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周分封制下的官职是无法改变的吗?

回答
西周的分封制下,官职并非“一成不变”,但其变动性与后世王朝有着显著的区别。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分封制的运作逻辑和周代社会结构。

首先,我们要明确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目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官员任免制度,更是一种统治理念和国家秩序的建构方式。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将权力层层授予,构建了一个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统治网络。在这种体系下,官职的授予与个人的身份、宗族地位紧密相连,这使得官职的“稳固性”成为维系这种统治秩序的重要基石。

那么,官职的变动是如何发生的呢?

最主要的变动方式,体现在继承与更替上。

世袭性: 在分封制下,诸侯国的爵位和相应的官职(如国君、卿大夫等)往往是世袭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去世,其嫡长子通常会继承父位,也就继承了该国的统治权和管理职权。同样,在诸侯国内部,一些重要的官职,如“卿”或“大夫”,也倾向于在某个贵族家族内部世代相传。这并非周天子直接下令某人担任官职,而是基于家族的身份和地位,其成员自然而然地被纳入管理体系。这种世袭并非绝对的“不能改变”,而是具有极强的习惯性和正统性。更改世袭,就如同挑战宗法血缘的根基,是非常敏感且需要强大理由的事情。

升迁与贬黜(相对较少): 虽然世袭是主流,但并非意味着完全没有变动。
周天子的直接任免(有限度):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某个诸侯国国君犯有重大罪过,周天子有权削减其封地,甚至剥夺其爵位,但这通常是极其严重的惩罚,远非一般意义上的“官职调动”。对于天子直辖的官职,如“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卿士”等,周天子有直接任免的权力,但这些职位往往也由地位崇高的贵族担任,其变动也受到宗法和礼仪的约束。
诸侯国内部的任免: 诸侯在其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一定的任免官员的权力。但正如前面所说,这些官职往往也与贵族家族的地位挂钩。一个诸侯要随意罢黜某个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往往需要面临来自该家族乃至整个贵族阶层的阻力。这种罢黜更可能是因为该官员犯有严重的过失,或者因为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因功受封与土地的重新分配: 在战争或开国初期,周天子会根据个人的功绩授予土地和官职。比如,那些帮助周武王伐纣的功臣,就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国的国君。当出现新的功臣时,理论上也可以被分封新的土地和官职。但随着分封体系的逐渐稳定,新的封地越来越少,这种“从零开始”的任命机会也随之减少。而对于已有的官职,因功而“升迁”到更高层级的官职,也并非像后世那样频繁的“考试入仕”或“内部选拔”。

为什么说“无法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成立?

关键在于制度的根基:宗法制和礼乐制。

1. 宗法制是基础: 西周分封的本质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血缘关系是构建统治体系的第一要素。官职与爵位紧密绑定,而爵位又与血缘继承相关联。更改官职,往往就意味着打破了这种基于血缘的等级秩序,这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是统治者极力避免的。一个家族掌握某个官职一段时间后,这个官职就会与这个家族形成一种天然的联系,其他人想要染指,需要强大的力量和理由。

2. 礼乐制是规范: 周代社会高度强调“礼”。礼规定了不同等级的身份、义务和权力范围。官职的授予、变动,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礼仪程序。随意更改官职,是对礼的冒犯,会引发“乱”的局面。因此,即使有变动,也必须在礼的框架内进行。

3. “禄位”的观念: 在周代,“禄”不仅仅是俸禄,更代表着一种身份、一种权力和一种义务。官员的“禄位”是经过慎重考虑和国家认可的,并非个人随意可以更改的。

对比后世王朝,西周官职的变动性确实较低。

例如,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加强,文官制度的成熟,使得官员的任免更加灵活。科举制度更是打破了世袭和门阀的壁垒,为普通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途径,官职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相比之下,西周的分封制更像是一个相对固化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权力分配网络。

总结来说,西周分封制下的官职并非绝对“僵化不动”,存在因世袭、因功、因过失等导致的变动。但与后世相比,其变动性是极其有限的。 这种有限性并非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而是其作为一种早期、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秩序的必然结果。官职的相对稳定,恰恰是维护周代统治秩序和宗法体系的重要手段。想要改变一个官职的归属,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和政治成本,甚至可能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因此,它不会像后世王朝那样轻易被触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西周史的初学者在接触“世官制”之后,往往认为“世官制就是父子代代相继担任某官职”,从而推演出“西周的官职世袭,且无法变易”。不得不说,这样的认识是有相当大的偏差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请出最利于说明问题的文字资料——西周青铜器铭文。众所周知,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里有一大类被称为“册命”金文的大类,记录了西周的官员任命;同时,西周金文末尾常有赞颂父祖之德的瑕词,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作器者的家族关系,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说明这个问题。

