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的确有不少人想过向“西北藩王求救”,但是元顺帝因为此前叫来帮忙的窝阔台后王阿鲁辉帖木儿公开造反的前车之鉴,不敢信任任何外藩了。
刘佶的《北巡私记》是作者扈从顺帝自大都出逃途中的日录,为存世极少数的残元一侧的第一手史料。内容为至正二十八年(1368 洪武元年)闰七月,到至正三十年(1370 洪武三年)正月共十七月的记事。
至正二十八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元朝朝廷逃离大都已经近五个月,正驻跸于上都附近的察罕脑儿行宫(上都已经在红巾军北伐中被毁,“公私埽地,宫殿官署皆焚毁”)。在当日的日录中,刘佶提及有朝臣上言时务,当中即有求援“西北诸藩”的部分,这些言语让顺帝颇为不悦。
十三曰,监察御史徐敬熙条陈十事:一戒酒;一勿令宫掖干预政事;一选将;一宰相非人,请择贤者、能者;一明赏罚;一严军律;一汰军中老弱;一征兵西北诸藩;一征饷于高丽;一开言路。其言殊切直,上不罪之也。
刘佶与重臣哈剌章(脱脱的儿子)关系密切。哈剌章曾说,他也怀有类似的念头,觉得朝廷剩下的都是一帮酒囊饭袋,不如与“西北诸藩共图此事耳”。
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曰,颁新历于高丽。台官携新历赴行在,遂用之。从官入贺行殿,上以疾不出。贼兵久不出边,从官渐为室家之计。哈剌公尝太息谓予曰:“亡国之臣岂可与图恢复?吾当与西北诸藩共图此事耳。”佶问何不早为此计,哈剌公曰:“子独不见阿鲁辉王之事乎?”遂唏嘘而起。
但是,哈剌章同时也很明白,之前至正二十年时,顺帝曾经调遣岭北诸王的人马入援,结果来的不是郭子仪,甚至不是董卓,而是赵匡胤。这位大爷眼看“国事已不可为”直接张口就要坐天下。所以指望皇帝愿意再搬“西北宗王”的救兵是不可能了。
说到这里,二人“唏嘘而起”。朝臣不堪官军虚弱,外援尽是虎狼。半壁江山满目疮痍,到处尽是绝望,何尝有“恢复”之图?·
阿鲁辉王即是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窝阔台系宗王,《元史·叛臣传》有传。
阿鲁辉帖木儿,灭里大王之裔也......会兵起汝、颍,天下皆震动,帝屡诏宗王,以北方兵南讨。阿鲁辉帖木儿知国事已不可为,乃乘间拥众数万,屯于木儿古兀彻之地,而胁宗王以叛。且遣使来言于帝曰:“祖宗以天下付汝,汝何故失其太半?盍以国玺授我,我当自为之。”帝闻,神色自若,徐曰:“天命有在,汝欲为则为之。”于是降诏开谕,俾其悔罪。阿鲁辉帖木儿不听。乃命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等击之。
五天之后,残元朝廷里又有大臣提议求援于外藩,顺帝依然置之不理,一如哈剌章所料。
初六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上疏陈恢复大计,以兵力太弱,请征西北诸藩兵入援。疏入,寝不报。哈剌公之言可谓先几矣。
就是这样。
题主首先要明白,四大汗国里,窝阔台汗国早就亡国了,而且窝阔台汗国的亡国,元朝出力最多。
伊尔汗国,也先于元朝灭亡。
先不说这俩已经灭亡了,就算他们存在,窝阔台汗国和元朝是死敌(两者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叛乱者和统治者的关系),伊尔汗国离元朝非常远,就算求救投奔什么的,都不可能选这俩。
然后金帐汗国,鼎盛时期的金帐汗国,曾经和元朝在西伯利亚有道路往来,但这时候的金帐汗国已经内乱分裂,东部疆域已经够不着元朝这里了。元朝和金帐汗国边界上的雇佣军,才是这个时代西伯利亚的大哥大,这货雇佣军是啥?嗯,换个名字你们一定熟悉,就是瓦剌,也就是卫拉特蒙古人。他们在元朝称之为“外剌”,就是元朝和金帐汗国边界上的边民,在金帐汗国势力收缩后,他们就只能做元朝臣子了,而当元朝衰落后,他们的春天也就快要来了。被迫退回蒙古高原的元朝统治者们倒是真想过重用他们,但是重用的结果是啥,嗯,董卓辈出嘛。
所以说,求救个屁,投奔个毛。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已死,金帐汗国又远又自顾不暇,还不如拉拢卫拉特人效力呢。
最后,我们来说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地处中亚和我国新疆,离元朝最近。和元朝也是有战有和,摩擦不断,但基本上一直承认元朝是自己的宗主。虽然说摩擦不断,但元朝丧失中原,这离得最近,即便有宿怨,来掺和下也不吃亏吧,即便不是来救援,多插一刀总是很方便吧,为什么在元朝吃瘪的时候,察合台汗国居然毫无动静呢?
