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法西斯主义是右翼,而共产主义是左翼呢?

回答
理解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何被划分为右翼和左翼,需要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核心理念、历史发展以及社会组织方式。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根植于政治光谱的核心差异。

政治光谱的起源:一场革命的餐桌

要理解左右翼划分,我们得回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国民议会中,支持革命和改革的议员坐在主席的左边,而保守派、支持君主制和反对变革的议员则坐在右边。这个座位安排,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政治哲学上的区分。

左翼(Leftwing):通常强调平等、社会公正、集体主义和进步。它倾向于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社会问题,改革现有制度,甚至可能追求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左翼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社会的普遍福祉,并相信通过集体的努力可以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右翼(Rightwing):通常强调传统、秩序、个人自由(尤其在经济层面)和等级制度。它倾向于维护现有秩序,重视个人责任,并对激进的社会变革持谨慎态度。右翼思想的核心是相信社会是通过个体努力和既有的社会结构稳定运行的,并强调自由市场的力量。

法西斯主义:一个极端的“右翼”现象

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被归为极右翼,其核心在于它对国家、民族、等级制度的极端推崇,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1. 民族主义与国家至上:法西斯主义将民族(或种族)的荣耀和国家的强大置于一切之上。它宣扬一种排他性的民族主义,将本民族视为优越,并对他者(其他民族、种族或国家)抱有敌意。国家被视为有机体,公民必须无条件地为国家服务和牺牲。这种对国家的极端忠诚和至高无上,与左翼强调的国际主义或阶级解放的理念截然不同。

2. 等级制度与领袖崇拜:法西斯主义深信社会存在天然的等级差异,并认为这种等级是自然且必要的。它崇尚强权,推崇一位具有绝对权威的领袖,认为只有这样的领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这种对权威和等级的接受,与左翼追求的社会平等和取消等级的理想背道而驰。

3. 反民主与反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持批判态度,认为民主是软弱和低效的。它同样激烈地反对共产主义,将其视为威胁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敌人。法西斯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会破坏国家的统一。

4. 经济上的混合模式:尽管法西斯主义在经济上并非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它会通过国家干预来服务于国家目标,比如战争动员或产业发展,但它并非要消灭私有制,而是让私有制服从于国家的意志。它不像共产主义那样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是强调“国家资本主义”或“合作主义”,即在保留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国家进行强力引导和控制,以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这种模式更像是对传统经济秩序的强化和国家主义的扭曲,而不是左翼颠覆资本主义的革命。

5.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优胜劣汰:许多法西斯主义思想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认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社会成员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和淘汰,强者理应统治弱者。这种“物竞天择”的观念与左翼强调的互助和保护弱者的理念是根本对立的。

共产主义:一个极端的“左翼”实践

共产主义之所以被划为极左翼,在于它对平等、集体主义和彻底社会变革的追求,以及对现有资本主义体系的彻底否定。其核心在于:

1. 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它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雇主(资产阶级)与雇员(无产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资料(工厂、土地等)将归集体所有,由社会共同管理。这与右翼强调的个人财产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

2. 国际主义与解放全人类:与法西斯主义的狭隘民族主义相反,共产主义(至少在理论上)倡导国际主义,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它认为阶级矛盾超越了国界。

3. 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体服从:虽然共产主义理论上追求解放个体,但在实践中,它往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个体需要服从于集体和党的领导。这种集体主义的强调,与右翼重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倾向形成鲜明对比。

4. 追求彻底的社会平等: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和经济上的彻底平等,消灭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一切不平等的现象。这种对绝对平等的追求,是其最鲜明的左翼特征。

5. 计划经济与国家控制:为了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共产主义国家通常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由国家统一调配资源、制定生产计划。虽然这涉及国家干预,但其目的和性质与法西斯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同,共产主义是要通过国家工具最终实现国家自身的消亡(在最纯粹的理论中),而法西斯主义则要把国家权力推向极致。

总结:核心分歧与光谱的动态性

简单来说,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国家、民族、阶级、平等和自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法西斯主义(极右):推崇国家至上、民族优越、等级秩序、强力领导,压制个体自由以服务于国家。
共产主义(极左):推崇阶级解放、消灭私有制、社会平等、集体主义,通过革命实现社会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光谱并非绝对静止的。左右翼的定义也会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此外,一些政治观点可能同时包含左右翼的元素,例如社会民主主义介于左右翼之间,既强调社会公平和国家干预,也尊重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于其对核心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极端化处理方式,它们各自被固定在政治光谱的极点上,且彼此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左”和“右”的划分方法其实很简单,不知道为什么被很多人解释得高深莫测。甚至还有答主说“意识形态是一个环”,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以下内容截自《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一书:

读完这些,我想问题的答案就很明确了:

共产主义依靠推翻剥削统治、消灭私有制来建立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社会模式。例如在“国家”这个问题上,共产主义是要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实现英特纳雄耐尔。

