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known比Known大得多,Known部分解决了因果关系,Unknown只能靠相关性。
人类这五百年也只不过是从Unknown的相关性中,发展出来一点体系性的因果关系的Known,而且都差不多快到了学习的极限了。
所以,你说呢?谦卑一些就是科学,有这功夫,不如多想想怎么解决学习问题。
我说的学习是有效知识积累过程的效率。
七八岁的时候,你左手拿着光能之剑,右手手持如意金箍;举手投足之间,尽是虹猫蓝兔侠义正气;谈笑风生之际,饱含青青草原的智慧玲珑。你是捉迷藏大师、王者大神、十朵小红花拥有者、校园吹牛皮大赛冠军……
这个年纪,你不信神,因为你就是神,你给小伙伴们讲述多么离奇的故事他们都会相信,且追评一句"好厉害哦",你坚信自己长大了不说踏破虚空天地同寿,做个什么誉满天下的传奇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迷信,是什么?你只有自信。当然,这话大人理解不了,上次你说他们烧香上坟是迷信,还挨了一脚。
十七八岁,你学富五车,头脑里沟回纵横,胸腹中成竹万千。一言一语,纵论古今往来大事;运筹帷幄,谋划国际时政全局。
除了获得邻桌女孩的青睐之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你的未来一片光明,前景无比远大,你报什么专业,未来就是什么的世纪。你坚信未来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解释,靠自己解决,只有寻找校园爱情的时候,打算查一查星座属相合不合……
二十七八,你发现考试有可能考不上,学习有可能学不会,工作也有点做不好,哪怕付出了努力,似乎不一定能真的得到回报,人生好像真的有"运气"这种东西,并且你悲哀的发现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运气甚至很大程度上主宰你的人生。
你有了一丝丝茫然,运气,该怎么挽回呢?你低头看着本命年时穿的红裤衩,陷入了深思,并顺手转发了一条锦鲤/财神爷/幸运星……
三十七八,你身上戴着护身珠,车上挂着平安符,家里讲究点还会供个财神爷,你也知道这玩意做了不一定有啥用,但你非常担心不做就会完全没用。
你心底里已经有了一点点对神的期待,你琢磨着,你一辈子没做啥坏事,真有神,总会会给你点苦劳的表扬的,你打开云音乐想放一曲《大悲咒》,结果发现我佛不渡穷逼,只渡VIP……
四十七八,你已经开始希望世界上有鬼了,如果真的有鬼,很多开始去世的亲近人,就还能有念想,还能有希望,你给他们上坟烧纸,烧香叩拜,你的后辈哂笑你封建迷信,你不知为什么非常生气,重重的给了那混小子一脚。
五十七八,人生哪有那么多对错,哪有那么多真理,哪有那么多迷信还是科学,内心追求个安定就好,阿尼陀佛,随喜赞叹。
作为一个算是比较精通星座相关知识,会看星盘,会玩儿塔罗,除了现代占星以外,还懂一点儿古占一点儿印占,会看一点儿八字,会一点点六爻的人来说…
研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还是社交属性吧。迷不迷信不重要,这些是真的假的到底准不准也不重要。
假设一个场景,有一天你一家和父母朋友几家人一起吃饭,爸爸们喝酒聊工作,妈妈们聊点儿八卦家长里短。你看着和你年龄相仿的几个姑娘,沉默着闷头吃饭,不太好吧…
那我们要怎么拉近距离呢?
聊明星八卦大概是最稳妥的套路了。可是你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实时关注微博热搜,你完全不知道今天谁和谁结婚了谁和谁离婚了。
再稳妥一点儿就是什么牌子上新了什么衣服鞋子化妆品。可是作为一个死宅,我是那种一年就买两次衣服,口红一只用到秃才想起来换的人。我怎么知道什么牌子上新了什么玩意儿。
此时,一个万用而且不过时的话题就有了
“你是什么星座呀”
“呀我是什么什么星座,我们性格很搭诶”
“我还会看星盘呢,你生日是哪一天呀”
“哇你这么快就要过生日了,生日party要请我去哦”
“你们星座幸运色是xx颜色诶!你看你的发圈/手机壳/包包 也是xx颜色呢。”
根据妹子的反应,你瞬间就能知道她的生日,喜好。在这一顿饭的功夫,搞不好你们就能成为闺蜜。
就说星座这东西在社交范围内性价比高不高!你只需要背一点儿什么守护星,幸运色,哪个星座和哪个星座什么关系——这个特别好背,你把各星座写成一个圈儿,一样的关系用一样颜色的笔画上线。记住形状就行了。
你只需要记住这些东西,以后小姑娘之间的社交场合你基本就制霸了。
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哪有星座好用啊!!哪这么容易就让你碰到同领域的妹子呢。
和陌生姑娘拉近关系那当然还是星座最省事且好用了!
