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母语为俄语的乌克兰人(不会讲乌克兰语)那他和俄罗斯人有什么区别?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身份认同等诸多层面。对于一个母语是俄语但认为自己是乌克兰人的个体而言,他与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并非一眼就能看穿,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

首先,我们要明白,“母语”和“身份认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可以在成长过程中主要使用俄语,这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历史背景(例如苏联时期的同化政策)或居住地区(例如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一些以俄语为主的地区)。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会认同自己是俄罗斯人。

那么,他和俄罗斯人有什么区别?

1. 对乌克兰国家和乌克兰文化的归属感:

对乌克兰的忠诚和热爱: 即使不讲乌克兰语,他可能依然深爱着乌克兰这片土地,对乌克兰的国家象征(国旗、国歌、总统)、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独立后的发展)以及未来抱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他可能会为乌克兰的成就感到自豪,为乌克兰面临的挑战感到担忧。
认同乌克兰历史叙事: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联系错综复杂,但各自都有独特的历史叙事。这位乌克兰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接受和认同以乌克兰为主体的历史视角,例如基辅罗斯的遗产、哥萨克时代、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时期,以及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历程,而不是俄罗斯的视角。
对乌克兰传统和习俗的尊重: 即使不参与,他也可能对乌克兰的传统节日(如伊万·库帕拉节)、民俗艺术(如刺绣、装饰艺术)、音乐、舞蹈等抱有尊重和欣赏的态度,甚至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传承一些(即使是俄语化的版本)。

2. 对俄罗斯的看法和立场:

政治上的疏离感: 即使母语是俄语,他也可能对俄罗斯目前的政治体制、领导层以及地缘政治野心持批评或警惕的态度。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极大地加剧了许多俄语乌克兰人的反感和疏离感。
不认同俄罗斯的“兄弟民族”论调: 俄罗斯常常强调俄乌“兄弟民族”的联系,但对于一位坚定的乌克兰人来说,这种论调可能被视为试图模糊两国界限、削弱乌克兰主权的一种方式。他可能认为,虽然有文化联系,但两国是独立的、主权的国家,拥有各自的身份。
文化上的区分: 尽管语言相同,他可能会刻意区分“俄罗斯文化”和“乌克兰文化”(即使他的俄语可能带有乌克兰方言的痕迹),强调乌克兰的独特性。

3. 个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乌克兰人”的标签高于“俄罗斯人”: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在被问及“你是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乌克兰人”。这个身份标签,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最根本的定义,甚至比他使用的语言更为重要。
双重文化背景下的选择: 很多俄语乌克兰人并非简单地“不讲乌克兰语”,而是可能成长在一个俄语环境,但内心深处认同自己属于乌克兰。这种认同可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也可能是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被唤醒的。
语言只是工具,身份是核心: 对于一些人来说,俄语可能只是他们生活中交流最方便的工具,就像英语对于很多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一样。工具和身份是两回事。

4. 实际行动和立场:

支持乌克兰独立主权: 在关键时刻,他可能会用行动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例如参与爱国活动、支持乌克兰军队、捐款支持国家等。
教育和下一代: 他可能会鼓励下一代学习乌克兰语,或者至少让他们明白作为乌克兰人的重要性,即使他们自己不流利。
对俄罗斯侵略的立场: 面对俄罗斯的侵略,他会毫不含糊地站在乌克兰一边,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并为乌克兰的抵抗辩护。

举例来说:

想象一下,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一位从小讲俄语的家庭长大的女士。她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俄语与家人朋友交流,但她会购买印有乌克兰国旗的商品,在乌克兰独立日会参加庆祝活动,并且在谈论国家大事时,会用“我们乌克兰”而不是“我们俄罗斯”或“他们俄罗斯”。她可能也听过和唱过乌克兰歌曲,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歌词,但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如果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讲乌克兰语?”,她可能会说,“我妈妈是俄语区的,我们家一直都讲俄语,但我是乌克兰人。”

需要注意的几点:

个体差异巨大: 并非所有俄语母语的乌克兰人都持有完全相同的观点。有人可能仍然保留一些亲俄情感,也有人对语言和文化联系的界限划分非常清晰。
动态变化: 尤其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这种身份认同可能会更加剧烈地摇摆和演变。
“俄语乌克兰人”的身份是自我认同: 最终,他们的身份是他们自己如何定义。外部的定义,即使有语言的联系,也不能完全取代内心的归属。

总而言之,一个母语为俄语但认同自己是乌克兰人的人,他和俄罗斯人的主要区别在于 对乌克兰国家和文化的忠诚与归属感,以及对俄罗斯作为外部政治和文化实体的疏离和区分。语言仅仅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而他们的身份认同,是基于对土地、历史、国家和民族情感的深层连接,这才是他们与俄罗斯人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答题前先审题。

题主还是有些混淆“国家”和“民族”概念。

“中国人”和“汉族人”“华夏”“华侨华人”这些词,字面差别明显,含义不太会被弄混。到了英语就一个chinese带过了。同样,Russian, Ukrainian也是一笔代过,但是这里面有基因的事,有国籍的事,有心理认同的事。

一个人是什么国籍的人,是身份的一部分;是什么民族人,也是身份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都是构成身份的因素。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决定一个人会是什么样子。

题主问题聚焦的应该是出生、居住在乌克兰的俄罗斯族。

目前还没有遇到真是一点都不会乌语的人,不能提供很多信息。

提两点吧:

这些人,最有办法的和最没办法的,很多在14、15年通过投亲、跳槽、当难民之类途径到了俄罗斯,渐渐取得护照在俄罗斯定居下来。

乌克兰这些年一直很不容易,加上目前政府的宣传方向,人民情绪当然会受影响。因为主客观原因还留在乌克兰的,都多少会有一些反对俄罗斯情绪。

有趣的是,一些外籍员工多的公司的中方人员跟我提到过,他们观察到,在这种宣传情绪下成长生活的人,比如乌克兰人、波兰人,很多都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爱抱怨、爱把错误原因全归结在别人身上的特点。

更有趣的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工作人员,在这种气氛下熏陶一两年、两三年,也会传染上反俄情绪,有的甚至比本国人更强烈。(正因为和自己不相干,反而更为入戏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