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周分封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姬姓,为什么后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很少?

回答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遍地开花,这本是巩固周天子统治的战略。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的身影反而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姜、姒、子、嬴、妫等姓氏的天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姓氏更迭,而是权力结构演变、国家形态发展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一、 封建初期的“姬姓霸权”:理由与现实

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周公旦,为了稳固新生的政权,采取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策略。这意味着,周天子将大大小小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尤其是同姓的姬姓宗室,让他们镇守四方,抵御外敌,同时也是为了监视和控制地方势力。

血缘的纽带: 姬姓诸侯天然地与周天子有着最紧密的血缘关系。在那个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时代,血缘是凝聚力和忠诚度的最基本保证。周天子相信,血缘越近,就越容易掌控,也越能保证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转。
政治的考量: 将姬姓诸侯分封到战略要地,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拱卫镐京(首都)。这些诸侯国不仅是军事屏障,也是周天子推行政令、收取贡赋的触角。
宗法制的体现: 封建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作为最大的宗主,将土地和权力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兄弟、叔伯等,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宗法等级体系。

因此,在西周初期,大量的诸侯国都是以姬姓为主,比如鲁、卫、晋、燕、宋、吴、郑等,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早期大国。

二、 权力稀释与裂变:姬姓诸侯的衰落之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最初的“姬姓霸权”开始出现裂痕,并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复杂而深刻:

1. 周王室的衰微与内乱:
“犬戎之祸”: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宠幸褒姒,最终导致犬戎入侵,镐京陷落,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这一事件极大地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也使得许多位于镐京周边的姬姓诸侯国首当其冲,遭受重创。
“公室卑”: 即使在东迁之后,周王室的实力也大不如前。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如周平王与申侯、郑伯等的矛盾,也使得周天子难以有效约束和调动全国的诸侯,尤其是那些距离较远的姬姓诸侯。

2. 诸侯国自身的发展与演变:
“封而不亲”: 早期分封的姬姓诸侯,虽然血缘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后代可能已经繁衍了多代,与王室的直接联系变得疏远。尤其是一些被封到边远地区的姬姓诸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依靠当地的资源和力量,其政治文化逐渐独立。
“异姓”的崛起: 周公旦也并非只封姬姓,一些功臣、姻亲,甚至是被征服部落的首领,也被封为诸侯。这些“异姓”诸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为其封地的特殊性(例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或者其首领的能力,反而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当周王室权威下降时,这些异姓诸侯国反而不受宗法制度的过多掣肘,能够更灵活地采取扩张策略。
国人(军队)的力量: 早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其军队力量往往与周王室相连,依赖于周王室的集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军事力量,即“国人”。当国人的力量壮大,并对本国的诸侯产生影响时,也可能影响到该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

3. “兼并”与“强食弱肉”的春秋法则:
大鱼吃小鱼: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号令已经难以通行,“礼崩乐坏”。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遵循的是“强食弱肉”的丛林法则。强大的诸侯国,无论是姬姓还是异姓,都会不断吞并弱小的邻国。
姬姓诸侯的“内耗”: 一些强大的姬姓诸侯国,如晋国、卫国、鲁国等,虽然早期强大,但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异常激烈,例如晋国的“六卿之争”。这种内耗使得它们在面对外部强大的异姓诸侯时,反而显得力不从心。
“尊王攘夷”的策略: 齐桓公、晋文公等早期霸主,虽然名义上是“尊王攘夷”,但实际上是通过号令其他诸侯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那些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或者内部不稳的姬姓诸侯,就容易在霸主争夺中被边缘化甚至吞并。

三、 强大的诸侯国为何多为“异姓”?

到了春秋中后期,我们看到的是如齐国(姜姓)、楚国(芈姓)、秦国(嬴姓)、吴国(姬姓,但血缘早已疏远)、越国(姒姓)等异姓诸侯国的崛起,它们真正成为了影响天下的力量。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

地缘优势与资源整合: 比如秦国地处西方,早期相对独立,能够有效地整合关中地区的资源,并与西北的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发展出强大的军事实力。楚国则凭借其南方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人力物力,逐渐发展壮大。
政治体制的创新: 一些异姓诸侯国,例如秦国,能够更早地推行一些改革,如变法图强,以更高效的行政和军事制度来动员国家资源,对抗其他国家。
相对独立的身份: 某些异姓诸侯国,可能在封国初期就与周王室的联系不像姬姓诸侯那么密切,反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不受周王室宗法制度的过多束缚,能够更自由地采取扩张政策。
“不姓”的策略: 甚至有一些诸侯国,为了避免早期宗法制度的束缚,或者因为封国本身就是以征服获得的,其“姓”的属性就没有那么强调,更注重国家的实际控制力和军事力量。

