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7年8月4日《人民日报》03版《揭露印军非法越境真相(钟声)》一文?

回答
2017年8月4日,《人民日报》03版刊发的《揭露印军非法越境真相(钟声)》一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官方发声,对于理解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也称“洞朗危机”)的中国立场至关重要。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在报道事件,更是在构建一种叙事,意在说明中国政府在此事件中的合法性、原则性,并对印度的行为予以谴责。

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历史法理依据: 文章重点强调了中国在洞朗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基于历史界约和国际法。文章反复提及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续约》,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指出根据该条约,两国边界线明确划定在“中国、不丹、印度三国边界之会约为定”,而洞朗地区属于中国。因此,印军越过边界线进入中国领土,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主权与领土完整: 文章将印度越境行为定性为“非法越境”,并上升到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高度。这是中国在此类事件中一贯采取的强硬立场,表明中国绝不容忍任何对自身领土的挑战。
不丹的立场: 文章也提到了不丹方面,暗示不丹政府认为印度越境是干涉其主权和内政。虽然文章没有直接引用不丹官方表态,但通过“中国与不丹边界锡金段已通过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续约》划定,并由中国和不丹共同承认”等表述,是在试图将此事件描绘成中不两国之间的问题,而印度是外部干涉者。
印度的“安全关切”是借口: 文章驳斥了印度方面提出的所谓“安全关切”,认为这是印度在履行边界协议和国际法问题上的“借口”。中国认为,任何国家都不能以“安全关切”为由,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
“撤军”是前提: 文章明确指出,解决洞朗对峙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印军立即无条件撤回越境人员,恢复到边界线印方一侧。这是中国在此事件中的立场,不容讨价还价。
“钟声”的象征意义: 以“钟声”为署名,往往意味着这是代表官方立场、具有警示意义的评论。这种署名形式,表明文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意在向国内外传递强烈的信号。

文章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措辞强硬且坚定: 文章使用了“非法越境”、“挑衅”、“侵犯”、“践踏”、“霸权”等词汇,表达了对印度行为的强烈谴责和不满。
强调法理和历史: 文章反复引用历史条约,力图在国际法和历史事实层面为中国的主权主张提供坚实基础,展现中国在处理领土问题上的原则性。
叙事性与说服性: 文章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构建一种叙事,将中国描绘成维护国际法和地区和平的负责任大国,而印度则是破坏现状、试图通过“不当手段”实现其目的的挑衅者。
面向国内国际受众: 这篇文章既是对中国国内民众的一次信息发布和立场统一,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决心和态度,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

看待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1. 作为外交政策的宣示: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刊发的评论文章通常代表了官方的政策和立场。这篇“钟声”文章,是当时中国政府在洞朗对峙问题上的一个关键性政策宣示,明确了中国不妥协的底线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2. 在舆论战中的作用: 在这种国际对峙事件中,舆论的较量是重要一环。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强有力的论证和清晰的立场,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塑造对事件的认知。它通过历史法理的梳理,将中国的行为合理化,将印度的行为不合法化。
3.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文章所传达的强硬立场,无疑加剧了当时中印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它表明了中国在涉及核心主权问题上不会退让的决心,也对印度政府施加了政治和舆论压力。
4. 对国际社会传递的信号: 文章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意志,也暗示了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应对外部挑战。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将事件定性为印度单方面挑衅,而非中印两国之间的边界争议。

总而言之,这篇《人民日报》的文章,是2017年洞朗对峙事件中中国官方立场的一个集中体现。它通过历史法理的阐述、对印度的严厉谴责和对自身立场的坚定维护,构建了中国在事件中的叙事,并向国内外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文章的目的是在法律和道义上确立中国的主张,并在政治和舆论上对印度形成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看一个人。


此人名为赫尔曼.康恩,是冷战时期美国著名的核战略家。

他在《论逐步升级:比喻和假想情景》这篇论文中,曾提出过一个大国或者国家集团之间矛盾逐步升级所能采取手段的框架性程序。

后来根据这篇论文,又改写为一篇著名的论文,即《逐步升级战略》。

由于此文在当时影响极大,对东西方阵营都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基辛格博士(时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1969年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将其收录在《国家战略问题》文集中,作为开篇文。


