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事,看你什么年代干。这决定了你是跟屁虫还是先行者。
你现在谈互联网,一点都不牛。
当初想到用电话线把若干办公室实验室连成一个网络的先贤才牛。
你现在讲民主共和 ,讲伟大复兴,讲超级工程,一点也不牛。
整个亚洲全是帝制,骡车还是高档交通工具的时代。制定了一副完整建国蓝图并启蒙了整个亚洲一代年轻人的人——那是非常非常牛。
毛主席给他的定位是先行者
就是走在前面的人
后来毛主席病重也要去见学生们,说他年轻的时候见过孙中山,受到感召,希望孩子们也能这样。
第二点就是:处于统战的需要,国民党里边你只能说孙中山,汪精卫肯定不可能,廖仲恺宋庆龄这些左派威望不够(宋庆龄1959年当选国家副主席,81年被授予名誉国家主席)。
只能说孙中山了。
国民党那边也一样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的路线不能提了,只能改提孙中山了。我们是按照中山先生的遗愿什么的。
亲自把道统让出去了,不服不行·······
依我而看,孙先生得此地位主要原因还是:路子对了,时间够早,资历最老。
拿最简单的例子而言,北洋鼻祖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开始,一手创建北洋军,身经百战,气宇雄魄,一代枭雄是也,清朝覆亡后论天下无人能及他。袁世凯论各方面能力,超出孙先生不知多少。可是最后如何呢?关键还是最后昏头逆势称帝,路子没走对,遭天下人讨伐,落得个身名俱臭的下场。
来大概看看孙先生一路的历程,就能知道一二了。(黑色字体来自百度百科)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
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
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时间够早,1892年离戊戌变法还尚有几年才发生,孙先生二十多岁开始,便已革命为宗旨,目的。
此时的中国,甲午海战尚未开始,清政权尚属平稳状态。当时有识之士多论朝政,也只是号召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制度,君主立宪鼓吹还没开始。孙先生就义无反顾的开始反清革命的道路。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
上海去檀香山,组织
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会是
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由
孙中山领导。
1894年孙先生组织创立兴中会,开革命团体之先端。此一举奠定其革命领袖地位。虽然1894年成立至1905年合并为同盟会之前,起义大多失败。但孙先生一直为兴中会领袖,并无中途放弃。革命历程中,资历最老,后者多多仿效,自然尊孙先生为先驱了。
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
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
经济、
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伦敦蒙难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孙先生的名望,成功将清政府塑造成迫害进步人士的腐朽典型。孙先生成为人们心中被迫害,却一直引领革命前进的领袖旗帜。当然,孙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就当时而言,的确是先进的,令人敬仰的主义。
1905年8月,孙中山与
黄兴等人,以兴中会、
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
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05年,孙先生联合华兴会等一起创立了同盟会,也就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凭借声望及资历,孙先生被推举为总理。作为革命团体第一大组织的领袖,孙先生基本确立了执革命之牛耳的地位。而不可忽视的是,诸如黄兴等人,才能声望并不在孙先生之下,却能为革命大局让位,尊孙先生为首。没有这些广阔胸襟的革命志士,孙先生也不会如此顺利成为领袖。
1907年12月
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
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
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不难看出,孙先生从成立兴中会开始,不断发动起义,得到的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特别是1911年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与妻书百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从陆皓东牺牲开始至1912年民国成立,已然过去了十七载。而这十七年是由无数的失败组成的,更令人起敬。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
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
南京宣布就职,组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走到尽头。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个意外串成的必然事件。
孙先生多年来的角色,是在海外不断奔走为革命筹集钱的角色。武昌起义之时,他却在美国丹佛餐馆打工。凭借十几年来营造而成的巨大声望,孙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国内的军事起义实际上都由黄兴主导,孙先生并未实质性参加过。而孙先生的优势,就是声望大,信众多。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民国总统,放在几千年历史中,也足够伟大了。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
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
理事长。
国民党历经百余载,历经坎坷,仍余香火在台湾主政。孙先生创党领袖,地位不必多说。
1919年的
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
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
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
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
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此后,孙中山接受了
中国共产党和
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孙先生革命理念随着情势不断变化,从日本,美国,苏俄,他都在不停找寻可以得到支持的力量。他认同拥抱共产主义,也是他身后得到共产党一直尊重推崇的原因。而这,对于大陆对其的认可非常重要。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
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黄埔军校走出多少日后国共两党精英,中国近代史多由这部分人改写。孙先生作为创始人,得到无数的尊崇情理之中。
此外,护法战争,成立军政府任元帅,陈炯明叛乱等久不多说了。总体,孙先生的高地位是他多年革命历程所带来的。他的确一手创建了中华民国,虽然他终生更多的时间都在遭遇失败,他的理想多没有成为现实。但是他创立国民党和黄埔军校,从此走出的人才引领的之后的中国历史。
黑暗中,所有人都沉默是最可怕的。孙先生就是那个第一个举起火把的人,而后才有了燎原之火,才有了现代中国。能力私德之事,放在历史洪流中其实不成大碍,孙先生千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