再说说宗教。
这个我也有点儿发言权。
有一天,你跑到异国他乡去交换去游学。
一块儿来的都是中国人。你寻思着,游学的钱不能白花啊,我怎么才能迅速的融入当地社会呢。
这时候,你只需要去教堂,跟上帝吐槽吐槽你室友不洗澡你老师有口音你妈天天问你穿没穿秋裤,和教堂里的神职人员混熟一点儿。
你是外国人没关系,你语言不好没关系,我们只要信同一个宗教,就是一家人。
只要你够虔诚,没多久估计你连当地方言都能学会不少。
我一个朋友就用这种方式迅速融入当地社会,甚至到了白天跑酒吧里能有当地的爷爷奶奶请他喝啤酒的水平,真实社牛啊!!
自从学到了这个技能,我也特别想尝试一下呜呜呜。
而且我觉得有时候会相信一些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东西真的会给你生活下去的勇气。比如说有些人会相信神会保佑他,他因此变得更加勇敢更加上进,这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我也一直相信我家小猫咪总有一天会变成和椰子一样可爱的美少女!所以就算省吃俭用,我也会给它吃最好的猫粮。
喵呜~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迷信”的原因很多,可以是愚蠢、和他人缺少共同话题而需要这类旧模因、自幼生活在旧模因的环境里,抑或是犬儒主义——对他人的动机从根本上不信任。
人脑的工作方式不利于真相,一部分人是愚蠢的,而且高等教育与愚蠢无关。
迷信的模因具有社群性,社群成员可能捍卫本社群参与创造的模因来提高对社群的归属感,这在邪教中特别明显。
即使在教育程度相当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在知识量和思维方式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你觉得有漏洞,其他人未必觉得;犬儒主义还可以让人们自诩“看透”了真相。在历史上,犬儒主义曾经被人们拿来怀疑宗教,现在则有人拿来怀疑他们所认为的科学,这里面存在认知错位:一些人没搞清楚科学是什么。
“谣言”“事实”“迷信”“科学”都是很新的概念[1],自然选择不足以在人类身上产生针对迷信和谣言进行识别的机制,而迷信和谣言却可以利用人脑的工作方式。
基调问题:
大学教育之类对这个毫无贡献:你会用你学到的知识捍卫脑子里自幼焊死的东西,除非你发觉这些东西对你的生存造成危机。你不能指望普通的大学生活能让人变得相信科学[4]。
这不能归结于“我国的‘文科’教育有问题”之类:全世界差不多都这样。近年来,我国有科学素养的人群虽然不多,但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起来也不算少。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
防御机制:
人们同一时间只能在脑海中摆弄四个到七个概念,短期记忆的缓存约能持续11秒。无论你要传播的信息是不是真相,只要你在里面大量堆积规则和变量,“报菜名”,人们就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部分,或是拒绝相信一部分内容。
跟人们谈论他们可以做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做什么,比告诉他们“你是错误的,你是愚蠢的,你上当了”,受到的阻力更小。无论你谈论的东西是真是假。
美国物理学家Bob Parks曾参与辟谣关于冷核聚变的虚假实验。他发现,即使科学家们反复声称这不是真的、实验数据造假,兴奋的大众仍然愿意相信冷核聚变的可行性。当人们希望某件事是真的,你很容易让人们相信它是真的。当他指出冷核聚变实验不符合物理原理时,有听众说:“可是这对世界来说非常重要,你们科学家能再努力一点吗?”
