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是挟天子,董卓和曹操结局大不相同?

回答
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和曹操的结局为何天差地别?这绝非偶然,而是二人在策略、手段、政治嗅觉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差异所致。要细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剖析。

一、 挟持的“天子”与“挟持”的性质不同

首先,他们挟持的“天子”虽同为汉献帝,但当时的具体情境和献帝本人的地位,以及朝廷内部的权力结构,是不同的。

董卓: 董卓挟持献帝是在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被废、陈留王刘协被立的混乱时期。当时的朝廷,外戚与宦官势力衰败,但内部士族、官僚集团依然盘根错节。董卓作为西凉军阀,以武力强行闯入洛阳,强行废立皇帝,是将献帝置于自己的绝对军事控制之下。他挟持的不是一个“合法”即位的皇帝,而是一个在他武力威慑下,刚刚登基、根基未稳的傀儡。更关键的是,董卓挟持献帝,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掠夺”和“控制”的行为,是为了稳固自己即将到手的权力,顺便搜刮钱财。他并未试图去“安抚”或“拉拢”朝中士人,反而多有杀戮,彻底将自己置于正统汉室的对立面。

曹操: 曹操迎接献帝,发生在董卓被杀之后,李傕郭汜之乱造成的更大混乱之中。此时的洛阳已成废墟,献帝被流离失所。曹操的到来,可以说是在“救驾”,虽然其中也夹杂着他自己的政治算计。他将献帝带到许都,并非强行掳掠,而是以一种“保护”和“尊重”的姿态出现。他尊重了献帝作为“天子”的身份,并未像董卓那样随意废立。曹操的“挟持”更多的是一种“借势”,他需要一个合法的天子作为政治旗帜,来号令天下,平定四方。他是在利用天子的权威来增强自己政治上的正统性和号召力。

二、 政治策略与手段的差异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

董卓: 董卓的策略简单粗暴,基本是“武力至上”的逻辑。他用兵屠城,残暴统治,激起了天下人的共愤。他对士大夫阶层多加猜忌打压,将原本可以争取的支持者推向了敌人。例如,他把吕布当成打手,却被吕布反杀。他焚烧洛阳,迁都长安,更是将汉室的象征意义和士人心中的“洛阳情结”一同摧毁。他的统治手段,就是在刀尖上跳舞,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变成敌人,最终自己也成了众矢之的。

曹操: 曹操的策略则要高明得多,也复杂得多。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核心,但更注重“德”。 曹操虽然挟持了献帝,但他并没有像董卓那样肆意妄为。他尊献帝为“君”,自己在朝廷中担任丞相,但名义上是为汉室效力。他下诏讨伐,是以天子的名义。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反而让他有了更大的政治操作空间。
拉拢士人,收揽人心。 曹操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推行“唯才是举”,打破门阀制度,吸引了大量有才能但出身不高的人才,也争取了部分不满旧朝的士人。他善于利用朝廷的资源,发布“求贤令”,对反对他的人也未必赶尽杀绝,而是采取分化拉拢的策略。
军事与政治相结合。 曹操的军事实力很强,但他也明白光靠武力无法长久。他用军事上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用政治上的手段来支持军事行动。例如,他虽然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但之后依然在北方处理政务,稳定后方。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实际操作。 虽然这话是后世对他的评价,但他的行为也确实体现了这种实用主义。他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不符合传统道德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往往是为了更大的政治目标,并且他会尽量用一种“合理化”的方式来包装。

三、 自身条件与能力

董卓: 董卓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他有勇有谋,但政治头脑相对简单。他擅长打仗,但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他的野心非常明显,就是想取代汉朝,自己称帝。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这种野心,也无法收服人心。

曹操: 曹操同样是杰出的军事家,但他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能审时度势,懂得进退,能够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他有远见,有谋略,能够看清大势,并为之制定长远计划。他的用人哲学,以及对社会矛盾的理解,都远超董卓。

四、 时代背景与客观条件

董卓时期: 汉朝虽然衰败,但士人心中的汉室正统观念依然存在。董卓这种公然的残暴行为,是对这种观念的直接挑战,自然会招致强烈的反对。
曹操时期: 经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折腾,天下已经乱到了极点,百姓对汉室的失望感也在加剧。这种混乱的局面,反而为曹操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人们渴望一个能够带来稳定和秩序的领导者,即便这个领导者并非纯粹的汉室忠臣。曹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种真空,他所代表的秩序和稳定,对许多人来说具有吸引力。

五、 最终走向的根本原因:建立秩序还是破坏秩序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董卓: 董卓在很多层面上,是“破坏者”。他破坏了汉朝的权威,破坏了洛阳的都城,破坏了士大夫对朝廷的信任。他虽然试图建立自己的统治,但他的方式是建立在破坏之上,所以根基不稳,也无法长久。
曹操: 曹操虽然挟持天子,但他的根本目标是“重建秩序”。他虽然有自己的政治野心,但他的许多行为,例如屯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都是在为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做准备。他是在旧的秩序崩溃后,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更有效率的统治体系。他利用汉室的象征,是为了让这个新秩序看起来更具合法性,也更容易被接受。

