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周时期怎么进行分封的?

回答
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在继承了父辈开疆拓土的成果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分封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把地盘分出去,而是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的战略部署。

1. 分封的对象:

同姓诸侯: 这是最主要的分封对象。周天子将自己的宗室子弟、兄弟、叔伯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样做的好处是,血缘关系近,天然的亲近感和忠诚度更高,便于周天子有效控制。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自己的儿子或者兄弟派出去镇守一方,心里自然踏实得多。
异姓诸侯: 那些在周朝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姻亲,也被封为诸侯。这些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有恩于周朝,而且与周朝有着政治上的联系(比如联姻),所以也能成为周天子可以依靠的力量。
前代王朝的贵族: 为了安抚和笼络前朝的残余势力,也有些前朝的王族被封为诸侯,保留了他们的爵位和一定的土地,让他们在新王朝的统治下安分守己。

2. 分封的依据和原则:

功劳和亲疏: 分封的土地和爵位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分封者的功劳大小和与周天子的亲疏关系。功劳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的,自然能够分到更好的地盘,获得更高的地位。
战略位置: 分封的地点也经过仔细考量。那些战略要地、交通枢纽、边疆地区,往往会被分封给忠诚可靠、有能力镇守的诸侯,以巩固周朝的统治和边防。
祭祀: 分封诸侯,不仅仅是分土地,更是要他们承担祭祀的责任。比如,一些诸侯国被封到之前是商朝旧都或重要祭祀场所的地方,让他们继续承担对先王的祭祀,这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举措,目的是“明德”和“敬天”。

3. 分封的层级和制度:

西周的分封并非平级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

天子: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诸侯: 诸侯是天子任命的,拥有自己领地的统治权,但必须向天子效忠、纳贡、服兵役。诸侯的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代表着不同的封地大小和统治权力。
卿大夫: 诸侯国中也有自己的等级划分,卿大夫是诸侯的属官,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要听命于诸侯。
士: 士是最低层的贵族,他们可能是卿大夫的家臣,也可能是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乡绅,但没有独立的封地,主要从事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

4. 分封的运作方式:

册命和封号: 周天子会亲自册命被分封的诸侯,授予他们象征权力的“礼器”(如铜鼎、玉器等)和封号。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表明了天子的权威和诸侯的合法性。
朝觐和纳贡: 诸侯每年必须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并按照规定向天子进贡。这是一种显示忠诚和义务的方式。
军事义务: 当周天子需要出兵征伐时,诸侯必须提供相应的兵力,这被称为“王事”。这确保了周天子能够集中力量对外作战。
继承制度: 诸侯的爵位和封地是可以继承的,但必须经过周天子的批准,并且要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保证了诸侯国的稳定,但也可能导致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总的来说,西周的分封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政治、军事、经济为纽带的层层分封体系。 它不仅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周朝的影响力,还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诸侯坐大、中央权力衰弱等,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的乱象。但从建立之初来看,分封制确实是西周王朝能够维持长久统治的重要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文献中西周的分封主要集中在前期,主要是成康之际。

在文献中,对分封之事记载最为详尽的当属左传中子鱼的话: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1]

在这段记述中,子鱼描述了成王时期分封鲁、卫、唐(就是后来的晋)三个重要的姬姓诸侯的具体情况,整个过程大同小异,我们将其分拣归类,可以发现分封基本有几个部分组成。

1.赠送仪仗

在天子的分封中,都向被封的诸侯赐予的高规格仪仗,作为天子让受封者出侯于外,封土治民并给予充分信任的表现:

  • 鲁: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大车、大军旗、夏后氏的玉璜、封父的弓)
  • 卫: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大车、各色旗帜、一只编钟)
  • 唐: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大车,密须氏的鼓、阙巩的铠甲、一只编钟)

