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实际的吧。
国家现在这么困难,我们为物理学家众筹薪水,不能让美国抢走了我们的人才。
各位爱国者,你们捐多少?
不用你们捐一生,捐5天工资,就当五天给国家干活。
我知道,谈钱伤感情,一谈钱,大家自己就不想爱国了,只是希望别人牺牲人生来爱。
如果五天工资都不愿捐,好意思叫别人花一辈子的人生幸福来爱国?这国不是你的?你怎么不爱呢?
————
感谢各位知友踊跃评论。国外是有很多众筹科研项目资金的例子的,可能并不如弦论这样高大上和深奥,例如针对某个物种或疾病之类的小项目,或者某种工程技术发明的小项目。我其实向来反对弦论,但是我觉得科学家学术自由还是要有的,钱是解决学术自由最重要的条件。
所以众筹科研资金靠谱不靠谱?我认为是靠谱的!至于合法不合法?据我所知个人发起捐助是不合法的,但是借助一些平台发起众筹应该处于灰色或合法地带。至于众筹资金的管理和去向,是完全由发起人掌握的,舍得捐就别追问别人怎么用了,捐助者与发起人之间的协议不属于公共事务,完全取决于对其个人信任。在中国实际行不行的通,有没有人捐助呢?可以参考下文:
要不怎么衬托出钱学森是伟人呢?
对他这种等级的人,无论选什么国籍,中国都会尊重、包容他,选美国国籍并不妨碍他去中国;但选中国国籍会非常妨碍他去美国(参考饶毅,放弃美国国籍之后美国都不给他签证)。
这些人选美国国籍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中国包容度远高于美国。
看了眼评论区,一个个批评他不爱国啥的。我更加笃定,如果给他再选一次,他还会马不停蹄收拾行李走人。
请记住,高端的爱国方法是用成绩去名扬天下,然后让全世界看到你的黄皮肤,从而让老外联想到中国。这TM才叫爱国。
你们这帮人天天自嗨,沸腾,喊口号是因为你爱国?还不是因为你一事无成且又蠢又穷。
【爱国】口号只是你们标榜存在感的一种形式。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认识吧。
当年杨振宁留美,钱学森回国,很多人都在骂杨捧钱。
但实际上,杨振宁留美,不是他本人不想回国建设,而是被我国政府建议留在美国继续研究的。因为杨振宁研究的东西是理论物理,是科学。一方面这种东西往往过于超前,是百年之内毫无用武之地的东西。另一方面理论物理这种东西的意义是对全人类的意义,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成果也是完全公开的,是真正无国界的东西。
而钱学森不一样,他的领域是应用物理,科技科技,这个属于是技术领域,技术是有国界的东西,也是我国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的东西。所以钱学森有志回国,我国政府也全力帮助他回国。
那么再看尹希。
他研究的领域叫做弦论,这玩意是理论物理中的理论物理,比杨振宁研究的领域更超前、更没有应用的希望。这种东西首先我国现阶段不是很需要,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环境也确实比我们好太多,所以人家去美国研究简直天经地义。
况且,再重申一遍,理论物理的成果,是真正意义上归全人类共有的,是完全无保留公开的。尹希这样(这个研究领域)的人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做研究,对我国、我们中华民族,都是有益无害的。
……………………………………………………
有些xx,手指已经完全无法活动了,希望我帮他们找一下“我国政府建议杨先生留在美国”的新闻来源。
本着可怜xx原则,我就受累帮你们动动手指搜一下。
来自于腾讯新闻。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信,但是我确信身为普通民众,你也拿不出比腾讯新闻渠道更靠谱的反面证据。
当然,要是你真能拿出更坚实的反面证据来,我支持你去举报腾讯新闻造谣,终结南山必胜客就看你的了!
