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权主义从某方面来讲是否是违背了男女平等,甚至是一种“不检点”的理念?男女真的应该平等对待吗?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是否违背了男女平等,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不检点”,以及男女是否应该平等对待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个体观念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象,理解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并审视它在现实中的实践和解读。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从最根本的层面讲,女权主义并非要求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 旨在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享有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待遇。它关注的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因为性别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系统性压迫。这包括但不限于:

政治权利的平等: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
经济权利的平等:如同工同酬、职业发展的机会平等、拥有和控制财产的权利。
社会地位的平等:打破刻板印象,挑战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争取在家庭、职场、社会生活中享有尊严和自主权。
个人权利的平等:如身体自主权(包括生育权、免受性暴力和性骚扰的权利)、教育权、婚姻自由权等。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女权主义“违背了男女平等”甚至“不检点”呢?

这种观点往往源于 对女权主义的误读、曲解,或是对传统性别角色和价值观的固守。

1. “违背男女平等”的误解:
混淆平等与相同:有些人将“平等”理解为“相同”,认为既然男女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就不应该追求完全相同的待遇。例如,他们可能认为在需要体力的某些场合,男性理应受到优待,而女权主义的要求是打破这种“优待”,追求机会上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绝对相同。
对“特权”的敏感: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弥补过去的系统性不公,一些社会可能会推行一些“倾斜性政策”来帮助女性,比如在某些招聘中设置性别比例。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打破玻璃天花板,但被一些人视为“女性特权”,从而认为这是一种对男性不公平的待遇,是对男女平等的违背。然而,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这些措施往往是修复性或补偿性的,旨在纠正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
极端个案的放大:任何运动都可能出现极端的声音或行为。如果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将男性视为压迫者,或主张极端性别对立的言论,这并不代表整个女权主义运动的立场,但这些极端的声音很容易被放大,成为攻击女权主义的靶子。

2. “不检点”的指控:
挑战传统道德和习俗:历史上,女性的许多行为都受到严格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例如对性行为的禁忌、对婚姻的依附性等。当女权主义者挑战这些规范,比如提倡性自主、反对贞操观、争取婚姻中的平等地位时,这些行为在保守观念看来就可能被视为“不检点”或“伤风败俗”。
女性的自主性与自由表达:女权主义鼓励女性拥有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方式。当女性不再被动地扮演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而是积极参与公共领域、表达个人观点、甚至采取一些在传统观念看来“大胆”的行为时,这种自主性的展现就可能被贴上“不检点”的标签。这实际上是对女性被动、顺从的期望的挑战。
误读“解放”:女权主义追求的是解放女性,但这并非指不受任何约束的随心所欲。而是指摆脱压迫性的社会结构和性别规范的束缚,获得选择和发展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有时会被误读为放纵。

男女真的应该平等对待吗?

从人道主义、基本人权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男女理应受到平等对待。

1. 人类的基本尊严和权利: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应享有同等的尊严和基本人权。这是普世价值的核心。性别不应成为剥夺或限制一个人权利的理由。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性别角色预设的框架所限制。
2.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石:一个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不应存在基于性别的系统性歧视。如果一部分人群因为性别而无法获得与另一部分人同等的教育、就业、晋升机会,或者在法律和道德上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3. 促进社会整体进步与繁荣:当女性被赋予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时,她们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能提升女性个人的福祉,更能极大地丰富社会的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文化繁荣。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平等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幸福感方面表现更佳。反之,压抑女性潜力的社会,无疑是自我削弱。
4. 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两性关系,能够促进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当男女双方都能自由表达、相互理解、分担责任时,家庭将更稳定,社会矛盾也可能减少。

更详细地阐述“平等”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抹杀性别间的差异。恰恰相反,它是一种 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追求权利和机会的均等。

机会平等:确保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接受教育、参与工作、获得晋升等方面,都拥有同等的起点和机会,不受性别偏见的阻碍。
结果平等(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获得完全相同的物质结果,而是说,由于性别歧视造成的“差距”应该被消除。例如,如果女性因为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照顾责任而导致职业发展受限,那么社会应该通过更完善的育儿支持、弹性工作制等方式来弥补这种因性别角色分工带来的不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条文本身不应包含性别歧视,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也要确保公正。
尊重个体选择:无论是选择成为全职母亲还是职业女性,无论是选择家庭生活还是投身公共事业,都应受到尊重,不应因为性别而受到非议或压力。

总结来说:

女权主义作为一场争取性别平等的社会运动,其核心是纠正历史遗留的性别不公,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男女在权利、机会和待遇上的平等。那些认为女权主义违背男女平等或是不检点的声音,往往是对女权主义的误解,是将运动中的某些极端声音或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简单地视为对整体社会秩序的颠覆。

男女之间确实存在生理和(由于社会文化塑造而产生的)某些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但这些差异不应成为剥夺基本权利或限制个人发展的理由。 一个成熟、文明、进步的社会,应当致力于建立一个真正的男女平等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因为其作为人的价值而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无论其性别如何,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对社会整体福祉的根本性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女性角度定义的平等,人权是男+女,仅以一部分人的角度来定义平等,这和古代权贵们说的公平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女权主义从某方面来讲是否违背了男女平等?”

