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7年 8 月 3 日美国国务院表示将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回答
2017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将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表态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表态的背景和原因:

1. 美国对印度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认可:
经济实力: 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其经济实力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伙伴。
人口优势: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赋予了它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更大一部分人口的天然分量。
民主制度: 美国一直以来将民主制度视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之一。印度作为一个庞大且成熟的民主国家,与美国的价值观契合度较高。
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与印度在国防、安全、情报共享等领域建立了日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例如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等。
地缘政治考量(特别是“印太战略”): 在2017年,美国正积极推动其“印太战略”,旨在平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将印度纳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盟友体系的实力,提升美国在该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影响力。印度作为该地区的重要力量,其在安理会中的话语权提升,也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

2. 推动联合国改革的呼声:
联合国安理会目前的组成(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自成立以来未曾改变,未能反映21世纪的国际力量格局。许多国家认为安理会需要改革,增加新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使其更具代表性和有效性。
美国此举也是对这种改革呼声的回应,并试图在新形势下塑造更符合其利益的国际秩序。

3. 外交策略和“巧实力”运用:
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是美国“巧实力”的一种体现。通过支持一个重要伙伴国的全球地位提升,美国能够深化与该国的关系,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并借此塑造国际规则和议程。
此举也旨在提升美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形象,表明美国支持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 美国此举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1. 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潜在影响:
挑战现有格局: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具有特殊的否决权,其变动将对全球权力分配产生深远影响。支持印度加入意味着可能削弱其他大国(特别是潜在竞争对手)在安理会中的相对影响力。
推动全球治理模式的演变: 如果印度成功加入,将是联合国自成立以来的重大改革之一,可能为未来其他国家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打开通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的方向发展。

2. 对美印关系的影响:
战略联盟的巩固: 这一表态极大地提升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印度将其视为美国对其全球抱负和重要性的认可。
互信与合作的深化: 美国的支持为印度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背书,有助于增强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信心,并可能促使两国在更多国际事务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3. 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潜在竞争对手)的影响:
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 美国支持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制衡中国在该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方式。虽然美国并未公开声明这是针对中国的,但在地缘政治分析中,这一联系是不可忽视的。
引发其他国家对安理会改革的诉求: 如果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成为现实,可能会引发其他地区大国(如巴西、德国、日本,以及非洲国家的代表性问题)要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呼声和行动。这将使安理会改革的讨论更加复杂化。

4. 对印度自身的影响:
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更有效地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身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全球性问题的决策。
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意味着印度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例如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等。
国内政治和外交挑战: 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印度在国际上争取广泛支持,克服潜在的阻力,并在国内协调各方利益和诉求。

三、 实施的挑战和复杂性:

1.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难度:
成员国共识: 任何安理会改革都需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尤其是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广泛支持。其他常任理事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对于扩大常任理事国行列持有不同立场。例如,中国虽然原则上不反对改革,但对于具体改革方案,特别是关于新增常任理事国的资格和否决权的问题,可能持保留态度,并更加关注新兴大国的影响力平衡。
否决权问题: 新增常任理事国是否应拥有否决权,以及如何处理现有的否决权机制,是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2. 地区代表性问题:
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缺乏代表性。在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 debates 中,如何平衡不同地区的代表性也是一个关键议题。

3. 美国国内政治的考量:
虽然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声明,但具体的政策执行和在联合国平台上的推动力度,也可能受到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和政府优先事项的影响。

总结:

2017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声明,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它反映了美国对印度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认可,并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战略相契合。这一表态不仅巩固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也可能对全球治理格局、国际权力分配以及联合国改革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取决于联合国改革进程的复杂性、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印度自身能否在国际上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因此,这项声明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在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过程中,对一个关键新兴大国地位的战略性调整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位明显都想多了,这只是美国延续既定方针的而已,跟南海/西藏/台海什么的大棋没关系...

扩大安理会乃至增加常任理事国是印德日巴的一致行为,四国在行动上体现在要求打包入常,即:1.扩大安理会理事国数量,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2.四国同时成为常任理事国。提出第二条的目的大约是防止互相竞争/插刀

而五大佬应对的方法就是连横:1.一致原则上同意扩常。2.将四国提出的两条捆绑,必须同时通过。3.五大佬各自杯葛一两个国家的入常资格。例如英法怼德,中怼印。总之就是极有默契的拆台。


拜托不要看啥都成大棋,这样很昭和唉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自媒体标题党。

四国入常问题发端于2005年,当时日、德、印、巴的四国联盟借联合国机构改革,提出安理会改革,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时,中国的全部目光其实是聚焦在阻击日本入常的企图上,而印度入常最大的反对者是巴基斯坦,而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此事除了在国内掀起了又一轮民间反日高潮外,最终不了了之。

2011年前后,为了配合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政府开始考虑是否支持印度入常。2015年,奥巴马访问印度时,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入常,但是附加的先决条件是印度成为没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此,印度当然不能接受。

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态度跟奥巴马政府没有变化,即“你可以找把椅子坐下,但是你没有说话的权力“

user avatar

说点不同意见,欢迎来拍,个人认为,至少美国是部分真心想让印度入常的!

