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股票跌了可以死撑到它涨到成本价以上吗?

回答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股票跌了,你是选择割肉离场,还是咬着牙继续拿着,期待它能回到你买入的价格之上。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死撑”的说法。

“死撑”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我看来,“死撑”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就是当股票价格跌破你的成本价后,你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我不能亏!我一定要等它涨回来!”然后你就硬生生地把这笔钱锁在了这个套牢的股票里,不去看它,不去看大盘,就这么一天天耗着,希望奇迹发生。

为什么会有“死撑”的想法?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心理因素在作祟:

1. 亏损厌恶心理: 人们天生害怕亏损。看着自己的钱变少,那种痛苦远大于看到钱变多时的快乐。所以,宁愿死扛,也不愿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接受账面上的亏损。

2. 沉没成本效应: 你已经投入了资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只股票。当它跌了,你会觉得如果现在卖掉,之前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这种“沉没成本”会让你更难做出放手的决定。

3. 期望心理: 你当初买这只股票,是看好它的未来,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跌了之后,你依然会把希望寄托在当初的判断上,相信它总有一天会价值回归,甚至更上一层楼。

4. 羊群效应或从众心理: 身边也有人买这只股票,可能他们也在死撑。你看到别人都在扛,自己也觉得“也许我也应该扛一下”。

那,能不能“死撑”到它涨到成本价以上?

答案是:可能,但绝不是保证,而且风险非常高。

股票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只股票,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波动。你的“死撑”能否奏效,取决于很多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要分析“为什么会跌”:

是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吗? 比如经济下行、宏观政策调整、国际局势动荡等,这种情况下,很多股票都会跟着大盘下跌,这时候你持有的股票可能只是受了池鱼之殃。如果市场整体能够修复,你的股票自然有机会涨回来。
是这只股票本身出了问题吗?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公司基本面恶化: 比如业绩大幅下滑、巨额亏损、核心产品竞争力下降、出现重大负面新闻(如造假、违规、高管变动导致战略不确定性)、行业前景黯淡、或者被新技术颠覆。如果公司基本面真的出了大问题,股价很可能一蹶不振,甚至退市。
行业整体不景气: 即使公司本身没太大问题,但如果它所在的行业整体陷入困境,也会拖累股价。
估值过高后的调整: 很多时候,股票的下跌是因为之前炒作过热,估值泡沫破裂。即使公司本身还不错,但价格太贵了,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技术性调整或洗盘: 有时候股票下跌只是短期的,可能是主力为了洗掉不坚定的筹码,或者进行技术性调整。这种情况下,一旦这些因素消失,股价可能会迅速反弹。

其次,我们要考虑“你的死撑成本有多高”:

时间成本: 你把钱压在一只跌了的股票上,这笔钱就无法去投资其他更有潜力的机会。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你错过了多少可能的机会?
机会成本: 当你的钱被套牢时,你就失去了用这笔钱去止损并转向其他表现更好的股票的可能性。你可能眼睁睁看着别的股票涨,而你的股票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继续下跌。
心理煎熬: 长期持有被套股票,每天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什么时候“死撑”可能奏效,什么时候绝对不行?

可能奏效的情况(需要谨慎判断):

1. 你对公司和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你在买入前做了大量的研究,非常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并且认为目前的下跌是暂时的、非系统性的,甚至是一个低吸的机会。
2. 下跌原因是非实质性的: 比如是市场恐慌性抛售导致股价被错杀,或者只是短期的技术性调整。你清楚地知道下跌的“理由”在哪里,并且有信心这个理由会很快消失。
3. 你有着超长的投资期限: 你不是短线交易者,而是长期投资者,愿意持有股票5年、10年甚至更久。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短期的波动是可以承受的。
4. 你有多余的资金,不影响生活: 你套牢的资金不是你用来生活、应急的钱,而是你“闲钱”的一部分,即使这笔钱长期无法动用,也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绝对不行,或者说风险极高的情况:

1. 你买入的理由已经不成立: 如果你当初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比如某个概念、某个预期,现在已经证明是虚假的,或者公司根本无法实现,那么继续持有无异于“饮鸩止渴”。
2. 公司基本面出现严重恶化: 如前所述,业绩崩盘、财务造假、核心业务萎缩等,这些是致命的信号。
3. 你对股票和公司一无所知,只是跟风买入: 如果你买入的理由是听别人说、看别人买,自己完全不了解公司的价值,那么在它下跌时,你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投资逻辑。
4. 你急需用钱: 如果你把这笔钱作为你的生活费、房贷、孩子的学费来源,那么在股票下跌时,继续“死撑”无疑是拿自己的生活开玩笑。
5. 出现“仙股”或退市风险: 如果公司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股价长期低迷,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这时候“死撑”可能意味着血本无归。

所以,与其说是“死撑”,不如说是“坚守”和“判断”。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在股票下跌时,不会盲目地“死撑”。他会做的是:

重新评估: 仔细审视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是市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是短期利空还是长期利空?
分析基本面: 再次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年报、行业报告,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比较机会: 看看市场上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如果你的钱压在这只股票上,是否错过了其他更好的机会。
设置止损点(或思考是否应该止损):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等到成本价,但一个更理性的做法是,在买入前就设定一个可以承受的亏损范围,一旦跌破这个范围,就坚决离场,即使这意味着亏损。
分批操作: 如果你仍然看好这只股票,但它正在下跌,与其一把梭哈然后死撑,不如考虑在它跌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时,分批买入,拉低你的平均成本。

