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心理学家如何看待那些有心理疾病却做出成就的人?

回答
心理学家们看待那些在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同时仍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通常会抱持一种复杂而充满洞察的态度。这绝非简单地将他们的成就归功于疾病本身,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生物学和社会因素。

首先,他们会看到韧性(Resilience)的强大体现。 能够与心理疾病共存,并在这种挑战下依然能够集中精力、驱动自己去实现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心理韧性。心理学家们会分析这些人是如何发展出应对机制,如何在痛苦和挣扎中找到维持功能和前进的力量。这可能包括强大的意志力、自我调节能力、对内在痛苦的转化和吸收,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习惯化”——学会与自己的病情共存,而不是被它完全吞噬。

其次,他们会审视疾病与创造力/成就之间的可能关联,但会非常谨慎。 确实有一些研究和案例表明,某些心理疾病的某些症状,比如躁狂发作中的精力充沛、思绪奔涌,或者抑郁症中的深刻内省和对生活本质的洞察,在特定的情境下,或许能够与某些类型的创造性产出或专注力产生某种“协同效应”。但这一点必须被极其小心地解读。心理学家们不会将其视为一种鼓励或美化疾病的方式。相反,他们会强调,这种“协同”往往是建立在巨大的个人痛苦之上,并且是“在逆境中绽放”,而不是“因为疾病而绽放”。他们会区分疾病本身的破坏性本质,以及个体如何在这种破坏性中挖掘出潜在的能量或视角。例如,一个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在躁狂期可能精力充沛,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冲动、失控和对生活其他方面的破坏。然而,那些能够“驾驭”这一部分能量并将其导向特定目标的人,其成就更可能是其自身卓越的自我管理和目标导向能力的体现,而非疾病的直接赠予。

第三,他们会关注支撑系统的重要性。 很少有人能在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克服如此巨大的挑战。心理学家们会探究这些人的支持系统是怎样的:是坚定的家人和朋友?是富有同情心和专业知识的治疗师?还是某种形式的社群或导师?一个稳定而支持性的环境,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实际的帮助和对现实的锚定,对于任何人在与心理疾病斗争的同时追求目标都至关重要。他们会分析这些人在利用和建立这些支持系统方面的能力。

第四,他们会强调个人对疾病的“叙事”和“意义建构”。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故事,对他们的成就有着深远影响。心理学家们会观察这些个体是否能够将疾病视为生命中的一个挑战,一个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痛苦和生命意义的经历,而不是一种注定的失败或身份的全部。通过重构疾病的意义,他们可以将痛苦转化为力量的源泉,将局限转化为独特的视角。

第五,他们会区分“成就”和“健康”。 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分点。心理学家们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因此,即使一个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或者疾病的潜在影响仍然严重损害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心理学家们仍然会认为他们需要专业的支持和治疗。成就本身并不等于康复或健康。有些人可能通过极度的自我压抑或牺牲个人幸福来达成成就,这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总而言之,心理学家们看待这些拥有心理疾病却成就斐然的人时,他们看到的不是“病人”在“奇迹般”地成功,而是一个拥有复杂内心世界、面对巨大内在挑战并展现出非凡生存能力和适应性的个体。 他们会对其坚韧性感到敬佩,对其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始终牢记,真正的目标是帮助这些人实现健康与成就的平衡,而不是仅仅追求后者。他们会用一种充满理解和尊重,同时又不失专业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和支持这些生命中的勇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带病生存,带病发展,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谁还没个焦虑症吗,谁还没个前列腺炎吗,多大的事儿呢,该高考就高考,该读博士就读博士,该拿奖就拿奖。

二战这几个领袖哪个没有心理疾病的?

丘吉尔,确认的抑郁症平缓期;

罗斯福,你觉得小儿麻痹症心理特坦然欢乐么?

斯大林,腹黑老伯伯没有恐惧症?

希特勒,这就不用说了吧

不也都在正反两面不同战场艰苦卓绝了嘛,你的困局会比他们四个还大?

