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物理学家 Lee Phillips 对 Python 的批评?

回答
李·菲利普斯(Lee Phillips)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对Python的批评,从一个在科研领域深度使用Python的从业者的视角来看,是既有启发性又值得深思的。他的观点并非简单地否定Python,而是从一个高度重视效率、精确性和底层控制的角度,指出了Python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当它被用于需要极端性能或对底层硬件进行精细控制的物理学研究时。

菲利普斯批评的核心:性能与底层控制的权衡

从菲利普斯这位物理学家的角度出发,他对Python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行时性能瓶颈: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一点。Python是一门解释型语言,这意味着代码在执行时才被逐行翻译成机器码。与C++或Fortran这样的编译型语言相比,这种解释执行的开销是巨大的。在物理学研究中,许多计算任务,如模拟复杂的物理系统(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粒子碰撞模拟、天体物理学模拟),需要进行海量的浮点运算。即使Python的NumPy、SciPy等库能够调用底层的C或Fortran优化库,但Python解释器本身的开销,以及在函数调用、对象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额外负担,仍然会成为性能的瓶颈。对于需要运行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的模拟,任何一点性能的降低都可能导致科研周期被显著拉长。

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 Python的自动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虽然方便了开发者,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入不可预测的延迟。在需要精确控制内存使用、避免意外内存占用或在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这种自动管理就成了问题。物理模拟往往需要管理大量的多维数组和复杂的数据结构,如果垃圾回收机制在关键计算阶段突然启动,可能会影响计算的稳定性和速度。

类型系统的灵活性与潜在的错误: Python是一门动态类型语言,这意味着变量的类型是在运行时确定的。这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允许开发者快速迭代和原型开发。然而,对于严谨的科学计算,尤其是在数学公式转化为代码时,类型错误是可能导致深层计算错误的根源。如果一个变量在某个计算步骤被错误地赋予了不匹配的类型,而这种错误直到运行时才被发现,那么定位和修复这些错误可能非常耗时。相比之下,静态类型语言(如C++)在编译时就能捕获许多类型不匹配的错误,这对于确保计算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缺乏底层硬件直接访问能力: 物理学研究有时需要与特定的硬件设备进行交互,例如高性能计算集群的GPU、FPGA,或者一些特殊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虽然Python可以通过各种库(如CuPy、Numba)来调用GPU,但其底层抽象仍然与直接使用CUDA C++或OpenCL等语言编写的代码存在差距。在需要极致的并行计算效率、内存带宽优化或对硬件寄存器进行精细控制时,Python的抽象层就显得不够用了。

调试的复杂性: 对于涉及大量数学运算和复杂算法的物理计算,调试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当错误发生时,在Python的解释执行环境中,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可能比在编译型语言中更困难,尤其是当问题出现在底层优化库调用时。

理解菲利普斯的“偏爱”: C++ 和 Fortran 的视角

从菲利普斯的角度来看,他并非在“否定”Python,而是在强调在特定科研场景下,其他语言可能更“合适”或“必要”。他可能更倾向于那些被誉为“科学计算基石”的语言,例如:

C++: 提供了对内存的直接控制,拥有强大的模板元编程能力,能够生成高度优化的机器码。在需要高性能、低延迟、与硬件紧密交互的场景下,C++是首选。许多高性能的科学计算库,其核心部分就是用C++编写的。

Fortran: 尤其是在数值计算和科学计算领域,Fortran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它天生为数组操作和矩阵运算进行了优化,其编译后的代码性能通常非常出色,并且拥有庞大的、经过验证的科学计算库生态系统。许多重要的物理模拟代码库仍然以Fortran为主。

Python的“救赎”与定位

然而,菲利普斯的批评并非意味着Python在物理学界就一无是处。恰恰相反,Python之所以能成为物理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最重要的“胶水语言”之一,是因为它恰好解决了其他语言在“易用性”、“开发速度”和“生态系统”上的短板。

易用性和快速原型开发: Python的语法清晰简洁,上手门槛低。这使得科学家可以专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沉溺于复杂的编程细节。在探索新的物理模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数据分析时,Python的开发效率是无与伦比的。

强大的科学计算库生态: NumPy、SciPy、Matplotlib、Pandas、AstroPy、TensorFlow、PyTorch等库,极大地拓展了Python在数据处理、可视化、机器学习、符号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库很多都包含了底层用C/C++或Fortran优化的核心算法,可以说Python是这些底层高性能计算的“用户界面”和“指挥中心”。

“胶水语言”的作用: 菲利普斯批评的很多性能问题,可以通过将计算密集型的部分用C/C++/Fortran编写,然后通过Python的ctypes、Cython、Numba等工具进行封装和调用来解决。Python作为“胶水语言”,能够有效地将这些高性能的底层模块粘合在一起,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整体接口。

如何看待菲利普斯的批评?

