障与地形杀: 山坡、丘陵等高地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能够阻挡敌人的正面冲击。敌人想要攻上来,必须克服坡度,这会消耗他们的体力,打乱他们的阵型,并让他们暴露在己方火力之下。每一次前进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每一次攻击都可能在爬坡的过程中被击溃。
更易于构筑坚固工事: 在高地上修建战壕、胸墙、拒马等防御工事,可以利用地形的掩护,使其更难被敌人的炮火摧毁。同时,工事的部署也更灵活,可以针对敌人的进攻方向形成多层防御体系。
体力优势: 防守方在高地上,通常可以采取保存体力的策略,比如在工事后休息,而进攻方则需要不断向上爬升,消耗大量体力。在短兵相接时,体力充沛的一方往往能占据优势。
侧翼保护与避免包围: 占据高地,通常也能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侧翼,并降低被敌人包围的风险。因为敌人在试图包围你的时候,也必须跨越地形的障碍。

4. 战术灵活性与机动性:运筹帷幄的指挥

高地也为指挥官提供了更大的战术灵活性。

兵力调动优势: 处于高地的部队,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更快地调动兵力,增援薄弱环节,或者集中兵力进行反击。他们可以沿着山脊线快速移动,而敌人则要绕行或攀爬。
迂回包抄的可能性: 一旦阵地稳固,高地上的部队也可以利用地形的掩护,向敌人的侧翼或后方进行迂回攻击,形成包围或夹击之势。而处于低处的敌人则难以进行类似的机动。
撤退与休整: 在不利的情况下,高地部队也能更容易地组织有序的撤退,或者在高地工事内获得短暂的休整,恢复战力。

5. 心理影响:士气高涨与精神打击

战场上的心理因素同样至关重要,而居高临下的优势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士气提振: 占据优势地形,能够有效抵挡敌人的进攻,并且能够对敌人造成有效杀伤,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士气激励。己方士兵会感到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敌人士气打击: 反之,敌人仰攻受挫,士气必然受损。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伤亡,每一次进攻都被击退,都会让他们感到绝望和恐惧。看着敌人如同在高处向下射击的箭矢一样收割己方的生命,这种无力感是毁灭性的。
指挥官的自信: 在高地上指挥,视野开阔,指挥官能够更自信地做出决策,而这种自信也会通过战场的表现传达给士兵。

总结来说,战场上的“居高临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位置上的概念,它是一种对地形资源的极致利用,转化为对敌人全方位的压制。 它让你的部队看得更远、打得更准、守得更牢、动得更快,并且在心理上也占据了绝对上风。这种多重优势的叠加,使得占据高地成为无数战役中被反复验证的、最有效的战术策略之一。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在低处仰攻的士兵,面对的是山坡上如同铁桶般坚固、火力凶猛的敌人,那种绝望感会让你瞬间明白,为何在高处作战,是如此致命的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既然有高度差,那么就必须动用能量去克服高度差,才能够得着高处的敌人,不可避免地消耗速度。如果是空战,你已经输了,因为能量劣势太大,对方一个BZ带走你;如果是陆战,其实就是地形对部队的限制。高山基本都只有几条固定的路径,想要仰攻对方守住这几条路线就行,比起平原上敌军可能四处出现,防守难度当然要小很多;同时由于进攻者速度减慢,在突破火力点时付出更大伤亡的同时,防御者能更为从容地调动预备队增援,因而防御起来更容易。但是这些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否则A集团军群就不可能深入高加索了。