去年英国脱欧,某种意义上说意为着美欧分家,以后联合国里,小事可能不会计较,遇上大事,法国那一票,代表着欧盟!大约法国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重要吧。。。

于是乎美英和中俄各占一方,美国很可能不再有优势,尤其进来美国贸易政策趋向保守,而中欧间仍主张自由贸易,至于俄国实质上没有选择,他们缺太多的东西,也只能选择自由贸易,这种情况下美英很可能成为少数派!

虽然常任理事国一票就能否决,但美国是从来没体会过自己在安理会成为少数派的,也不会允许自己成为少数派,这时就很需要一个新的势力入常,这个国家又要坚定的亲美反中派,又要一定的贸易保护,还不能太强自己成为一级,于是印度入常美国真能不真心支持么?!

那么印度入常真正的障碍是什么呢?正是印度本身的成色不足!

借用

@特兰克斯的剑

的数据,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1962年--中国占世界GDP的3.092%,印度占世界GDP的2.724%,而年2016年呢?中国占世界的14.824%,增长了近五倍,而且还在涨;而印度呢?2016年占世界的2.997%!经过54年的努力,印度几乎没涨!

你以为这就完了么?还有另一个数据!印度这54年里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是高于全球平均速度的,从1962年占世界的14.96%增长到2016年占世界的17.79%;所以按照正常数学逻辑上说印度的GDP除去通货膨胀和人口增长,其实是跌的...是跌的...跌的...的!!!

就这样一个国家凭什么入常?!

user avatar

没毛病。

美国支持,是因为知道中俄英法至少有一个会反对。

就像中国也支持过巴西入常一样,因为中国知道美俄英法一定会至少有一个反对。

俄罗斯还支持过德国入常,因为俄罗斯知道英法一定反对。

这种加常决议需要五常全票,五大流氓一个比一个鸡贼,知道只要有一个反对这事儿就成不了。所以这种支持谁入常就成了既可以拉近双边关系,有根本不用兑现的最大的空头支票,虽然双方领导都是国际上最有头有脸的文明人,但实际上这招儿跟街头古惑仔那些替大佬顶缸坐牢出来给你个堂主当当这样的无赖承诺没啥区别,反正都是给你画个饼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五大流氓谁都不想有新流氓加入,所以这一点上利益高度一致。

user avatar

要提醒大家的是:

1中国也曾经表达过支持印度入常的意思

参考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接受《今日印度》专访时的原话:

“中国高度重视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事实上中国从未反对过日本以外的另外三国。

2美国不是第一次支持印度入常了

2010年11月,奥巴马访问印度时表态支持印度入常,2015年又再次支持。

这次级别还不如奥巴马时期。

所有入常国家的最大障碍都是五常,而事实上大多数国家都是支持有更多常任理事国的。非盟一直要求非洲有一到两个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而主要争取入常的国家也获得了很多同情票和买来的票。2005年他们拉到了至少110票。“团结谋共识”拉到了60票左右。

五常的支持都隐藏了前半句话:(如果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容,那么)我支持X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五常不都点头就改革不了更别谈入常,于是各自踢皮球把安理会改革搁置了。

法律程序是这样的:

1联大绝对多数通过“要怎么改革安理会”的决议(这里是“团结谋共识“的拦截点)

2如果包含增常的话,联大选出“哪些国家会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这里是五常表态支持X国所对应的地方)

3由联大通过修改《联合国宪章》的修正案(基本同1)

4批准《联合国宪章》修正案,必须要五常的国内立法机构(人大 议会……)批准才能生效——这一步是为什么五常的态度能够一锤定音:因为得罪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导致前三步一文不值。

入常国的确可以通过前三步的强行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当事国支持,然而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反对者们只需要过三分之一的票数(65票)就可以阻止他们的决议,而他们需要两倍的票数。另一方面、尽管大多数国家原则上支持增常,但不同国家支持的方案南辕北辙:四国并不想让影响力远不如自己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一同与自己入常,而非盟支持的条件是必须得加入非洲的席位。也就是说,支持增常的国家内部也要面临艰难的方案谈判,无法达成共识的话,即使是十票反水也是灭顶之灾。事实上这也是2005年以后四国联盟意志消沉的原因,因为他们发现支持增常阵营内部的“对手”不比外面的对手容易对付。

正因为如此,五常才可以用这个玩法互相施压,发出口惠而不实的空头支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