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是奴隶还是农民?

回答
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主要是庶人(自由农民),而不是奴隶。尽管奴隶在西周社会中也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他们并非主要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在贵族的封地上。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西周的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

1. 西周的社会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

西周时期最核心的社会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又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阶层。贵族是土地的所有者(或者说是占有者和统治者),他们拥有在其封地内征收赋税、调动人口、行使统治的权力。
宗法制: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重要纽带。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和各级宗子的地位,将整个社会组织起来。贵族家庭内部也遵循着严格的等级秩序。

2. 庶人:西周最主要的农业劳动者

身份: 庶人是西周社会中数量最多、最基本的自由民阶层。他们并非奴隶,而是拥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公民。
土地: 庶人通常被分配到贵族(诸侯、卿大夫、士)的封地中,耕种土地。这些土地并不是他们私有的,而是由贵族掌握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井田制。
井田制: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主要的土地分配和耕作制度。在一个“井”字形划分的土地中,中央为公田,四周为私田。周围的八家庶人(每家一人或数人耕种)共同耕种中央的公田,将收获的一部分(通常是九分之一或更多)上缴给贵族。同时,他们也耕种自己的私田,收获归自己所有。
义务: 庶人除了耕种土地、缴纳赋税(主要是实物)外,还承担着服兵役、服劳役等义务。他们是国家和贵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3. 奴隶在西周的地位与作用

身份: 西周时期确实存在奴隶。他们通常是被战俘、罪犯或因债务而失去自由的人。奴隶的地位比庶人低得多,他们被视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用途: 奴隶在西周社会中主要用于:
贵族家庭的役使: 作为仆人、侍从、工匠等,服务于贵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贵族领地内的部分劳动: 在贵族领地中,奴隶可能也会被安排从事一些农业劳动,但通常不是主体。他们的劳动强度和性质可能与庶人有所不同。
战争和工程: 奴隶也可能被用于战争的杂役、大型工程的劳役等。
农业生产中的比例: 虽然奴隶也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的比例相对有限。在以庶人为主体的井田制下,主要的农业生产力来自于自由民(庶人)。原因可能有几点:
奴隶数量的限制: 相比于自由民的庞大数量,奴隶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激励机制: 庶人耕种私田,有一定的私有财产可以获取,这会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而奴隶缺乏这种激励。
管理成本: 大规模奴隶的集中管理和监督成本可能较高。

总结来说:

在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绝大多数是庶人(自由农民)。他们通过井田制等方式耕种土地,既要为贵族耕种公田,也要耕种自己的私田。奴隶在西周社会中也存在,并且可能参与一些农业劳动,但他们不是主要的农业生产者,更多地是作为贵族家庭的仆役和特殊劳动力。

因此,如果问题是“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主要是谁?”,那么答案是庶人。而不能笼统地说“奴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部分都是农民,仅混有少量奴隶。

夏商周被称为“奴隶时代”和帝制中国被称作“封建时代”一样,都是生搬概念硬套现实弄出来的名不副实现象。按金文记载,周人的治下并不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奴隶——或者换成周人的叫法奴婢臣妾,出现在记录中时更多是以数量稀少的家政人员为身份,大都不参加农业手工业生产。

周人的国野之分也和雅典的自由人奴隶之分完全不一样。在周人腹地——譬如宗周的乡下,王族与封君的血胤们占据着城邑,他们是国人;同时,城邑之外的农田里,负责对城邑上供交公粮的,是井(姬姓邢国的亲戚)、子(宋国亲戚)、申(姜姓申国亲戚)诸族。他们是正经封国的亲族,本身也并无因罪充奴婢的记录,很明显应该只是人口繁衍之后,自然搬到城外的诸族远亲。他们以家族为单位,耕作在关中平原的大地上,在政治上被视为“四郊之民”、“野人”。但他们确实是自由人,是正经八百的周王、商王、申公后代,只是日常工作是耕田,不参与国人暴动而已。

在关东,情况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由于东出于各地的周人及其盟友人口稀少,所以关东诸国的国野分隔,同时存在政治和血统两重意义。城邑里居住的是周人及其盟友的后代,田里耕地的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关东的各种居民。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野人也仅是无权参与周王治下封国政治的自由民,而非奴隶。即便是金文中记载的,周王赐给各色封君的商人家族,由于他们是整家赐予,内部仍保持他们在商代就形成了的等级关系,我们仍不可以将之视为周王赐下的奴隶,而应意识到他们只是周王通过改变隶属关系,用以壮大属下实力的自由人口。这些商人家族,本质上与周王赐给齐国的国高二氏一样,是周王给予臣下的臣下,他们具有政治依附关系,而不存在奴隶主与奴隶那样的完全人身依附关系。