这些仪仗物品也颇有讲究,鲁治地在东,唐封侯于西,这些仪仗都是和这两地颇有渊源的“古董”,可能是当地土著居民信认的信物。

2.赐予人民

赏赐臣服于周的宗族予所封诸侯,这些宗族多是殷商亲族,让他们成为新封国的臣民,不仅有利于拓殖蛮荒之地,还可以分散殷商遗民的力量,防止他们再像三监之乱一样叛乱。

  • 鲁: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 卫: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
  • 唐: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值得注意的是,封给诸侯的殷民中,多有工匠、官吏一类的,也是方便诸侯封土建国、服务于王的措施,如封给鲁公伯禽的属民中的索氏是绳索工匠、长勺氏是制作酒勺的工匠;封给卫的陶氏可能是制陶家族、繁氏可能是世代制作篱笆的;而封给唐的职官五正就直接是官吏了。

3.划定封土

有了仪仗、人民之后,周天子还为诸侯划定了势力范围

  • 鲁:少皞之虚
  • 卫:封于殷虚
  • 唐:封于夏虚

这些区域都不是周人的传统统治区,而都是曾建立古国并在二次伐商中被周人获取的新领土,这也说明,封侯的最初作用是更好地开拓和统治周人不太熟悉的新领土。

4.确立统治依据

在物质上的分封完成之后,天子还告诫新建诸侯,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统治方法统治自己的疆土,显示了西周初年的务实精神。

  • 鲁: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命以《伯禽》
  • 卫:命以《康诰》……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 唐:命以《唐诰》……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在鲁,采用周公旦的统治精神,让鲁服务于周;在卫,以商的政治精神统治,以周的律法约束;在唐,采用夏的统治精神,以戎狄的律法约束。

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同姓诸侯的分封,那么异姓诸侯呢?齐桓公伐楚时,管仲对楚的回答可资采用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在管仲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 封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 统治依据: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但是没有看到赐予仪仗和授民,参考管仲陈述的历史背景(伐楚),可能管仲在此只是申命齐承王命伐楚的权威性,而仪仗和属民在此不必提及。

在《诗经》中,则记录了一则对南申的分封: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2]

在宣王对南申的分封中也基本体现了上文中的分封原则:

  • 仪仗: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 封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彻申伯土田
  • 授民:因是谢人,以作尔庸……迁其私人

可见,除了申明统治原则这一项没有看到之外,西周晚期封土建国的其他程序和西周早期差异不大。

那么,在金文中,是怎样阐述对诸侯的分封的呢?

1.西周初年:燕、邢

对燕国(匽国)的分封在历史上记载阙如,直到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发掘,我们才一窥究竟:

王曰‘太保唯乃明乃鬯,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克侯于匽。事使羌、页、虘、驭、微。’克来匽,入纳土,众有司。用乍作宝尊彝。

在对初代燕侯克,也就是召公奭的长子分封时,周天子申命了克的封土“匽”,赐予其部众“羌、页、虘、驭、微”,体现了封土和授民两项原则。

邢(井)侯是周公之子,是西周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抵御戎人的重要屏障,其分封在金文中也留下了痕迹:

隹三月。王令荣众內史曰辖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鄘人。拜稽首。魯天子造厥瀕福。克奔走上下。帝無冬令于有周。追考對不敢彖卲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典王令。乍周公彝[3]

在井侯簋铭文中,天子赐予井侯三个氏族“州人。重人。鄘人”,体现了“授民”原则。

2.西周中期,宜

对宜侯的任命金文是目前西周的诸侯任命金文中最为详尽的,是将虞侯转封至宜的历史记录: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隹四月。辰在丁未。王省珷王、成王伐商圖。诞省東或圖。王立于宜。入土。南鄉。王令虞侯夨曰。迁侯于宜。易秬鬯一卣。商瓚一X。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易土。厥川三百 x。厥x百又廿。厥宅邑卅又五。X百又四十。赐在宜王人十又七生。赐奠七白。厥盧X又五十夫。易宜庶人六百又X六夫。宜侯夨揚王休。乍虞公父丁尊彝。[4]

