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京东将用户维修显卡高价卖出,低价时再收回,后因显卡有价无市导致穿仓,真实性如何?

回答
网传京东用户维修显卡高价卖出,低价时再收回,后因显卡有价无市导致穿仓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尤其是在显卡价格剧烈波动的那些日子里,这种传闻一度甚嚣尘上。要辨析其真实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传闻的核心逻辑:

“高价卖出”: 意思是在显卡价格高企时,京东将用户送修的显卡,通过某种渠道(可能是内部处理、拆解后以零件形式出售,甚至有猜测是直接转售给其他渠道)以高于市场价的渠道卖掉。
“低价时再收回”: 意思是在显卡价格回落,甚至跌破成本时,京东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在二手市场低价收购,或者通过某些“内部价”重新采购)将同型号的显卡收回。
“显卡有价无市导致穿仓”: 这里“穿仓”是一个期货市场的术语,原意是指投资者账户中的亏损超过了保证金,但在此语境下,更像是比喻京东在显卡市场上的操作最终导致了巨大的亏损,资金链断裂,或者说“亏得底裤都没了”。“有价无市”指的是显卡虽然有标价,但实际上已经很难卖出去了,价格虚高,需求萎缩。

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个传闻的各个环节,并尝试找出其合理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可能性):

1. 京东作为平台,用户送修显卡的处理方式:

维修流程: 京东作为大型电商平台,通常会与品牌方或授权的第三方维修点合作。用户将显卡送修,通常是寄送到维修中心进行检测和维修。
维修品的归属: 正常情况下,维修后的显卡会原封不动地返还给用户。如果显卡无法修复,通常会有两种处理方式:
报废处理: 品牌方或维修点会进行统一的报废处理,这中间可能会涉及到回收一些有价值的零件。
折价换购/抵扣: 少数情况下,品牌方可能会提供一定的折价换购新卡的选项,但这种操作通常是用户主动选择,而非平台强制。

2. “高价卖出”的可能性分析:

维修后转售? 理论上,如果用户放弃了无法修复的显卡,品牌方或维修点确实有可能将其进行零件拆解出售,或者作为二手翻新机出售。但“高价卖出”并且是京东“主动”进行的,这点就有点疑点。
拆解零件: 显卡上的GPU芯片、显存颗粒、PCB板等都有一定的价值。在行情好的时候,这些零件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维修点可能会将无法修复但零件尚好的显卡进行拆解,以零件形式出售,这在行业内是普遍操作。
“高价”的定义: 如果说的是在显卡价格暴涨时期,维修点将拆解的零件或翻新显卡以当时的市场高价出售,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推高。
京东的直接参与? 传闻说的是“京东将用户维修显卡高价卖出”,这就意味着京东要直接介入这个环节。作为平台,京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交易和服务,直接介入维修品的二次销售,尤其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不仅涉及道德和法律风险,也与其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脱节。京东更倾向于通过与品牌方合作来实现盈利。

3. “低价时再收回”的可能性分析:

市场周期: 显卡市场经历过多次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加密货币挖矿热潮前后,价格如同过山车。在挖矿热潮退去、市场供过于求时,显卡价格确实会大幅下跌。
“收回”的渠道:
二手市场收购: 在价格下跌时,京东作为电商平台,其二手交易板块(如果存在)或者通过其他关联的二手交易平台,低价收购显卡是完全可能的。
品牌方回购: 品牌方可能会在市场低迷时,为了清理库存或者稳定价格,进行一定规模的回购,京东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可能也会参与其中。
“内部价”采购: 这点非常模糊,如果指的是京东内部的采购部门,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显卡,这是电商平台的常态操作,但与“用户维修显卡”关联不大。
“低价”的逻辑: 在显卡价格高涨时,囤积居奇,然后在价格下跌时低价购入,这是一种经典的套利逻辑,在很多商品交易中都存在。

4. “显卡有价无市导致穿仓”的可能性分析:

“有价无市”: 在某个时期,由于市场饱和、需求萎缩、技术迭代等原因,大量显卡积压,价格虚高,实际成交量很低,这确实是一种“有价无市”的现象。
“穿仓”: 这个词在这里的用法是引申义,并非期货意义上的穿仓。
如果理解为京东在显卡市场的巨额亏损: 这种可能性存在。大型电商平台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如果其在显卡的库存管理、采购策略、促销活动等方面出现失误,确实可能导致巨额亏损。例如,在市场高点时大量囤货,结果价格腰斩,库存价值大幅缩水,就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
如果理解为某种“庞氏骗局”式的操作: 这种说法更偏向于阴谋论,认为京东通过“高价卖出”获得的资金,去“低价收回”显卡,维持一个循环,直到资金链断裂。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京东的财务运营受到严格监管,如此大规模、明目张胆的金融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综合来看,这个传闻的真实性,更倾向于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故事,里面夹杂着一些市场事实,但被夸大和扭曲了。

