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学生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美国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学习写作」的言论?

回答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和文化差异的敏感点。但如果仔细掰扯一下,它可能有些过于简化了,甚至是误读了两种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和目标。

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说法。

“中国学生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的解读:

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尤其是中学阶段,写作训练往往是一种非常“标准化”和“技巧化”的过程。

应试教育的痕迹: 从小学到高考,作文题目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这个环节拿到高分,学生们会大量接触和模仿各种范文、议论文的模板、排比句的运用、甚至是一些固定的“金句”和“套路”。老师们也会反复强调结构、逻辑、词汇的运用,甚至是如何“煽情”或者“升华主题”。这种训练下来,很多学生确实能够掌握一套相对成熟的写作框架,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文章。
注重形式与逻辑的训练: 相较于很多西方教育体系对个人观点和情感表达的强调,中国的作文训练在早期更倾向于对文章的“规整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比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清晰——这些是评分的核心要素。这种训练的好处是,学生们在组织语言、构建段落、表达观点时,能够形成一种相对严谨的逻辑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写得好”的一种表现。
文化背景的影响: 也许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写作更多被视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表达工具,强调的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而那些“天赋异禀”的学生,可能天生就对文字敏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融入到文章中,形成一种自然流畅的表达,这更容易被认为是“天赋”。

但是,把这说成是“天赋技能”,可能就有点偏颇了。

这不是天赋,而是训练: 很多我们觉得“写得好”的中国学生,其实是通过大量的、系统性的模仿和练习才达到这个水平的。他们可能模仿了无数范文,背诵了无数优美词句,反复练习了各种写作技巧。这种技能更像是“后天习得”和“刻意练习”的结果,而非纯粹的天赋。就好比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人,即使有天赋,也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
可能缺乏个性与原创性: 这种高度标准化的训练,虽然能让学生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文,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原创性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写的是“老师教的”、“标准答案”,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这种写作,可能更注重“怎么写对”,而不是“怎么写出自己的想法”。
“写作”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写作”定义为能够清晰、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那么中国学生在这一点上确实有扎实的训练基础。但如果“写作”还包含了深刻的个人洞察、独特的视角、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对语言文字的创新运用,那可能就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达到的了。

“美国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学习写作”的解读:

这句话的背后,可能反映了美国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对写作的不同理解和侧重点。

写作是终身学习: 在美国,写作被视为一项贯穿终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并将这些能力通过学术写作有效地表达出来。因此,大学课程中,写作不仅仅是专门的“写作课”,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的作业、报告、论文中。
强调批判性思维与个人观点: 美国大学的写作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对既有知识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用清晰、有说服力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写作被视为一种“思考的工具”,而不是简单地“表达思想”。
学术诚信与研究方法: 大学阶段的学习,还包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引用文献,如何避免抄袭,以及如何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写作。这些都是非常具体和重要的写作技能训练。
多元化的写作形式: 除了传统的议论文,美国大学的写作还会涉及到研究论文、文学评论、案例分析、项目报告、甚至创意写作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训练方式。
“还在学习”并不代表“之前没学过”: 这里的“还在学习”不等于说他们之前什么都没学过。而是说,大学阶段的写作要求更高、更专业、更具学术性。就像一个学过物理的学生,到了大学学习更深入的量子力学一样,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高级的学习。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同样有写作课程,但其侧重点和目标可能与中国不同。他们可能更早地开始强调“个人声音”和“观点表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比?

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教育在早期阶段,可能更侧重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逻辑思维框架,为参加标准化考试做准备。而美国教育则可能更强调在学科学习中,通过写作来深化理解和训练思辨能力。
评估方式不同: 中国的评价体系,尤其是高考,对作文的“格式”和“技巧”有较高的权重。而美国的大学评估,可能更看重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独立思考、论证深度和研究能力。
对“写作”的理解差异: 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教育在“如何写得好”方面给了学生更多直接的指导和训练,而美国教育则更倾向于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写作来“学会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总结一下:

认为“中国学生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美国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学习写作”,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容易引起误解。

