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几十年人类有没有驯化新的动物?

回答
最近几十年,虽然我们很难说有像狗、牛、马那样被“驯化”了几个千年、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全新物种出现,但可以说,人类一直在以各种方式深化对现有动物的“驯化”和利用,并且,在某些特定领域,确实出现了新的“驯化”迹象或更精细化的控制模式。

首先,我们要理解“驯化”的含义。传统的驯化通常指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选择性繁殖,使得野生动物的后代在生理、行为和遗传上发生改变,以适应与人类共处或为人类服务。这个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并且需要对动物的行为和繁殖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那么,在近几十年,我们看到了哪些新的动向呢?

1. 宠物市场中的“新品种”: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近几十年来,宠物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我们以前不怎么熟悉的动物,比如仓鼠、龙猫、雪貂、各种异宠(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是某些昆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动物的引进和繁育,可以看作是一种对野生动物新的驯化尝试。

虽然它们可能没有经历像猫狗那样长达数千年的系统性选育,但为了满足宠物市场的需求,人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它们的习性、饲养方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选育,以培育出更适合家庭饲养、更温顺、颜色更多样化的个体。

仓鼠: 从最初的叙利亚仓鼠开始,到后来引进的侏儒仓鼠等,通过人工繁殖,我们已经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毛色、体型和性格的品种。它们在繁殖速度、易于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其野生祖先更强的适应性。
龙猫: 这种来自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绒鼠,因其柔软的毛发和可爱的外形,在宠物市场中迅速流行。人工繁育使得龙猫有了多种颜色(灰色是野生色,但现在有黑色、白色、米色、蓝色等)和不同的性格类型。为了满足宠物市场,它们也需要相对温和、易于控制。
雪貂: 雪貂是一种早已被驯化的动物,但作为宠物在近几十年才真正普及开来。与野生的欧洲水貂相比,家养雪貂在攻击性、对人类的亲近度以及生活习性上都有显著的改变。人们对其进行选择性繁殖,以提高其作为伴侣动物的适宜性。
爬宠和两栖宠: 像玉米蛇、鬃狮蜥、各种蛙类等,它们的野生种群被引进并进行人工繁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喜好,人们会选择性地培育出具有特定颜色、图案或体型的个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选择性育种的过程,尽管可能更侧重于外观而非行为的根本性改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宠物化的过程,其“驯化”的程度和方式与传统的驯化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人工适应性培育”,即在人工环境下,通过选择性繁殖,让这些动物更易于人类饲养和互动。它们可能没有像狗那样在社会性、认知能力上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但它们无疑已经被人类改造,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角色。

2. 精准农业中的动物品种改良:

在现代畜牧业中,“驯化”的概念被进一步深化和精细化。我们不是在驯化新的物种,而是在极大地改良和优化现有的畜禽品种。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组选择等先进技术,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对家畜家禽的生理特性、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产奶量/肉产量、繁殖性能等进行选择性培育。

这可以说是一种“数字时代的驯化”,它不再是依靠世代累积的偶然性选择,而是基于对基因组的深入理解,主动、定向地“设计”动物。

肉鸡: 现代的肉鸡品种,比如科宝、罗斯等,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肌肉生长等方面,与几十年前的品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它们可以在短短几十天内达到惊人的体重,这是通过高度集中的选育和基因改良实现的。这种效率的提升,可以看作是对动物生长潜力的“驯化”到了极致。
奶牛: 通过基因组选择,人类能够识别出产奶量高、乳蛋白含量高、繁殖性能好、抗病能力强的个体,并将其基因推广到整个种群中。这大大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效率和健康水平。
猪: 同样,现代的猪品种在瘦肉率、繁殖率、抗应激能力等方面也经历了巨大的改良。这些改良也是为了使其更适应集约化、高效率的养殖环境。

这些品种改良虽然不是驯化全新的物种,但它们通过人工干预,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动物的生理和生产特性,使它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经济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动物“有用性”的“驯化”到了新的高度。

3. 特殊功能动物的培育与研究:

在一些特定的科研和应用领域,人类也在尝试培育和利用一些在自然界中不太常见的动物,并对其进行行为和生理的改造,以适应特殊需求。

实验室动物: 小鼠、大鼠、果蝇、斑马鱼等,作为重要的实验模型,在近几十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科学家可以精确地修改这些动物的基因,制造出具有特定疾病模型或生理特征的动物,以研究人类疾病、开发新药。这是一种非常精细化、功能导向的“驯化”,目标是让动物成为人类探索生物学奥秘的“工具”。
导盲犬、搜救犬的特殊训练: 虽然狗本身是早已驯化的动物,但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导盲犬、搜救犬、警犬等的功能性犬只的训练和培育,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细程度。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早期社会化以及针对特定任务的选育,它们在执行复杂任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已有驯化品种的“行为和技能上的深度再驯化”。