法西斯主义依靠镇压工人革命、对外侵略扩张来巩固当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例如在“国家”这个问题上,法西斯主义是要壮大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用国家至上压制阶级斗争。

对于纳粹党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书中是这么说的:

另外推荐一个回答:

社会主义和纳粹(国家社会主义)一样吗? - 匂宫出梦的回答

所以,两者各自发展的方向实际上是完全相反的。其实从两者的宣传上都能看出不同:一个是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未来实现共产主义;一个是要自己民族伟大复兴、恢复昔日帝国荣耀。

@Mrtn

说得没错,“血腥镇压敌对分子”的特征属于斯大林主义而非共产主义。斯大林主义十分具有迷惑性,它将无产阶级的利益、多数人的利益偷换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法西斯主义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斯大林主义则为将要变成资产阶级的官僚服务。

“苏维埃不应把那些从事小偷小摸和投机倒把的工人直接送到监狱,而应留在工厂被好人感化;除非从事恐怖和公开的暴力活动,政治犯不再立即枪决。”——捷尔任斯基

题外话:我认为“左”和“右”这种粗略的二分法在现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这种分法诞生的年代,意识形态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元;但随着更多意识形态的出现、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出现后,二元的“左”、“右”区分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例如,对于德意志帝国(1871—1918)而言,以工人为主的共产主义者和以资本家为主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左”,但他们能一样吗?而且当地主贵族和资本家同时恐惧工人革命时,原本属于“左”的自由主义者很可能站到地主贵族一边、成为“右”。

user avatar

以下内容摘自Christopher Buchheim ed. German Industry in the Nazi Period



纳粹在经济上恰恰是相当程度的“自由市场经济”。


以下内容摘自Franz Neumann: Behemoth





纳粹根本就没搞什么“国有化”,相反,魏玛时代乃至普鲁士德国时代的“国有企业”也变成了半私营


而且,德国的大资本前所未有地组织起来了(来源同上):


而且纳粹的经济结构和魏玛并无根本区别

纳粹的统治下的社会结构也是如此,强化了既有的阶级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工资和利润,出处同上



从表中可见,名义工资是增长了,但是工时翻了一番多,换言之,单位时间的工资是下降的


同时,德国资本家的利润翻了一番多,事实上是增长了将近150%,这样对谁有利,显而易见


以下内容摘自Geoff Eley: Nazism as Fascism


由于疯狂扩军备战,纳粹许诺的一些根本当然也不可能兑现


以下摘自Timothy Mason: Nazism, Fascism and the Working Class


纳粹的扩军备战是依靠大量增加债务(1933年到1939年德国国债增加到原先的三倍),当然纳粹本来就没想过要持续,靠的是持续掠夺别国



德国工人的状况,出处同上


这是纳粹统治之后


德国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统治之前的话



其它的回答里,我已经指出了意大利法西斯是如何在意大利自由主义及其载体的支援下上台的


魏玛时期德国历次选举的分布图(摘自Rueschemeyer et al. :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很明显,是DNVP和两个自由主义政党DDP、DVP的支持者大批转向纳粹。

德国自由主义转向纳粹的过程见Eric Kurlander: The Price of Exclusion, 我有文章介绍此书

德国保守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激进化”,以下内容摘自Geoff Eley: Reshaping the German Right


德国的民族主义,是明刀明枪地反社会主义的。


出处同上,德国民族主义的来源,是德国自由主义(注意这可不是美国意义上的liberalism)


以下内容摘自Benjamin Lapp: Revolution from the Right, 具体的地点是萨克森。


谁支持纳粹,谁反对他们一目了然


其余的比如天主教会和纳粹之间的关系,以及东普鲁士容克如何支持纳粹的,等需要的时候再贴出来。

另外,我知道一些人想玩**主义

不过很可惜(摘自Johanna Bockman: Market in the Name of Socialism)