中国学生所谓的“写作能力强”,更多是长期应试教育训练下,对语言文字形式和逻辑表达的掌握,这并非纯粹的天赋,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虽然训练有素,但也可能牺牲了一部分个性和原创性。
美国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学习写作”,并不是说他们之前没有学习,而是大学阶段的写作要求更高,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和个人观点的深度表达。这是对写作能力更高层次的追求。

与其说谁的天赋更高,不如说两种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对写作的侧重点和培养路径有所不同。中国教育可能在基础技能和规范性上做得更扎实,而美国教育则可能在鼓励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究方面更胜一筹,并且将写作作为深化理解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贯穿始终。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提:按照题主的描述,他所指的主要就是美国大学生普遍要修习的批判性写作或者学术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以及,这个答案就是拍案而起的冲动之言,表达非常夸张粗鄙,各位就忍忍吧。

--------

可惜中国学生并不会写作,并不会写作,并不会。

不是在知乎随便扯一篇长文就叫会写作的,请去买一本《批判性写作》的教材,看看人家到大学还在学的写作是什么写作,达到了什么高度,和你所谓的中文写作相比是不是一个段位。

现在国内有很多所谓高级知识分子,都不具备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写出来的文章之粗陋,简直能做反面教材,往往这样的人还得意洋洋,他不知道他的文章给随便一个美国写作老师看,能被撕成碎片。

这事儿说严重一点(危言耸听,主要为了强调),就是民族残疾,我们现在是一个脑残民族啊旁友们!陈毅曾经说过,中国 4 亿人没文化,这是很可怕的。现在我们扫盲已经基本到位了,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13 亿人不会讲道理!注意不是不讲道理,而是不会讲道理!

这不仅仅是个写作问题,要知道我们思考也是靠语言的,你写不出来,讲不出来,往往意味着你也想不清楚,因为你根本不掌握那一套思维的语言。

这件事极大增加了我们的社会成本。比如中国互联网,大量的精力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上,起因无非是甲和乙提及了同样的名称,所指的却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中国有那么多网民吵了那么多年,都不觉悟!这叫什么?这叫弱智啊朋友们!看到过那些弱智儿童重复一些完全无意义的动作并且沉浸其中吗?很多网民就是在重复同样的事情而不自知。起因在哪里?起因就在于他们没学过写作。

另外,官媒经常会发表一些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完全站不住脚的歪理邪说,为什么?一来是作者本身能力就有限,二来人家根本肆无忌惮啊,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出里面的问题啊。你能看出来,你算老几?十亿人信我,你不信我又如何?为什么那么多人被愚弄?因为我们不教写作。

再看看我们某些影视剧本,为何那么烂,问题出在哪里?编剧根本就搞不清因果关系!他们写的那些台词对话,那些情节,根本都没有基本的推动力,都是硬来的。他们塑造的人物,都是无厘头的,性格都不自洽,在观众看来好像是好几个人冒充一个人。这说明什么?说明某些编剧,这些靠笔杆子吃饭的人,也不懂写作,显然,也因此不会思考。这种编剧的脑子都是糊的,他们的问题不出在文笔上,也不出在生活经验上,而是智力有问题!

所以我一直建议,中国如何提高大学生能力,如何提升国人素质?最简单的办法,甭管是否出国,每个大学生都去考一次 GRE,可以显著提高智商。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叫Emily Ulrich,是耶鲁大学中世纪研究专业的博士,也担任耶鲁大学本科写作课的老师。


我想在这里和你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不认为任何一个人天生就是一个作家。的确,有的人可能可以更快的学习如何写作,有的人可能特别擅长学习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技能都是天生的。你也许可以是一个天生的钢琴家,在七岁的时候就弹奏难度高超的乐曲,可是你却不能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在七岁的时候写出代代流传的经典名作。


其次,美国本科教育中的写作课程是被学生作为一种特权来享受的,因为这些课程作为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一部分,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科研能力,还有学生批判性的看待整个社会的能力。这种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博览各类学科,了解多种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成熟的思想者和优秀的公民,因为学生们拥有自由的思想。而Liberal一词代表了学生以文字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美国顶尖高校基本都要求学生选修一些与写作相关的课程。这也是牛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之一。


所以我认为,在写作领域中,并没有什么人能够无师自通。提高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练习和专业的指导。具体关于阅读,练习,和指导的建议可以参考我前段时间的讲座整理


