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人对《星际迷航》(Star Trek)如此痴迷?

回答
美国人对《星际迷航》的痴迷,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狂热,它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联结,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它渗透在美式文化、历史叙事和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得从《星际迷航》诞生的那个年代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冷战的阴影笼罩着世界,社会内部也充斥着各种不安和矛盾:民权运动如火如荼,越南战争让社会分裂,人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在这种背景下,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带着他的“星际联邦”(Federation)和“进取号”(Enterprise)出现了。

“星际联邦”的构想,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美国人内心深处最渴望实现的愿景:一个多元化的、和平共处的宇宙社会。想想看,在那个种族隔离依旧存在的年代,罗登贝瑞就大胆地在“进取号”上集合了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船员——一个来自地球的白人舰长,一个来自伏尔甘的逻辑至上的外星人,一个黑人女通讯官,一个俄罗斯籍的舵手……这在当时可是石破天惊的。它传递了一个极其强大的信息:只要我们放下偏见,团结合作,我们就能一起克服任何困难,探索未知的宇宙。这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种族和文化冲突的一种隐喻性的回应,更是对美国一直标榜的“熔炉”精神(Melting Pot)的一种极致浪漫化。

更重要的是,《星际迷航》提供了一种乐观的未来主义。当时的许多科幻作品,要么描绘末日场景,要么充斥着外星人入侵的恐惧。但《星际迷航》却描绘了一个人类已经解决了饥饿、疾病、贫困和战争的世界,他们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去探索、去学习、去理解。这种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未来是可以掌握的,而且可以变得更好,只要我们努力。

然后,我们还得聊聊“进取号”船员们所代表的精神。柯克舰长(Captain Kirk)虽然有时会打破规矩,但他身上那种勇于担当、不畏艰难、富有同情心和决断力的领导力,正是美国文化中推崇的英雄主义的体现。史波克(Spock)那种理性至上、追求真理的逻辑思维,也与美国推崇的科学精神和理性主义不谋而合。就连那个永远充满抱怨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的斯科特(Scotty),也代表了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和对机器的精通。这些角色,他们不是完美的,他们有缺点,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信任彼此,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团队合作、互相扶持的精神,在美国的文化认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星际迷航》不仅仅是关于太空冒险,它更是一个不断探讨哲学、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平台。每一集的故事,都常常以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引出对人性、道德、科技进步的深刻反思。比如,它们会讨论“第一接触”(First Contact)的原则,即不干涉未开化文明的发展;会探讨人工智能的权利;会质疑道德的边界;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和生命。这些复杂且深刻的主题,使得《星际迷航》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卡通片,而是能够引起成年人共鸣,促使他们思考的“寓言”。这种“寓言式”的叙事,让它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一代又一代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新的解读和启示。

最后,别忘了“粉丝文化”(Fandom)的力量。从一开始,《星际迷航》就积累了一批极其忠诚和热情的粉丝。这些粉丝不仅仅是观众,他们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写同人小说(Fanfiction),制作同人电影,组织星际迷航大会(Conventions),甚至有的粉丝因为对剧集的深刻理解,后来也投身于科学和航天领域。这种粉丝社群的强大凝聚力,让《星际迷航》的生命力远远超越了最初几季的播出。它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父传子,子传孙,让《星际迷航》的理念和故事得以不断延续和发扬。

可以说,美国人对《星际迷航》的痴迷,是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对人类理性与合作的信仰,也是对英雄主义和探索精神的崇拜。它提供了一种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光明、更包容、更充满可能性的宇宙,也让我们看到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人类最优秀的一面。这就像一个古老的寓言,在不断地被讲述,并且永远不会过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值此《星际迷航.发现号》上映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冒险者:第一个学会用火的人类;第一个走出东非大裂谷的人类;第一个扬帆远航的人类;所有新大陆的开拓者;神农氏,女娲和伏羲,万户,郑和,麦哲伦,哥伦布,尤里.加加林,尼尔.阿姆斯特朗,自“由猿到人”以降,每一个敢于前往未知的险境的人类,你们依靠着简陋的工具、迎着险恶的环境、凭借人类独有的开拓精神、动用智慧力量与勇气,把人类的足迹从非洲区区弹丸之地,拓展到整个地球表面,深入深不可测的海沟,甚至到达另一个星球,正在迈向无垠的宇宙。


