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票的看法一样,我也注意史书上的细节,惠帝看到人彘后并不害怕,知道是戚夫人并且是太后所为后才大哭。说明惠帝其实并不是胆小怕事的人,其实也很显然,兵荒马乱里长大的人不是没见过死伤场面的。
再看惠帝保弟保兄的举措,我估计刘邦活着的时候可能交代过他不能让吕氏一家独大:“儿子,我打了一辈子的天下,你不能让你舅舅家拿去了”。现代人宫斗剧看多了,九子夺嫡的戏码看多了,都想当然的觉得自己的兄弟只能是自己皇位的敌人必须除之而后快,却不知道惠帝这情况不是继位之争,这是吕强刘弱的天下之争。独木难支,一不小心是要政变的。前车之鉴,秦二世胡亥掌权后杀光了兄弟姐妹,看似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实则削弱了自己整个皇室的力量根基,以至于被赵高逼死的时候孤立无援。汉初,刘邦和张良等人总结秦亡教训一致认为秦王室没有一支由嬴姓诸侯王领导的势力平定叛乱是重要原因,所以刘邦选择了分封刘姓诸侯王。吕强刘弱的矛盾注定了惠帝就不能让吕后把刘姓兄弟们一个个杀光。
所以吕后这么做,就是很明显了。她和儿子心照不宣的打擂台,吕后要告诉儿子你不是我的对手。而刘盈看到自己要保的人也保不住,难免心灰意冷,觉得自己玩不过老妈,说出“终不能治天下”。
吕后死后,吕氏家族被杀光。吕氏的历史被篡改了,显得吕后无比狠毒。吕后杀戚夫人是可能的,杀赵王如意也是可能的。但是要对她高位截四肢并且还能活,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四肢有大动脉,必定大出血,没有输血技术,没有止血技术必死无疑。惠帝看到的不会是活人彘。就算惠帝看了她的尸体,也不应该害怕,他是战争中长大的,死人看得多了去了。所以这段记载是没有可信度的。
这个事件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一致。先不说吕后为什么要让自己儿子去看人彘,惠帝的反应也很值得玩味。
帝视而问之,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所以,惠帝开始不知道人彘是谁,他看到后还好奇地问这是哪位啊,然后得知人彘是戚夫人,他才大哭。难道惠帝和戚夫人很有感情么?所以前汉纪中说惠帝惊而大哭。
惠帝胆子很小吗?他看到人彘也没疯没傻啊。为何等到确定了人彘身份才如此呢?
还要看事情发展的脉络。惠帝继位后,吕后就把戚夫人抓起来做苦役了,然后派人召刘如意。使者三去三返,赵王不归。最后赵王没办法回来了,是惠帝保护了他。惠帝亲自去接他入宫,同卧同食。难道惠帝特别喜欢这个小弟弟吗?当然不是,他这样做明显是防备自己娘亲下黑手。于是,争夺刘如意的拉锯战开始了。惠帝要他活,吕后要他死。
这是明摆着要和吕后单挑。恐怕吕后心里早就对惠帝不满。于是吕后找机会弄死了刘如意,然后就想给儿子一个教训,这才让他去看看成为人彘的戚夫人。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成大事者手腕要够狠,其次就是你小子给我老实点!
说实话,如果人彘不是做给惠帝看的,我觉得戚夫人倒不一定真这么惨。杀人不过头点地,从吕后的行径来看,她也没有特殊爱好的倾向。史书中和人彘有关的记载,就只惠帝去观看这一件。然后,就没有记录了。可见吕后对成为人彘的戚夫人没有瞻仰的主观意向。不然史学家们必定会大书特书的。似乎人彘就是为了做给惠帝看的。
而且惠帝还有一句话值得思考,“终不能治天下”。这句话前言是这就不是人干的事,我是太后你的儿子,不能治理天下了啊!这是什么逻辑,老妈不好你就不能治理天下了,然后让老妈大权在握替你治理天下?
惠帝毕竟是皇帝,吕后毕竟是太后,天子人家,第一位的总是权柄。惠帝这是在对吕后投子认输。此后,史书中再也没有惠帝公然违逆吕后的记载。
惠帝的确很善良,对自己兄弟多有回护。刘如意之死和人彘事件是在惠帝元年发生的。到了第二年,他哥哥齐王刘肥入京给吕后贺寿。记载说吕后暗中给刘肥准备了毒酒,刘肥起身敬酒的时候,惠帝竟然也端起了另外一杯毒酒共同向吕后祝酒。这是吕后所没料到的,最后的结果是吕后打翻了惠帝的酒杯,刘肥也就死里逃生了。从惠帝对刘如意的维护来看,这次他很有可能是对吕后的行为有所察觉,共同祝酒是他故意为之。可见惠帝是个很聪慧的人。可惜,他老妈太强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