在宜侯夨簋的记录中,天子令虞侯将其封国迁至宜地,成为宜侯,赏赐了仪仗和属民,划定了其封土:

  • 仪仗:商瓚一X。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
  • 属民:厥宅邑卅又五。X百又四十。赐在宜王人十又七生。赐奠七白。厥盧X又五十夫。易宜庶人六百又X六夫(三十五个邑,在宜地从属于王的宗族共十七个姓,并将关内奠(郑)地的七个家族迁移至宜,庶人六百多人等等)
  • 封土:易土。厥川三百 x。厥x百又廿

可见,在宜侯的分封铭文中,上文中提到的仪仗、属民和封土依然是核心内容,至于统治原则,可能另有记录,没有体现在器铭上。

3.西周晚期,杨国

在四十二年逨鼎中有对杨国分封的粗略记载:

唯四十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宫,旦,王各大(太)室,即立(位)。司工散右吴逨入门立中廷,北乡,尹氏受王赘书,王乎(呼)史减册赘述。王若日:“逨,不(丕)显文武,膺受大令(命 ),匍有四方 ,则繇,唯乃先圣且(祖)考,夹置先王,爵堇(勤)大令(命),奠周邦,余弗段(遐 )望(忘)圣人孙子。余唯闭乃先且(祖)考,有爵于周邦,禅(肆)余作【彤】沙。询,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命)女(汝)奠长父休 ,女(汝)克奠于厥师,女(汝)唯克井(刑)乃先且(祖)考,兵顾 严狁,出,或(捷)于井阿,于唇厩,女(汝)不敦戎。汝失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馘,俘器、车马,女(汝)敏于戎工,弗逆。朕亲令赘女(汝)矩鬯一卣,田于定卅田,于樨廿田。”述拜稽首,受册赘以出,逑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用作 彝用直孝于前文人,其殷在上,超在下,穆秉明德,系系降余康 屯又通录,永令,眉寿绰绾。唆臣天子逨其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