中国社会有两类人,一类人是明白人,一类人是自以为明白的人。
中国的资深公务员和领导干部,无论社会舆论怎么评价,我觉得他们都是第一类人,可能在大城市不那么突显,但在小地方,他们就是顶梁柱,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和他们的思路清晰是密不可分的,九年前我刚来杭州工作时,校长就说了十六个字,“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发展留人,事业留人”,简单说,无论企业还是国家,留人就靠三样东西,钱、感情、发展机遇和平台。去,我们祝福;来,我们欢迎。这就是脑子清楚人说出的话,这种人当领导,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社会有希望。
但问题是,中国太大了,人口又多,好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有限,多数人一辈子就是重复性劳动,他们自身没提高的要求,社会也没给他们提高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会有一些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征,例如,今天篮球群里有两个人对话,二人一个没上过大学,一个是专科后升本,工作也都是很基层,学历和工作让他们在某些层面有一些自卑的情绪,但问题是,他们选择的途径是掩盖,而不是改变……
自身的弱,造成了他们的偏激;逻辑的不足,造成了是非观的混乱;长期不学习,造成了他们的无知者无惧。三者相加,就有了我所说的人群二。明白人用,“待遇,情感,发展,事业”,自以为明白的人用,“立场,道德,帽子”,所以未来社会要好,就要从三个方向下手,提升帮助这些从小就混过来的人。
出国开会讲学,蓝皮护照颇有旅行之便;入籍后可以参加更高密级的项目与会议;至于学术诀窍嘛,不需要硬件,几句株洲话,点拨一二,国内马上心领神会,一通百通;不与兄弟争高下,腾出机会抢外食;在外面有外面的方便,在里面有里面的窘迫;想回就回,急啥嘛;格局,注意格局,格局一开,思路就通。
爱因斯坦留美,携相对论而阻纳粹。
杨振宁留美,乃著宇称不守恒之雄论。
世之英才不可胜数,欲明宇宙之理,究人类之源者几何?寥若晨星。且其醉心学术,常简而明,如未琢之璞玉。
中华百年沧桑,一朝雄起,然学术之道发于人后,先以苏,后以美为师,常有探石过河之感。今之学者,或涉俗利颇深,或困于制。学界待革之弊甚繁,科研道路亦远矣!
观大洋彼岸,新冠难治,政令不行,党同伐异,经济疲弊,似非可留之处。然百年积淀,非一朝可覆。美之科学脱胎于欧,因其远是非,离战火,而学者趋之若鹜。且其畅行自由之说,科学乃蓬勃发展至今,世之名校五占其三,势大矣!
观诸学者,欲留美者甚多,欲移民者自不必言,然留美即以身饲狼乎?非也。邓公有言,勿恐诸子留学不归,走十之一,归十之九,吾亦胜。自建国以来,归国学者之贡献灿若星辰。学森立志,成“两弹一星”;稼先苦心,方铸镇国之器;永怀千古,命护实验之录;而今一公研生物而启学校,建伟究量子而成“墨子”,彦宏创百度,朝阳理搜狐,产学研并行,岂非留学之功乎?
今尹希移美,因其精研理论而非实学,理论化实践,需长久之时,若留之深造,益其自身亦利长久。待时至国之急需,学成归来,亦可成学森,稼先之美谈!况科学之根本在理论,科学之用在众生,若事事皆以国别论处,则心愈狭而目光短矣!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今吾国学术之急在变不在阻,强阻无益。欲留学而广其目者,若强留,恐蒙蔽澄澈明理之心,废璞玉为粪土。欲移民者,身留心不留,暗生憎怨,留之无益。
中美之争,非一人一事之争,亦非一时之争也,当明察而思,细思而言行,不可热血冲冠而莽断是非。口诛公知之言行可,笔伐学者之忠心则不必。舆情似火,人言可畏。与诸知友共勉之。
为什么老是拿什么爱不爱国之类的话当做不思进取的借口,明明提高自己国家的科学家的待遇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人才流失的问题,为什么老是在原地踏步,眼巴巴看着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去国外,到头来还只能骂他们不爱国。中国没这实力吗?连科学家的工资都付不起?不用太多,顶尖的科学家只要有那些戏子的十分之一的待遇就决不会因为待遇问题而被诱惑到国外。时代和旧中国不同了,人们的危机意识自然下降了,不是所有人都跟钱学森一样,现在追求幸福和高质量的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既然他们有这能力,肯定会有这种想法,。国内那些毫无正能量又又对社会没贡献的人生活那么好,科学家们凭什么要比他们差那么多,就因为一句“你是科学家,所以你应该穷?”科学家的流失是物质和精神上的,不是只靠骂就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并阻止未来的科学家流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人各有志,至少尹希在美国是做研究,哈佛的平台也埋没不了他的才华。比起只能刷盘子刷碗,煎汉堡加工赛百味,到社区大学教分数加减法都算不明白的学生的张益唐,已经算是人间喜剧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言得之。