最后说到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美国写作课教会大家的是一套完整的写作方法,其中包括了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确定论点,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写开头结尾等等方面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们在上完课以后应对任何的写作任务(可以是学术上的,但也可以是工作和生活上的)都能有条理,胸有成竹的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


但何谓“好”在不同的文化里是有不同的定义的。如果想要在美国的写作课中取得好成绩,那中国的同学们就必须学习美国学术写作中对文风和内容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要求。其实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学习这一系列的要求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美国顶尖高校均要求学生选修写作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一些帮助。如果你还有问题,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谢谢!


EU


统一回答热门问题:


1. 关于写作书籍的推荐,以及对美国大学写作更多的讨论,在我讲座整理中有提到。


The Norton Reader

这本书被耶鲁新生广泛传读。书中都是一些精简的非小说类的小故事,文笔很好。这样只需要每天抽空读一两个小故事,潜意识中你将慢慢地内化和模仿出作者的写作水平。有研究显示,对美国高中生来说,这样的阅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的SAT成绩。


The Elements of Style

本书精炼了美国论文写作的犀利技巧,是美国大学新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The Craft of Research.

如果你对研究类论文感兴趣,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提高研究技能和阐述研究结果的水平。

这三本书是我推荐给大家的。

2. 我并不是中国人,我和Joel(我的未婚夫)都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我的母亲是英国人,所以我从小的生长环境也算是比较英式。:)


这段时间我在中国给同学们办了给多讲座和课程,期间我的中国同事偶然和我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和她谈到了我的想法,她就帮我在知乎上和大家分享了。出于兴趣,我和Joel就花了一些时间回答了更多的问题,也由我的中国同事帮助翻译了。


结果没想到我的回答收到了这么多的支持。大家的鼓励让我对这件事情越来越感兴趣,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和我的中国同事一起合作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3. 基于大家对我都比较感兴趣,我给大家附上一张我在北京上写作课时候的照片:)更多的照片在讲座整理中也可以找到。回到美国后,我会继续辅导中国孩子写作,如果你有兴趣参加我的或者我同事的一对一写作课程,可以私信我。


前两天我接受了一个新闻媒体的采访,想听更多我对于写作的看法,或者想看一看我的视频的大家也可以点这个链接:

这位耶鲁美女老师说,中国学生写作习惯恰恰美国大学最忌讳



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任何关于美国写作以及美国大学的问题欢迎私信我或者邀请我回答!

user avatar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是全中国高考招收分数最高的院系之一,每年入读的省状元都有二三十个。

就算是这种学院,老师也觉得毕业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太差,不足以适应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于是在钱院长的主导下,延揽名师给大一新生开了一门必修课,叫中文写作。