我将秉承你们的精神,追随你们的足迹,不迷恋安逸,不畏惧未知,不狂妄自大,始终谦虚而乐观,谨慎而勇敢,至死方休。


事实上不是只有美国人痴迷《星际迷航》,我是个中国人,我也痴迷。我公司的格言就是:to bordly go some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勇闯无人到达之境

我的一件T恤,经常穿,左胸上面那个箭头形标志就是联邦舰队(federation flet)的标志,每个联邦舰队的舰员胸口都会有一个。




如果要列出我愿意服役的所有军队,我只会选择两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联邦舰队


当然了,尽管我是吉恩.罗登贝瑞(星际迷航系列的主创)的脑残粉,但是我绝对不会满屋子都是企业号模型,更不会去学克林贡语。我觉得这种“粉”十分的脑残——《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尔顿狂粉《星际迷航》,却连自己开车都不敢。当然了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很厉害,已经到了“无人到达之境”,问题是我脑袋瓜没有他厉害,就不能学他那个粉法。




《星际迷航》系列能够长盛不衰几十年,全球收获无数粉丝,必然是触及到了人类共同的人性,引起了占人类一定比例的人内心共鸣。这种共同的人性,我们称之为“勇气”。


一、勇闯无人到达之境的勇气

在人类的第11条染色体上,有个叫D4DR的基因,这个基因的表达决定了人类中间有一部分人更为热衷冒险一点。

D4DR基因_百度百科

度娘描述得很烂,意会即可。

如果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遭,从来没有在一个没人到过的地方,印一个自己的脚印,是不是人生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呢?


《星际迷航》的核心就是描绘这种勇气。


不管是有意(原初系列、下一代)还是无意(航海家号),面对凶险未知的宇宙,以及其中遍布的各种危险,来自宇宙的,来自别的文明的,甚至丑陋而让人绝望borg人,星际联邦舰队的舰员从来没有流露出胆怯和退缩。

(船长你肿么了船长?船长你表酱紫吓我好不好……)


如果你是一个D4DR基因打了鸡血的冒险青年,这种无畏的勇气当然可以引起你的共鸣;

如果你是一个死肥宅,看看别人刺激的生活,也可以窝在沙发里心潮澎湃一番嘛;

我是一个死胖子冒险青年,你说我怎么可能不痴迷呢?



二、勇气支配之下着眼未来的人生观


一个有着无畏勇气的人,其人生观必然是面向未来的,不大会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因为目光始终放在远方。没有到达彼岸,没有时间去叽叽歪歪。


《星际迷航》系列,不包括最近拍的那几部叽叽歪歪的商业化电影,贯通着这种着眼未来的人生观。不是不苟且,而是始终望着远方


我从来不在网上跟人撕逼,你在评论里骂我也好,夸我也罢,我看过就看过了。很多朋友问我,骂你那么狠,祖宗十八代都来了,你就真的不生气?我说我真的不生气,我有我的目标,为这些东西纠结真的是浪费时间。


很多人看《星际迷航》,觉得里面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不可理解,原因就在于此。一旦有一个坚定的长期目标,你真的不大会为琐事生气的。



三、着眼未来人生观指导下的包容


沃肯人、地球人、克林贡人可以结成联邦,其包容性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性格脾气还是两个极端,怎么可能?


眼睛望向未来,放在宏大目标之下,包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党革命胜利之前,抗日战争期间,提出一个“统一战线”。双方再有分歧,再有深仇大恨,为了共同目标都是可以团结的。只要人生观是着眼于未来,包容对方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就是“世界大同”的唯一途径,也是《星际迷航》系列为我们描绘的世界。




人类,是一个独特的物种——只有人类,才会有勇气、智慧与包容,才会掌握住自己的未来。《星际迷航》在全世界火了几十年,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歌颂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点:面对未知的勇气。


