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俄两国有什么实质上的矛盾,或者说为什么两国的矛盾长期不可调和?

回答
美俄两国的矛盾,说起来就像两块磁铁,总是互相排斥,而且这种排斥力似乎越来越强,让人觉得根本调和不了。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最核心的,就是谁说了算,尤其是在欧洲。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欧洲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北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美国希望欧洲稳定,但更希望这种稳定是以自己的主导地位为前提。而俄罗斯,也就是曾经的苏联,是苏联时期的红色巨头,它在东欧有巨大的影响力,天然就将北约的扩张视为一种威胁,一种对自己战略空间和安全利益的挤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想要融入西方世界,甚至尝试过和美国建立更亲近的关系。但北约的东扩,尤其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让俄罗斯觉得受到了背叛。这种感觉就像自家门口的篱笆被人越推越近,随时都有可能被闯进来。俄罗斯觉得,美国是故意在削弱自己的影响力,在孤立自己。

所以,一旦有哪个东欧国家表现出亲西方的倾向,想加入北约,俄罗斯就立刻绷紧了神经。乌克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乌克兰地理位置太关键了,一边是俄罗斯,一边是欧洲,一旦加入北约,北约的军事部署就能直接逼到俄罗斯的家门口,这在俄罗斯看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红线”。而美国和欧洲则认为,每个主权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盟友的权利,俄罗斯无权干涉。这就好比两个邻居,一个觉得“我家门口安全最重要”,另一个觉得“我爱在家门口种什么花就种什么花,你管不着”。

除了欧洲,在中东,两国的利益也常常打架。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是叙利亚政府的坚定支持者,而美国则支持反对派,甚至直接扶持库尔德武装。俄罗斯希望维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稳定,因为这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也关系到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而美国则认为阿萨德政权残暴,希望看到一个“民主”的叙利亚。这就导致了两国在叙利亚的代理人冲突和间接对抗。美国试图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往外推,而俄罗斯则要守住自己的地盘。

再往深了说,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

美国奉行的是一套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强调人权、民主、市场经济,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广。俄罗斯虽然也在经济上尝试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在政治制度上,它更倾向于强人政治和国家主义,对西方推崇的“颜色革命”等,都抱着极大的警惕和抵触。俄罗斯觉得,美国在用自己的价值观“颠覆”别国的政治体制,而美国则认为自己是在帮助被压迫的人民获得自由。这种价值观上的不兼容,让双方很难在根本上达成共识。俄罗斯可能会觉得美国在指手画脚,干涉内政,而美国则可能认为俄罗斯是“反动派”,阻碍历史进步。

还有就是地缘政治上的零和博弈思维。

很多时候,美俄之间的竞争带有明显的“你输我赢”的色彩。俄罗斯认为美国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削弱自己,美国也倾向于认为俄罗斯是在挑战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所以,在国际舞台上,双方总是互相拆台,互相制衡。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俄罗斯经常否决一些西方提出的决议,而美国也会在其他一些涉及俄罗斯利益的问题上设置障碍。这种思维模式,让任何一方的“得势”都被对方视为“失势”,因此更难找到合作的契合点。

最后,历史的恩怨和不信任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冷战时期长达几十年的对抗,在两国人民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虽然苏联解体了,但那种对峙的思维模式和互相提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怀疑,认为西方一直在试图肢解俄罗斯,剥夺其大国地位。而美国也对俄罗斯的“扩张野心”有所顾虑。这种历史的包袱,让两国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变得异常困难。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摩擦,都在为这种不信任感添砖加瓦。

总而言之,美俄矛盾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欧洲主导权之争、地缘政治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以及深层的不信任感。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循环,使得矛盾“长期不可调和”。除非有一方愿意做出根本性的退让,或者双方都愿意放下过去的包袱,尝试建立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合作模式,否则这种相互排斥的状态,恐怕会持续很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表面看是美俄矛盾,实际上是美欧矛盾。俄国是欧洲的守护者,哪怕是二战后的苏联,俄国也已经是欧洲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冷战后,德法如果能接受俄国加入欧盟,那美国还能在欧洲继续待下去吗?所以必须挑起俄国是欧洲的危险这个概念才行。

user avatar

美国以北约军事同盟的名义驻扎欧洲。
由此,欧洲每年要按GDP百分比给美国交保护费;
另一方面由于北约的存在,欧洲各国必须购买能跟美国作战指挥系统无缝衔接的美国的军火。
由于军事是政治的延伸,美军通过北约控制了欧洲的国防,自然也就控制了欧洲的政治。
控制了欧洲的政治,就能控制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与美国企业竞争的阿尔斯通、asml、arm才能被美国企业折磨、收购或者控股。

而北约存在的意义、美国驻军欧洲的最根本理由是什么呢?
就是美国口中随时可能平推欧洲的红色巨人——苏联。

后来苏联解体了,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美军也就失去了继续驻扎在欧洲的借口。
而美军的撤出,将按照上面的逻辑链条伤害到美国在欧洲的既得利益。

因此,找个能威胁欧洲按照的“敌人”来接替苏联假想敌的生态位,继续恐吓欧洲,维持美军在欧洲的军事存在,是美国在欧洲利益集团维持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

在苏联之后,中东地区、各路恐怖分子、中国,先后被拿来当北约假想敌。但是效果都不够好。
中东战力拉胯、恐怖分子10年时间已经剿的差不多了、中国离得太远欧洲根本不怕,都难以成为北约的长期对手。