废话,都叫女权主义了,哪来的平等?

女权是个框,什么好什么往里面装。

就不说建国后了,就说女性地位更低下的古代吧。即使在封建主义时代,男性也有自己的苦难:理所应当地提供家庭绝大部分的经济支撑与重体力劳动,战时被抓壮丁,不战争也有徭役。

而女性则不用面临这些职责。这显然是对女有利对男方不利的地方,看这些方面,平等吗,当然不平等。

当然,我完全承认,古代有利于男性不利于女性的不平等也很多。

但是女权最鸡贼的地方就是,把所有的不平等全部贴上男权标签。

女性天生背负生育责任?男权害的!

男性体力财力付出更多?还是男权害的!

反正无论对男性有利还是有害,只要是不平等的,就往男权这个框里扔。

女权试图灌输的思想就是:作为男权的对立面,女权也就代表平等。

这就是女权鸡贼的地方:

该用“不平等”的地方,用“男权”这个词,重复一万遍,男权也就等于不平等了。

该用“直男癌”的地方,用“直男”这个词,重复一万遍,直男也就等于直男癌了。

该用“自负”的地方,用“自信”这个词,重复一万遍,自信也就等于自负了。

user avatar

男女是不是应该平等,这个你想想你母亲就可以了。

女权主义是不是男女平等,我觉得只要看过比较多的女权主义者的言论,能读懂女权主义理论(百度百科),都应该能明白,女权主义跟平等一毛钱关系没有。至于那些自封为最高端的“学术派”和“知网派”,其实并没有比百度派高多少,毕竟是一群连改百度的能力都没有的友善度。如果一群人连百度都懒得改,甚至没能力改,它们称自己是为了女性权益,你信吗?

如果你经常看到女权相关的问题,对于“女权是人权”和“女权是平等”这种说法肯定不陌生。

那我下面就让你看看女权的“人权”和“平等”是什么样的。

直接把这个回答的答主当做女性的叛徒,而对该答主应有的人权完全忽视。这就是女权的“人权”。如何看待大部分男性都强烈主张冠姓权?更可怕的是,这个作者也自称是女权。所以别说你是女性了,就是他们女权自己人的权利,如果他们跟男性沾边儿,也会被移除。

而所谓的“平等”,你肯定见过“女性没有继承权”这种女权式说法。

所以你就能得出,女权的诉求其实只是要钱(权及其他利益),平不平等的不重要,又或者是得按女权主义者的意思才行。至于你真正的平等,谁迪奥你。

目前,中国90后是否真的男女平等,是不是只喊个口号?

