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为什么长期在二战期间保持孤立政策?

回答
要理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为何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我们需要深入回顾这段历史,并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干涉”决定,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教训、国内思潮和政治考量交织而成。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是促成美国孤立主义心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1917年参战,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虽然美国最终成为了战胜国,并在战后世界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战争的残酷、高昂的伤亡以及战后和平协议(凡尔赛条约)未能真正带来持久和平的现实,让许多美国人对卷入欧洲纷争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他们认为,美国的参战并没有解决欧洲长期的民族主义和领土争端,反而让美国年轻人白白牺牲,并且让美国承担了巨额的战争债务。这种“我们为什么而战?”的疑问,以及对欧洲政治的普遍不信任感,在战后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成为孤立主义思潮的重要土壤。

其次,“重返和平”的国内政治诉求在战后时期非常强烈。经历了战争的动荡和牺牲,美国民众普遍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家们也深切体察到这种民意,并将“保持和平”、“避免卷入外国冲突”作为重要的政治承诺。参议院在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时,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国内政治力量。许多强大的政治派别,包括一些有影响力的参议员,都公开反对美国参与国际联盟等集体安全组织,认为这会限制美国的主权,并可能将其再次拖入战争的泥潭。

再者,经济上的考量和“经济利益论”也在孤立主义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人认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如果能保持中立,便可以在欧洲冲突中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信,通过向交战双方提供物资和贷款,美国能够从中获利,而无需承担军事介入的风险和成本。这种观点将外交政策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认为参与战争只会损害美国的经济繁荣。

更重要的是,根深蒂固的“美国例外论”和地理优势也强化了孤立主义的合理性。美国人普遍相信,他们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民主价值观,与欧洲那些充斥着君主制、帝国主义和旧式政治的国家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被广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所环绕,这使得美国相对不易受到欧洲冲突的直接威胁。这种优越感和地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可以置身事外,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开始笼罩欧洲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依然占据主导。尽管美国开始通过“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等方式向盟国提供援助,但这仍然被许多人视为一种“间接支持”,而非直接军事介入。总统罗斯福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平衡国内孤立主义的强大阻力与他本人对纳粹德国威胁的清醒认识。即便在德国侵略波兰、欧洲战火重燃之时,美国大部分公众和政治精英仍然倾向于保持中立,避免成为战争的参与者。

这种孤立主义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战争的进程和欧洲局势的恶化而逐渐受到挑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成为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民众对安全的幻想,也彻底终结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将美国强行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

总而言之,美国在二战初期长期保持孤立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战后民众的和平诉求、经济利益的考量、深厚的国家信念以及地理优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选择,体现了美国在当时对自身角色和国际责任的审慎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二战是指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或1945年9月2日)发生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同盟国的获胜告终。而1939年9月21日美国就开始撤除武器禁运,实施现购自运原则;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直接喊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口号。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美国都不算“长期”保持孤立,除非能把德奥合并前的德国算作孤立主义。