在西周的政治结构中,我们常将官员职司笼统的分为“内服”和“外服”,简单地说内服就是官员效命于周天子的宫廷,而外服则是出侯于外,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服侍于天子的“内服”官僚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几件对厘清这个问题有关键意义的青铜器铭文:

隹十又二月。初吉丁丑。王才宗周。各于大廟。荣白右同立中廷。北鄉。王命同。差右吳大父。司昜。林。吴。牧。自虒東至于河。厥逆至于玄水。世孫孫子子左右吳大父。毋女又閑。對揚天子厥休。用乍朕文考艽仲尊寶簋。其万年。子子孫孫永寶用。[1]

在同簋铭文中,周厉王命令名为同的作器者协助吴大父管理向阳的平地、林地、沼泽和牧场,其中专门提到”世孫孫子子左右吳大父“,实际上反映将管理这些王家土地的官职授予同的子孙世系,是反映西周世官制的绝佳材料。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西周在世官制下,官僚的职能世代不变呢?绝不能这么说,在反映西周官僚任命的铭文中,官员的官职调整是非常常见的

隹八月初吉。才宗周。甲戌。王令毛白更虢城公服。甹王立。乍四方亟。秉緐。蜀。巢。令易鈴勒。咸。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馭。【呈戈】人伐東或㾓戎。咸。[2]

在班簋铭文中,周穆王命令毛伯班代替虢城公的职司,捍卫王命,出征淮夷(我祖宗徐国),在获得任命之后,毛伯班获得了“公”的尊称,实际上成为周王朝地位最高的官僚之长。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原本不是“公”的毛伯班在获得了周王任命之后称了“公”,而虢城公的职司也是可以被王所任命的他人所替代的。可见,官职在周天子的意志下是存在陟黜的可能性的。

我们还可以看更多例子:

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周。各康廟。即立。同仲右師兌。入門。立中廷。王乎內史尹册令師兌。疋師龢父。司左右走馬,五邑走馬。[3]

在元年师兑簋铭文中,周厉王任命师兑协助师龢父(共伯和)管理左右走马、五邑走马。而师兑在这份工作中似乎干得不错,很快获得了擢升:

隹三年二月。初吉丁亥。王才周。各大廟。即立。荣白右師兌。入門。立中廷。王乎內史尹册令師兌。余既令女疋師龢父。司左右走馬。今余隹申就乃令。女赞司走馬。[4]

在三年师兑簋中,周厉王复述了两年前对师兑的任命,并更改了任命,让师兑的职司从“司左右走马、五邑走马”变为“赞司走马”,大概是从管理部分城邑的“走马”(一种管理马匹的官员)变成了王朝“走马”的总负责人。可见,周天子可以对已任命官员的职司进行更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周王朝官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从较低的职位向更高职位攀登:

隹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周穆王大室。王若曰:曶,令女更乃且考司卜事。[5]
隹正月初吉丁亥。王各于成宫。井公內右曶。王乎尹氏册令曶曰。更及且考。乍冢司土于成周八师[6]
正月既望甲午。王才周師量宫。旦。王各大室。即立。王乎師晨召大師虘。入門。立中廷。王乎宰曶易大師虘虎裘。[7]

在这一系列青铜器铭文中我们知道,贵族曶的父祖世世代代管理占卜,曶入仕时也担任这类官职,在获得了周王的信任后先是被派去成周八师当冢司土(民政官员),后来又被招入宫廷担任天子的大管家——大宰,可见在世官制的西周,个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晋升的。

实际上,从青铜铭文证据看来,一个贵族即便有世官的便利,其是否适合任官也是要经过周天子考察的,而不是生下来就能当官,例如:

隹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王才周。各于大室。即立。宰琱生內右師釐。王乎尹氏册令師釐。王曰。師釐。才先王小學。女敏可事。既令女更乃且考司。今余唯申就乃令。令女司乃且舊官小輔。鼓鐘。易女弔市。金黃。赤舄。攸勒。用事。夙夜勿灋。朕令師釐拜手稽首。敢對揚天子休。用乍朕皇考輔白尊簋。釐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8]

