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学位代表什么?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好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时间规划局
所以,在博士生阶段,必须接受全方位的训练。
根据这些年走过的弯路,整理一波自己认为博士必备的能力与训练方法。
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每天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事情。
首先,你得上课。虽然很多人会告诉你,博士最后只看文章数量,不看GPA,但我依然劝你选一些真正有用、与研究高度相关的专业课,而不是水水地过。为你讲课的那些教授,随便出去做一场报告,出场费都令人咋舌,而现在就免费地对你倾囊相授。他课程里的只言片语,也许就能为你以后解决科研难题省下大把时间。
其次,你得科研。选题,看文献,做实验,数据处理,写论文……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然后,你可能还得做工程项目。老板可能会接一些公司的横向,比如结构设计、软件开发,项目测试等,而博士生基本就是这块的主力。我本人就承担过大量的工程项目,从前期的合同(制定实验计划、发给甲方确认、跑学校各个部门盖章),到实验的开展(这块最坑,除了设备的bug以及无休止的体力劳动,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高估甲方的智商,有可能他告诉你测试截面是在位置A,但实际的粒子分布在位置B,你反复测量多次都得不到合理结果,在怀疑人生的时候他告诉你对不起我们搞错了),再到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虽然工程项目不像科研那样严谨求新,但这毕竟是实打实的钱财交易,马虎不得。各种痛苦,只有做过才懂。
还有,你可能得帮老板处理其他杂事,打印,送饭,看孩子,不一而足。
最后,你还得有自己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女朋友要不要哄,朋友social去不去?
所以对于博士生来讲,最珍贵的就是时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规划能力。
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嘉靖皇帝,课程是严党,科研是清流,工程是太监,其余事情是自己的修道打醮,我需要做的,不能让黄河泛滥,更不能让长江泛滥,而是居中调停,掌握平衡之道。
得做时间的主人,让他们为你服务,一旦这样搞起来,你会发现效率惊人。
具体来说,我在印象笔记里打造了“一本三表”的模式。
“一本”是建立了一个名为“日新录”的笔记本,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含义;“三表”则是要求自己定期更新三个表:月度表、日程表、时间细分表。
首先是月度表。
在每月月底,把下个月的主要安排、DDL整理好,这可以对未来一个月有一个整体规划,同时起到备忘录的作用。
其次是日程表。
每天晚上,思考明天我要干嘛,按科研、工程、个人三大块列待办事项,第二天依次处理,完成一项就勾掉一项。同时对当天的效率、表现等打分,满分5星。
最后是时间细分表。
记录每天详细的时间利用情况。
2. 文献阅读与管理能力
每一个PhD毕业证上,都有无数paper的冤魂在呐喊。
博士三要素,paper,paper,还tm是paper。
不读paper,就无法对这个研究形成整体理解,无法得知最新的研究动态,更无法得到灵感源泉。
所以培养良好的文献阅读与管理能力特别重要。
作为一个博士新生,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快速了解研究领域?
我推荐“Review索引大法”。
首先找到你这个领域最新的一篇review综述文章,综述文章是对近年来研究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因此它引用的参考文献差不多涵盖了该领域研究的精华,读这些总没错啦。
以Web of science为例,直接拉到参考文献页面,选择“在‘引用的参考文献’页面中查看全部结果”:
然后全选,点击“导出”,选择Endnote Desktop
这时这篇review的所有参考文献索引已经打包下载到你电脑中了,打开endnote,选择导入下载的文件,然后你就得到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然后,万能的Endnote,有一个全文搜索下载功能,在任意文献上右键,选择搜索全文,即可将所有参考文献的PDF下载到你电脑,并自动与参考文献索引对应。
接下来你只需要一篇一篇读就可以了。
读文章,自然分精读和略读,我的建议是,从刚才的数据库里,挑选20篇精读嚼透,剩下的文章,快速过一遍摘要,挑重要的再细读。
具体怎么读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荐大杀器Marginnote,它是按照“管理 - 阅读 - 批注 - 复习”的逻辑来帮助你阅读。
详细手册推荐 @品栋好人 的文章:
你读了这么多文章,得有个趁手的工具去管理。不然某天你写论文想引用其中一篇了,咋搞?强烈推荐老牌软件Endnote。
EndNote 是一款主流文献管理软件,有数以百万计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图书管理员使用,它能方便地扩展任何语言参考书目,允许你创建任意大小的文献库。通过EndNote可进行文献批量下载和管理、写作论文时添加索引、分析某篇文献的引文索引、分析某领域或者学术课题的经典文献地位等。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您经常处理不同的角色,处理对时间的竞争要求,并且不仅协调您自己在出版研究中的活动,还要协调您的在部门和世界各地的合作者。EndNote X9 是一款参考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让您免于手动收集和整理您的研究资料和格式化参考书目的繁琐工作,还可以让您在与同事协调时更加轻松自如。
那么如何该如何使用Endnote呢?别慌,推荐一本PDF,一共99页,把用到的功能都讲透了:
画半天的时间浏览完小册子,你就是Endnote大神。
ps我把这边PDF及Endnote破解资源放在了文末,需用的自取~
pps资源各种被吞,试着放在评论区了,再不行就真没办法啦。
3. 论文写作能力
终于到了论文写作,这部分将占用博士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毕竟你的实验再精妙,数据再漂亮,写不出paper也一样是0。关于文章写作,知乎有太多大神论述过了,我只推荐一本书,是由William Strunk Jr.撰写、E. B. White修订的The Elements of Style。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有一百年了,可以说是英文写作经典指导书籍。它讨论了写作的基本准则,简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在写作和用法上常犯的错误,也清晰地解释了一些有用的语言现象。