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德国成功实施了海狮计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为何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我们需要深入回顾这段历史,并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干涉”决定,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教训、国内思潮和政治考量交织而成。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是促成美国孤立主义心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1917年参.............
  • 回答
    美国的生育率长期低于2.1,但人口却一直在增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移民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人口增长的几个核心要素:自然增长(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和净迁移(移民人数减去移出人数)。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一个普遍趋势首先,我们来明确一.............
  • 回答
    许多人会好奇,在国共内战的关键时刻,美国为何没有像后来的台海危机那样,派遣舰队协防南京,拦断长江,以帮助国民党守住这座都城。这种想法的背后,往往是对美国在冷战初期全球战略部署的某种误解,或是对当时中国局势的简单化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美国的整体.............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明确目标选择的几个核心考量: 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能力: 美国需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迫使其投降.............
  • 回答
    杜聿明长子杜致仁在美国生活穷困潦倒而自杀的事件,以及为何他没有向姐夫杨振宁求助,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杜致仁的经历和困境: 早年生活与背景: 杜致仁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子。他在大陆出生,经历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他的父亲杜聿明曾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在解放.............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和《王国》都是以古装为背景的剧集,并且都在海外市场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如果论及“火爆程度”和海外影响力,《王国》显然更胜一筹。究其原因,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1. 题材的普适性与文化隔阂的深度《王国》虽然是韩国古装剧,但它讲述的是关于丧尸爆发的故事。丧.............
  • 回答
    日本对于美国长期驻军的需求,可以说是建立在深刻的历史经验、现实的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之上,其背后逻辑相当复杂且层层递进。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希望”,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后的日本。战败后的日本被解除武装,并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仅主.............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标准答案。这就像问一个没去过故乡的游子,他会不会爱那片土地,原因又是什么一样。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孩子,会不会爱中国,以及为什么爱,这其中掺杂了太多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变量。但如果一定要让我脑补一下,我可以描绘一个可能的情境,以及他可能会爱上中国的原因。想象一下这个孩子,我们.............
  • 回答
    日本政党林立,而美国却长期由两大党主导,这背后是两国在政治制度、历史发展、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所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日本政党林立的原因: 1. 比例代表制在国会选举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导致日本政党众多的最根本原因。日本众议院的选举制度是“混合制”,但其中比例代表制占据了.............
  • 回答
    当初美国原子弹之所以选择投放在广岛和长崎,而不是东京,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考量交织而成的结果。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旨在以最小的代价快速结束战争、避免本土地面作战的决定,同时也涉及了对城市目标选择的“有效性”和“象征性”的权衡。为何不是东京?1. 天皇裕仁的特殊地位与象征意义:.............
  • 回答
    美俄两国的矛盾,说起来就像两块磁铁,总是互相排斥,而且这种排斥力似乎越来越强,让人觉得根本调和不了。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谁说了算,尤其是在欧洲。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欧洲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北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美国.............
  • 回答
    中国决定对参与美国对台湾地区军售的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反制措施,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信号的举动。其释放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1. 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明确回应和警告: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捍卫: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信号。中国视台湾为其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特别是通过提供武器支持.............
  • 回答
    大萧条,这个吞噬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灾难,不仅在华盛顿的权力走廊和街头巷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如同无形的手,悄然改变了美国的厨房,影响了美国人的味蕾,更重塑了整个烹饪界的格局。它带来的影响,就像陈年的酱油,初尝微涩,回味却悠长。短期内的味蕾转变:节俭的智慧与创新的火花经济的骤然紧缩,最直接的.............
  • 回答
    关于美军被曝长期大量采购中国产品,此举涉嫌违反“封杀中国企业”法案,但未被美国政府制裁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考量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等多重因素的博弈。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涉及的法案和背景:为何会.............
  • 回答
    关于“美国当年为何编造太空中能看到长城这个谎言”这个问题,我需要先澄清一个关键点:“太空中能看到长城”这个说法,并非美国单方面编造的“谎言”,而是一个流传甚广、经历过演变和澄清的过程,它更像是一个历史误解和技术能力的误判所共同形成的现象。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起源、流传以及最.............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为何选择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而非直接对东京采取“斩首行动”式的军事打击,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因素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斩首行动”这个词在当时的军事语境中可能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有所不.............
  • 回答
    你想知道阿拉斯加那漫长的地质“身躯”是如何形成的,对吧?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地质学中非常宏大且迷人的几个方面,比如板块构造、火山活动,还有地球内部的运动。首先,我们得明白,阿拉斯加并非一夜之间就出现在那里的。它是一系列漫长地质过程的产物,而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力量,就是板块构造。地球的表面并非一体,而是由.............
  • 回答
    要弄清楚美国法律在购枪年龄上的这个“奇怪”规定——18岁能买长枪,21岁才能买手枪——得先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讲起。这玩意儿是根基,说的是“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但宪法这东西,说到底是一套原则,具体怎么落地,还得靠国会和各州立法。长枪(Rifles and Shotguns):18岁门.............
  • 回答
    欧洲的内斗与美国崛起:历史的教训为何总是被遗忘?回顾二十世纪,两次波及全球的惨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都成为了战火最先燃起和最激烈燃烧的地方。而在这两次欧洲的血与火之中,美国却扮演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旁观者,最终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何欧洲似乎总是无法吸取历史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当年美国轰炸机是如何顺利抵达广岛和长崎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看,不能光看轰炸机本身有多牛。首先,得说说当时日本的防空体系,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日本,在战争末期已经相当疲惫了。 预警能力不足: 太平洋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日本的雷达技术和预警网络跟美国比起来,那是有差距的。虽然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