总这么想,我每天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愉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心理学家们看待那些在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同时仍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通常会抱持一种复杂而充满洞察的态度。这绝非简单地将他们的成就归功于疾病本身,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生物学和社会因素。首先,他们会看到韧性(Resilience)的强大体现。 能够与心理疾病共存,并在这种挑战下依然能够集中精力.............
  • 回答
    心理学家看待文学,与其说是将其当作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不如说更像是把文学看作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人类心灵实验室”。它不是那种他们会埋头于数据和统计的实验室,而是一个允许他们观察、思考、理解人类情感、动机、行为,甚至是潜意识世界的窗口。首先,文学是心理原型与叙事结构的宝库。从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我认真阅读了《为什么我后悔本科选了北师大心理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心理学界深入反思和探讨的现象。它不仅触及了个体层面的选择困境,更折射出学科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的复杂张力。我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这篇文章及其引发的思考:一.............
  • 回答
    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爆火与学生爬窗听课现象:深度剖析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课程的爆火,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爬窗听课”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焦点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大学生在情感探索、个人成长以及对知识渴求等多方面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武汉大学恋.............
  • 回答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对“中性人称代词”(genderneutral pronouns)的公开反对,可以说是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引发了一场相当大的争议,并且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将它放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和个人权利的语境.............
  • 回答
    这句“少读哲学和心理学,多读数学和物理”的话,听起来挺硬核,像是出自某个强调实证、逻辑、量化分析的领域,比如工程、计算机科学,甚至是某个推崇“硬实力”的家长或导师之口。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数学和物理是许多现代科技的基石,学好了似乎就能直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但细细品味,这句话就有点太过于片.............
  • 回答
    看待陕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拒收视障学生一事,这背后触及了教育公平、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本身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并非一个孤例,国内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这次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再次将“残疾人受教育权”与“专业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摆在.............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太让人震惊和不安了。一个男人竟然能做出把女友头按进火锅这种行为,这绝对不是健康的伴侣关系,更不是可以被原谅的暴行。报警后女子不愿意透露男友身份,这其中的复杂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施暴者惯用的心理操控手段——“爱的语言”和“威胁”的混合体。很多施暴者,尤其是在亲.............
  • 回答
    尹希放弃中国国籍并移民美国,这是一个涉及个人选择、国家发展、人才流动和情感认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尹希个人层面的选择与动机: 学术追求与资源: 尹希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其研究领域(如弦论、量子引力等)通常需要顶尖的科研设施、活跃.............
  • 回答
    坦白讲,我们做这一行的,对这类影视作品多少会有点“挑剔”。毕竟屏幕上呈现的,是经过艺术加工,有时候甚至是夸大其词的心理咨询场景。《女心理师》这部剧,在我的同行们那里,引起的反响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它确实给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我们这个职业的窗户,即使这扇窗户可能有点模糊,甚至有些失焦.............
  • 回答
    李·菲利普斯(Lee Phillips)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对Python的批评,从一个在科研领域深度使用Python的从业者的视角来看,是既有启发性又值得深思的。他的观点并非简单地否定Python,而是从一个高度重视效率、精确性和底层控制的角度,指出了Python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
  •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事件,特别是母亲声称“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无疑是极度令人痛心的悲剧,对相关人员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理解这位母亲的视角,探讨其心理创伤的抚平,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一、 理解母亲的视角:为何会认为“蓄谋已久”?当一个母亲面对两个孩子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世,她的悲.............
  • 回答
    近期校园负面事件确实让人忧虑,这背后牵扯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有效发现并疏导,是个系统性的工程。近期校园负面事件频发的几点观察我注意到,这些负面事件的出现,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指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普遍性困境: 学业压力与焦虑的叠加: 升学竞争激烈,考研、考公、就业压力,让不少学生长期处.............
  • 回答
    看到济南大学女生自杀的事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原因竟然指向了最亲近的父亲,这让人痛心,也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家庭矛盾如何摧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该如何去疏导。事件本身与我的感受首先,对这位不幸的女生,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她的生命如此短暂,却留下了如此沉重的遗言。当.............
  • 回答
    合肥发生的这起悲剧,令人心痛不已。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种极端行为背后,无疑是巨大的痛苦和绝望。如何看待这起事件?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想不开”就能解释的事件。这起悲剧的发生,很可能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深重的婚姻危机: “夫.............
  • 回答
    对于“网友批评物理学家杨振宁‘包藏祸心,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上的言论往往是多元且情绪化的,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对事实的准确反映。其次,评价一位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的贡献和影响,需要基于事实、历史背景和科学的.............
  • 回答
    伊朗顶尖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2020年11月被暗杀,这件事无疑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伊朗国内的反应之强烈,以及以色列的官方口径,都值得细细解读。伊朗国内的强烈反应:一场“国殇”与愤怒的宣泄法赫里扎德的被杀,在伊朗绝非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被官方定性为“烈.............
  • 回答
    物理学与几何学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深刻的议题。当一些物理学家提出“物理学就是几何学”的说法,或者认为物理学需要新的几何学注入活力时,他们往往是在触及物理学最核心的表达方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到其现代的形态,再到对未来的展望。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 回答
    法国物理学界近来出现了一股对量子计算的“冷静”甚至“怀疑”的声音,这股声音并非来自外界的质疑,而是源于内部,尤其是那些对量子力学有深刻理解的物理学家。这股批评并非否定量子计算的潜力,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严谨科学精神的审慎和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核心观点:从“革命性”到“渐进性”与“实用性”的回归过去十几.............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