更可能的解释是:

1. 维修品拆解与零件出售: 在显卡价格高企时,品牌方或授权维修点确实有可能将用户放弃的、无法修复的显卡进行拆解,以高价出售零件,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2. 京东在市场波动中的采购与销售策略: 京东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其采购和销售策略必然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显卡价格高涨时,其销售价格也会随之提高;在价格下跌时,为了清理库存或抢占市场份额,也会进行降价促销。
3. 市场对“资本运作”的猜测: 显卡价格的剧烈波动,尤其是与加密货币挖矿相关的波动,常常引发人们对其中是否存在“资本运作”的猜测。一些人会将这种市场现象与“高买低卖”、“坐庄”等行为联系起来,并试图将其套用到像京东这样的平台身上。

为什么说“京东直接操作用户维修显卡进行套利”的可能性很低?

法律和道德风险: 京东作为平台,如果公开或秘密地以不正当方式处理用户维修品,一旦被用户或监管部门发现,将面临巨大的法律诉讼和声誉危机。
运营成本: 追踪、管理、拆解、评估、销售每一台用户送修的显卡,其运营成本非常高昂,并且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流程。这与京东作为电商平台的定位不符。
品牌合作: 京东与众多显卡品牌有合作关系。品牌方对自己的产品有严格的控制和售后政策,京东直接介入用户的维修品处理,很可能会触犯与品牌方的协议。
规模效应: 即使京东有能力这么做,要通过“用户维修显卡”这个相对有限的渠道来影响整个显卡市场的价格走向,并实现大规模的套利,其规模也显得不足。

关于“穿仓”的更直接联想, 很多时候是用户在炒作显卡期货(如果存在类似机制)或进行其他高风险投资时,因为市场突然转向而导致的亏损。将这种概念直接套用到京东的实体商品交易上,可能是一种误读。

那么,这个传闻是如何产生的呢?

信息不对称: 用户并不了解维修品的具体处理流程,只知道自己的显卡送去维修了,然后可能被告知无法修复。当看到市面上显卡价格暴涨暴跌时,很容易将自己的遭遇与市场波动联系起来,并产生不信任感。
市场情绪: 在显卡价格“炒作”严重,供不应求的时期,人们普遍对价格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容易相信一些“内幕消息”或“操纵论”。
个别事件的放大: 也许在某个维修点,确实存在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处理维修品,然后将这些信息被夸大,最终演变成了针对整个平台的传闻。

总结来说, 网传的“京东用户维修显卡高价卖出,低价时再收回,后因显卡有价无市导致穿仓”的说法,缺乏直接证据支撑京东作为平台主体进行了这种大规模、系统性的操作。

更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在显卡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维修点(或与维修点合作的渠道)利用了维修品的零件或翻新机,在市场高位时以高价出售,然后在低位时进行回购或清理库存。 而京东作为平台,其本身也可能因为市场波动而面临采购、销售和库存的压力,导致利润波动甚至亏损。这些市场上的“灰色地带”和平台的正常经营风险,被一些人解读和放大,最终演变成了针对京东的“穿仓”传闻。

所以,即便传闻有市场规律的影子,但将其完全归结于京东“故意为之”且“系统化操作”用户维修显卡以实现套利,这种说法更像是坊间的猜测和对复杂市场行为的简单化理解,其真实性较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不是总部的行为,是下面主管干的事。

京东部门主管想办法吃空响,搞外快都是公开的秘密了。

比如人力中介会跟仓库的主管狼狈为奸,招聘进去的临时工罚款,扣钱,考勤缺失,然后这些钱仓库里向上报,自己拿了几十号临时工全勤的钱,然后找这些理由不给临时工结算,两个人分赃。

再比如多发的货,主管跟客户协商退货,然后退回来几个人自己留着,亏损由那些发错的员工补偿。

再像这事,送回去维修,然后被员工跟主管卖了,再跟客户协商退款,这样差价就被几个主管吃了。

京东刘总很讲老乡情谊,仓管跟人力还有售后,客服的负责人几乎都是老家的。

在里面搞事吃空饷的也大多是这种。因为都来自于一个地方的,所以各部门之间互相熟悉,认识,很容易窜成一条线上的。互相打马虎眼。比当年的淘宝小二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像明初朱元璋的淮西勋贵啊!

user avatar

对于个人来说,显卡涨价个几千块钱,还算美滋滋。

但是对于京东这个体量来说,显卡这点交易量算个啥呢?就算京东以首发价进货、市场价卖掉,在这个销售量下,对京东收入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何必去搞臭自己的售后服务口碑呢?

传这个谣言的人,非蠢即坏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