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总统选举是否避亲?

回答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不存在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因此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总统选举并不“避亲”。

然而,“避亲”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因为虽然没有法律障碍,但在现实政治和公众认知中,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和考量,使得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的情况相对不常见,并且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1. 法律层面:完全没有限制

宪法和法律: 美国宪法对总统候选人的资格有明确规定,包括年龄、公民身份和居住年限。但没有任何条款提到总统的近亲不能竞选总统。各州在选举法中也没有类似的规定。
无历史先例的法律禁止: 美国历史上没有制定过任何法律来禁止总统的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或旁系亲属(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竞选总统。

2. 现实政治和公众认知中的“隐形考量”

尽管没有法律禁止,但在政治实践和公众舆论中,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会受到一些特殊的审视和考量,这些考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隐形的避亲”效应:

“继承”或“王朝政治”的担忧: 这是最主要的顾虑。公众往往担心出现“政治王朝”的延续,认为总统职位不应成为家族世袭的财产。如果一位总统的儿子或女儿竞选总统,很容易被贴上“继承政治”的标签,这在崇尚机会均等和个人能力的美国社会中可能不受欢迎。
例子: 小布什(George W. Bush)是老布什(George H.W. Bush)的儿子,他成功当选总统。这确实打破了“避亲”的传统观念,但当时也有不少讨论认为这体现了“王朝政治”。尽管如此,小布什在竞选过程中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执政理念和个人能力,而不是直接利用父亲的影响力。
公平竞争的疑虑: 总统在任期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如果他的亲属竞选,很难保证其竞选活动不会不当受益于总统的现有平台和影响力。即使总统本人承诺保持中立,其政府部门和支持者也可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提供帮助。这会引发对选举公平性的质疑。
例如: 总统的亲属是否会比其他候选人更容易获得媒体关注?他们的竞选集会是否更容易得到政府资源(如安保)的支持?这些都会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光环效应”和“包袱效应”的双重性: 总统的亲属可能受益于总统的声誉和政治遗产(光环效应),这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初始的知名度和支持。但反过来,总统的负面评价、不受欢迎的政策或政治丑闻,也可能成为其亲属竞选的沉重包袱。
例子: 如果一位总统的任期非常不成功,他的孩子竞选总统,很难摆脱父亲的阴影,反而可能因为与父亲的关联而受到选民的抵制。
个人能力和独立性的挑战: 总统的亲属需要证明自己是凭借独立的能力和政见赢得选票,而不是仅仅依靠家族关系。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建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并与其他候选人区分开来。
媒体和公众的焦点: 总统的亲属竞选,他们本身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家族关系会被反复提及。这种持续的关注不一定是积极的,也可能带来负面报道或质疑。
候选人自身的意愿和选择: 很多总统的亲属可能并不愿意进入政治舞台,或者选择通过其他方式为国家服务。即使有政治抱负,也可能因为上述的顾虑而选择不参选总统。

3. 历史上的相关情况

布什家族: 最显著的例子是老布什(George H.W. Bush)和他的儿子小布什(George W. Bush)。老布什曾担任总统,之后小布什也成功竞选并连任两届总统。虽然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种“王朝政治”的延续一直伴随着讨论和争议。
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也出了多位政治人物,包括总统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他的兄弟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曾任司法部长,并竞选总统。虽然罗伯特·肯尼迪和约翰·F·肯尼迪是兄弟,并非总统的子嗣直接竞选,但强大的家族政治影响力也曾是讨论的焦点。
其他情况: 有些总统的配偶或子女可能活跃于政治,但大多数是担任国会议员、州长或其他地方性职位,而非直接竞选总统。

总结来说,美国总统选举在法律上是不存在“避亲”的。 任何符合资格的美国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然而,由于公众对政治公平、避免世袭和家族政治的担忧,以及总统职位的特殊性和影响力,总统的亲属在竞选总统时确实会面临比普通候选人更大的审视和挑战。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并应对公众对“王朝政治”的潜在反感。因此,虽然理论上不避亲,但在现实政治中,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的情况相对较少,并且每次出现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统样本太小了很难讲,政治经济学里有个相关的研究是关于美国国会的,题目就叫Political Dynasties,作者是这个领域非常有名的Dal Bo兄弟和UCLA的Jason Snyder,最后发表在RES上(经济学五大顶刊之一)。

这些研究者收集了美国国会从1880年到1994年间所有议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个人传记,然后看他们是否有亲属也担任过议员。简单的对比显示,一个人连任议员的届数越多,他的亲戚在之后进入国会的概率就越大。这些亲属议员相对来说更缺乏担任公职的经验,也更可能在同一个州参加选举。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很可能这些多次连任的人就是基因好家教好,所以他们的亲戚当议员并不是因为裙带关系,而是本身够这个资格。怎么排除这种可能性呢?研究者们采用了政治学里现在非常普遍的办法,考察了那些结果非常接近的连任选举。