总结来说,董卓的结局是咎由自取,他的粗暴、残暴和政治幼稚,让他成为了公敌,最终被内部的背叛所杀。而曹操则凭借其政治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高明的政治手腕以及对人心的洞察,成功地在乱世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为后来的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他懂得如何利用“天子”这面旗帜,但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实力和手段,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并逐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合法性。

所以,挟天子,董卓是“挾”,是赤裸裸的控制;曹操是“借”,是巧妙的利用。一个是毁灭,一个是建设。结局自然大相径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确定董太师那一波操作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我怎么感觉他是在过把瘾就死?

董卓,其人乃是西凉军阀而已。论身份、地位明显不入士人之眼,根本算不上层人物。其进京本是奉大将军之命而来,只不过大将军在诛杀宦官时出了意外,让董卓的人马趁机捡漏控制了东汉中央。

士族对这一西凉军阀本身毫无好感,然后董卓又在朝廷倒行逆施,废立皇帝,奸淫公主,胡作非为。士族本是读书人出身,起码基本的人臣之道还是懂的,可以说士族是一个有信仰,有底线的群体。

董太师这一土匪式地执政风格与学阀士族的价值观相差太远,士族跟他没有合作基础。

user avatar

蔡文姬的《悲愤诗》节选:“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董卓打仗的方式,是胡人的方式。农民和士大夫都很难接受。

user avatar

其实一句话,面对的难度不同从而角色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董卓挑战的是完整的汉朝朝廷,他作为边地武人没有朝望,在中央毫无根基可言,即便以武力掌控皇权,他的班子也无法融入汉朝政权的运行,最多是执掌军队。出身不给力,本身也不招人待见,加上暴力夺权,没有几个人是真心支持他。

这种情况下董卓还搞废立,倒行逆施,本性毕露,已经是人神共愤,他的结局有多惨?但凡他提拔的人,大都反他,阴他,可以说是汉朝公敌,人人喊打。

董卓的角色是秩序破坏者,他挑战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所以受到的反噬最大。

曹操挑战的是流浪的汉朝朝廷,朝廷有名无实,有上顿没下顿,全靠救济苟延残喘。同样以武力控制汉朝,曹操这入手难度简直不要太低。他本身的名望权谋与麾下的人望质量皆远超董承、杨奉、韩暹这些人,兼提供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正是流浪朝廷所亟需。

他只是借着汉朝的名,把自己的权力升格成假借天子之命,本质上还是自己的班底在运作。其他割据势力本就是要扫荡的目标,有了汉朝天子这层皮,则事半功倍。当然不是说汉朝内部对此没有抵抗,只不过曹操接手时就牢牢掌控着军政,对方面临的难度根本远超曹操。

曹操的角色是秩序“拯救者”,他挑战的是一个虚有其表,奄奄一息的空壳流浪政府,所以受到的反噬相对小得多,收益多于反噬。

固然董卓与曹操的才具相差是原因之一,但也不能忽视董卓集团和曹操集团根本差异。曹操集团可以称之为政治集团,而董卓却是军事集团甚至只是军队。把朝政放在它手里会捏坏,却难掌握控制;含在口中可咬碎,却难消化吸收。