P.S. 如果你说的是从高处进攻的话,那么我只能说可能骑兵是这样的,装甲兵都是避免直接翻越山坡的。至于为什么,你可以问问洛林坦克战被卖头馒头干死的豹子。当然话不能说死,追求速度的话高处进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场上,居高临下所带来的优势,绝非仅仅是视觉上的便利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集物理、心理、战术于一体的压倒性优势,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要细致地拆解这种优势,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1. 视野与侦察:洞察一切的上帝视角这是最直观的优势。占据高地意味着你的士兵能够比处于低处的敌人看得更远、更.............
  • 回答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日本海军在这里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四艘航空母舰的沉没,对日本海军的战略和实力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这场战役中,“加贺”号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之一,拥有庞大的载机量,理论上应该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威力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究其原.............
  • 回答
    日本92式重机枪的弹板供弹系统确实饱受诟病,而“为什么不直接在战场上改装成弹链供弹”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技术、后勤、战场环境、以及日本当时的军事思想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不能改”或“没人想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92式重机枪弹板供弹系统的弊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弹板供弹系统的主要弊.............
  • 回答
    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几乎所有战役中伤亡都大于德国,却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简单来说,这是因为 苏联拥有更强大的战略纵深、更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工业产能,以及对战争的终极决心,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其军事指挥和战术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德国则在战争后期陷入了多线作战和资源枯.............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德国在一战前的确野心勃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分庭抗礼。但你说“即使灭掉了法国,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海外殖民地”,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一战的爆发,德国的战略目标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宏大,并不仅仅是争夺已有的殖民地。要理解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得从德国在19世纪末.............
  • 回答
    在战争这个极端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与牺牲往往一线之隔,除了所谓的“运气”之外,还有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着个体在战场上的命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个人技能与训练这是决定生死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战斗技能的熟练程度: 射击精度和速度: 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能更准确.............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沉重的。如果真的到了今天,战争就在眼前,问我是否愿意上战场…… 这种问题,我没法斩钉截铁地说“是”或者“否”,因为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句简单的表态能概括的。首先,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我的身体素质可能也不是最顶尖的。我对战争的理解更多来自于新闻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关羽很多时候被讨论的焦点。你说“关羽战术能力很强,战略能力不足”,这确实是很多历史学者的普遍看法。但你说“关羽会在战术上被徐晃虐成渣”,这个说法,尤其是“虐成渣”这种程度的形容,可能需要我们更细致地梳理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对“战术”和“被虐”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把近防炮装在战斗机上,这想法听起来挺带劲的,对吧?就像是给飞机装个近距离的“防身小手枪”。但现实操作起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太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东西在战机上不常见,或者说几乎见不到。首先,得明白近防炮是个啥玩意儿。你平时看的军舰上,那个突突突吐炮弹、用来打导弹或者低空飞行.............
  • 回答
    要深入探讨帝国为何在诸多关键战役中未能充分发挥“阻绝者”级歼星舰的威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绝非简单的“资源不足”或“技术落后”所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帝国战略思维的局限性、舰队编队的实际需求、以及“阻绝者”本身设计理念与战场现实的错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阻绝者”级歼星舰的设计理念和定.............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疑问。要说为什么大家对JK制服的态度和对和服的态度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说起。 JK制服: 它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JK制服是日本学校特有的服装,它代表的是学生时代的青春、活力,甚至可以说是某种.............
  • 回答
    您提出的“中国文化大师辈出的美好时代大多是战乱时代”这一观点,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确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些最璀璨的文化艺术时期恰恰发生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甚至战乱时期,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哲学层面的原因。以下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军种作战环境的根本差异。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陆军喜欢在地上垒堡垒,而海军和空军则不然。陆军的堡垒:立足大地,固守要津陆军在地面修筑堡垒,这是由其作战环境决定的。 地形的依托性: 大地是陆军的作战平台。山脉、河流、隘口这些天然地形,本身就具有防御优势。堡垒的修.............
  • 回答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发明,总是在无辜的生灵涂炭与文明的残垣断壁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能将战场限定在荒无人烟的山区,或是浩瀚无垠的海洋?在那里,两国军队可以进行一场纯粹的军事较量,没有家园的破碎,没有无辜的生命被卷入战火,也没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被夷为平地。然而,现实.............
  • 回答
    “为何日本在1898年美西战争前未曾染指菲律宾?”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牵扯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国力、对外战略以及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简单来说,1898年这个节点,日本虽然已经跻身列强行列,但要挑战当时的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还存在几个关键的“不够格”。首先,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一些。日本在1868年.............
  • 回答
    李广和卫青,这两位汉朝名将,在史书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篇章。一个以“飞将军”之名名垂青史,一生征战无数,却终究未能得封侯;另一个,出身卑微,却屡立奇功,成为汉朝抵御匈奴的擎天之柱。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侧重。李广得到了司马迁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深切的同情,而卫青的笔墨则相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对解放军的军歌产生“缺乏战斗情绪”、“旋律不符大众口味”的主观感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也有大众审美习惯的演化,更夹杂着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播的差异。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很多大家熟知的解放军军歌确实是诞生在特定历史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