所谓结果非常接近,一般是指双方得票差异在5%上下。在这个区间里谁赢谁输,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随机因素决定的。因此获胜的一方和输掉的一方在能力上应该没什么差别(从而亲戚的能力应该也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获胜的一方连任的届数会更多。结果他们发现,在这种选举里获胜的人,之后亲戚当议员的概率还是明显更高。因此我们可以说,之前观察到的现象确实不是由能力差异导致的,而是裙带关系造成的结果。


(如图所示,超过对手的票数从负变为正之后,有亲属担任议员的概率发生了跳跃)

其实如果大家看纸牌屋的话也许还记得,第四季里那个黑人女性议员明确地说了,她退休之后会尽力让女儿接替自己的职责。事实上美国一直是一个裙带主义非常盛行的国家,到现在总统上任之后整个班子都要换成自己看上的人。十九世纪的时候,连公务员选拔都是靠关系。亨廷顿就说美国是保留了都铎王朝的政治传统。直到加菲尔德总统因为没有满足支持者的诉求而被暗杀,美国才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这段历史在福山的新书《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里叙述得很清楚了。

user avatar

谢邀

这种事情,如果没有法律上禁止,就都是可以的。很多问题,事先很难想到,或者说难以面面具到,所以多是事后补救。就如总统的两届任期,本是个传统,直到 FDR 打破,才赶快修宪补上。

对于总统的参选资格,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当年制定宪法的人,很可能是希望避亲的。

美国的总统,在职能上,是行政总长,但是,在形像上,又很接近英国的国王。总统的威严,这一点,是联邦党人一直强调的。

对于王权,最被忌惮的,无疑就是子承父业的世袭制,一代接着一代的在龙座上坐下去。

于是,在宪法第二条第二项里,就有了如下的一段:

No person except a natural born citizen, or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ime of the adoption of this Constitution, shall be eligible to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neither shall any person be eligible to that office who shall not have attained to the age of thirty five years, and been fourteen Years a residen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無論何人,除出生而為美國公民或在採行本憲法時即為合眾國之公民者外,不得當選為總統。凡年齡未滿三十五歲及居住於合眾國境內未滿十四年者,亦不得當選為總統。

这条对总统的资格有两点有意思的要求,一个是出生地,一个是年龄。因为,在签属宪法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在美国出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年龄不够 35 岁。比如,美国宪法的主要推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生于西印度群岛,在制宪会议时也不过 30 出头。

所以,在宪法中加上除了在美国出生者,虽然在海外出生在立宪时已经是美国公民者也可以竞选总统这一条,就免去了像汉密尔顿这样海外出生的新移民的资格问题。这一点,对于制宪者自己,合情合理。

但是,这样看加上 35 岁年龄限制,一下子把制宪者中的 1/4 的人就在暂时剔除,就有一点让人困惑。因为,毕竟当年选民的投票年龄限制,只有 21 岁。

所以有学者提出,当时提出这个年龄限制,实际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任总统把这个职位传给儿子。因为当年人的人均寿命并不长,如果一个人有 35 岁,他的父亲至少也有 50 多岁了,已经大大超过当时的人均寿命。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在任总统能利用职权,让子女继承职位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年的政治家的精英思想还是很浓的,他们认为自己属于一个特别的领袖阶层(natural leader)。领袖本身虽然不能世袭,但领袖的能力,却只能有少数人才能习得。这样一来,也自然不能简单的在宪法里不允许总统的儿子参选。

相比起来,众议院的门槛就低得多,是 25 岁,参议院则是 30 岁(很多州的州长,年龄也限制在 30 岁),基本上消除那些制宪者从政的障碍。

于是经过这样的设定,如果真有总统的儿子后来能当上总统,我们也能说,他是靠自身的天资和努力,证明了自己配得上总统的职位。

当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以这些标准看来,也是完美无缺。除了他本人功绩卓著,人品无懈可击,他自己也没有孩子。华盛顿自己也试图强调过他没有孩子,民众可以宽心。

当然,这两条规则,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人均寿命的增加,而迅速的变成了摆设。但是随着美国政治选举制度的成熟,竞选总统,变成了一个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精心运作的活动,要资源,也要机会。