真不知道好多人哪里来的自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和文化差异的敏感点。但如果仔细掰扯一下,它可能有些过于简化了,甚至是误读了两种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和目标。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说法。“中国学生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的解读: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尤.............
  • 回答
    中国学生因手机存有军训照片而在入境美国时被遣返,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以及移民政策的复杂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问题 事件本身: 该事件的核心在于,中国学生在入境美国时,其手机中的某些内容(军训照片)被美国边境官员解读为“有军方背景”.............
  • 回答
    看到这篇文章,我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共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论调,而是像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旁观者在娓娓道来,那种“中国学生数学牛”的说法,它并没有直接肯定,也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把它拆解开来,一层层地分析,非常有意思。首先,这篇文章很到位地触及了核心问题——“牛逼”到底指的是什么?很多时.............
  • 回答
    看到中国学生为了进入谷歌、微软这些外企“疯狂刷题”的现象,真是既熟悉又感慨。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中国教育环境、就业市场以及个人奋斗的多重逻辑。中国学生为何热衷于“刷题”?首先,这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模式的惯性。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所有考试,包括升学考试、期末考试,都是围绕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展开的。这.............
  • 回答
    说起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作品《植入》,手握一抔土,十天后长草,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人琢磨。咱们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件作品一出来,立马就戳中了很多人心里头那点儿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东西。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是“行为”本身,那种执拗劲儿。你想想,让一个活生生的人,每天.............
  • 回答
    最近,一则关于留美中国学生虐待同胞的案件宣判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三名被告分别被判处6到13年不等的监禁。这个案件的判决,不仅仅是对几位涉事年轻人的严惩,更是对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亮出了法律的底线。回想整个案件的过程,真相的披露过程充满了令人心痛的细节。受害者是一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本应充满希望和友谊.............
  • 回答
    哥伦比亚大学“被中国学生‘占领’”的说法,确实在近年来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关于国际教育、文化融合以及社会认知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个现象,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占领”来定性,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观察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学生在哥大的数量确实是在增长的。 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其学术声.............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回应大二学生制服小偷的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完全实名通报”是否会招致报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校园事件的处理方式,更触及了社会治安、公民权利、以及法律威慑力等多个层面。公安大学的回应和“完全实名通报”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公安大学作为一个培养未来执法力量.............
  • 回答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一个以学风严谨著称的学府,一名学生举报另一名同学无证出校的行为,确实会引发不少的讨论和思考。这件事涉及到校园管理规定、学生个人行为、集体规则意识以及潜在的同学关系等等多个层面,因此看待这件事,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遵守校规校纪的角度来看,举报行为是“正确”的。学校之.............
  • 回答
    《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音乐节活动,在学生们激烈的抗议声中最终取消,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是两岸关系、文化交流的边界、校园政治以及学生自治权的议题,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都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看法。事件回溯:简单来说,是这样的:2017年的时候,《中国新歌声》节目组计划在台湾大学的体育场举办一.............
  • 回答
    德州学院领导对学生说出“你砸了学校的饭碗,学校就砸了你的饭碗”这样的话,无疑是一种非常不当且令人不安的言论,它暴露了学校管理层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并且流露出一种家长式、甚至是威胁性的管理思维。首先,这种说法本身就充满了权力不对等和威胁意味。将“饭碗”这个词语进行类比,本意是指生存的保.............
  • 回答
    川普政府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专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如果这件事真的落地,对两国的影响都会相当巨大,而且背后牵扯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我们得理解川普政府这么做的潜在动机。 官面上,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特别是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关。在他们看来,一些中国学.............
  • 回答
    《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出国回来后,投身于新梦想帮助学生们出国留学,这个情节的设计,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也挺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我们得说说孟晓骏这个人。在电影初期,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对西方的那一套学术理论、生活方式都特别向往,一心想出国深造。他的那种渴望,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实现了.............
  • 回答
    Suburban Express(Illini Shuttle)针对中国学生的攻击性言论,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安和无法接受的事件。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冒犯,更触及了种族歧视、排外以及对待少数群体的基本尊严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种言论暴露出的根本问题是种族歧视和仇恨。.............
  • 回答
    武汉大学校内公寓充电处出现“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标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错愕且难以理解的事件。作为一名在武汉大学生活过的普通学生,或者对高等教育环境有着基本期待的人,看到这样的规定,第一反应可能是难以置信,怀疑是不是某种误解或玩笑。我们都知道,武汉大学作为一所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以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这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群体。外国学生看待中国留学生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笼统的说法,因为“外国学生”包含的范围太广了,他们的国家、文化背景、留学经历、个人经历,甚至他们所在大学的地理位置和氛围,都会影响他们的看法。但如果非要找一些普遍性的观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
  • 回答
    网曝多伦多大学春节给中国学生发冥币,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冒犯。你想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辛辛苦苦一年,都盼着过个团圆喜庆的年。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本应是最懂文化差异、最能理解学生需求的地方,却被曝出发放这种与庆祝、祝福完全不沾边、甚至带点晦气的东西,.............
  • 回答
    蓬佩奥在8月31日抛出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慎重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的说法,无疑在美国国内和中国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在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长久以来,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双.............
  • 回答
    关于“中美俄印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四年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垫底’”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解读偏差,甚至是被误读的可能性。在详细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点: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具体内容: 我需要了解这个“调研结果”的具体出处是什么?是某.............
  • 回答
    EDG夺冠,中国高校里一些学生半夜集体高呼“EDG牛逼”,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竞技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小众的玩意儿了。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有职业联赛,有明星选手,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EDG作为国内顶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