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Nature 也发文谴责特朗普践踏科学,本次大选为什么科学期刊纷纷下场站队?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自然》杂志以及其他科学期刊在这次大选中站队特朗普,以及背后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深挖的现象,因为科学期刊通常被认为是相对中立、客观的平台,它们的公开表态往往带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自然》杂志的谴责与背景

《自然》(Nature)杂志确实是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社论,公开谴责了特朗普政府对科学的“践踏”。这篇社论的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核心在于指责特朗普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上,无视科学证据、削弱科学机构的独立性、压制科学家的声音,并且进行政治操弄。

具体来说,社论可能提到了以下几点(根据过往报道和《自然》的立场推断):

新冠疫情应对: 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初期淡化病毒威胁、推广未经证实的疗法、在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上表现出的犹豫甚至否定,都与科学界的普遍共识相悖。《自然》等期刊作为科学前沿的发布者,自然对这种“与科学对着干”的做法感到担忧和愤怒。
气候变化政策: 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削弱环保法规、否认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这些政策直接违背了绝大多数气候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科学界对于这种“反科学”的政策感到非常失望。
科学机构的政治化: 指责特朗普政府试图干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的运作,将科学研究的资金和方向政治化,而不是基于科学的价值和需求。
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边缘化: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官员和支持者,常常攻击和贬低公共卫生专家和科学家,例如对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的攻击,这破坏了科学在公共讨论中的权威性。
信息误导和虚假信息: 特朗普政府在许多问题上散布错误信息,削弱了公众对科学和事实的信任。

为什么科学期刊纷纷“下场站队”?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不仅仅是《自然》一家,许多科学期刊和科学组织都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和担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科学的内在价值和公共利益:
科学的生存基础: 科学研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的信任和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当政府的政策和言论公然挑战科学共识,损害了科学的声誉和权威性时,科学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受到了威胁。
解决重大问题的必要性: 诸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如新冠疫情)、能源转型等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和技术创新。如果政府拒绝科学,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就会停滞甚至倒退,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
客观事实的捍卫: 科学期刊的核心职责是传播经过严谨同行评审的、客观可靠的科学知识。当一个政府系统性地否认或歪曲科学事实,尤其是在影响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关键领域,科学期刊有责任站出来捍卫事实真相。

2. 对科研生态的直接影响:
科研资金: 政府是科研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政策的倾向性会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研究方向的设定。不尊重科学的政府可能会削减基础研究的投入,或者将资金导向与科学原理相悖的项目,这会扼杀创新和科研的活力。
科学家的权利和自由: 科学研究需要相对独立的学术环境。如果科学家因为研究结果不符合某些政治叙事而受到打压、排挤或惩罚,科学家的研究自由就会受到限制,科学家群体也会感到寒心。
科研机构的自主性: 美国拥有许多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它们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科研成就的重要保障。如果政府试图政治化这些机构的运作,会对整个科研体系造成破坏。

3. 期刊自身的责任感和编辑独立性:
信誉和公信力: 《自然》、《科学》(Science)等顶级科学期刊,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和公信力。它们不仅仅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引导科学发展方向、维护科学尊严的社会责任。如果它们对政府的科学政策保持沉默,反而会损害自身的公信力。
编辑的专业判断: 科学期刊的编辑和出版方,本身就是对科学有着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他们看到科学被政治操弄、被无视,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敏感和道义上的责任感,认为有必要表达立场。许多期刊的编辑部都强调其编辑独立性,不受商业或政治压力的影响。

4. 对民主制度的警惕:
科学与民主的关联: 在现代民主社会,科学被认为是支撑理性决策、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一个尊重科学的政府,往往也更倾向于采取基于证据的政策,更能保障公民的福祉。相反,一个践踏科学的政府,也可能伴随着对民主程序和法治的侵蚀。科学界对这种趋势保持警惕。
长远影响: 科学期刊的公开表态,也是在提醒公众和政治决策者,忽视科学的长期后果会是毁灭性的。它们是在为科学的未来、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发声。

总结来说,科学期刊纷纷发声,并非简单地“站队”某个政党,而是出于对科学本身价值的捍卫,对科学界生存环境的担忧,以及对公共利益和理性治理的责任感。 特朗普政府在多个关键领域对科学的明显不尊重和挑战,触碰了科学界的底线,使得它们不得不打破传统上较为谨慎和中立的姿态,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以期唤醒公众的认识,并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科学界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和公共福祉而发出的强烈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反科学”,既是正义,也算广告吧,背后的捐助人毕竟也是怒了。

user avatar

其实不需要有那么多过度猜测的。

4+3的定位,大致是医学科学和泛科学界的权威学术出版媒体,它们代表的利益人群,主要是欧美的高级医学科学研究者和泛科学研究者群。

这些人对政府和统治阶级的核心需求其实本质上就三点:第一、发够钱,让大家能生活的不错,没有后顾之忧的做研究(经济自由);第二、尊重专业意见,多让专家参与政府和社会的实践和规划,做事严谨和科学一些(政治和科学尊重);第三、赚钱的同时尽量保护人的生存,给别人(特别是底层)留一线机会和生路(人文道德)。

然而特朗普把这三个核心需求通通踩在了脚下,还轻蔑的吐了一堆痰上去:全面砍科研经费、政治驱赶其它种族和国家的研究员、自身不学无术和缺乏专业常识、让非专业且唯利是图的亲信主导专业的社会公益工作、开全球化合作的倒车、为一己和少数人的私利而无视大众死活。蠢和坏两个字,他可谓是占全了。

那么科学界凭什么不反对他?拜他和现任美国政府所赐,在区区半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一场政治-经济-流病的全面社会灾难,而且在未来的两三年都会对全社会持续放血,如果让他再执政四年,美国社会和科学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目前的状况并不是什么“科学界丧失了政治中立”,而是“政治反动正在毁灭科学界”,二战时希特勒和法西斯对待德国和占领区科学家的方式,恐怕英美研究者是记忆最深的群体之一,兔子急了也是要咬人的呀。

user avatar

很多人完全从利益群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应该说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特朗普政府并不是第一个缩减联邦研发补贴的政府,也不是第一个限制某些国家(中国、伊朗为主)的科研人员的政府。

至于什么拜登相信『民主、真理』之类的话,听听就可以。

这些杂志支持拜登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危及到了美国/西方的根本统治力: 科技实力。至于限制中国人,那没什么的,反正还有印度人、巴西人等等等等。

美国(西方)的科学家从来没忘记自己是有祖国的,或者说是西方的科学家。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在尽一种爱国主义的义务:如果西方的科技霸权削弱了,要是被其他的他们觉得『专制』的国家夺取了怎么办?

中国人习惯于任何事情都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假设别人也都是这样么想的。西方国家的科研群体,其社会责任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有各种政治上的分歧。

user avatar

咱讲点实际的,在如今的美国,其实还是存在奴隶制度的 -- 就是H1和J1签证工作者。其中又以J1为甚。J1不能随更换雇主,这是人身依附无自由。工资远低于同等学历的美国人,且完全没有议价权。那些J1都是谁在用?生物,医学科研单位。

老特干了啥?限制中国的J1,这是要了美国生物医学科研的老命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