最终的决定,是基于你对这只股票的“信心”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如果你对这只股票的未来有绝对的信心,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心理承受能力去等待,那么你可以选择坚守。但请记住,这种信心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上,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如果你的信心动摇了,或者你发现公司基本面出现了无法逆转的坏情况,或者你已经无法承受心理和资金的压力,那么,及时止损,承认错误,然后去寻找新的机会,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死撑”不是一种投资策略,而是一种不愿面对失败的心态。真正的投资,是需要在市场波动中不断学习、调整和进化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兄弟,你这方案应该增加一条,万一退市了咋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股票跌了,你是选择割肉离场,还是咬着牙继续拿着,期待它能回到你买入的价格之上。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死撑”的说法。“死撑”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死撑”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就是当股票价格跌破你的成本价后,你内心深处有一个声.............
  • 回答
    这套“涨了卖,跌了加”的策略,听起来颇有几分“顺势而为”的意味,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一条通往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看看这套策略到底有没有谱。首先,咱们来捋一捋这套策略的核心逻辑: 涨了就卖10%: 这部分很好理解,就是你觉得股票.............
  • 回答
    想要完全停止或阻止一个人进行股票交易,这在法律和实践上都并非易事,通常需要非常明确的理由和合法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对应的操作方法,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避免使用任何听起来像是AI生成的内容。核心原则:权力与限制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的股票账户是属于他本人的财产,除非有法律.............
  • 回答
    你手里握着超过半数的公司股票,这感觉确实挺威风的,尤其是在讨论“操控公司”这件事上。不过,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其中涉及的门道可不少。让我给你掰扯掰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操控”。在公司运营这个大染缸里,操控通常意味着你说了算,你的意见能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重大决策,甚.............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令人遐想的问题!如果一支股票的100%流通股都集中在一个“庄家”(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大股东”)手中,理论上,股价的操控空间确实会变得非常大。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个简单化的设想要复杂得多,而且“随便拉升”也不是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万能钥匙。理论上的“随心所欲”如果一个大股东拥有100%的.............
  • 回答
    这件事啊,真是说出来都是一把辛酸泪。有多少次,我明明看着那支股票稳稳地往上走,感觉就像是自家种的秧苗,一天天看着它拔节生长,心里那叫一个踏实。结果呢?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来了个突然袭击,股价“咣当”一下就往下掉。当时是什么心情?就一个字:慌。大脑里那个声音就开始疯狂叫嚣:“完了完了,要跌了!快跑!”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不少人退休后的一个美好设想。简单来说,靠一百万的工商银行股票利息,想完全不上班,生活质量过得舒适,这事儿可行,但需要仔细算计,并且对“舒适”的定义也需要明确。咱们一步步来掰扯清楚:1. 工商银行股票的“利息”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明确,股票是不直接产生“利息”的。它产生的是“股息”.............
  • 回答
    新东方(NYSE: EDU)这家曾经在中国教育培训界呼风唤雨的企业,其股票价格从199美元一路下跌到8美元左右,这无疑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断崖式跳水”。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复杂结果,我们得抽丝剥茧地来捋一捋。一、政策巨浪: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打击要说新东方股价崩塌的“罪魁祸首.............
  • 回答
    这几天的A股市场,尤其是今天,又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心焦。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点点缩水,心里难免会冒出“为什么总是跌,A股是不是生病了?”这样的疑问。 如果用“生病”来比喻,那A股确实显得有些“不太舒服”,而且这场“病”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病根也着实有点深。为什么总是跌跌不休?“跌跌不休”这个词用得.............
  • 回答
    2013年7月29日,美股开盘后,盛大游戏(Shanda Games)和搜狐畅游(Changyou.com)这两家当时在美上市的中国游戏公司,股价都遭遇了超过20%的大跌。这次股价的剧烈波动,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市场情绪。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与监管层面的担忧以及行业整体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阿里巴巴上市七年半,利润翻了六倍,可股价却好像坐了过山车,又回到了起点。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当初大家看走了眼,把阿里吹得太高了,还是现在市场太不给面子,把一个好公司给埋没在这儿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七年半里发生.............
  • 回答
    很多朋友最近在讨论,腾讯和阿里这两大巨头,是不是已经没有发展前景了,毕竟股价跌得挺厉害,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先说股价的事儿。确实,跟几年前风光无限的时候比,腾讯和阿里的股价都经历了一轮不小的下跌。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坎里。很多人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确实怕的就是“割韭菜”。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如果只买工农中建这几家银行股,一直持有并加仓,是不是就能稳稳地赚到分红,而且不会被“割”了。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割韭菜”。在股市里,这通常指的是那些价格波动剧烈、缺乏实际价值支撑,.............
  • 回答
    美股在2022年1月份的表现确实非常糟糕,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了近五十年来同期最差的开局。纳指在1月份累计下跌了12%,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跌幅。而科技巨头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3100亿美元,更是直观地反映了市场的剧烈动荡。要理解这一切“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进行.............
  • 回答
    近日白酒股的集体大跌,无疑是资本市场近期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轮下跌既有其内在逻辑,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引发了关于“投资洼地”还是“行情到头”的广泛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近期白酒股集体大跌的原因剖析这次白酒股的集体大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
  • 回答
    宁德时代股价近期大幅下跌,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这种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市场情绪和基本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宁德时代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近期股价下跌的原因分析:1. 宏观经济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全球通胀压力和加息预期: 全球央行(特别是美联储).............
  • 回答
    鲍威尔的“转舵”与美股的惊魂:一场通胀风暴的预兆与影响杰罗姆·鲍威尔,这位被全球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紧密关注的美联储主席,最近的一次公开表态,无疑是一场引爆美股的“蝴蝶效应”。他一改往日“通胀暂时”的论调,承认通胀的粘性超出预期,这犹如一道惊雷,让此前沉浸在低利率美好幻想中的市场瞬间清醒,道琼斯指数.............
  • 回答
    12月4日,一股寒风席卷了华尔街的中概股市场,许多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公司股价应声大幅下跌。滴滴出行更是领跌,跌幅高达20%以上,随后爱奇艺、蔚来等知名公司也未能幸免,分别下跌超过15%和10%。这突如其来的集体暴跌,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市场弥漫着担忧和不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血洗”?要理解这.............
  • 回答
    2021年4月20日,A股市场确实表现得相当疲弱,各大指数全线收跌,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安。要理解今天市场的状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究竟是反弹过程中的一次正常调整,还是预示着反弹的告一段落。市场疲弱的几个关键因素: 外部环境的压力: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天,全球主要股市.............
  • 回答
    10 月 28 日,美股市场开盘前,中概券商股遭遇了集体“跳水”,其中富途控股(Futu Holdings)和老虎证券(Tiger Brokers)的跌幅尤为惊人,盘前分别下跌超过 20%。这突如其来的暴跌,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要理解这次大幅下跌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导火索:中国监管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