四、 姬姓诸侯的“隐姓埋名”或“边缘化”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姬姓诸侯都消失了。鲁国、卫国、宋国等,依然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但它们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后期,相较于如晋、齐、楚、秦等国家,已经显得逊色。

地理位置的限制: 一些姬姓诸侯被分封在相对偏远或战略意义不大的地区,难以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
内部的“腐朽”: 就像前面提到的,内部的政治倾轧、经济停滞,都会让曾经强大的姬姓诸侯国逐渐衰落。
强大的邻国挤压: 它们可能被夹在几个强大的异姓诸侯国之间,如同夹缝中的生存者,难以有大的作为。

总结:

西周分封时姬姓诸侯遍地,是基于当时血缘宗法制度下的权力分配策略。然而,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自身的发展、以及春秋时期“兼并”政治格局的形成,“姬姓霸权”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整合资源,推行改革,并且在地理位置和政治策略上更具优势的诸侯国,无论其姓氏为何,都有机会崛起为强大的政治实体。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姬姓诸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走向衰落,有的被兼并,有的内耗严重,最终在春秋战国舞台上,其数量和影响力相比初期,自然就显得“稀少”了。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国家形态演进和权力结构变动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西周后期的姬姓强国主要有:

西虢、晋、共、卫、鲁、随、北燕等,还有之后快速崛起的郑国。

不知道题主说的“很少”是从哪里来的。

2,

西周后期的外姓强国主要有:

齐、楚、宋、申等国,相比于姬姓诸侯国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秦国的坐大是在西周灭亡以后。

另外,上述强国在西周前期本来就是强国。

3,

有关楚国在西周前期的实力似乎有点争议。

某记录片认为楚国在西周前期大约是村一级的体量。

不过,从相关文献来看:

楚国在商周交界时期就已经从丹阳(今河南省西南一带)扩张到了雎山(荆山)一带;

在周成王一朝时,楚子本人在朝廷任职;

在周公旦遭到政治迫害时,选择去楚国避难。

上述内容均显示楚国在当时的体量不可能很小。

就楚国体量很小的“证据”:

一个是楚子被授予“子男之田”——但从具体来看更有可能是其在宗周的采邑,而非当时楚国的体量;

一个是《清华简》的楚人偷牛事件,认为楚国穷得出不起一头牛——不过论者似乎忽视了南中国以畜牧水牛为主而非黄牛,且市场并非无所不能;

一个是岐阳之会楚子守燎未参与会盟,说明楚国很小——实际有学者提出了诸多可能性,如在管蔡之乱中站错了队所以被如此安排,再如楚国与火的渊源等,这一“证据”并不能得出楚国很小的结论。

