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是骄纵的宠妃,华妃与张贵妃的观众缘相差如此之大?

回答
华妃和张贵妃,同是《甄嬛传》和《梦华录》中极尽荣宠的骄纵宠妃,却在观众缘上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被骂得体无完肤,另一个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这其中的缘由,绝非偶然,而是角色塑造、剧情安排、演员演绎以及观众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华妃:集美貌、权势与恶毒于一身的悲剧反派

先说说华妃。在《甄嬛传》中,她从出场便带着一股子张扬跋扈,仗着哥哥年羹尧的权势,以及皇帝的恩宠,在后宫横行无忌。她的骄纵,体现在:

目中无人,飞扬跋扈: 对嫔妃、对宫女,甚至对皇后,她都常常流露出不屑和轻蔑。一句“贱人就是矫情”成了她的经典语录,将她刻薄、毒辣的形象烙印在观众心中。
心狠手辣,草菅人命: 无论是安陵容的“舒痕胶”,还是对甄嬛的屡次陷害,都显示了她不惜一切代价要踩压对手的狠毒。她的手段之残忍,常常让观众看得咬牙切齿。
恃宠而骄,缺乏敬畏: 她相信皇帝的宠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因此对许多规矩视而不见,甚至挑战皇后的权威。这份恃宠而骄,最终也成了她命运的伏笔。
深层动机的复杂性: 然而,华妃的形象并非全然的脸谱化坏人。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看到了她对皇帝的深情,看到了她渴望一个能光明正大拥有的孩子,看到了她为了家族的荣耀而不得不扮演的角色。这份“爱而不得”的悲剧色彩,为她增添了复杂性和令人唏嘘的维度。

观众缘的“差”:

华妃的观众缘之所以“差”,主要是因为她的行为 直接触犯了观众心中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判断。她的骄纵是建立在对他人痛苦和生命的漠视上的,这种残忍和刻薄,很难让观众产生同情和喜爱。即使后期有对皇帝的深情,也无法抵消她前期积累的恶行。她更多地成为了一个“恶人”的符号,观众看她,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诅咒和对她恶有恶报的期待。

张贵妃:率真、护短与“可爱”的复杂角色

再来看看《梦华录》里的张贵妃。她同样是盛宠的妃子,同样带着几分骄纵,但她给观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她的骄纵,更多地体现在:

率真直爽,爱憎分明: 她不像华妃那样阴谋算计,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喜欢一个人就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讨厌一个人也毫不掩饰。这种“没心没肺”的直率,反而让观众觉得她“可爱”。
护短意识强烈,有情有义: 她对赵盼儿的欣赏,对顾千帆的维护,对萧谓的厌恶,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站队意识。这种“护短”的行为,在观众看来,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尤其是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和后宫中,显得尤为可贵。
偶尔的“蠢萌”和“真性情”: 张贵妃在一些场合的反应,比如听到赵盼儿的聪明才智时拍案叫绝,比如因为皇帝的误解而生气,都带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真性情”,甚至偶尔流露出一些“蠢萌”感,这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充满了人情味。
被操控和利用的悲剧性: 尽管她有宠爱,但她的命运同样受到政治斗争的裹挟。她对皇帝的感情是真挚的,但她的身份和地位,让她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在某些时刻的无辜和被欺骗,也让观众对她产生了一丝同情。

观众缘的“好”:

张贵妃的观众缘之所以“好”,是因为她的骄纵 并没有建立在对他人的恶意伤害上。她的率真、她的护短、她的“真性情”反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她更像是一个在复杂环境中,努力保持自己纯粹和感情的人。观众看到她,更多的是一种“喜欢”和“支持”,甚至因为她的坦率而觉得她“解气”。她虽然骄纵,但她身上的“义气”和“可爱”冲淡了这份骄纵带来的负面观感。

对比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1. 行为性质的差异:
华妃: 她的骄纵伴随着 残忍、算计、踩低别人。她为了自己的地位和荣耀,不惜伤害他人。这种行为是纯粹的“恶”,触犯了观众的道德底线。
张贵妃: 她的骄纵更多是 率真、爱憎分明、护短。她并没有主动去伤害他人,她的“骄纵”更像是性格使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她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的武器。

2. 观众的共情点:
华妃: 观众对华妃的共情,更多的是在她 “爱而不得” 的部分,比如对皇帝的深情、对孩子的渴望。但这部分共情,往往是在她恶行暴露之后,作为一种复杂情感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抵消前期的厌恶。
张贵妃: 观众对张贵妃的共情,更多的是在她 “真性情”、“义气”、“可爱” 的部分。这些特质直接触动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真实”、“这个人值得喜欢”。

3. 角色定位与剧情发展:
华妃: 作为《甄嬛传》中前期最重要的反派之一,她的主要功能就是 衬托甄嬛的成长和宫斗的残酷。她的恶行是剧情推进的重要动力,因此她的观众缘被设计成“差”,以凸显主角的圣母光环和观众对反派的厌恶。
张贵妃: 在《梦华录》中,张贵妃的角色定位更像是一个 “有血有肉的配角”,她与主角赵盼儿有互动,有支持,她的存在为剧情增添了色彩,也让观众感受到后宫的复杂性。她的“好”观众缘,也与她最终没有成为主角的“最终敌人”有关,更多的是一种“助力”和“看点”。

4. 演员的演绎:
蒋欣(华妃): 蒋欣将华妃的骄纵、跋扈、深情和最终的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极具爆发力,将华妃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种“入木三分”的演绎,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又恨又怜,但恨意更多。
陈欣予(张贵妃): 陈欣予将张贵妃的率真、可爱、偶尔的“小迷糊”和坚韧表现得恰到好处。她的表演不会过于夸张,反而显得自然真实,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顺眼”,容易产生好感。

总结:

华妃与张贵妃观众缘的巨大差异,并非因为她们都骄纵,而是因为 她们骄纵的“质”不同,她们因此带来的行为对观众造成的观感不同。

华妃的骄纵是带着 破坏性 的,是对他人的伤害;
张贵妃的骄纵是带着 保护性 的,是对自己的坚持和对友人的维护。

观众喜欢张贵妃,是因为她的骄纵没有带来恶毒,反而多了几分可爱和忠诚。而观众讨厌华妃,是因为她的骄纵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和算计。最终,观众对角色的喜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角色是否能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她所展现的价值观是否能被观众所认同。张贵妃用她的率真和护短,赢得了这份认同;而华妃,则因为她的狠毒,将自己推向了观众的对立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甄嬛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宫斗。

所以编剧的设定是皇帝见一个爱一个,谁也不爱,只爱他自己。妃子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喜欢就来看你,不喜欢就放一边。

所以,华妃盛宠,骄纵,善妒。目的是什么?宫斗啊,争宠啊。但是,皇帝不爱她,华妃多可怜啊。有了宫斗这个大前提,她的骄纵,善妒就合理化了。华妃成了弱小的,是古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清平乐》不同,皇帝的每条感情线都是正常的,他爱每一个身边的女人。

在张贵妃出现之前,皇后是好人,公主是好人,其他娘娘是好人,没有宫斗吧。

突然来了一个张贵妃搞宫斗?大家都是好人,就你是坏人。你说大家会不会讨厌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