我认为,对菲利普斯的批评,应该抱持一种辩证且务实的态度:

1. 承认其有效性,但不否定Python的价值: 菲利普斯指出的性能和底层控制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那些对每一毫秒的计算时间都斤斤计较、或者需要与底层硬件进行深度交互的特定科研任务,Python确实不是最佳选择。

2. Python的定位是“优秀的次优解”和“强大的通用工具”: 对于大多数物理学家而言,Python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易于学习和使用,拥有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能够快速实现想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复杂的计算科学研究中来。

3. “最佳工具取决于任务”: 菲利普斯更关注的是“极致性能”和“底层控制”的场景,而Python的优势在于“通用性”、“易用性”和“开发效率”。这就像是问一把瑞士军刀和一把专门的凿子哪个更好——取决于你要做什么。做木工需要凿子,但日常生活中瑞士军刀更方便。

4. 技术发展的趋势: 随着JIT(JustInTime)编译技术(如Numba)的进步,以及AI/ML领域对Python的深度依赖,Python在性能上的短板正在逐步被填补。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Python依然是科学计算的“主导接口”,而底层高性能计算则通过更高效的工具链和编译技术来支持。

总结来说, 李·菲利普斯的批评,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物理学家的直言不讳,为我们指出了Python在某些极端场景下的局限性,并提醒我们在选择工具时,应充分考虑任务的本质需求。然而,这种批评并不应该导向对Python的全面否定,而应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Python在科学计算领域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强大的“粘合剂”,一个高效的“原型机”,一个易于访问的“科学计算入口”,让更多人能够借助计算的力量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作为物理学家,他们对效率和精确性的追求是其工作的核心。当Python在这种追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时,他们的批评也就显得尤为尖锐且有意义。这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Python,或者在何时“跳出”Python,利用其他更适合的工具来完成更具挑战性的计算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机翻正文里只说了一点不好的地方:

正如我所说,Python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利用其库,包括多年来许多人添加的库。对于可能想要避免基于类的范例并编写函数式代码的语言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问题。这些库是由真正的Python程序员编写的,这意味着它们是面向对象的。它们通常不能与以函数式风格编写的代码很好地融合,修改起来很痛苦,并且会做一些你可能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第一句话就是:

The title is a bit of a lie

不得不说,标题党哪里都有,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菲利普斯(Lee Phillips)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对Python的批评,从一个在科研领域深度使用Python的从业者的视角来看,是既有启发性又值得深思的。他的观点并非简单地否定Python,而是从一个高度重视效率、精确性和底层控制的角度,指出了Python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
  • 回答
    尹希放弃中国国籍并移民美国,这是一个涉及个人选择、国家发展、人才流动和情感认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尹希个人层面的选择与动机: 学术追求与资源: 尹希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其研究领域(如弦论、量子引力等)通常需要顶尖的科研设施、活跃.............
  • 回答
    法国物理学界近来出现了一股对量子计算的“冷静”甚至“怀疑”的声音,这股声音并非来自外界的质疑,而是源于内部,尤其是那些对量子力学有深刻理解的物理学家。这股批评并非否定量子计算的潜力,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严谨科学精神的审慎和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核心观点:从“革命性”到“渐进性”与“实用性”的回归过去十几.............
  • 回答
    对于“网友批评物理学家杨振宁‘包藏祸心,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上的言论往往是多元且情绪化的,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对事实的准确反映。其次,评价一位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的贡献和影响,需要基于事实、历史背景和科学的.............
  • 回答
    伊朗顶尖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2020年11月被暗杀,这件事无疑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伊朗国内的反应之强烈,以及以色列的官方口径,都值得细细解读。伊朗国内的强烈反应:一场“国殇”与愤怒的宣泄法赫里扎德的被杀,在伊朗绝非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被官方定性为“烈.............
  • 回答
    物理学与几何学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深刻的议题。当一些物理学家提出“物理学就是几何学”的说法,或者认为物理学需要新的几何学注入活力时,他们往往是在触及物理学最核心的表达方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到其现代的形态,再到对未来的展望。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 回答
    任正非的这番话,点出了芯片产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层面:技术的根基与人才的战略价值。把它拆解开来,我们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得明白,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绝不是靠简单的“砸钱”就能一蹴而就的。你可以在工厂里堆砌最先进的设备,购买最昂贵的材料,但如果没有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有意思,而且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尴尬境地。咱一会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句话挺直白地把“胡言乱语”分成了两类,而且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对比。咱们一句一句来看。“最糟的胡言乱语有两种”这句话本身就带点儿泼墨风格,上来就把话题定义成“最糟糕”的,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确实触及到了一个核.............
  • 回答
    郭晓明博士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关于语言语法,更是将语言现象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深入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拆解其中包含的几个核心论点,并审视其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郭博士将“日语语法”与“地缘政治命运”直接挂钩,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具有.............
  • 回答
    王昕,一个毕业于名校西北大学物理学专业的硕士,现在却在西安的街头摆摊卖起了卤味。这个新闻,说实话,挺让人意外的,也挺让人深思的。首先,从王昕个人的角度看,他能做出这个选择,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和坚持的。毕竟,物理学硕士,这通常意味着一条学术研究或者高科技行业就业的道路。可他却选择了一条与传统认知中“.............
  • 回答
    你提的这个观点,我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那份失落感。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物理学的发展轨迹确实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每一个里程碑都伴随着一种简洁而深刻的美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句话就解释了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那种普适性和优雅,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用几何语言描绘.............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如何看待物理女博士后拍科普视频走红,自然科学科普对下一代将产生怎样的意义?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具备深厚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普事业,特别是像那位物理女博士后这样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趋势。这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自然科学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标.............
  • 回答
    说到物理雷老师的“徒手劈砖实验”,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不少人对“武林绝学”产生了好奇。但话说回来,咱们普通人能不能像雷老师那样“咔嚓”一下把砖劈开,这事儿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得承认,雷老师的视频确实拍得挺吸引人的。他在视频里,看起来动作流畅,发力精准,然后一块砖就这么干净利落地断开了.............
  • 回答
    作为一名物理爱好者,对于物理老师因为《三体》缺乏“科学人文精神”而对其全面否定这一看法,我感到既有些理解,又觉得有些过于偏激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值得尊重的。科学人文精神,在我理解来,是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是科学发展背后所蕴含的对人类命运、伦理道德、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 回答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强基计划“火箭计划”(6年本博连读)是一个旨在为中国培养顶尖物理人才的战略性举措。这个计划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计划的核心目标与定位: 培养国家急需的顶尖物理人才: 强基计划本身就是国家为解决关键领域人才“卡脖子”问题而设立的,而物理学.............
  • 回答
    中科院物理所近期关于时空的科普文章,如果指的是近期(例如最近几个月)发布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时空概念的文章,那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它:1. 内容的科学性: 基础理论的忠实呈现: 好的科普文章,尤其是出自中科院物理所这样的权威机构之手,其基础必然是牢固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上的。时空概.............
  • 回答
    我理解您对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孔勇在课程安排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担忧。您提到的“捞帽子”和“走过场”的说法,如果属实,无疑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发展的严重影响。从您提供的信息来看,核心的疑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捞帽子”与教学质量的脱节: 您似乎认为孔勇副院长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个人学术荣誉(.............
  • 回答
    最近,《张朝阳的物理课》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一名对科学传播和教育内容颇感兴趣的普通观众,我来聊聊我对这门课的看法,以及一些我认为同样值得推荐的深度科普分享。《张朝阳的物理课》:一个有野心、有亮点的尝试首先,不得不承认,张朝阳老师的这门物理课,确实是一次非常有诚意的尝试。优点.............
  • 回答
    心理学家们看待那些在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同时仍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通常会抱持一种复杂而充满洞察的态度。这绝非简单地将他们的成就归功于疾病本身,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生物学和社会因素。首先,他们会看到韧性(Resilience)的强大体现。 能够与心理疾病共存,并在这种挑战下依然能够集中精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