总之,从目前已知的内容看,只能证明楚国在西周时期有较大的体量,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楚国很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遍地开花,这本是巩固周天子统治的战略。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的身影反而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姜、姒、子、嬴、妫等姓氏的天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姓氏更迭,而是权力结构演变、国家形态发展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封建初期的“姬姓霸权.............
  • 回答
    中国重工业的布局,尤其是大量关键性重工业企业集中在西南腹地,是一个充满历史智慧和战略考量的复杂决策。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未来的深谋远虑。背景:抗日战争的硝烟与战略大后方的构建要理解为何重工业会大规模迁移和新建在西南,就必须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中华民族生死.............
  • 回答
    北魏,在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近三百年的漫长分裂时期里,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中最具影响力、也最接近“最好国家”称号的政权。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中国统一进程的贡献等多个维度上的综合考量。要理解北魏的优越性,我们首先要将其置于当时那个支离破碎、战乱频仍的大背景下。西晋的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国历史发展与欧洲历史发展之间一个非常关键的比较点。将西周的分封制、百家争鸣与西欧的采邑制、文艺复兴进行类比,确实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最终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中国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即使有了这些“相似”的种子,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西周分封制与西.............
  • 回答
    西周的分封制下,官职并非“一成不变”,但其变动性与后世王朝有着显著的区别。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分封制的运作逻辑和周代社会结构。首先,我们要明确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目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官员任免制度,更是一种统治理念和国家秩序的建构方式。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将权力层层授予,构建了一个以血缘和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西周初期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困境。简单来说,如果西周初期就实行推恩令,很可能无法完全阻止东周分封制的瓦解,但至少可以延缓这个进程,并可能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过渡。 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推恩令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才能分析它们之.............
  • 回答
    司马炎和朱元璋,两位开创了辉煌朝代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似乎重蹈了覆辙,都采取了分封藩王、授予实权的政策,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尤其是考虑到他们都曾亲眼目睹或通过史书了解过前朝因类似政策而引发的动荡。司马炎面对七国之乱的教训,朱元璋则洞悉八王之乱的惨痛,为何他们还会选择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呢?这背后绝非.............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简单地说,大一统的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分裂的西欧,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政治体制与治理模式的差异: 中国的大一统与集权主义: 中.............
  • 回答
    关于希特勒在西线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贸然对苏联发动战争,这确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和令人费解的决策之一。要详细解释这一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德国的战略考量、希特勒的个人意识形态以及他一系列错误的判断。首先,要明确一点,希特勒认为在进攻苏联时,西线并非“胜负未分”,而是他认为已经解决了西方的主要.............
  • 回答
    拜登总统在推特上的一番话,直指普京的核心战略意图,这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和俄罗斯历史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 普京确实在致力于瓦解凝聚西方世界的坚实阵营,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北约,一个相互猜忌的西方国家群体,以及一个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美国。要理解这一.............
  • 回答
    西藏人皮唐卡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它涉及到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人权道德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西藏人皮唐卡究竟是刑法处罚还是宗教狂热分子的最高荣誉待遇,我们需要从历史、宗教和伦理等角度进行详细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皮唐卡”的定义和来源。“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卷轴式佛教绘画艺术,通常绘制在丝绸或棉.............
  • 回答
    梅西,一个与巴萨名字紧密相连的传奇,他为红蓝军团书写的进球神话,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而在他为巴萨打进的 500 个进球中,每一粒都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故事和风格。要详细梳理这 500 颗进球的分布,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足球史书,里面充斥着各种精彩的瞬间。1. 进球的地理分布:诺坎普的王,也征服过客场毫无疑.............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存在一种普遍的误区,认为科学就等于“西医那一套”的解释体系,而忽视了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为什么中医没有细胞分子就“不科学”? 历史的局限性: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古代先民对人体和疾病的观察、经验总结和哲学思辨之上。在没有显微镜、没有细胞学说的时代,人们只能.............
  • 回答
    孙可望此人,素来有经世之才,能统军略地,只是脾性略显张扬,有几分骄矜。要他在永历朝廷之下,既能“真封秦王”,又不至于与朝廷失了和气,更不能让西营的弟兄们生出嫌隙,从而一致对外,抗击那满清铁骑,这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量。咱们细细道来,孙可望若要做到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入手:一、 战略层面:重塑“秦王”的意.............
  • 回答
    汉武帝雄才大略,以“推恩令”为利器,一步步蚕食诸侯王的势力,将原本强大的分封制削弱至近乎虚设,最终由汉宣帝基本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巩固。这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斗争过程,期间有多少王侯将相试图反抗,又有多少血雨腥风才换来一个相对稳固的郡县制。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讽刺意味,这种被视为“弊端丛生”的分.............
  • 回答
    要回答西方阵营是否还会有分裂对抗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西方世界内部的结构性张力、历史经验,以及可能触发这种对抗的因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需要审视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动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西方阵营”这个概念本身是历史形成的,并且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二战后,以美国为.............
  • 回答
    嘎拉哈,这玩意儿在咱东北和西北,虽然叫同一个名字,可玩法上那叫一个眉目不同,各有千秋。要说详细,那咱就得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了。先说说咱东北的嘎拉哈玩法:东北的嘎拉哈,那不是光玩,那是带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充满了市井的鲜活劲儿。最经典的玩法,我觉得得是“抓嘎拉哈”,也叫“打嘎拉哈”,有时候也叫“摔嘎拉.............
  • 回答
    “政治经济学是分配财富的学说,欧美经济学是创造财富的学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侧重点上的区别,但将其绝对化则存在片面性。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政治经济学和主流西方经济学的异同点。一、 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辨析: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强调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关注核心。 “政治经.............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激烈的“文战”或“骂战”,以及它们如何撕裂了不同的群体,尤其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那些影响力深远的“之争”。西方的文战:当思想碰撞出火花,群体随之分裂在西方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思想的交锋从未停止。很多时候,这些交锋不仅仅是观点上的差异,更演变成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C罗和梅西,如果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奖项,到底什么最能体现他们的特点,又该怎么说才够味儿。C罗:速度、力量与永不满足的进球机器如果要给C罗命名一个奖项,那绝对得跟他的极致表现和强大得分能力有关。我感觉最贴切的,可以叫“金靴永动机奖”或者“CR7荣耀射手奖”。为啥这么说呢?你想想,C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