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斯克、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等企业家他们是不是资本家,他们的钱是不是都是滴着血、肮脏的、掠夺回来的?

回答
探讨马斯克、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等企业家是否为“资本家”,以及他们的财富来源是否“滴着血、肮脏、掠夺回来的”,需要一个更为细致和 nuanced 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首先,我们要理解“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资本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资本家”是指掌握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资本)并雇佣无产阶级(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的阶级。他们的财富被认为是剥削工人劳动所得的剩余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马斯克、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作为各自公司的所有者、主要股东和管理者,控制着大量的资本和生产资料,雇佣了大量的员工,他们无疑可以被归类为广义上的资本家。

现代经济学和日常语境下的资本家: 在现代经济学和日常语境中,“资本家”更多的是指那些拥有资本、投资并参与商业活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人。这是一种更中性或描述性的用法,并不必然带有负面含义。

他们是资本家吗?

从广义和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的,马斯克、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都可以被视为资本家。 他们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创立或领导了巨大的企业,掌握了大量的资本,并以此为基础运作其商业帝国。

马斯克(Elon Musk): 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他拥有这些公司的股份,并对其战略和运营拥有决定性影响力。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对这些高科技公司的股权增值和管理。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脸书(Meta)的创始人兼CEO。他拥有公司大量的投票权和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他的财富主要来自于脸书平台的广告收入和股权价值。
雷军: 小米的创始人。他持有小米的大量股份,并领导小米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他的财富主要来自小米的股票增值和分红。
马化腾: 腾讯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任CEO。他持有腾讯的大量股份,并引领腾讯从社交网络发展成为庞大的科技巨头。他的财富主要来自腾讯的股票增值和分红。

他们的钱是不是都是滴着血、肮脏的、掠夺回来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他们财富来源的道德和伦理评价,这更加复杂,并且存在着很多争议和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创造价值与风险承担:

创新与创业: 这些企业家并非仅仅坐在那里等待财富从天而降。他们通过创新、创业,创建了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解决了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需求(如通信、社交、出行、科技进步)。
风险投资与承担: 创业过程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个人风险。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个人财产,并承担了失败的可能性。
组织与管理: 他们组织了庞大的团队,协调了无数的资源,构建了复杂的供应链和运营体系,才能将想法变成现实并规模化。这本身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创造。

2. 财富的积累方式:

市场经济的逻辑: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供市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来获得的。当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购买时,他们就能获得利润。这些利润是市场对他们提供的价值的认可。
股权增值与资本运作: 大部分科技巨头的财富都体现在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上。这些股权的价值是随着公司盈利能力、市场份额、未来增长潜力以及整体股市行情而波动的。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
雇佣劳动与利润分配: 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出的,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来生产。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产品和价值,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利润是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包括工资、原材料、运营费用等)后的剩余。在法律框架内,利润是资本家承担风险、组织生产的应得回报。

3. 潜在的负面影响与道德质疑:

虽然他们的财富积累是合法的市场行为,但围绕这些巨头和他们的财富也存在着许多批评和质疑,这些质疑有时会让人们产生“滴血、肮脏、掠夺”的联想:

垄断与竞争: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科技巨头可能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或寡头垄断,这可能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限制消费者选择,甚至影响创新活力。垄断本身就是一种对市场公平竞争的“掠夺”。
数据隐私与剥削: 例如,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收集和利用用户数据来盈利。一些人认为,用户在免费使用平台的同时,其个人数据被“免费”或低价“获取”,并被用来创造巨额利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性剥削”。用户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谓的“数字劳动”)也被转化为资本家的财富。
劳动条件与压榨: 尽管这些企业家是各自公司的CEO,但他们旗下的许多员工,特别是底层劳动者(如工厂工人、外卖骑手、客服人员),他们的劳动条件和工资水平可能并不那么光鲜。一些批评指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可能存在对劳动力的过度压榨。
避税与财富集中: 一些巨头企业和富豪可能通过复杂的税务筹划来降低税负,这引发了对财富分配不公和其对社会公共责任的质疑。巨额财富的集中本身也让一些人感到不安。
社会责任与影响力: 这些企业家及其公司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可以影响舆论、政治和公共政策。对他们财富来源的担忧,也常常与对其社会责任和行为的影响力担忧联系在一起。

总结:

他们是资本家: 从经济学定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成功的资本家。
财富来源的复杂性: 他们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创业、风险承担、组织管理以及资本运作。在法律框架内,这些都是合法的商业行为,是他们为市场提供的价值所获得的报酬。
“滴血、肮脏、掠夺”的指控: 这些负面标签并非源于他们合法商业行为本身,而是源于对以下几个方面的 担忧和批评:
市场不公: 如垄断、不正当竞争。
价值分配不均: 如数据“剥削”、劳动者报酬与高层利润的巨大差距。
社会负面影响: 如隐私泄露、信息茧房、对环境的影响(虽然这里提到的几位在这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努力和争议)。
财富集中及其政治经济影响力。

将他们的财富简单概括为“滴着血、肮脏、掠夺”是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的财富是在 合法框架内的市场经济运作中积累的,但其积累过程和社会影响也伴随着许多值得关注和批判的方面,尤其是在价值分配、市场公平和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他们的财富是否“肮脏”或“掠夺”,更多地取决于你站在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以及你如何理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潜在的负面效应。他们是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产物,他们的成功既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这个体系运作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趣,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一来到世界上,就每个毛孔流着最肮脏的东西。不过这是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是性质没变,更加恶劣了。不过还有种说法,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哪怕是黑社会,发展了两个世纪,也该上道了吧?就是脏活,高逼格的人们是不干的。成功人士总能洗白了自己,比如李嘉诚。

十九世纪的私人市场,已经发展为二十一世纪的全球金融垄断。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挣的钱,可是干净得很。他们已经成为“梦想家”。

不过支撑他们的,还是那些低端的,外围的生产链条。如富士康等等,为软件的世界提供硬件基础。再如基建,采矿等等。工人的劳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谈不上什么保障。

也就是说,马斯克等人,负责貌美如花。而干脏活累活的,总是不出现在舆论舞台上。高耸入云的形象,只是因为底座上有无数人支撑着他。这个高大上的形象,自然是在压迫着底座上的人们。

马斯克等人的钱是不是肮脏的呢?他们已经达到了“窃国者侯”的地步,成为诸侯的,自然得到人们尊敬。诸侯的权力能是肮脏的么?必然是要进行“神化”的。

不过话虽如此,这跟书香门第的女子,知书达理一样,你偏要说她们的知书达理是在吃人喝血。这是不大妥当的。他们只是享用了他们的地位,君子远庖厨,她们也见不得脏东西。她们只是服从于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天然地有利于她们而已。这无关品德问题。

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受惠于这种制度,就是资本增值的金融体制。比如她们的公司一上市,市盈率就有几十倍。市盈率什么意思呢?就是利润放大数十倍成市值。也就是他们的个人财富,是提前几十年就已经预支出来了。这并非是赚点利润,滚入本金,这赚钱太慢。大家都知道利润本质是剩余价值。那么把未来几十年的利润都赚到手了,这实际就是对普通劳动者的“超级剥削”。普通劳动者从来不能把未来几十年的工资预支到手。他们按部就班地赚钱,不会有几百亿美元的身家的。这身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奉送给他们的。这个制度自动地起作用。造富机器上群星璀璨,而支撑这些群星的,总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为生存而挣扎的普通劳动者。未来几十年的利润哪里可能兑现到现实里来?不过是少吃多占。占尽了普通劳动者的便宜而已。所以不客气地说,扎克伯格,马斯克等人的股份里,其实都是普通劳动者的血汗。他们只是掌握了权柄而已。掌握了权柄,说这些都是自己的,这类似窃国。