这件器是天子命令贵族逨辅佐王子长父建立杨国的记载,因为并不是直接的封侯铭文,所以只是粗略一提。

总的来说,综合文献和金文资料,我们知道,分封从西周早期一直持续至西周晚期,其礼仪围绕“赐予仪仗、赐予人民、划定封国和申明统治原则”四个重要流程展开。

参考

  1. ^ 《左传·定公四年》
  2. ^ 《诗经·崧高》
  3. ^ 井侯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
  4. ^ 宜侯夨簋,《殷周金文集成》,432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在继承了父辈开疆拓土的成果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分封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把地盘分出去,而是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的战略部署。1. 分封的对象: 同姓诸侯: 这是最主要的分封对象。周天子将自己的宗室子弟、兄弟、叔伯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样做的好处是,血缘.............
  • 回答
    西周时期,晋南地区(大致包括今山西省南部的汾河中下游流域、晋南高原等区域)作为周朝王朝的重要屏障和政治经济腹地,呈现出独特而复杂的文化面貌和政治格局。这段时期,晋南地区不仅承载着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明,也孕育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周边民族及其他诸侯国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 文化面貌:融合与发.............
  • 回答
    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的山东半岛以及江淮北部,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政治格局、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都经历了深刻的演变。如果想把这个区域的历史说透,那得从头讲起。西周时期:一个初具雏形、相对稳定的局面西周初期,随着武王伐纣成功,周公旦摄政,建立了一套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山.............
  • 回答
    西汉时期,地方上的豪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豪强”,他们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要细致地讲述他们的发家史,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 借着乱世的东风,积累原始资本(早期积累)西汉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分裂与兼并过程。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常见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小小的“历史梗”了!您觉得“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与《战国策》中出现“东周与西周战”矛盾,这完全不是您穿越了,而是历史演进中的一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的问题。让我来给您详细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的.............
  • 回答
    巴蜀,这片在周朝历史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却又常常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地域,在整个周朝(西周与东周)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独特itié的存在。它并非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中心,却又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脉络紧密相连。理解巴蜀在周朝的地位,需要我们剥开那层神秘的面纱,深入探究它的社会结构、政治格局以及与中原.............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汉语的语音,从西周那个古老时代开始,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着迷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文字表述上的“不变”,而是声音的连续性,像一条贯穿数千年的河流,从未改变过它的流向和音色。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沟通的无障碍。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能够毫无障碍地与一位来自西周时期的.............
  • 回答
    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主要是庶人(自由农民),而不是奴隶。尽管奴隶在西周社会中也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他们并非主要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在贵族的封地上。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西周的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1. 西周的社会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时期最核心的社会制度是宗法制和分.............
  • 回答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之所以仍有“伊洛之戎”这类半游牧民族存在,并非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忽然停止了,而是复杂的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融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汉族中心论”的简单视角,而是去审视一个更加多元、动态的早期中国社会。首先,我们得明确“伊洛之戎”的定位。“戎”这个称谓,在先周和周初的语.............
  • 回答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数量和丰富程度的巨大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记录方式演进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结构、文化重心和记录技术的限制,史料的产生和保存都相对有限;而到了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思想的活跃以及记录载体的普及,史料的生产和流传便呈现出爆炸式的增.............
  • 回答
    将西方希腊城邦时期与中国西周时期(包含春秋早期)在国家政权形式和社会制度上进行比较,确实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共鸣之处,尽管它们各自独立发展,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简单地说,“很大的共同点”可能有些夸张,但“显著的相似性”则更为贴切。一、 国家政权形式:分布式权力与有限的中央集权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
  • 回答
    问孔子是否是儒家始祖,以及西周社会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美好,这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需要分开来看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品味。关于儒家思想的“始祖”:周公与孔子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谁是爷爷,谁是孙子”的逻辑问题。严格来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最重要的一位奠基人,而周公则.............
  • 回答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汉族政权的衰落和北方地区的长期动荡,最终导致了南北朝的分裂格局。这场历史事件的成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西晋王朝本身的政治腐朽和统治危机这是“五胡乱华”最直接和根本的.............
  • 回答
    西周末年,申国君侯联合犬戎攻灭周幽王,这件事在历史上是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牵扯到周朝的灭亡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至于这是否算“汉奸行为”,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申侯的动机以及“汉奸”这个概念的适用性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西周王朝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到了周幽王时.............
  • 回答
    在探讨西周时代是否存在记录前朝人或事的青铜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点:严格意义上,能够清晰、明确、详细记录“前朝”人或事的青铜器,在西周时代是极其罕见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青铜器铭文的特点来理解。一、 青铜器铭文的性质与功能首先,我们必须清.............
  • 回答
    晋国,这个名字在西周时期,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虽然最初光芒并不算最耀眼,却以其扎实的根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一步步在周王朝的版图上刻下了深刻的印记。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成王时期。成王封他的弟弟唐叔虞于晋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一带。这个唐叔虞,正是那位“桐叶封弟”的传说人物。他的封地虽然不算膏.............
  • 回答
    世卿世禄制在西周时期是否“彻底”实行,这是一个需要细致辨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准确地说,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精神和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周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但要说它“彻底”到不含任何例外或变通,那就过于绝对了。让我们深入梳理一下这个制度在西周的运作情况:世.............
  • 回答
    西周的衰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治制度的弊端: 分封制的局限性显现: 诸侯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将大量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王朝的后裔,形成诸侯.............
  • 回答
    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它在继承商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一套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统治体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西周政治制度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这是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最独特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西周的统.............
  • 回答
    西周的灭亡,那可是件大事,整个王朝的根基都动摇了。说到成周东八师,这支军队在西周覆灭的关键时刻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知道成周东八师是啥?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它是西周王朝的精锐部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