某些意义上算我师兄。不想妄议人家个人问题。
但这个辩论的左右两边,都有些答案,我觉得不大合适。来评论一下这些答案。两头都不讨好。多嘴一下。
一方面,这事并不说明中国科研有多大问题。一些答案里,什么只有去酒局才能拿到经费的,能跑赶紧跑的,别的圈子我不熟悉,至少在题目相关的理论物理领域并不是这样。我看到国内有很多安心做科研的人。不断有年轻有为的人回国,发展也不错。整体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但我认为总体向好。当然,科研实力赶上美国是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看,科研赶超大都是滞后于经济实力赶超的,美国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我们要有耐心。另外,我也不觉得美国教授的工资和经费有美国富豪随便一个聚会上能瓜分的资源多。
另一方面,要爱国,首先从自己做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要是真有原则问题的,我加入大家一起骂(我还真骂过一些,只是没有实名污染大家的时间线而已)。但是,如果把爱国作为一个严于待人的要求,结果会是把中间派推到对立面去,一时意气,适得其反。
弦论理论物理对现实意义不大,更多是追求理论上的美感。但弦论本身只是通往大一统理论的一条路,还有很多条路,这些学术界有争议,神仙打架。
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不大一样,也有人两遍都能做好。比如david donoho,搞理论的调和分析可以,搞实用的量化交易可以,他也说应用科学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美感,怎么赚钱怎么来,所以搞理论追求美感的不会去搞应用。
尹希回到中国估计是下一个白专典型,浪费国家资源,最后的结局,估计就是去塞罕坝机械林场接受党和人民的再教育,要接地气,不能脑袋灵活就高高在上,要跟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这样还不如留在美帝,学有所用。
因为他可以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天才?评没评上院士?
人才?有几套房?
报国?生了几个孩子?
这些都沾不上,就没什么可惜的。不肯生两个孩子买八套房的人,对国家没有贡献,何必留着。
虎踞龙盘的环境,不适合龙虎。
这不一年多前的问题吗,怎么今天又被翻出来了。。。
我记得前两年网上争论对撞机的时候,一堆网民站出来说做高能物理没有意义,没有实际应用,不能带动经济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无关,纯浪费纳税人钱的。我还记得当时不知道是哪个媒体把战火引到了弦论上面,然后又有一堆网民出来批判弦论,说弦论是yy出来的,实验验证不了,要把弦论开除出科学籍。那既然这样,尹希在美国做弦论不是正好合了网民们的意吗?首先这是在浪费老美的科研经费,其次做出来的成果都发在arXiv上面全世界都能看到,一举两得啊,某些人应该满意了吧?
说两句正经的。下面截图是尹希这几年的论文,可以看到他正在做的方向应该是纯粹的弦论,不是全息之类的。国内做这方面的教授我印象中只有两三个人,确实没那个环境。我觉得,要吸引做理论的人才,首先要改变现在重实验轻理论的现状,如果很多人还是觉得做理论做高能物理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那么环境就很难变好。
首先美国依然是超级强国,这点没错吧?
超级强国具有的吸引力强于其他国家,这点不会有争议吧?
那有人愿意去超级强国不是正常的吗?
有这么大的反应还是某些人自卑造成的。
中美虽然现在已经开始对抗,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贸易总额还有增长。[1]
无非是个人选择。
真要拿这种事来评头论足,那这些是不是能说明美国很早就不行了?
最近的还有(日本乱入了)
说到国籍问题,谷歌联合创始人最近还移民新西兰了:
是灯塔不香了吗?花700万美元也要跑?
还有据一篇来自science的文章:
1985 年至 2008 年间,2745 名法国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 70%留校。
日常乳法了吗?
