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海底捞就复工涨价道歉,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

回答
海底捞就复工涨价道歉,并宣布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这件事情在当下确实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从消费者的角度,以及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我们都可以多角度地去审视这件事。

首先,从消费者心理层面来看,大家普遍能理解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影响,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上涨的成本。但“涨价”本身就是一个敏感词,尤其是在大家普遍面临收入不确定性的当下。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动往往是很敏感的,突然的、没有充分解释的涨价,很容易引发不满和负面情绪。海底捞作为以服务和性价比著称的品牌,其价格变动更容易被放大。

在停业期间,大家对海底捞的怀念是真实存在的。很多消费者可能已经做好了复工后会稍稍涨价的心理准备,毕竟租金、人工这些固定成本并不会因为停业而消失。但如果涨价幅度过大,或者涨价的时机恰好触碰到了消费者心理的敏感点,就容易产生“趁人之危”的感觉。这次海底捞的道歉和价格恢复,恰恰说明了他们对这种消费者情绪的洞察和反应。

其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海底捞这次的操作,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危机公关”的考验,也暴露了一些内部流程上的问题。

涨价的必要性与沟通失误: 餐饮业的毛利率其实并不算特别高,尤其是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都可能面临压力。海底捞选择在复工初期涨价,可能是有其成本考量的。比如,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可能增加了防疫物资的投入;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在人工成本上可能也有所调整。但是,如何将这种成本压力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并获得消费者的理解,是沟通的艺术。 海底捞可能过于低估了涨价给消费者带来的负面观感,或者在沟通策略上存在失误,没有提前进行充分的铺垫和解释。
道歉与价格恢复是明智之举: 面对消费者的集体反对,迅速的道歉和价格调整,是一种积极和负责任的表现。这说明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中,对消费者反馈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及时止损,挽回消费者信任,远比坚持涨价而失去口碑来得重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能够快速平息负面舆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对于品牌长期发展是有益的。
品牌声誉的维护: 海底捞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其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如果因为一次涨价事件而损害了多年的积累,那将得不偿失。这次迅速的道歉和价格调整,正是为了维护其“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品牌定位。虽然这次事件可能让一些消费者觉得略有“失望”或“不舒服”,但其后续的补救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对其“听劝”、“负责”的认知。

更深入地看,这次事件也给其他餐饮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警示:

1. 成本压力与价格传递的艺术: 当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时,如何合理地调整价格,并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简单的涨价行为可能引发反噬,而细致的解释、分阶段的调整、或者提供增值服务来抵消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感受,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2. 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和放大。企业需要时刻保持对消费者情绪和需求的敏感度,并能及时、真诚地回应。
3. 危机公关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消费者负面情绪的爆发,考验的是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反应速度、沟通方式、解决问题的诚意,都直接关系到事件的最终影响。

总而言之,海底捞的这次“复工涨价道歉”事件,可以看作是一次“试探性涨价未遂”的经验教训。他们在成本压力下尝试了价格调整,但很快意识到了消费者接受度的边界。通过快速的道歉和价格恢复,他们成功地将一次潜在的危机转化为了一次展现企业责任和品牌韧性的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这不仅仅是关于价格的问题,更是关于信任、沟通和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一个餐厅通过让员工做奴隶的形式吸引顾客的时候,这个餐厅的老板一定是奴隶主。

当一个奴隶主受到较大损失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是会把这个损失自己吞下去,还是把损失加倍返还给消费者呢?

很多时候答案已经注定了,这个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最少不会晚于海底捞的老板张勇移民到新加坡的时候。

一个新加坡人还会把中国人民当同胞吗?

user avatar

吃过几次海底捞,在我印象里海底捞算是在一众商场的餐厅里算偏贵的,情侣吃饭因为女生饭量不大,其实两个人每次在商场餐厅吃饭,便宜的一百块钱就能打住,像和府捞面什么的,两碗面加点鸡爪卤蛋什么的,再点杯饮料,100出头吃得饱饱的还能续面。档次再高一点的餐厅像绿茶、争鲜、望湘园、云海肴、麻辣诱惑,点2、3个菜2个人,200块都能打住。

但是海底捞两个人,随便点两碟东西,轻轻松松过200.想稍微吃点肉,就得接近300.在平价的餐厅里,绝对算得上是贵了。其实火锅本身贵一些不奇怪,呷哺呷哺算是便宜的100出头,吃老北京涮羊肉200也正常,宽板凳和九宫格也得吃200多。但是那都算吃的很饱的。

海底捞真的是没点什么东西,价格立刻就上去了。一顿饭打底就200,想吃得好,没个三四百真下不来。所以海底捞的价格里面肯定有品牌溢价,就是大家因为名气高,总是去吃,所以价格相比同级别的餐厅有点虚高。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疫情期间倒闭的企业成千上万家,经济不景气,人钱包都是瘪的时候,海底捞涨价涨的这么多,那肯定会引起很大反响,因为现在这会人都没钱,大家都对涨那几块钱很敏感。何况你又涨了不少,本来就有点虚高,这就更难承受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海底捞对舆论的变化非常敏感,很快就调整战略开始道歉来维护品牌价值,说明高层虽然坏但是不傻。这样的店估计在市场还是能继续活一阵,但是我个人不太会去吃,觉得不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