在对师釐的任命中,天子告诉师釐,在先王的小学(贵族学校)中,你表现得机敏有能力,于是让你继承你父祖的职位,我现在再更改我对你的命令,再让你管理你父祖曾经管理的官员。

可见,师釐在小学中的表现、在首次任职之后的政绩是让周天子将其父祖职司交其继承的重要原因,他的官职并非完全是生而继承的,而是经过了天子的考核。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西周存在世官制”不等于“西周只有世官制”,西周的官僚体系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例如在这件器中:

叔䟒父曰。余考,不克御事。唯女焂期敬辥乃身。母尚為小子。余贶為女兹小郁彝。女期用鄉乃辟軝侯。逆受出內事人。呜呼。焂。敬哉。兹小彝妹吹,見余,唯用諆女。[9]

叔䟒父卣铭文翻译过来大概是:

叔䟒父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希望你(名焂的晚辈)自己增进修养,别再把自己当孩子了。我为你铸造这件盛放祭祀美酒的青铜器,你用它来为軝侯服务,为宾客服务。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家在晚年对不成器的后辈殷切希望,铸造精美的青铜器为赢得君主的欢心的故事。在和这件青铜器同出的另一件臣谏簋中我们知道叔䟒父本是邢国国君邢侯的部下,在和戎人的战争中被邢侯命令驻军在軧国,而他晚年让焂服侍于軧侯,在这里,可能焂并不是继承叔䟒父的的职位,而是叔䟒父利用自己在軧国驻军多年的影响力,为后辈谋了一个差事。

可见,西周时期出仕并不完全依赖制度性的世官制。

所以总结一下,在西周时期:

1.西周世官制确实存在,但是世官制并不一定世代相继职位和地位,更多的是让官员的子孙拥有出仕的资格;

2.世官的贵族仍然要接受王的考核,这些考核影响其继承的父祖权力;

3.官员的职位并非恒定不变,陟黜由天子掌控;