因为这时候,察合台汗国正处于类似汉朝中间的“新莽”阶段。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察合台汗国后面还有延续,但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察合台汗国的“名存实亡”阶段。西察合台汗国的汗王是傀儡,大权操于两位董卓——忽辛和跛豪帖木儿之手。东察合台汗国,1365年权臣哈马鲁丁弑君自立。
直到1389年左右,另一个权臣忽歹达才拥立察合台后裔黑的儿火者复辟了东察合台汗国,而1389年这个年头,元顺帝都死了快接近二十年了,都洪武二十二年了……
而当时占据中亚的忽辛和跛豪帖木儿,正在勾心斗角,帖木儿正在积聚力量搞死忽辛。帖木儿这时候可能还不知道,日后他会成为威震西亚的大跛豪。不久之前,帖木儿还曾跪舔于东察合台的汗王秃黑鲁帖木儿脚下,只求当一个小领主。能生存都很艰难,还干涉大国政治?做梦吧。
而占据新疆中西部的哈马鲁丁,弑君篡位后一直统治不稳,此时他正致力于四处搜杀黄金家族后裔,因为只要有一个黄金家族后裔存活,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汗王。然而,他的侄子忽歹达就藏匿着黄金家族后裔黑的儿火者,忽歹达也正在积蓄力量,想着日翻他叔叔哈马鲁丁,做察合台汗国的中兴名臣。连自己的侄子都对他阳奉阴违,新疆境内的各领主们自然也都各行其是,哈马鲁丁实质已成孤家寡人,等待他的,就是十几年后帖木儿东征时的逃亡失踪了。
所以说,在元顺帝逃亡漠北的时间段,无论东察合台还是西察合台,都是董卓当政,而且都自顾不暇。无论是当时的忽辛还是帖木儿,还是哈马鲁丁,不但都是元朝统治者眼中的乱臣贼子,而且这些人的实力,还不如元顺帝的零头……
元顺帝北逃时,人家还能打发得动几十万大军呢。王保保这时候还牛着呢!
如果说元顺帝向东西察合台的这些军头董卓们求援,这就好比一个曾经有数千万资产,现在手里有几百万现金的土豪老板,跑去问几个刚偷了几万元的贼借款一样滑稽。
所以,求救,不可能的。
不过嘛,在十几年后,尤其是帖木儿逐渐崛起后,投奔,是有可能的。1402年,鬼力赤在北元篡位,北元王子本雅失里就选择了西逃投奔刚刚在西方称霸的帖木儿了。而帖木儿也一直控制着本雅失里,直到帖木儿死后,本雅失里才又逃回蒙古,在北元董卓阿鲁台的拥立下继位。
也就是说,在元朝末年,察合台汗国区域上没有一个军阀有实力有资本,而且还都在元朝统治者眼里是乱臣贼子,不值得引起元朝统治者注意,也不可能让元朝朝廷专门跑去求援。因为当时的元朝还尚能与明军一战,实力远超这些小军头,逃出北京,只是因为战略需要而保存实力罢了。拉拢并控制王保保,才是最重要的。
而等察合台汗国区域上出现了新的霸主跛豪帖木儿之后呢,黄花菜都凉了,明军攻入捕鱼儿海,作为中华帝国的北元朝,可以说已经灭亡了。整个北元残余内乱不已,董卓辈出,无论鬼力赤、阿鲁台还是马哈木,都已经没了光复大元的希望,都领着明朝的封爵,求援,求援个屁啊,还嫌不够乱,再招呼个董卓来闹腾啊。
也就只有本雅失里,可能是听说了帖木儿一直没有篡位,一直打着“驸马”的旗号,或许有0.0001%的可能会帮自己匡复社稷,嗯不指望匡复元朝社稷了,就帮自己匡复北元的社稷吧,所以傻乎乎跑去投奔了。结果就被帖木儿晾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等帖木儿鼓足了勇气东征了,结果帖木儿又死了。算了,虽然阿鲁台一边接受明朝封爵,一边又拥兵自重,好歹欢迎自己回去啊,还是回去吧。
1368年,逃亡漠北的元顺帝派出使者前往各大汗国旧地号召宗室勤王。
1.使者来到西察合台汗国:
“夭寿啊,大都被攻克了!合不勒沙,你祖宗是我们大汗祖宗的马仔,所以,按照规矩,你得出兵……”
合不勒沙回答:“你可能搞错了,我祖宗现在叫忽辛。”然后一努嘴,使者看到正在一边偷看的忽辛和帖木儿。
“告辞!”
