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感觉啊,中国每一个首富的公司,好像扩张的目的都是为了炒股票。
然后股票冲高减持,最后一地鸡毛。
有木有什么例外?
完全相同的题目又上榜了,那就复制粘贴:
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疫情爆发之后,新加坡人在获得银行20亿信贷之后非但不感激国家扶持潜心努力,反而打算套现跑路开始。
这也是我开始关注海底捞这家企业,并且积极成为该品牌知名黑粉的原因。
简单说,海底捞在疫情之后开始疯狂扩张,并不是因为所谓“管理层判断失误”,而是张勇等人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法在短期内消失,餐饮行业前景将一片黯淡。
所以通过短期大规模扩张店铺,能够给资本市场释放错误的利好信号,形成生意愈发红火的错觉,以此来支撑股价非理性上涨,从而便于他们掏空公司跑路。
去年炒作过的“张勇退休风波”,实际上就是在明示大家,海底捞高管要干嘛了。
所以等到今年3月份财报一出,西洋镜拆穿了,股价就根本救不回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以为海底捞能维持扩张势头,哪怕新加坡人心里想,但从运营成本而言嘛……
基本就是小约翰宣布迎娶星野结衣——白日做梦。
所以,今年以来海底捞基本没啥好新闻,动辄就是菜单涨价、降低原材料成本,缺斤少两之类,说到底都是因为成本跟不上了。
再和疫情爆发前那样的成本支出,估计新加坡人还没跑出国呢,海底捞就得破产停牌了。
当然,对现在的海底捞而言,如果张老板依然打算将事业做下去而不是套现走人,那将现有店面进行一定程度缩水,适当减少花里胡哨的“高质量服务”开支,努力凭借自己在业界的地位苟上一阵子,坚持到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春暖花开之日……
也未必没有焕发活力、再创佳绩的可能性。
但张老板都选择去当新加坡人了,又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会有长远的耐心呢?
还是那句话,跑路不要紧,现在这么多员工怎么办,欠银行几十亿的信贷有没有还清?
这些不搞清楚,还是老老实实留在国内吧。
关于海底捞的问题,我写过辣么多:
如何看待海底捞就复工涨价道歉,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 - 知乎 (zhihu.com)
郑州一海底捞 72 元 200g 毛肚实际只 138g, 在餐厅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 知乎 (zhihu.com)
海底捞将牛肉粒换成大豆制品是否是海底捞末日的开始? - 知乎 (zhihu.com)
如何看待海底捞回应牛肉粒变素称「成本比牛肉粒高」?替换成「味伴侣」可以减少浪费吗? - 知乎 (zhihu.com)
如何看待海底捞股价 56 天接近腰斩,市值暴跌 2000 亿?企业应如何平衡产品和服务? - 知乎 (zhihu.co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