家中其他人的政治资历,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尤其是地方选举上。比如若你姓肯尼迪,在新英格兰地区参选,就算你和肯尼迪家族没有渊源,也会帮助迅速获得民众中的认知度。但是,在选总统这件事上,实在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不存在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因此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总统选举并不“避亲”。然而,“避亲”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因为虽然没有法律障碍,但在现实政治和公众认知中,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和考量,使得总统的亲属竞选总统的情况相对不常见,并且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下面我将.............
  • 回答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计票过程在各个州都充满了戏剧性,而内华达州无疑是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关于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是否决定了总统归属以及其计票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是否决定了总统归属?是的,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乔·拜登政府的严厉批评,并再次宣称角逐总统宝座,这无疑是美国政坛近来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要理解特朗普的评价以及他再次当选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特朗普对拜登政府的评价:核心与影响特朗普的核心论点在于,拜登政府正在“破坏美国”。这句口号式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
  • 回答
    这句关于米特·罗姆尼的假设,其实触及到了美国选举制度最核心也最具争议的一点:总统由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而非普选(Popular Vote)直接选出。 这句话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寻常,甚至带有“如果…就…”的假设性,正是因为美国多数民主国家的选举逻辑是“一人一票,票多者胜”。但美.............
  • 回答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放弃“黄袍加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必然性与美国“福气”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的必然性:共和主义理想与先例的奠定华盛顿的决定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美国建国之初的共和主义理想和对欧洲君主制的警惕。 对君主制的深恶痛绝.............
  • 回答
    要探讨如何防止“没有见识的小民”左右美国总统选举的走向,这背后其实触及了民主制度设计中一个核心的难题:如何在保障广泛民意的同时,又避免群体性的非理性或信息不对称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过度的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民主制度都必然包含一部分“没有见识”的选民。这是民主的内在属性,也是其力量所在——权.............
  • 回答
    美国总统大选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制度,说到底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又被各种政治考量和惯性所强化。它并非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最理想的选举方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州根据自身情况和政治诉求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源头来看,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的选举方式远没.............
  • 回答
    说到这次美国总统大选,确实有不少指标在投票日之前就释放了信号,有些人可能从中嗅到了风向。不过,咱们得明白,预测政治选举就像是在雾中航行,路标很多,但未必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而且有时候会被突发事件搅得天翻地覆。从这次的情况来看,有些指标确实比其他指标更早地显露出一些端倪,或者说在事后看来,它们与最终结果.............
  • 回答
    特朗普的“违宪”指控与美国大选的迷局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背景下,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本就充满挑战。然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选举后的种种言论,特别是其声称2020年大选“违宪”的推文,更是将本已动荡的局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违宪”的指控:是策略还是绝望.............
  • 回答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只剩下三个月,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如同经验丰富的拳击手,在激烈的选战中不断加强攻势,试图在最后关头抓住每一个机会。选情胶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拜登是否能最终赢得这场“战役”,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双方的策略与攻势拜登方面,正如他一直以来的风格,更倾向于稳扎稳打.............
  • 回答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虽然名义上是“选举人”进行投票,但根据绝大多数州的法律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这些选举人被期望或强制性地按照本州普选结果来投下自己的选票。换句话说,他们通常不是自由地选择总统候选人,而是遵循本州选民的意愿。这种遵循本州普选结果的倾向,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州自身的法律规定。目前,29个.............
  • 回答
    鲁思·巴德·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的不幸去世,对美国政治和司法体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以下是对其影响以及总统提名继任者问题的详细分析: 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对美国选举的影响: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最高法院的组成及其未来判决的方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拜登演讲中的“不再受中国摆布”:一场政治姿态的解读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拜登抛出“将永不会再受中国摆布”的表述,这无疑是演讲中最具冲击力和话题性的部分之一。如何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政治语言的实用主义: 在美国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对中国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让我抛开现实限制,可以自由选择一位美国人来当总统,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一番的题目。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值得尊敬的人物,但如果要挑一个最能让我觉得“靠谱”,并且能够带领美国走向一个更积极方向的人,我会选择 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为什么是奥普拉?让我慢慢道.............
  • 回答
    1930年代初,美国正深陷大萧条的泥沼,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一群被称作“ bonus army”(奖金远征军)的退伍老兵,为了追讨政府承诺在1945年支付的军饷,聚集到了华盛顿特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士兵,当时已经饱受失业和贫困的折磨。他们认为,既然政府在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美国选举人团投票确认拜登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这档子事儿。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门道不少,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美国总统选举跟咱们国家不太一样,不是直接投票数数字大小定胜负,而是有一套叫做“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的机制。这玩意儿挺有历史的,可.............
  • 回答
    特朗普前发言人透露,特朗普已下定决心要竞选2024年的美国总统。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一位长期以来密切观察并代表特朗普阵营发言的关键人物。这使得特朗普再次冲击白宫的可能性显得尤为真实,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赢得大选?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都相当复杂。首先,我们得审视特朗普过.............
  • 回答
    给外国名字“翻译”成中文,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平时听到的“特朗普”、“奥巴马”、“莎士比亚”之类的,都不是随随便便叫的,背后有一套规矩,也掺杂了不少历史和习惯。音译的根本,当然是“音”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尽量贴近原名的发音。外国人名字,特别是姓氏,构成咱们中文音译的基础。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尖锐。为啥美国不搞个“双总统制”,像古罗马那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历史、政治理念和美国国情的方方面面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得搞清楚罗马的“双执政官”制是咋回事。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通常是两个人同时担任,任期一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多人有同感的。要说美国总统“一个比一个弱”,这个判断挺主观的,也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不过,如果你感觉到近几十年的总统不如早些年那些“大人物”们,这里头可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挺复杂的。一、政治环境的变化:极化与党派斗争的加剧这是最明显也最常被提到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