【奉狗略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周时期,给贵族种地的主要是庶人(自由农民),而不是奴隶。尽管奴隶在西周社会中也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他们并非主要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在贵族的封地上。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西周的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1. 西周的社会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时期最核心的社会制度是宗法制和分.............
  • 回答
    西周时期,晋南地区(大致包括今山西省南部的汾河中下游流域、晋南高原等区域)作为周朝王朝的重要屏障和政治经济腹地,呈现出独特而复杂的文化面貌和政治格局。这段时期,晋南地区不仅承载着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明,也孕育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周边民族及其他诸侯国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 文化面貌:融合与发.............
  • 回答
    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的山东半岛以及江淮北部,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政治格局、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都经历了深刻的演变。如果想把这个区域的历史说透,那得从头讲起。西周时期:一个初具雏形、相对稳定的局面西周初期,随着武王伐纣成功,周公旦摄政,建立了一套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山.............
  • 回答
    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在继承了父辈开疆拓土的成果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分封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把地盘分出去,而是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的战略部署。1. 分封的对象: 同姓诸侯: 这是最主要的分封对象。周天子将自己的宗室子弟、兄弟、叔伯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样做的好处是,血缘.............
  • 回答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之所以仍有“伊洛之戎”这类半游牧民族存在,并非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忽然停止了,而是复杂的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融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汉族中心论”的简单视角,而是去审视一个更加多元、动态的早期中国社会。首先,我们得明确“伊洛之戎”的定位。“戎”这个称谓,在先周和周初的语.............
  • 回答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数量和丰富程度的巨大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记录方式演进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结构、文化重心和记录技术的限制,史料的产生和保存都相对有限;而到了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思想的活跃以及记录载体的普及,史料的生产和流传便呈现出爆炸式的增.............
  • 回答
    将西方希腊城邦时期与中国西周时期(包含春秋早期)在国家政权形式和社会制度上进行比较,确实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共鸣之处,尽管它们各自独立发展,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简单地说,“很大的共同点”可能有些夸张,但“显著的相似性”则更为贴切。一、 国家政权形式:分布式权力与有限的中央集权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
  • 回答
    问孔子是否是儒家始祖,以及西周社会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美好,这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需要分开来看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品味。关于儒家思想的“始祖”:周公与孔子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谁是爷爷,谁是孙子”的逻辑问题。严格来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最重要的一位奠基人,而周公则.............
  • 回答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汉族政权的衰落和北方地区的长期动荡,最终导致了南北朝的分裂格局。这场历史事件的成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西晋王朝本身的政治腐朽和统治危机这是“五胡乱华”最直接和根本的.............
  • 回答
    西周末年,申国君侯联合犬戎攻灭周幽王,这件事在历史上是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牵扯到周朝的灭亡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至于这是否算“汉奸行为”,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申侯的动机以及“汉奸”这个概念的适用性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西周王朝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到了周幽王时.............
  • 回答
    在探讨西周时代是否存在记录前朝人或事的青铜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点:严格意义上,能够清晰、明确、详细记录“前朝”人或事的青铜器,在西周时代是极其罕见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青铜器铭文的特点来理解。一、 青铜器铭文的性质与功能首先,我们必须清.............
  • 回答
    晋国,这个名字在西周时期,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虽然最初光芒并不算最耀眼,却以其扎实的根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一步步在周王朝的版图上刻下了深刻的印记。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成王时期。成王封他的弟弟唐叔虞于晋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一带。这个唐叔虞,正是那位“桐叶封弟”的传说人物。他的封地虽然不算膏.............
  • 回答
    世卿世禄制在西周时期是否“彻底”实行,这是一个需要细致辨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准确地说,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精神和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周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但要说它“彻底”到不含任何例外或变通,那就过于绝对了。让我们深入梳理一下这个制度在西周的运作情况:世.............
  • 回答
    西周的衰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治制度的弊端: 分封制的局限性显现: 诸侯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将大量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王朝的后裔,形成诸侯.............
  • 回答
    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它在继承商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一套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统治体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西周政治制度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这是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最独特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西周的统.............
  • 回答
    西周的灭亡,那可是件大事,整个王朝的根基都动摇了。说到成周东八师,这支军队在西周覆灭的关键时刻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知道成周东八师是啥?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它是西周王朝的精锐部队.............
  • 回答
    西周王朝的灭亡,与其说是被申国这样的小国“灭亡”,不如说是 周幽王本人昏庸无道、政治腐败,最终导致了王朝统治的瓦解和外部势力的趁虚而入。申国作为当时西周的一个方国,它的“功劳”更多的是扮演了推倒多米诺骨牌中的最后一块,而不是整个牌堆的始作俑者。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西周王朝晚期的几个关键环节.............
  • 回答
    西周中期,这四个字说出来,总让人觉得蒙着一层薄纱,看不真切。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它不像商朝那样有着鲜明的甲骨文和直观的祭祀场景,也不像春秋战国那样烽火连天、诸子争鸣,西周中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稳定中的沉寂”,一种“宏大叙事下的模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又发生了些什么呢?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神秘.............
  • 回答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遍地开花,这本是巩固周天子统治的战略。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的身影反而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姜、姒、子、嬴、妫等姓氏的天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姓氏更迭,而是权力结构演变、国家形态发展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封建初期的“姬姓霸权.............
  • 回答
    西周的都城问题,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丰镐”或者“洛邑”中的一个。简单来说,西周的都城是先在丰镐,后来迁到了洛邑。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早期:镐京,又称宗周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周武王,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和政权中心,都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方向的丰镐一带。 丰和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