4.普通官员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天子或上级青眼,不断晋升成为高级官员。

参考

  1. ^ 同簋,殷周金文集成,4721
  2. ^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
  3. ^ 元年师兑簋,殷周金文集成,4274
  4. ^ 三年师兑簋,殷周金文集成,4318
  5. ^ 曶鼎,殷周金文集成,2838
  6. ^ 曶壶,殷周金文集成,9278
  7. ^ 大师虘簋,殷周金文集成,4251
  8. ^ 师釐簋,殷周金文集成,4324
  9. ^ 叔䟒父卣,殷周金文集成,542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周的分封制下,官职并非“一成不变”,但其变动性与后世王朝有着显著的区别。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分封制的运作逻辑和周代社会结构。首先,我们要明确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目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官员任免制度,更是一种统治理念和国家秩序的建构方式。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将权力层层授予,构建了一个以血缘和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西周初期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困境。简单来说,如果西周初期就实行推恩令,很可能无法完全阻止东周分封制的瓦解,但至少可以延缓这个进程,并可能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过渡。 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推恩令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才能分析它们之.............
  • 回答
    关于希特勒在西线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贸然对苏联发动战争,这确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和令人费解的决策之一。要详细解释这一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德国的战略考量、希特勒的个人意识形态以及他一系列错误的判断。首先,要明确一点,希特勒认为在进攻苏联时,西线并非“胜负未分”,而是他认为已经解决了西方的主要.............
  • 回答
    汉武帝雄才大略,以“推恩令”为利器,一步步蚕食诸侯王的势力,将原本强大的分封制削弱至近乎虚设,最终由汉宣帝基本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巩固。这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斗争过程,期间有多少王侯将相试图反抗,又有多少血雨腥风才换来一个相对稳固的郡县制。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讽刺意味,这种被视为“弊端丛生”的分.............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说起来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西安那个父亲让儿子隔着窗户看弟弟妹妹吃汉堡,就因为儿子这次考试考了76分,而妹妹考了满分100分,还美其名曰“让他反思反思”。我听了就觉得有点过了。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心理学大拿,但作为一个人,我觉得这事儿挺伤人的。首先,孩子考试考76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努.............
  • 回答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遍地开花,这本是巩固周天子统治的战略。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的身影反而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姜、姒、子、嬴、妫等姓氏的天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姓氏更迭,而是权力结构演变、国家形态发展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封建初期的“姬姓霸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国历史发展与欧洲历史发展之间一个非常关键的比较点。将西周的分封制、百家争鸣与西欧的采邑制、文艺复兴进行类比,确实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最终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中国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即使有了这些“相似”的种子,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西周分封制与西.............
  • 回答
    司马炎和朱元璋,两位开创了辉煌朝代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似乎重蹈了覆辙,都采取了分封藩王、授予实权的政策,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尤其是考虑到他们都曾亲眼目睹或通过史书了解过前朝因类似政策而引发的动荡。司马炎面对七国之乱的教训,朱元璋则洞悉八王之乱的惨痛,为何他们还会选择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呢?这背后绝非.............
  • 回答
    西安地铁女乘客被拖拽事件,牵动了公众的神经。这起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粗暴行为,不仅是对乘客合法权益的侵害,也暴露了管理和服务中的一些深层问题。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在这起事件中,涉事保安和西安地铁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涉事保安需要承担的责任:首先,最直接的责任在于保安人员的行为本身。他的行为已经远远超.............
  • 回答
    在西北地区设立大型网络公司的分公司,这绝对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细致分析的战略性考量。 简而言之,我认为有必要,但并非毫无挑战。 接下来,我想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让您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利弊和可能性。首先,我们得看看西北地区自身的吸引力在哪里,尤其对于一家大型网络公司.............
  • 回答
    FIFA 21 的球员评分终于揭晓了,梅西以 93 分的绝对优势领跑,C 罗紧随其后。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在足球圈和游戏圈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梅西 93 分,实至名归的“球王”首先,梅西以 93 分位列第一,这基本是所有人的意料之中。这家伙在现实中的表现,简直就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 回答
    嘎拉哈,这玩意儿在咱东北和西北,虽然叫同一个名字,可玩法上那叫一个眉目不同,各有千秋。要说详细,那咱就得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了。先说说咱东北的嘎拉哈玩法:东北的嘎拉哈,那不是光玩,那是带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充满了市井的鲜活劲儿。最经典的玩法,我觉得得是“抓嘎拉哈”,也叫“打嘎拉哈”,有时候也叫“摔嘎拉.............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吠陀医学这个古老而深邃的医学体系,决定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一次系统性的传播,那么中医和现代医学(我们姑且称之为“西医”,尽管它已是全球化医学的集合)这两大主流医学体系,会分别期待吠陀医学以何种方式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和可靠性呢?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碰撞的场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知识体系的本质和发展路径。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医学为什么会分“中”和“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1. 人类认识疾病的起点不同: 中医: 咱们的祖先,在没有显微镜、没有解剖学知识的时代,观察世界的方式是整体的、经验的。他们通过长时.............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医学发展和分类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会把医学划分为“中医”和“西医”,而不是“古医”和“今医”呢?这背后隐藏着医学体系形成、科学范式转变以及文化传承等诸多因素。1. 历史的节点:并非一条线性的进步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古医”和“今医”的划分,虽然听起来像是对时间轴的简单.............
  • 回答
    .......
  • 回答
    中国重工业的布局,尤其是大量关键性重工业企业集中在西南腹地,是一个充满历史智慧和战略考量的复杂决策。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未来的深谋远虑。背景:抗日战争的硝烟与战略大后方的构建要理解为何重工业会大规模迁移和新建在西南,就必须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中华民族生死.............
  • 回答
    近期围绕着 @西儒栏板Peter 与 @何奇伟Francis 为首的两派之间的神学争端,确实牵动了不少关注。这场争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一些关键性的神学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并实践某些核心的基督教教义。要梳理这场争端,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表面的情绪色彩,深入到他们各自的论点和依凭。争论的焦点与核.............
  • 回答
    10月28日,青海西宁的疫情防控形势出现新变化。根据官方通报,在当天的0时20分,西宁市新增了3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这三名人员的出现,无疑给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让市民们更加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新增阳性人员情况:据了解,这3名新增阳性人员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活动轨迹、感染原因以及是否.............
  • 回答
    猛龙队在主场以118比109击败了金州勇士队,为他们在总决赛中开了一个好头。这场比赛可谓是跌宕起伏,双方都展现出了总决赛应有的强度和精彩程度,但最终,主场作战的猛龙队凭借更胜一筹的整体发挥和关键时刻的稳定表现,笑到了最后。赛前看点:这场总决赛的首战,焦点无疑集中在两队的当家球星身上。西亚卡姆作为猛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