只转述,很担忧外地户籍科学家及其亲属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近日,有网友爆料,北京公交车上一名自称肢体残疾的60多岁女性,因为车上一位年轻
女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给她让座,这位大妈大声责骂,言语中多次歧视外地人。
“我就瞧不起外地人,没素质,老弱病残上来不给让座,我瞧不起。”“臭外地的,上北京要饭来了,狂什么呀。”“看你这长相,就知道你不是北京人儿。”被骂的女乘客不忿回嘴:“北京都是你家的,有本事你住故宫里。”
这位大妈当即回怼:“我生在红旗下,长在天安门,你呢,臭外地的。我还真是正黄旗人,有通天纹,你看看,你有吗?”说着,大妈摘下了自己的帽子,指着自己的额头给那位年轻女乘客看。
车上有乘客看不下去,劝道:“这跟北京外地有什么关系啊?您这不是挑起矛盾吗?”
但大妈毫不听劝,继续开喷:“我就瞧不起外地人,没素质,我瞧不起,这就叫北京,我二环以里户口,这叫北京!”
人家留美已经20年了。
他研究的东西,中国看还有没有100个人在研究。还别说中国,就算在美英现在都属于相对冷门。可能这个方向80-90年代才是热门,现在真的是低潮期,未来也不知道是个啥,很多人也是受到了当年的影响。才选择这个方向的。而且如果不算衍生产出的一些方向和工具,但就现在来看,就这个理论大研究方向,现在可能真就是同行自嗨。
当然我没有否认他的天才和能力,因为这个领域也只有天才才能去涉猎。
至于他回国不回国。纯粹是他个人选择。毕竟人在海外呆了几十年,好像爱人也是外国人。而且国内也不是没有生存土壤,甚至一些学校的外籍教授也是研究这个的。
最后,可能原子弹有国界、光刻机有国界,但他研究的这个还真没国界。
坦诚点,差不多得了。普通人换工作无非就是,工作待遇或者工作环境不如意。搞科研的难道就不是吗?
ps:很多人提出来院士不靠工资过日子,随便讲几句话比工资多。
ps:很多人说院士工资,中科院离职90人。这些都是假新闻。这假新闻未免也太多了吧?
ps:很多人对拿院士举例子很大不满。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尹希这种所谓的天才怎么比得上院士。那院士环节跳过。对比一下中科院研究员?
做人坦诚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每天忙着搞钱,要求人家科学家用爱发电?尹希是多大的天才?假如你是尹希,你会怎么做?坦诚点,别扯淡
起薪37万。最高基础薪酬309万。
可以靠自己劳动所得体面的买车买房吧?何况美国一线均价是不及我们一线的。
。。。。。小结。。。。。。
此时此刻,两份工作。一份工作起薪10万左右。另外一份工作起薪37万。
坦诚点,别扯淡,10万vs37万起。你选哪个?
尹希号称天才,是多大的天才?
清华北大的人尖子普遍出国。剩下的要么从政。有些来深圳高中当老师。
清华北大毕业的当中学老师,是不是一种浪费?这些人其实去海外做科研贡献更大,真的。
中科院工资vs郑爽的工资。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在中科院。你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你靠合法工资能体面买个85平米的三口之家的房子吗?
或者这么说吧。在中科院,想体面,你要会来事,要会拉关系,要会拉投资。那么问题来了,你还有精力做科研吗?
还是说,在你眼里科学家就该住单身宿舍吃盒饭,打游戏不舍的充值,约会要aa?
假如你是尹希:
你愿意跟哈佛物理系的同事们一起合作,还是跟北大物理系的那些教授们(包括雷亦安)合作?
你愿意给哈佛的本科生们上课,还是给北大的本科生们上课?
你愿意让哈佛的PhD们跟自己合作项目,还是和北大的博士生们一起合作项目?
你愿意跟华盛顿的NSF的同事们合作申请funding,还是跟北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位宗师泰斗级评委们申请项目?
你愿意跟Nature、Science的editor们、American Physical Societ社交开会,还是愿意跟中国物理学报、北京“世界物理学家大会”里的成员们社交开会?
你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在cambridge跟其他哈佛的AP、博士后、博士们的孩子当同学,还是跟海淀区爹妈们的孩子们当同学?