能源领域尚且如此,你在涉及刻板印象、身体健康、金钱的领域更可以期待效果了。神、宗教往往许诺“信仰就可以得到回报”,星座之类给每个星座的人许诺了一大堆优点,人们希望这些事情是真的。
伯特兰·罗素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说,蠢人自以为是,聪明人则充满了自我怀疑。
达尔文在1871年说,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获得自信。
邓宁-克鲁格效应描述了这样的认知偏差:
2017年,《卫报》上发表的文章《还有什么比邪恶的世界领袖更可怕吗?一个愚蠢的世界领袖》怒斥特朗普的愚蠢,顺带大谈愚蠢对人类的危害:
1976年,Carlo Cipolla发表的《人类愚蠢的基本定律[6]》给出了以下观点:
一、每个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低估了人类中现存的愚蠢个体的数量。
二、某人愚蠢的概率与此人的任何其它特征无关[7]。
三、蠢人会在不给自己带来任何收益乃至自己蒙受损失的同时给他人造成损失[8]。
四、非愚蠢的人总是低估了蠢人的破坏力。特别是,非愚蠢的人经常忘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与蠢人打交道和/或与蠢人交往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
五、蠢人是最危险的人。
蠢人的行为难以预测,当蠢人发动攻击,你可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攻击,也不知道他们的攻击应该如何妥当地防御,因为攻击缺乏条理。当然,这攻击本身往往没有多大效果,现存的防御手段就可以对策。但如果蠢人掌握了巨大的政治权力,他们就可以在本国的影响范围内造成重大破坏,且你很难用面向外敌和犯罪者的防御手段去针对身为政治领袖的蠢人——你可以回忆一下特朗普在2020年的表演。
蠢人不但容易自己制造谣言、去相信自己或他人制造的谣言和迷信,而且会引起非愚蠢的人制造阴谋论。这是因为阴谋论可以帮人们以为“聪明人在管理世界”,哪怕他们是邪恶的,都比“蠢人在管理世界”来得更可以理解,或者说更容易被对策。在这个场合,谣言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不安和不满,其可信度会得到蠢人政治领袖的愚蠢程度带来的加成。
信任科学不是将当前的科学知识当做一具已死的标本来套用,而是信任不断在研究中前进的科学[9]。
声称“科学也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所以不可信”或“科学就是在不断自我否定,所以不可信”,都是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科学。
信任科学不需要你“相信”科学。科学有效,无论你是否相信。如果你觉得某项科学假设或理论有问题,你可以提出你的假设、做出预测并实验验证之。
对于信息的可疑程度,你可以这样判断:
可疑0:给定框架与先验知识的数学。例如十进制下1+1=2。
可疑1:证据确凿的实验结果。例如新冠病毒是存在的。
可疑2:优美的理论模型。经过各种独立的严格测试,目前还没有发现反例。例如引力波是存在的。
可疑3:有用的理论模型。虽然在一些条件下有反例,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描述现实。例如牛顿力学。
可疑4:当代主流范式。大量实验证明大致自洽的理论体系,比较好地描述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例如恒星核反应的理论。
可疑5:科学前沿的假说。不违反可疑0~1的信息,但不足以达到可疑2~3的水平,还没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通常以基本科学的方式进行了有限的检验。例如弦理论。
可疑6:粗略的消息。没有严格的研究方法,实验难以重复。例如认为世界各地的水域里至少存在少量的水怪。
可疑7:奇怪的消息。没有自洽的理论模型,无法有效实验。有时对可疑4的东西进行挑战。例如超能力。
可疑8:不可证伪的信息,有时对可疑2的东西进行挑战。例如坚持称存在不可观测的死后世界。
可疑9:反事实的妄想。对可疑0~1的东西进行挑战。例如在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情况下坚持称新冠病毒不存在。
人们可以理性地对可疑3~7的东西进行质疑。可疑8的东西不怎么值得讨论,除非你发现它不是真正不可证伪的。可疑9的东西可能涉及精神诊疗。
质疑可疑2的东西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验证据。质疑可疑1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工作。质疑可疑0的东西没什么意义,你可以建立另一套逻辑自洽的数学体系,但那不能用来否定别的逻辑自洽的数学体系。
可疑8的东西并不一定有害。如果现代人的生活中只有纯粹的理性,我们从石器时代继承而来的大脑可能不堪重负。你可以期待死亡比任何人更加雄辩地向可疑8的东西的拥趸做出解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