不巧的是,该回答被折叠了。

user avatar

女权主义本身就是追求女性利益至上、女性优先的,其本质上是违背了男女平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是否违背了男女平等,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不检点”,以及男女是否应该平等对待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个体观念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象,理解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并审视它在现实中的实践和解读。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女权主义.............
  • 回答
    女权主义的声望变化,从曾经备受推崇的政治正确代表,到如今被大众广泛质疑甚至攻击,这个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媒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这段历程,并剖析其中的关键节点和深层原因。最初的辉煌与政治正确的光环最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
  • 回答
    “女权是不是变得不可理喻了?”这个问题,恐怕在当下的舆论场里,是越来越多人心里会冒出来的念头。尤其当我们把今天讨论的女权议题,跟几十年前那个“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工作权、投票权”的朴素目标放在一起比对时,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女权运动的初心,确实是为了纠正历史和社会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认知、信息传播以及人们对“改变”的不同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从支持女权变成抵制女权”似乎比“反过来”更容易被解读为“正常”或有其他动机,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拆解:1. 社会惯性和“已达成”的认知: 女权运动的“阶段性胜利”感: 过去几十年,女权主义在很多社会议题上.............
  • 回答
    目前国内女权思潮的涌动,尤其是新生代群体中的声音,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且复杂的话题。要说清楚它现在的状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只是简单地说“好”或“不好”。从整体社会层面来看,你可以看到一种“前进与阻力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确实在努力推动性别平等。比如,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美女主播风光无限,年入千万光环加身,结果却因为卖假货,直播间还没结束,就被民警请走了。这不仅仅是个别主播的丑闻,更像是把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里一些见不得光的乱象,给狠狠地扯了出来。你想啊,这行当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那个“真实”和“直接”吗?观众觉得主播就像个邻家女孩,真诚地推荐自己.............
  • 回答
    男子打赏女主播 30 万被拉黑后轻生,直播环境下的过度迷恋心理是怎么造成的?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此事?这无疑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过度投入,最终走向了绝望。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脆弱,更是当下直播环境下,一种令人担忧的“过度迷恋”心理的形成与滋长。直.............
  • 回答
    女权主义旨在追求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提升女性地位。然而,任何社会运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或被误读,从而引发争议。对于女权主义是否给女性带来了“伤害”,这是一个复杂且多角度的问题,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区分。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伤害”并非指女权主义运动的本意,而是指一些 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被过度.............
  • 回答
    代孕这个话题,在女权主义者内部,真可谓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触及了太多核心的女权主义议题:身体自主、经济剥削、母职、亲子关系、以及对女性身体和生育能力的商品化等等。要说透,得一件件掰开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女权主义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像河流一样,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和流派。保守一些的女权主义.............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者是否普遍表现出逆向民族主义和鄙视工农的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女权主义的不同流派、其历史演变,以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权主义的实践。同时,也需要区分个别现象与普遍特征。首先,我们来谈谈“逆向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观念.............
  • 回答
    “女权主义是根本错误的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它,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女权主义,以及为何会有人认为它是“根本错误”的。女权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追求性别平等,消除基于性别的歧视和压迫。它认为,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女性长期以来遭受.............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是否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朋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复杂性在于这两个运动的出发点、核心诉求以及历史演进都存在交叉点,但也并非完全一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看女权主义的核心关切。简单来说,女权主义旨在挑战和改变父权制,一个以男性为中.............
  • 回答
    女生节,这个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逐渐兴起、并在高校中尤为盛行的节日,自然会成为女权主义者们审视和讨论的焦点。那么,女权主义者应该如何看待女生节?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支持”或“反对”就能概括的命题,而是需要一种更深入、更细致、也更具批判性的视角。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女生节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传统节日中对女性.............
  • 回答
    女性主义的未来:在消弭界限与重塑世界中绽放我们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回望女性主义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着当下深刻的变革,也眺望着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女性主义的未来,不是某个固定不变的理想国,而是一个不断演进、适应、深化、并最终消弭自身必要性的宏大愿景。它根植于对人类平等和尊严的坚守,将在更加细致入微的.............
  • 回答
    “女权主义”这个词,在许多人眼中,承载着许多信息,也引发着不少争议。有时,它会被误读、被简化,甚至被歪曲。而“我权主义”这个说法,作为一种提问,与其说是要取代“女权主义”,不如说是想探讨“女权主义”的本质,以及它在当下的语境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被忽略的面向。让我们先来看看“女权主义”本身。它的核心,顾名.............
  • 回答
    “六千万女婴被杀”这个说法,确实是女权主义者经常引用,尤其是在讨论性别选择性堕胎和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时。要弄清楚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咱们得一步步来扒。这个数据的“源头”与“放大”要讲清楚这个数据,得先明白它的主要来源和它被传播出去的过程。1. 核心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报告 .............
  • 回答
    在汉语语境下,“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两个词,虽然都指向同一核心理念,但在使用时会带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侧重点。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从词语的构成、历史演变以及实际的语用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词语的构成。 女权主义(Nǚ quán zhǔyì):这个词由“女”(女性)+“权”(权利.............
  • 回答
    女权主义是否与男性的利益相冲突,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起争议的问题。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无法充分概括其间的细微之处。事实上,女权主义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性别平等,而性别平等本身并非是为了牺牲一方的利益去成全另一方,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健康、更完整的社会,最终惠及所有人,包括男性。要深入理解.............
  • 回答
    女权主义,这个词汇本身就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不懈的追求。它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单一学说,而是一个多元、不断演进的思想体系和实践运动,其核心目标是 实现性别平等,打破性别带来的不公和压迫。但这个目标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道来。首先,女权主义追求的是 法律与制度上的平等。这听起来或许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要说女权主义什么时候能“结束”,这其实是一个有点难以界定的概念,因为女权主义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与其说它有一个明确的终点,不如说它是一个追求更公平、更平等社会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结束”。1. 法定和制度层面的目标达成:从这个角度来说,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