总结一下:

近几十年,人类并没有像几千年前那样,凭空“驯化”出像牛羊那样具有广泛社会经济用途的全新动物物种。但是,我们以更加多样化、精细化、技术化的方式,在继续深化对动物的控制和利用。

宠物化:是对一些新引入的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繁殖,使其更适应家庭生活。
品种改良:是利用现代科技对现有家畜家禽进行定向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功能化培育:是针对特殊需求,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或行为训练,使其成为特定任务的“工具”。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后驯化时代”,驯化的概念和实践正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扩展。我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选择,而是越来越主动地“设计”和“塑造”与我们一同生活的动物。这些新的动向,虽然在规模和历史深度上可能不及过往,但它们同样深刻地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强大能力,以及与动物之间日益复杂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填坑了,多图预警】

驯化是指使某种动物在圈养中通过有选择的交配,使其与野生祖先有所不同,以便为控制其繁殖与饲养的人类所利用。下面说说我所知道的在最近几十年被驯化的动物。

为了方便确认我都用俗称来称呼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1.龙猫


这个货应该算是最近几十年被驯化的动物里最受欢迎的了,龙猫也叫毛丝鼠(学名:Chinchilla)是啮齿目,毛丝鼠科毛丝鼠属动物的统称。毛丝鼠体型小而肥胖,尾端的毛长而蓬松。全身背满均匀的绒毛,其状如丝一样致密柔软,故得名,原产于安第斯山脉。从这个名字不难看出龙猫的皮毛应该摸起来很舒服,大规模的捕杀导致这一物种一度濒临灭绝。

从当地印第安人猎取其食用和用其皮毛御寒一直到18世纪以后成为高档高档毛皮,龙猫一直作为野生资源被捕杀,濒临灭绝。一九二三年,美国矿冶工程师查普曼受聘到南美工作,初次见识到这种动物及眼见其绝种危机,故出高价悬红,历经四年共捕捉了十一只健康的活鼠,运返美国饲养。由此开始了北美洲的毛丝鼠养殖业,算是近代的首次规模养殖龙猫的尝试。

一九五0年始,北美和欧洲刮起一股饲养狂潮,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开始人工饲养毛丝鼠,至今已有许多饲养场和数量可观的鼠群。由于科技选育的结果,使得人工饲养的毛丝鼠,在各方面都超过野生的同类,而且近代已从蓝灰色的原种色型中,培育分离出了白色、黑色、蛋黄、浅灰、棕驼等十数个不同的色型,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



上面的图片是不同颜色的龙猫,不仅毛色,皮毛的长短在现在的繁殖中也是可控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育繁殖体系,


2.六角恐龙






墨西哥钝口螈(英文名称:Axolotl),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是水栖的两栖类,是墨西哥的特有物种。自然环境只能生活在有淤泥的水道和湖泊。虽然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栖地已被大量开发,造成湖底石砂化,破坏了湖底的淤泥环境,造成功能性灭绝。生活面积不多于10平方公里。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评为极其危险。

十平方公里,大概34个足球场那么大,用来维持一个物种还是太少了,而且六角恐龙对于环境十分敏感,只能生活在有淤泥的水道和湖泊,湖底都是石子,会死,水里有太多他吃不掉的鱼啃鳃毛,会死,水里有污染,会死。这种脆弱敏感的动物被评为极其危险,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在野外灭绝了,但是这种动物现在可以在大部分宠物店用几十块就买得到,品相一般的话可能只需要十几块,所以就很矛盾了。

作为西方传统的实验用动物,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 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常见到的宠物有原色、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和墨兰个体。勉强可以算作近代被驯养的生物吧。










3.蜜袋鼯




作为近几年宠物市场的新贵,蜜袋鼯原产于澳洲,大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舔食树蜜。蜜袋鼯的身体两侧拥有滑行膜, 从手关节延伸到脚踝,可以在树林间滑行,体型小巧还十分粘人,果断符合人们对于奇特宠物的需求,最近几年市场一直不错。