一般的武力挟持天子,董卓、董承、杨奉、韩暹这些人的能力、资源、权谋、人望、班底都不如曹操。更何况董卓和曹操介入的时机与局势有天壤之别,本身就是BUG难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和曹操的结局为何天差地别?这绝非偶然,而是二人在策略、手段、政治嗅觉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差异所致。要细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剖析。一、 挟持的“天子”与“挟持”的性质不同首先,他们挟持的“天子”虽同为汉献帝,但当时的具体情境和献帝本人的地位,以及朝廷内部的权力结构,是不同的。.............
  • 回答
    郭德纲与赵本山的徒弟群体在忠诚度和流动性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人所处的行业环境、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以及时代背景的不同。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的差异1. 德云社的“松散型”组织模式 师徒关系的灵活性:郭德纲的德云社以“相声世家”的传统为基础,强调师徒之间的个人.............
  • 回答
    华妃和张贵妃,同是《甄嬛传》和《梦华录》中极尽荣宠的骄纵宠妃,却在观众缘上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被骂得体无完肤,另一个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这其中的缘由,绝非偶然,而是角色塑造、剧情安排、演员演绎以及观众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妃:集美貌、权势与恶毒于一身的悲剧反派先说说华妃。在《甄嬛传》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人民的名义》和《扫黑风暴》这两部优秀国产反腐扫黑题材剧集的核心人物命运和叙事手法。侯亮平(《人民的名义》)和江阳(《扫黑风暴》)都是怀揣正义感、试图揭露黑暗的检察官,但他们的经历和遇到的阻力却截然不同。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 人物设定、时代背景、剧情设计、现实映射 等多个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中国人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你说的“说不出的奇怪感觉”,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很多亚洲人普遍的认知框架里,日本人的面部特征确实存在一些与我们熟悉的特征相比,显得比较独特的点。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更具体地描绘出这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怎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日本和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战后处理战争罪责的态度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德国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彻底的反省,而日本则显得“死不道歉”,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德国:被强制的悔罪与深植的民族反思要理解德国的彻底反省,我们必须从战后的起点说起。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后对德日两国处理方式的深刻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国防建设。说起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战后初期:对德国的严厉管制与对日本的不同策略二战结束后,作为轴心国主要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战胜国的严厉处置。然而,它们的命运轨迹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仁王》系列和《只狼》在“受苦”这个标签上是打了个平手,都是那种不把你虐个千百遍就不罢休的游戏。但论整体热度,很多人会觉得《只狼》好像更胜一筹。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说《只狼》的独特性和记忆点太强了。 独特的战斗系统: 《只狼》最最最吸引人的地方.............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了一个不少人都会好奇的点:《鹿鼎记》里韦小宝三妻四妾,好不热闹,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在电视上播,而且还是多个版本;而《庆余年》虽然也提到了北齐皇帝战豆豆的特殊情况(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夫多妻,更接近于一种特殊的权力结构下的婚姻安排),但相对来说,关于男主角范闲后宫的部分,就.............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同属日耳曼人族裔建立的西欧诸国,语言却呈现出如此多样的面貌,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事儿。这背后牵扯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民族迁徙、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语言本身的自然演化规律。咱们不妨从头细说。一、 日耳曼民族的“根”与“散”首先得明白,“日耳曼人”这个概念,它本身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国.............
  • 回答
    江浙沪“包邮圈”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经济上的捆绑和区域认同感。但如果你细究起来,会发现这个圈子内部的“小九九”和“矛盾”也是相当精彩,颇有一种“一家人”过日子,有时温馨有时却也免不了拌嘴打架的感觉。你观察到的“江苏省内互撕,上海撕所有外省,浙江围观撕”这个现象,其实挺形象地抓住了几个核心的地域性格.............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议题,那就是“元朝和清朝是否算作中国历史朝代”的争论。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这两朝产生质疑,甚至不予承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以及历史叙事的建构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努力让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到位!确实,同样是顶尖的超级富豪,托尼·史塔克(钢铁侠)和布鲁斯·韦恩(蝙蝠侠)在装备上的差距,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不仅仅是“有钱”和“更有钱”的问题,背后牵扯到他们各自的背景、能力、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所处的“技术环境”。首先,得从他们的“制造能力”说起。 托尼·史塔克:天才工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运动训练和生理构造的很多方面,绝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觉得既然都是练举重,为什么男女运动员的体型差别这么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生理差异。1. 激素水平: 男性: 男运动员体内的睾酮水平远高于女性。睾酮是合成肌肉.............
  • 回答
    区分中国和印度在“开放性”上的差异,尤其是从封建时期对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开放”本身也是个多维度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思想文化层面:对外部思想的吸纳与融合 中国:主动的“拿来主义”.............
  • 回答
    “同是德意志民族,为什么奥地利打不过普鲁士?”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政治格局、军事实力、经济基础、外交策略等诸多因素。简单来说,尽管奥地利在民族文化和历史渊源上与德意志民族紧密相连,但它最终未能统一德意志并被普鲁士取代,其根本原因在于普鲁士在多个关键领域超越了奥地利,并.............
  • 回答
    同一篇论文,在仅仅五个月的时间里,查重率从16.8%上升到19.4%,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我们需要从论文本身的性质、查重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关注论文本身可能发生的变化。虽然你提到是“同一篇论文”,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微小的修.............
  • 回答
    要论证青雉“直接秒杀”萨龙的说法是否成立,并且要详细解释其中缘由,还得从漫画中的具体情节和角色的实力定位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漫画原著的阿拉巴斯坦篇中,青雉并没有“直接秒杀”萨龙。 青雉在阿拉巴斯坦的出现,是为了捕捉并制裁正在逃窜的尼古·罗宾。他在沙漠中遇到了正在与索隆交战的萨龙,并与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仿佛总有一些“默契”或者“信号”能让他们迅速辨认出彼此。但实际上,这并非某种超能力,也不是真的“一眼”就能百分之百确定,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经验、社会文化以及微妙观察的判断过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这并非一个绝对的、一.............
  • 回答
    波兰立陶宛联邦与奥斯曼帝国都曾是宗教宽容的典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生活在那里的犹太群体都怀有同样的怀念之情,或者有着相同的历史走向。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对波兰立陶宛的怀念,以及塞法迪犹太人最终建立以色列,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这其中的具体缘由。关于阿什肯纳兹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