你喜欢波士顿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取向,还是北京海淀区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取向?
你喜欢在波士顿开车逛wholefoods买吃的、逛outlets买衣服、看AMC上映的电影,还是喜欢在北京开车逛盒马鲜生买吃的、逛燕莎买衣服、看万达电影院里上映的小鲜肉流量IP大电影?
你愿意晚上加班时找地方踏踏实实吃顿20刀的applebee、denny's、olive garden,还是吃顿20人民币的沙县小吃、华莱士、萨莉亚?
--
有些事儿吧,你非说出来挨条去对比,真没必要——你既不能抬高海淀,还顺便恶心了波士顿。
真诚祝愿过去,现在及未来想成为灯塔人的中国人都能得偿所愿。
如果你还没如愿,请注意是灯塔不要,而不是某国不放。请加倍努力,解锁卷王之王或喷王之王的称号,就可以成功了。
祝福你们都可以成功上岸,替韩寒呼吸一口新鲜自由的空气,无论哪种维度上的新鲜和自由。
太平洋没加盖,人家真run了。
你们知不知道尹希教授做的是弦论啊?
知不知道什么是弦论?
但凡了解一点点理论物理都不会说出尹希造导弹、尹希叛国之类的话来,攻击尹希教授的人但凡把自己草履虫的思考量提升到昆虫都不至于如此。
而且目前的弦论只是一个数学框架,连大部分物理学家都不认可,加速器撞了这么多年都没撞出超对称的理论,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尹希教授其实毫无威胁性,甚至据我观察,他是个挺有趣的人,可以了解下他和他老婆。
关于学术环境的问题,我以为我不需要多赘述,但发现很多人还活在梦里。尹希教授为啥要入籍,我评论区已经说的很明白,入籍对于他做学术和生活都会方便许多,也感谢几位知友的补充。
btw,我这里正在开发引力波治疗nt的项目,有骂尹希教授的病友要来试试吗??
回评论区知友问我关于超弦的问题,先说好,我很菜,是个民科,只是略微了解一点点弦论(也可能根本不了解)。超对称性(SUSY)理论认为,在标准模型中,每一种费米子必须有其伴侣玻色子,玻色子也必须有其伴侣费米子,称为超对称粒子。由于对称性破缺,超对称粒子变得很重,所以需要更高的能量。早期的bosonic string theory跟超对称性没有什么关系,在弦论中引入超对称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得理论能够处理fermion。但是到现在为止LHC都没有撞出什么常态粒子以上的粒子,足以推翻任何超对称模型,所以我说超弦早晚带着SUSY崩溃。尹希教授花着美国人的钱和资源,做着成果世界共享的理论物理,虽然我认为弦论(包含超弦理论和M理论)大概率会扑街,但是物理就是证实/证伪,我们国家目前对理论物理尤其是弦论这种(貌似现在漏洞百出)理论中的理论,物理中的数学(尹希教授做的纯粹弦论),其实没有那么需要(或者根本不需要),所以我没有尬吹他,国内做尹希教授这个方向的恐怕一只手就数的过来,所以你们让他回来做什么呢?
去深圳做高中物理老师吗?
不夸,不批,不洗。
他是研究弦理论的,在物理学里面算是前沿的“玄学”了,不是能造武器的技术方向。在那边这方面学术环境或许更浓。
他是少年天才没错,但能不能有高度的学术成就现在不好说。虽然名气很大,目前实用性远不如潘建伟这种能立即填补空白并达到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
而一个国家理论物理基础的强大很难速成,需要长期的孕育孵化。首先就是要建立活跃的人才交流渠道。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话常听,但比起批判这些流失的人才,不如研究一下流失的原因,以及如何留住的措施。
而且他们未必真正的流失了,其中仍有可以归国的,比如在其研究的方向上国内具备适合的条件时。如果网民不清楚这些具体的环境条件,不建议大肆批判,这样只是站在道德高点然后嘴上痛快一下,更可能堵塞人才的回归之路。
国家强大和人才回归本就是一体两面,在这点上,中国一直表现得大气、自信,开明。希望咱们老百姓讨论时也有此氛围。
恭喜
不用淡泊名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