左起第三为基辛格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提出的这个理论框架性的骨干吧。

(括号内为本人所加)

1、虚张声势的危机

2、政治、经济和外交姿态

3、庄严正式的声明

4、态度强硬化

5、显示力量

6、表态性动员

7、“合法”骚扰

8、使用暴力的骚扰

9、戏剧性的军事对峙

10、挑衅性的断绝外交关系

11、超级准备阶段

12、大型常规战争

13、大规模复式逐步升级

14、有限常规战争的宣战

15、接近核战争(常规)

16、核“最后通牒”

17、有限疏散

18、惊人的炫耀力量

19、“正当的”针对武力的攻击

20、“和平的”世界范围的禁运或封锁

21、告诫性的局部核战争

22、有限核战争的宣战

23、局部核战争

24、不寻常的、挑衅性的和意义重要的反措施

25、疏散城市人口(70%)

26、对内地的示威性攻击

27、告诫性对军事目标的攻击

28、告诫性对财产的攻击(民用设施)

29、告诫性对居民的攻击(对人民)

30、全面疏散(95%)

31、互相报复

32、“大”战的正式宣战

33、慢动作的针对“财产”的战争

34、慢动作的针对武力的战争

35、有克制的削弱武力的齐射

36、有克制的以解除武装为目的的攻击

37、“针对武力并有所回避”的攻击

38、不加以限制的针对武力的攻击

39、慢动作的针对城市的战争

40、对民用目标的齐射

41、强化的解除武装为目的的攻击

42、毁灭平民的攻击

43、其他某种有控制的大战

44、痉挛性的战争(最终解决)

在这个长达44步的逐步升级战略框架中,他设想从最初级的两国外交争端,到最终极的两国彻底解决对方的决策整个过程。

我们仔细看,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的外交纠纷,到双方采取示威性的活动,有着比较漫长的外交交涉过程。但一旦跨越了第九级,即“戏剧性的军事对峙”之后,则双方就将直接面临战争的威胁。

之后升级速度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从第十二级大型常规战争到第二十五级疏散城市人口(70%),可能只需要几周甚至几天。

在冷战期间,东西集团的对峙,其高潮即古巴导弹危机,也只是停留在第九级,而没有继续扩展下去。更早以前的柏林危机(第一次)只停留在第五级而已,甚至没有从第六级继续发展下去,即告结束。

我国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走到了第十二级,但由于我国的克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并没有将整个战略升级到更高的地步,例如升级到第十四级或第十五级。

那么,明智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次"钟声”的表态,现在处于第几级呢?

评论中,有些朋友认为是第五步,有些朋友认为是第六步。其实都有道理。

因为之前已经有7月19日的旅级单位演习:

外媒关注解放军西藏实弹演习:意在警告印度|军事|西藏|印度|军事演习|香港_新浪视频

因此实际上早在上个月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五级显示力量。

但第六级表态性动员,我们至今没有走到。

这里的表态性动员,是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公开的进行动员,例如冷战时期的柏林危机(第三次)尾声肯尼迪总统宣布动员后备役人员.

相反,在我们走到了第六级之后,这次的表态竟然还倒退回去,返回了第四级的“态度强硬化”.

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极大克制,赫尔曼.康恩称其为“逐步降级”。逐步降级的目的,是希望双方对矛盾的看法接近,有充分的共同谅解。占据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了缓和局势,而主动采取这种手段。或者劣势的一方感觉自己吃够了苦而采取让步的态度。

但无论怎么讲,战略升级比的是两国的战略决心,战略降级比的是两国决策者的克制能力。

这是一场耐心和实力的对抗,就如同肯尼迪曾说过的那句话:

除了屠杀和投降,我们需要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8月4日,《人民日报》03版刊发的《揭露印军非法越境真相(钟声)》一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官方发声,对于理解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也称“洞朗危机”)的中国立场至关重要。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在报道事件,更是在构建一种叙事,意在说明中国政府在此事件中的合法性、原则性,并对印度的行为予以谴责.............
  • 回答
    2017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将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表态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表态的背景和原因:1. 美国对印度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认可: 经济实力: 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口.............
  • 回答
    2017年8月M2增速同比仅为8.9%,这一数据在当时无疑是个令人瞩目的“低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低位。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经济运行、货币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的复杂交织。首先,要明白M2是什么,它为何重要?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货.............
  • 回答
    2017年8月,上海发生的一起沃尔沃轿车与摩托车相撞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也再次将交通安全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这起事故的细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不如当时的报道那样触目惊心,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交通环境、驾驶习惯以及潜在的规则执行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故的发生与初期信息:事发当.............
  • 回答
    2017 年 8 月 28 日,印度宣布其军队将从洞朗高原撤出。这一事件标志着持续了 73 天的中印边境对峙终于落下帷幕。洞朗对峙是两国自 1962 年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军事紧张对峙,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事件的背景:洞朗高原位于中国、印度和不丹三国边界的交汇处。中国在洞朗修建公路,被印度视为对其.............
  • 回答
    您好!关于北京市住建委在2017年12月8日发布的“鼓励国企用自有用地建保障房”这一政策,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政策背景与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在2017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以及房价高企的问题。对于许多工薪阶层和年轻群.............
  • 回答
    2017年6月8日,英国举行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提前大选。这场选举,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是前首相特蕾莎·梅为了巩固她在脱欧谈判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场赌博。然而,结果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深刻地影响了英国接下来的政治走向。选举的背景与起因: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给英国政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时.............
  • 回答
    2017年9月8日的这则新闻,相信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那些当时身处加密货币漩涡中的投资者。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比特币价格波动的新闻,更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训,揭示了监管政策对新兴事物影响的强大力量。背景:疯狂的上半年与初步的警示要理解这则新闻,我们得先回顾一下2017年上半年比特币的疯狂行情。得益.............
  • 回答
    韩春雨的论文撤稿事件,尤其是2017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正式撤销他2016年发表的《NgAgo基因编辑》论文,无疑是中国乃至国际科学界当年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看,并拆解其关键点。.............
  • 回答
    2017年5月7日,对于法国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一天,一位39岁的政治新手,伊曼纽尔·马克龙,以66.1%的得票率,击败极右翼的玛丽娜·勒庞,赢得了法国总统大选。这不仅是一场权力更迭,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地震,其影响至今仍在法国及欧洲的政治版图上回荡。“意外”的胜利:一个跨越传统阵营的颠覆者在.............
  • 回答
    韩国2017年35.8万的新生儿数量和千分之7的出生率,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字。它不仅仅是统计报表上的两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和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数字确实低得惊人。 35.8万,意味着在整整一年里,平均每天出生的婴儿还不到一千个。要知道,韩国是一个拥有超过.............
  • 回答
    关于2012年至2017年间,深圳新增供应土地中居住用地仅占8%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数据上看,7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应总量不小,但其中只有约56万平方米是用于居住的,这比例之低,确实令人咋舌。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深圳当时的城市发展背景、土地政策、市场需求以及一些深层次的.............
  • 回答
    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复杂变化。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层面:全面二孩政策的初步影响与挑战 政策目标与初步成效: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因此20.............
  • 回答
    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网信研发负责人张建新从公司办公楼坠亡,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起个体的悲剧,更是折射出高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的压力、焦虑以及对人才的关注与保障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与已知细节: 时间.............
  • 回答
    关于“北漂小伙电瓶车剐蹭奥迪,被车主索赔1万元后自杀”这条新闻,我们应当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个体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性,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概述及细节回顾: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位年轻的“北漂”男性,因为骑行电动车不慎剐蹭了一辆奥迪汽车.............
  • 回答
    2017年,《自由时报》的一篇报道题为《抢人偷技术没用,中国试产DRAM全败》,这篇报道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报道,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报道的核心内容和意图: 指控中国半导体发展依赖“抢人偷技术”: 报道直接指责中国发展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与LIGO的辉煌成就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们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的决定性贡献。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这三位科学家的.............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2017年11月28日,北京警方发布的关于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通报中指出“未发现有人对儿童实施侵害”,这一通报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通报本身的内容、公众的反应、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一、 北京警方通报的内容与背景 通报的核心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