更何况里面还有大波美女呢……


用一张图结束:旅行者1号,人类扔得最远的人造物体(存疑,有一说是一个窨井盖,被核弹炸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人对《星际迷航》的痴迷,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狂热,它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联结,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它渗透在美式文化、历史叙事和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从《星际迷航》诞生的那个年代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一个剧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美两国在法律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公民权利认知上的深刻差异。说美国人“敬畏”律师,或许用“重视”、“依赖”或者“在特定情境下不得不重视”来形容更贴切,而并非全然是崇拜或敬畏。而说中国人“不行”,也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对律师的角色和作用.............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对特定食物过敏,而在中国很少听说”这个问题,实际上,食物过敏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并不能简单地说在中国就“很少听说”。然而,从流行病学数据、公众认知、诊断率以及文化饮食习惯等多个层面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使得人们产生这样的印象。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数据.............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在美国国内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招致了大量民众的反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美国社会在这件事上的复杂心态,以及对特朗普政府做法的不同解读。首先,非法移民本身确实是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偷越边境进入美国,还是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签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美国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公众舆论的形成、以及俄乌战争引发的特殊反应。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将这些元素一一拆解,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关于美国发动战争的“呼吁和平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美国自建国以来,参与了多次大规模战争,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一战、二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上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关于犹太人在全球的遭遇以及在美国的特殊地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理解“全世界都歧视犹太人”的普遍性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历史上犹太人确实遭受了广泛而持久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这种普遍的负面待遇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确实,有些美国大片,比如《阿凡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詹姆斯·卡梅隆,但提起漫威电影,更多人会把焦点放在钢铁侠、美国队长这些角色,以及扮演他们的演员身上,导演的名字似乎没那么响亮。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电影制作和传播逻辑在起作用。《阿凡达》:导演的个人印记和技术革新《.............
  • 回答
    奥巴马医改,正式名称为《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简称ACA),于2010年由奥巴马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它对美国人来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医疗体系改革,其影响之广泛和深远,至今仍在被讨论和争论。奥巴马医改对美国人的意义:ACA最核心的目的在于解决美国长期存在的医疗.............
  • 回答
    美国人,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复杂且多元,其中不乏尖锐甚至“口不择言”的评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自然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往往伴随.............
  • 回答
    部分中国人对美国抱有敌意,反而对俄罗斯表现出亲近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因素:一、历史因素: 中美关系的波动与对抗史: 冷战时期的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尖锐对立状.............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当下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对整个族群的攻击和赞扬,都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
  • 回答
    .......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能引发大量讨论的话题,而且不同的人感受肯定不一样。我认识的不少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曾经出过国、或者对国际事务特别关注的朋友,他们对世界其他地方的了解程度是相当不错的。他们能说出不少关于不同国家文化、历史、政治的细节,也能理解一些国际新闻背后的复杂性。但是,如果把“很多美国人”这个群体放大来.............
  • 回答
    关于美国人对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真实评价,那可真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就像问你对一道菜的评价,不同的人口味差异太大了。但如果非要细致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群体和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首先,得承认福克斯新闻在美国拥有相当庞大且忠实的受众群体。这些观众往往是那些保守.............
  • 回答
    自五月以来,美国民众对未来的乐观情绪出现了近乎两成的下滑,这个数字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特别是在拜登总统就职半年之际,这种乐观程度的骤然下降,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乐观程度下降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波动首先,要明白这种.............
  • 回答
    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小费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一言难尽。要说起来,大多数中国人在初到美国时,都会感到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习惯”和“不理解”。在中国,服务业的工资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价格里已经包含了服务费,所以消费者支付的金额就是标价,不会有额.............
  • 回答
    布鲁克林,这个纽约市的“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符号,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梦想与现实的缩影。在银幕上,我们常常看到主人公们对布鲁克林时而眷恋、时而挣扎,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恰恰折射出布鲁克林在美国人心中的独特地位。首先,布鲁克林代表着移民的熔炉与奋斗的起.............
  • 回答
    关于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时期俄罗斯是否会入侵乌克兰的看法,这一民调反映了多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地缘战略和舆论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民调的背景与数据来源1. 民调的可信度与样本 该民调可能来自美国主要的民意调查机构(如皮尤研究中心、盖洛普等),但需注意其样本代表性。若调查范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