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机动指标哪个学校都有,只不过是有人买得起有人买不起、有人买得到有人买不到、有人够格买有人不够格买罢了。
教育部的意思是,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德行,机动指标不会以低于最低的六位数的价格在市场上出现。所谓诈骗,大部分都是那种标价在普通中产咬咬牙就能出血的价格。常见的指标价格基本可以说买辆A6L落地了。
否认的是“花钱能买内部名额”,但可没说“花大钱买不到内部名额”,也没说“无论花多少钱一定买不来名额”。
人大招生之前不是查了几个么,哪个指标低于六位数了?都是六位数起步的,那还是十年前的行情。
如果一个top2的极其冷门专业的指标,在职业掮客那卖7位数,要求本科必须双一流,均分必须达到几点几,那倒是有可能是真的。
当然,这类指标也不是简单掏几分之一爽就完了,得要一定等级的大教授的推荐信,证明不是土老帽、暴发户,而且也不保证毕业,总之录取层面很难挑的出问题。
最后说一句,所谓整治招生乱象也不是为了什么教育公平之类的口号
而是规范学票价值,将学票作为福利和奖励可选项的一部分,进行制度化管理。对于leviathan而言,谁去当科研螺丝钉无所谓,有人就行,高效就行。
不信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教育部所谓的强基计划招生改革文件,某些985高校直接在某些重点中学设了基础学科教学基地班,你猜基地班的学生在参加强基计划报考对应高校的时候会不会拿到优待?
这可是制度化、公开的哦。
教育部的回复是真实的,内部指标通常都是外部人士的俗称。
内部人士都直接称呼「自有渠道」、「自主招生」、「填补名额」等等若干名词,哪来的什么指标?
就是骗子忽悠中国老百姓的,大家万万不能相信。
我们镇上的初中升学率在本地排名第一,学校下发通知,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名义通过非正常程序,将外县学生调入学校,违者上报教育部。
在如此严厉的校风下,外县的人想把自己的儿女调入学校,怎么办呢?
买内部指标?抱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指标。
但你可以申请自主招生,过程确实有点麻烦,不过如果你会来事儿,会攒局,把相关校领导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那就是一张A4纸而已,能有多复杂?
再如果你在县城里具备一定的社会身份、财富、地位,根本无需这张A4纸,咱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所以,内部指标?怎么可能!
教育部说的很明白:“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内部指标”。
但是,高考录取前的加分或者不通过高考呢?
上世纪我高考前几个月的时候,我们学校突然多了一个额外空降的top 2 保送名额。这个名额很特别,和别的保送要求都不一样。成绩放宽到年级前12,要求省优秀团干(省三好不行),竞赛不算。你还别说,偏偏真就这么巧,我们年段的团支书刚好是省优秀团干加年级12。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相信现在的录取肯定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事实如何,并不重要。老白姓为啥普遍相信,才是重点。
内部指标还是存在的,
只不过不是在录取阶段。
有很多地方可以动手脚,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前些年有自主招生的时候
华科附中一个年级有四百人出头,
然后一个年级有50多个人获得华科自主招生资格!
这两年分别为50人,54人。
其他年份直接把公示信息给删了,
估计情况也大同小异。
大家可以抓紧收藏,
估计这两网页也要没了~
众所周知,
华科附中主要的学生就是华科教职工子弟。
可问题来了,
华科一年自主招生就800来人,
平均下来一个省份就20多个名额,
华科附中是何方神圣,
一所普通的高中,
够得上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抵得上两个省?
这才是民间理解的【内部指标】
这是能上一本的子弟,
还有些子弟一本都上不了,
随便考个大学,然后直接转学来华科。
今年我发现了这个情况,
就向华中科技大学
和湖北省教育厅申请了信息公开,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
这些消息应该主动公开,
但是华科和湖北省教育厅都拒不公开,
理由是“涉及个人隐私”
我觉得华科和湖北省教育厅的人有点奇怪,
是不是见不得光的东西都是个人隐私呢?
先说正事,这种内部指标是肯定没有的。
这不就是早年间臭大街的招摇撞骗手段吗?那会还是认识个海里的领导才敢骗呢,现在认识个校领导就可以了?门槛有点低啊。
简单的道理:名校名额再怎么的也是稀缺资源,人家手里真有,也犯不上走街串巷的问你要不要。
至于在计划外进人这事,教育部也不用在这说。真到位了,进俩仨人还拘泥什么名额呢?一个985一年招那么多人,多两三个学生能房倒屋塌不?不挤掉原来该进的人,多加十个人扔到新生里,响都听不见。这些人比起那些能量不够只能抢名额的人来说,影响的恶劣性要小很多,引起公愤的也不是这些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