2.使者来到东察合台汗国,费劲巴拉找到了哈马尔丁:
“你们这里现在有没有管事的啊?众所周知,你们大汗祖宗是我们……”
哈马尔丁摆摆手:“再也没啥子察合台宗王啦!都被我杀光了!”
“告辞!”
3.使者来到金帐汗国,在萨莱找到了刚刚重登汗位的奥都剌:
“你知不知道大都已经被汉人攻克了?你们得出兵……”
然后使者被一边的马麦踹倒,
“你们金帐汗的祖宗和大汗的祖宗……”
“快滚回哈拉和林,没工夫管你们,我们祖宗是蔑儿乞人。”
“告辞!”
4.使者来到伊……伊朗,
“特么的伊儿汗国呢?”
我觉得题主想多了,民族主义盛行的当代都不存在这么帮助同族人,古代那种认知社会能存在这么大的民族大义么。何况他们早已不那么“蒙古”了,而且自己都分裂成了好几个政权没有那个能力管别人。
蒙古人原本就人口很少,西迁到四大汗国的就更少了,察合台汗国才四个千户,金帐汗国多一点八个千户,而且还是蒙古突厥混合千户。这些政权立足依靠蒙古草原突厥语部落和当地的贵族,为了政权的稳定广泛婚姻和积极本土化改教改语改文化。从头到尾内乱和争权不断,铁打的贵族流水般的可汗。
其他的不说,咱就聊聊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实行的是分封制,把全疆域一级一级的分封给蒙古和本土贵族,封地内的军政财全权归诸侯,汗王根本插不上话。这些诸侯们随着势力增多就没那么听话了,汗王就变成诸侯们的木偶。
河中和天山南路(南疆西部)被成吉思汗分封给当地贵族穆罕默德·岳罗琦。察合台眼红当地的贸易,直接废除穆罕默德·岳罗琦,他转而效忠窝阔台,并且命令下属造反。河中和南路的本土小贵族们起了反蒙起义,不到几年全汗国都给陷入混乱。最后叛乱是平定了,但是汗国严重分裂,各路诸侯相互吞并势力大增,赶走了穆罕默德迎来杜格拉特,诸侯伯克们名义上仍然归属察合台,实际上都是独立王国,为日后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察合台死后汗国就没有和平过,蒙古汗室和其背后的本土贵族集团争权夺利战争不断,平均四五年换一个大汗,各地自立为王的汗就数不胜数。最后,14世纪初汗国本土化派和顽固派分裂为东西两国,西部迅速伊斯兰化察合台(敏感)化,东部的蒙兀儿人(蒙古草原突厥部落、北疆佛教徒维吾尔人和少数蒙古人的融合)还保留了原先的信仰。
秃黑鲁帖木儿继位后,在东部汗国也推行伊斯兰化本土化,强制让16万北疆蒙兀儿人改教改俗,不愿意同化的直接驱逐到中亚(哈萨克中玉兹的一部分)去,建立了亦力把里汗国,从此察合台汗国已灭亡。之后的汗王们就以推广伊斯兰教和烧杀抢掠蒙古人为人生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中亚蒙古人被同化的那么快,也没有退回老家蒙古草原的根本原因,他们很早就忘了。
忽必烈的基本盘是汉人世侯和大地主。元朝属于蒙奸和不得意的汉人地主豪强军阀复合体。求蒙古人,想啥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