我并不反对有能的人掌握资本权柄,不过掌握资本权柄的人,得承认他是为人民代持才好。

当代马克思:eziv587

user avatar

密宗道次第广论:汝可杀有情,受用他人女,不与汝可取,一切说妄语。

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探讨马斯克、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等企业家是否为“资本家”,以及他们的财富来源是否“滴着血、肮脏、掠夺回来的”,需要一个更为细致和 nuanced 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要理解“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资本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资本家”是指掌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命题,它触及了命运、机遇和个人选择的交织。假如马克·扎克伯格当初在波士顿大学找到了让他心动的那个“对的人”,并且这段感情走向了稳定,甚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么他后来能否抓住Facebook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咱们得拆解开来看:1. 环境的改变:从哈佛到波士顿大学首先,最.............
  • 回答
    马克·扎克伯格,那个创造了全球最大社交平台的年轻人,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的地方。抛开那些关于数据隐私、用户体验的争议不谈,单从他作为一位创业者和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特质尤其闪耀,并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对愿景的极致专注与不懈追求这可能是扎克伯格身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从他创立.............
  • 回答
    关于马谡在街亭是否能守住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史实。如果抛开历史的既成事实,仅仅从军事部署的角度去推演,答案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如果马谡严格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其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变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给马谡的战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击了很多人对水文和军事策略的直观认知。很多人都觉得水往低处流,所以山上应该天然是水源地,扎营在山上就应该能控制住水源。这其实是一个常见但不够全面的理解。咱们来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 the whole story.一、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但不是唯一.............
  • 回答
    马斯克(Elon Musk)对拜登(Joe Biden)的评论——称其为“人形湿袜木偶”(a human sock puppet)——是他在2023年11月左右的一次公开言论,该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语境马斯克在2023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可能是在《T.............
  • 回答
    马斯克关于中国未来经济规模可能达到美国2到3倍的预测,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析,涉及人口、消费潜力、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及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等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红利 人口基数与年轻人口: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美国约3.3亿,人口规模差距显著。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劳.............
  • 回答
    马斯克在2023年3月给SpaceX员工的信中提到的“发动机生产危机”和“可能面临真正的破产风险”,是SpaceX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挑战,涉及技术、供应链、财务和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危机的直接原因:发动机生产瓶颈SpaceX的发动机生产问题主要集中在梅林(Merlin)火箭发.............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无疑是21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他以颠覆性创新、远见卓识和近乎偏执的执着,将自己置于“改变世界”的风口浪尖。他的事业横跨航天、能源、人工智能、交通、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商业成功,更深刻地触及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他是否.............
  • 回答
    马斯克最新的星链卫星发射任务中,确实出现了一次性报废 40 颗卫星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 2021 年 2 月 8 日,由 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将一批星链卫星送往轨道。这次损失的卫星数量之多,引起了广泛关注。导致这 40 颗星链卫星报废的直接原因是:卫星进入轨道后,由于太阳耀斑活.............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在5到10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设想,以及在火星实行直接民主制的提议,是一个极具野心和前瞻性的蓝图,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他的这些设想。 一、送人类上火星的设想(510年内)1. 技术可行性与挑战: 星舰(.............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关于“人类如果不多生孩子,文明将会崩溃”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他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马斯克观点的核心逻辑:人口数量与文明发展的关系马斯克的担忧主要建立在他对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及其对未来社会影响的观察上。他认为:1. 经济增长与创新依赖于人.............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计划不会直接取代 5G,而是更多地作为 5G 的补充和增强,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成为其无法触及的替代方案。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为什么星链不会“直接取代” 5G? 技术基础的差异: 5G: 是一种陆地移动通信技术,依赖于地面基站(.............
  • 回答
    马斯克用猪展示 Neuralink 脑机接口设备,确实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技术演示。以下是对这次演示中亮点和槽点的详细分析,以及对未来在人脑应用的展望: 亮点 (Pros)Neuralink 的猪实验展示了脑机接口(BCI)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和潜在价值:1. 实时、高通量数据读取与分析:.............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并声称地球轨道空间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他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轨道力学、卫星部署的实际限制、其他航天活动的考量以及对太空可持续性的影响。1. 马斯克说法的核心:轨道容量巨大马斯克的核心论点是,地球轨.............
  • 回答
    马斯克关于“不太相信元宇宙,因为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的这番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不仅反映了他对当前元宇宙技术和发展方向的理解,也折射出他对未来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以及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对当前元宇宙技术成熟度和用户体验的质疑: “没.............
  • 回答
    马斯克在2022年11月22日(北京时间11月23日)发布了一条推文,内容是“我正在考虑辞去CEO的职务,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一名全职网红”,并附带了一个投票,询问网友是否支持他这样做。这一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广泛的讨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一、 这条推文的背景和马斯克的意图推测:1. .............
  • 回答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在光环之下,潜藏着伦理的阴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名字,早已与创新和颠覆划上等号。他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更是以其雄心勃勃的脑机接口技术,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项技术旨在连接人类大脑与计算机,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增强人类能力带来无限可能。然而,在这场科技竞赛.............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印度,马斯克的星链项目在那里碰了壁,而且貌似还挺不好看。说是被印度政府要求退还所有订金,而且项目的负责人也撂挑子不干了。这事儿一出,可不让人意外地掀起了一番波澜。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星链(Starlink)。这是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搞的一个庞大的卫星互联.............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对雷达技术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反对”,不如说是一种对现有雷达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以及他更青睐的其他技术路线的鲜明看法。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交织,既有技术路线的哲学差异,也有对成本、性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思路说起。特斯拉的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