事实上从1970-1980年代起,尤其是意大利的新右翼“学者”们就在系统地“淡化”法西斯。他们总不会认错祖先的。摘自Bischof et al. : The Dolfuss/Schuschnigg Era in Austri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何被划分为右翼和左翼,需要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核心理念、历史发展以及社会组织方式。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根植于政治光谱的核心差异。政治光谱的起源:一场革命的餐桌要理解左右翼划分,我们得回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国民议会中,支持革命和改革的议员坐在主席的左边,而保守派、.............
  • 回答
    “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被定性为一种极右的意识形态,是基于其核心理念、社会组织方式以及历史实践等多个维度,这些特点在政治光谱上明显偏向右翼,并且走向了极端。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几个关键要素:一、对国家和民族的绝对崇拜:国家至上与民族主义的极致这是法西斯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与传统的保守主义虽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在动漫作品中,一些角色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塑造方式,即便有着争议性的背景,也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修特海姆和《我的英雄学院》中的一些角色,虽然都被“法西斯”这个标签所笼罩,但他们获得的市场反馈却天差地别,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法.............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认知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事实上,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确实是一个法西斯国家,而法西斯政权通常以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军事扩张和集权统治为特征。然而,要说“为什么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却可以有航母”,这个提问本身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说需要我们更细致地梳理历史。首先,我们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问题,因为同为法西斯政权,德国共产党(KPD)和意大利共产党(PCI)在面对国家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时,其命运和发展轨迹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两国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政治生态、社会结构以及最重要的——法西斯政权本身的性质和控制手段。德国共产.............
  • 回答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意识形态,它在20世纪初的欧洲兴起,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理解法西斯主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核心思想、历史背景、主要特征、不同形式以及最终的结局。一、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念:法西斯主义并非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行动导向的、实用主义的政治哲.............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国家叙事、地缘政治以及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确实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简单地说,欧洲人看待德国和中国人看待日本的巨大差异,源于二战的历史进程、战后处理方式、以及各自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些原因,力求避免机械的AI痕迹,更侧重于讲透其中的复杂性。一、历史创伤.............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认知、民族情感以及社会舆论的复杂交织点。简单来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二战的历史背景、各国扮演的角色、战后对战争的清算以及普遍的民族情感。为什么“喜欢二战日军”容易被贴上“精日恨国”的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确“精日”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指向那些对日本文.............
  • 回答
    要说清楚法西斯主义为何随着二战的结束基本覆灭,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上的彻底摧毁。首先,压倒性的军事失败是法西斯主义覆灭的直接导火索。二战的最终结果,是以同盟国的胜利和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的。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后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态度差异。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定义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其核心特征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威权主义、个人崇拜、对政治反对.............
  • 回答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但如果将洋务运动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讨论,那其实是一个“张冠李戴”的说法,因为这两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核心理念和实践目标都截然不同,根本不存在“试出”或“未能试出”的关系。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试出”法西斯主义,是因为.............
  • 回答
    网络法西斯,这个词组合起来听着就有些刺耳,它并非一个官方的学术定义,而是人们在观察和讨论网络上一些极端、排外、鼓吹暴力和仇恨的现象时,用来形容一种趋势或一种行为模式的通俗说法。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网络空间中出现的、带有法西斯主义某些核心特征的思潮、组织或个体行为。要理解它,咱们得先拆解一下“法西斯主义.............
  • 回答
    生活在法西斯国家,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因为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层无处不在、厚重而粘稠的空气,压抑着,也定义着一切。这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因为曾经可能拥有的自由,如今变得模糊、遥远,甚至被遗忘。首先,个人身份的消解是显而易见的。你不再仅仅是你自己,你首先是国家机器的.............
  • 回答
    二战前日本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法西斯主义的深渊,并非单一因素促成,而是多种内在与外在的矛盾相互激化、螺旋上升的结果。这就像一场精心导演却又失控的悲剧,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一、 严峻的社会经济困境:底层民众的绝望与军国主义的救赎幻想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二战前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尽管日.............
  • 回答
    二战时期,法国国内出现对部分女性“荡妇羞辱”的现象,其诱因复杂且深刻,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背后交织着战争带来的创伤、民族主义情绪的压抑与爆发、性别观念的固化以及战后重建的复杂心理。首先,战争的屈辱与民族仇恨的宣泄是主要的催化剂。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溃败,被纳粹德国占领,这是整个民族的巨大创伤。这种.............
  • 回答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作为极端政治思想,它们能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土壤中“可行”,并非意味着其理念本身是健全或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它们得以出现和短暂“奏效”,往往是在国家面临深重危机、社会秩序濒临崩溃、民族情绪高涨,以及存在强有力的煽动者和缺乏有效制约力量的极端环境下。理解其“可行性”,需要深入剖析其产.............
  • 回答
    21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绝不会是墨索里尼当年那副全副武装、高喊口号的形象。它早已褪去了那些过时的、易于辨识的外衣,转而以一种更为狡黠、更具迷惑性的姿态潜行于世。想象一下,它不会是直接的军事集结,而是潜藏在网络空间的深处,在每一次关于“国家安全”或“文化纯洁”的讨论中,在每一次对“精英阶层”的集体声讨中.............
  • 回答
    希特勒上台前,德国正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社会分裂的时代。普通人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虽然力量有限,但仍然可以做出许多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国家走向,或者至少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以下是一些普通人可能采取的行动,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详细讲述:一、 在政治参与层面: 积极.............
  • 回答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种在20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意识形态,虽然都具有极端的、反自由主义的倾向,并且在实践中都导致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要理解这种冲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核心理念、目标以及社会结构设想。一、 对国家与阶级的看法:根本性分歧.............
  • 回答
    关于墨索里尼为何在法西斯领导人中不得人心,下场尤为凄惨,这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它涉及他个人特质、政治策略、国内根基以及战争时期的种种失误,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最终导致他众叛亲离,结局惨淡。首先,我们得承认,法西斯主义本身就不是一种能够赢得广泛民心和长久支持的意识形态。它强调的是国家至上、个人服从、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