先更到这里,有空接着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几十年,虽然我们很难说有像狗、牛、马那样被“驯化”了几个千年、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全新物种出现,但可以说,人类一直在以各种方式深化对现有动物的“驯化”和利用,并且,在某些特定领域,确实出现了新的“驯化”迹象或更精细化的控制模式。首先,我们要理解“驯化”的含义。传统的驯化通常指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
  • 回答
    近二十年,美国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这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者,并且正在加速涌现更多具有潜力的个人。美国之所以能出现这些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可以从以下.............
  • 回答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报告,其中一个数字触动了我:过去二十年里,全球有大约1.4亿女婴“消失”了。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当看到“消失”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有人在统计人口时,不小心漏掉了这么多人。但报告的.............
  • 回答
    近几年,汉服和旗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经历了显著的地位变化,可以说它们从曾经的“复古”符号,逐渐跃升为一种更具活力的文化表达方式,也承载了更多现代人的情感与认同。汉服:从“小圈子”走向“大众舞台”要说近几年变化最翻天覆地的,汉服绝对是焦点之一。 从边缘到中心: 几年前,提起汉服,大多数人可能脑.............
  • 回答
    标题:警钟还是误报?新研究挑战真核生物 6mA 的“沉默”地位近来,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在生命科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项研究指出,以往我们认为在真核生物(如果蝇和人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6甲基腺嘌呤(6mA)修饰,其丰度可能被大大高估了。如果这一发现得到广泛证实,那么过去几十年来围绕 6mA 的大.............
  • 回答
    你说得没错,回首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看似缓慢,直到近一两百年,科技才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骑绝尘,电话、飞机、火车这些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交通通讯工具,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这之前的人们,究竟都在忙些什么呢?这并不是说之前的人们“什么都没干”,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在忙碌,而且忙碌的内容.............
  • 回答
    近二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人物的出现,既是个人天赋、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的结晶,更是美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土壤肥沃的生动体现。一、 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强大的教育体系与浓厚的科研氛围.............
  • 回答
    巨人走到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出现了很多关于韩吉、阿明等角色行为的讨论,甚至出现了“圣母”、“叛国贼”这样的标签。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圣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往往是对那些为了和平、为了所谓的“多数人利益”而牺牲原则或不顾自身安危的角色的一种带有贬义的评价。 在《.............
  • 回答
    西方伪史论在近二十年间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剔除那些过于“标准答案”式的分析框架。首先,得承认,人们对“既定事实”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历史上,无论是科学还是历史,都曾有过被认为是铁板钉铁,后.............
  • 回答
    近几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它如同一个被不断积累的社会沉疴,在人口数据上撕开了一道触目惊心的裂口,折射出的问题复杂且深刻,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乃至国家的未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的下降是全球许多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但中国出生人口的跌幅之大、之.............
  •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其人口增长在近十年却呈现出缓慢甚至停滞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 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
  • 回答
    新加坡,这个曾经在地图上几乎难以寻觅的小国,如今已是国际舞台上的耀眼明星。过去几十年里,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以港口贸易为基础、资源贫乏的岛屿,一跃成为人均GDP与美国匹敌、生活水平极高的发达国家。这种惊人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高效的执行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近几年较少出现像《马大帅》那样纯粹聚焦社会底层人民生活题材的电视作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 市场、创作、审查和时代变迁 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市场导向的变化与观众审美的升级: “爽剧”与“反差感”的崛起: 现代观众普遍追求视觉刺激、情感宣泄和快速的满足感.............
  • 回答
    这几年黑《水浒传》的声音确实是越来越响了,而且越来越有讨论的声势,不像以前那样只是零星的几个声音。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这些方面是相互交织的。首先,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根本原因。《水浒传》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书,它里面的很多价值观,放到现在来看,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比.............
  • 回答
    近些年,粟裕大将的名字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并且引发了不少关注,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在共同作用,让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形象再次鲜活起来。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革命历史和军事人物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过去,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历史细节可能被掩盖或者不够突出。而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档案的解密,.............
  • 回答
    近几十年来,科学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其中一些发现不仅震动了学术界,甚至直接促使了我们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这些发现就像黑夜里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边界,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坚不可摧的“真理”。1. 量子纠缠:颠覆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也让信息传输的未来充满想象很久以来,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 回答
    当然有,除了名震学界的睡虎地秦简,近几十年出土的秦律文献,还有一些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让我们能更立体地认识秦朝的法律体系。虽然睡虎地秦简的篇幅和完整性都属罕见,但其他出土的秦简,零散却也提供了关键的碎片信息,拼凑出秦朝法律的全貌。1. 岳麓书院藏秦简:这批简牍是2003年被发掘的,虽然数量不及睡虎地秦.............
  • 回答
    说到中国餐桌饮食的巨变,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过去几十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吃的东西,吃的习惯,吃的心态,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跟你好好唠唠,这变化到底有多大。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吃饱”到“吃好”的飞跃。你想想,几十年前,尤其七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吃饭,那叫一个朴素,甚至有点.............
  • 回答
    繁花似锦与静水流深:为何近几十年西医发展如火如荼,中医却略显迟缓?近几十年来,放眼全球医疗舞台,西医的发展无疑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其在疾病诊断、治疗手段、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手术室里的精细操作、影像学上的洞察秋毫、基因疗法的崭新前沿,无不令人惊叹。与此同时,.............
  • 回答
    近几十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惊人,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严峻现实。媒体报道、科学研究无不充斥着对这一危机的警示。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灭绝”这个概念上,未免过于片面。自然界的生命演化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并非只有“终结”这一种叙事。那么,在生物大规模走向消亡的同时,是否也有一些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