4. 批判性思考能力
5. 自我营销能力
6. 执行能力
7. 心态调整能力
ppps最近太忙了,本答案长期更新,分享自己的血与泪,以及感觉还不错的资源。
我是平凡,目前是普菲瑟教育咨询博士咨询负责人,团队成员还包括 @Prof.鎏 ,在科研论文辅导和研究计划咨询辅导领域累积帮助了超过200+名同学。愿为正在准备留学/保研/考研的同学提供靠谱的学术辅导。
在我博士刚入学的时候,系里给我们这些新生开过一个会,主要讲一个博士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博士。
写在问前,全文共计5603字,覆盖了博士所需技能和能力的方方面面,建议收藏后再看,可以时不时拿出来与自己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主要的材料是引用的这个:The Vitae 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1](vitae 研究者发展框架)
该框架分为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三个子项,分别是:
Domain A: Knowledge and intellectual abilities: The knowledge, intellectual abilities and techniques to do research
A1: Knowledge base
2. Research methods - theoretical knowledge:- 研究方法之理论知识
3. Research methods – practical application: - 研究方法之实际应用
4. Information seeking - 信息搜集
5.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management - 信息素养与管理
6. Language - 语言
7. Academic literacy and numeracy - 学术素养和计算能力
A2: Cognitive abilities - 认知力
2. Synthesising - 融合
3. 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考
4. Evaluation - 评估
5. Problem solving - 问题解决
A3. Creativity - 创造力
2 Intellectual insight - 远见卓识
3 Innovation - 创新
4. Argument construction - 论据构造
5. Intellectual risk - 智力风险(?)
Domain B: Personal effectiveness: The personal qualities and approach to be an effective researcher
B1 Personal Qualities - 个人素质
即使是平凡的工作也有要有干劲。
2. Perseverance - 坚持不懈
3. Integrity - 正直
4. Self-confidence - 自信
5. Self-reflection - 自我反思
6. Responsibility - 责任
B2: Self-management - 自我管理
2. Commitment to research - 致力于科研
3. Time management - 时间管理
4. Responsiveness to change
5. Work-life balance
B3:Profession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 专业和职业管理
2.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持续的专业发展
3. Responsiveness to opportunities - 对机会的反应
4. Networking - 社交圈
5. Reputation and esteem - 声誉和自尊
Domain C: Research governance and organisation:
Knowledge of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to do research
C1: Professional conduct -职业操守
2. Ethics, principles and sustainability - 道德,原则和可持续性
3. Legal requirements - 法律要求
4. IPR and copyright - 知识产权和版权
5. Respect and confidentiality - 尊重和保密
6. Attribution and co-authorship - 署名和共同创作
7. Appropriate practice - 适当实践
Domain D: Engagement, influence and impac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work with others to ensure the wider impact of research
D1: Working with others - 与他人合作
2. Team working - 团队合作
3. People management - 人员管理
与主管商议进程和期限deadline。
4. Supervision - 监督
5. Mentoring - 指导
6. Influence - 影响力
7. Collaboration - 合作
8. Equality and diversity - 平等和多样性
D2: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交流与传播
2. Communication media - 交流媒介
3. Publication - 出版物
D3: Engagement and impact - 参与和影响
2. Public engagement - 参与到公众活动
3. Enterprise - 创业
4. Policy - 政策
5. Society and culture - 社会和文化
6. Global citizenship - 全球公民
写在文末,看到这个问题后,自己就有了写这个回答的想法,没想到东西涉及的非常多,最后写了将近5500字,这不仅对相关的同学有所启迪,也是对自己接下来的一个界定,从上述中能看到,对于一个合格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掌握的能力几乎是全方位的,进可科研,退可百搭。
希望与各位同学共勉。
推荐一篇短文:A PhD is not enough, 可以理解为博士生存指南,链接如下:
https:// biomath.usu.edu/files/P eter_J._Feibelman_A_PhD_Is_Not_Enough.pdf
看到这里的话顺便再求个赞:
平凡:编程语言项目大全 -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 包含全部主流语言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博士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训练:
1)能够平衡上课和科研。选择足够有代表性的专业课,课程的成绩大部分为优秀。在博士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每个学期要至少选2门专业课(指的是海外博士,国内的话,可能是4门以上),同时做科研工作。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其实光是上课、完成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就不容易了。国外的研究生课程通还要组队做project,做presentation,一个学期3门课已经苦不堪言,4门课还能同时做TA或RA的已经是到了极限。但是这是博士头两年的必经过程,必须要训练这个同时handle多门课程+项目,且不耽误自己科研的能力。
2)训练每天花时间看文献。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都看,也要保证每周有看一定数量。读文献讲究方法。了解本领域最近进展,只看文章的标题和Abstract,遇到感兴趣的和重要的留下来重点关照。几年博士生涯下来,读过的文章超过几千篇,精读文章超过几百篇。
3)尝试了解本领域全世界的著名课题组、教授或团队,各自的风格和长处是什么。尝试与这些人包括论文中的大牛见面,聊天,甚至建立更深入的联系。这是对科研人脉圈的训练,未来在博士以后去找pos-doc,教职,工业界工作甚至申请国外绿卡都会帮到大忙。
4)训练总结的能力。平时读文献,看新闻,听报告,或是自己的灵感,遇到好的点子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保证自己处于本领域或本行业的最前沿。同时业保证自己在做手头项目的同时,还有新的想法和工作可以展开。
5)博士期间,多参加学术或行业会议。尝试在会议中做报告(最好是英文的国际报告)或poster。争取拿一些奖(如:XX会议最佳展示奖,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6)不断锻炼写作能力。有报道说,一个科研人员,在论文写作和期刊发表上面所花费的时间占据全部科研时间的将近60%。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我觉得这个比例是靠谱的。博士科研工作做的再好,无法用精炼的语言写出来,就无法让世界上其他人了解到你的工作,就不能体现价值,也会被顶刊所拒绝。对于学术型写作,每个人并非一出生就是专家,前期甚至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阶段。每写一篇新文章,新摘要,新的会议论文,都要深思熟虑,痛苦不堪。有关科学写作,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文章,也请大家关注我的“科研与英文论文写作”的专栏。
7)既然提到写作和期刊,那么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就是投稿、拒稿和修改稿件的训练,和与不同期刊小编or同行大牛们的斡旋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把握不同期刊的风格、文书风格、发表周期、对创新性的要求。这样,当你下一个工作完成之时,基本上也就知道大概可以投到哪里了。
8)演讲训练,如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作为博士,势必要在系里,学校里登台演讲;在国际会议如MRS, ACS, IEEE等大场合登台演讲;qualify, 预答辩,答辩。不利用这些机会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演说家真的不算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啊。
9)心态的训练。对于科研来说,我们都是在和大自然(自然科学)或者复杂的社会(社会科学)打交道,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成功更有失败,甚至失败的概率会更高些。这样,在博士前面几年,会不断的经历失败,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同时,也有很大可能,承受着好几年过去了还有文章的精神压力,比不了业的压力,别人都工作了我还在读书的压力。。。可以说,读博是一种人生最高层次的历练,因为是在挑战人类的认知。当经历了这些以后,每一位成功毕业的博士都是值得尊敬的战士。我相信,人生后面遇到任何苦难,一位博士都可以坦然面对了。
下面是一些我博士期间经过各种训练的例子、结果或中间产品。很多东西,回过头来看还是很有一番成就感的。
如这是我第一篇论文手稿的修改历程,全程改了20多遍,最后发表在IF=15点的顶级期刊上。
这个是画图的训练,我觉得博士下来,除了科研,还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美工了,哈哈。专业画图软件,PS, AI, CAD, 3D软件等。
做实验记录的训练。做到必有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还有实验结果。有产品ID,测试结果,对应的页码。实验记录本中的名字-代号-ID,和测试仪器以及个人电脑中的文件夹名字可以对应,方便随时查找。好好的打理实验记录本,有助于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失败的结果中分析出可能的原因,也方便日后写文章时查找。
当然了,也少不了各种数据分析的训练。如理工科常会用到orgin,有些学科用matlab,python或者统计学绘图软件比较多。
最后,放几个不错的书籍和链接,帮助广大博士生们更高效地提升自我,尽快达到毕业标准。如下面这个知乎live和链接,讲科研选题和写作方法的,我也听了很多。这里放上我认为比较好的。
作为博士期间训练最大的部分之一,SCI论文写作绝对会虐人千百遍。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推荐几本我认为还不错的SCI论文写作的书,供大家参考。
至于说整个博士生涯的训练,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但前人的经历都多多少少可以给后来人以指导。在我打开知乎live的潘多拉魔盒后,发现有些人的经历甚为传奇和精彩,抑或是总结的很到位,分享给大家:
最后想说的是,读博科研路漫漫其修远,与君共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