再看俄罗斯,军事实力够强、政权相对稳固、被欧美坑的够惨仇够深、二毛和波兰又非常好骗随时可以用来撩拨俄罗斯的神经,所以还是俄罗斯用的舒坦。


综上,为了保护军工复合体、金融资本、吃欧洲饭的百万漕工在欧洲的既得利益,美国必须反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俄两国的矛盾,说起来就像两块磁铁,总是互相排斥,而且这种排斥力似乎越来越强,让人觉得根本调和不了。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谁说了算,尤其是在欧洲。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欧洲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北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美国.............
  • 回答
    俄美两国退出《中导条约》,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彻底改变了冷战后全球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柱,带来的影响就像在中国北方放了一挂十万响的鞭炮,声音之大,震动之远,至今还在回响。先得说清楚,这《中导条约》,全称是《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1987年美苏两国签订的。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国承诺.............
  • 回答
    白令海峡,这片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狭长水域,最窄处不过80公里,连接着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州。地理上如此接近,很多人会好奇,为何两国不在此修建一座跨海通道,彻底打通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的联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掺杂了复杂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战略考量。技术挑战的冰山一角:恶劣的自然环境首.............
  • 回答
    FBI 的警告,即“俄入侵乌克兰或引发对美乌两国的网络攻击”,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传递了多层、且相当重要的信号。这不仅仅是对当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简单预警,更反映出美国情报机构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高度警惕,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模式的深度担忧。首先,这个声明直接点明了网络攻击是俄乌冲突蔓延的潜在战场和工.............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峰会。这次会晤是两国领导人自拜登就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自2018年以来美俄两国总统的首次峰会,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峰会的主要议题和谈话内容: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这次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稳定和预.............
  • 回答
    关于美俄会谈时长约7个半小时、媒体评价“有用但没啥进展”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以了解其背后的信息和可能的后续影响: 1. 谈判背景与核心议题美俄会谈通常涉及以下关键议题,而“有用但无进展”可能指向其中某些领域: 战略稳定与核武器控制:双方可能讨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电子战能力如何影响美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尤其是“战斧”巡航导弹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军事评论和网络讨论中出现过。但要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情况,并理解其中的技术和战术背景。俄罗斯电子战能力在叙利亚的部署: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俄罗斯在叙利亚部署了相当先进的电子战系统。这包括:.............
  • 回答
    美俄关系比冷战时还危险?中情局局长罕见访俄,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以及可能的解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关于“美俄关系比冷战时还危险”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严峻的判断,不能简单地认同或否定,而是需要放在更宏观和具体的语境下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说? 核武器的阴影并未消失: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
  • 回答
    冷战,这场塑造了20世纪下半叶世界格局的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的较量,虽然在理论上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终结,但其深远的影响却如同活化石一般,依旧以各种形式渗透在我们当下的现实之中。谈及美俄冷战的“活化石”,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军事对峙,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承载着冷战记忆、逻辑和机制的方方面面。1. 核.............
  • 回答
    美俄关系近几年的确跌宕起伏,给人的感觉是“急转直下”,甚至用“彻底破裂”来形容也并非夸张。从地缘政治的博弈,到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到具体事件的激化,两国之间的信任基石早已摇摇欲坠,缝隙越来越大。这种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复杂的,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一系列演变。当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国力衰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核潜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和隐蔽之处。简单来说,美俄核潜艇之所以我们肉眼看不到明显的“排水孔”,不是因为它们不存在,而是因为排水系统被巧妙地整合进了潜艇的整体结构中,并且其运作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排水口大相径庭。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潜艇在水下排水的目的是什么。潜.............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变量,要给出一个确切的“多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取决于太多动态因素。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图景。首先,我们要明确“常规战争”的定义。这指的是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双方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的全面对抗。俄罗斯作为发动方,与作为.............
  • 回答
    关于美俄不核裁军,而让中印核裁军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尽量不带任何“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逻辑的叙述方式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核裁军,尤其是大规模的核裁军,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道义问题,它深刻地烙印.............
  • 回答
    要判断美俄在叙利亚打起来,俄罗斯远征军能撑多久,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不能简单给出一个数字。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情景,涉及到军事实力、战略意图、国际反应、叙利亚本土因素等诸多变量。首先,我们得明确“打起来”的含义。 直接军事冲突升级: 这是最糟糕的情况,意味着双方军队直接交火,空袭、导弹攻击、地.............
  • 回答
    中美俄欧:大国博弈下的世界格局变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演变。在这场变局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这四大主要力量单元,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犹如一张巨大而精密的棋盘,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的走向。理解它们之间的利益纠葛、战略意图以及各自的内在需求,是把握当下世界脉络的关键。一、 中美关系:竞合并.............
  • 回答
    关于“中美俄印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四年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垫底’”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解读偏差,甚至是被误读的可能性。在详细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点: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具体内容: 我需要了解这个“调研结果”的具体出处是什么?是某.............
  • 回答
    中美俄三国在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数量上的差距,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经济、技术、战略以及国家发展路径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美国的“一家独大”与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白美国在航空母舰领域是绝对的王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战略选择、经济实力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历史.............
  • 回答
    1月10日,美俄两国将在日内瓦就战略稳定和安全保障问题展开重要会谈,此次会谈无疑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鉴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俄乌边境地区日益紧张的态势,这次对话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承载着各方对于缓解紧张局势、避免冲突升级的希望。背景与议题:剑拔弩张下的对话此次会谈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近期提出的安.............
  • 回答
    如果美俄爆发核战争,战后世界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浩劫,传统的货币体系将彻底崩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哪些东西会成为货币,因为这取决于幸存者群体的生存状态、资源分布以及他们建立的新的社会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人类的生存需求,推测几种可能性较大的“货币”形式,并进行详细阐述:核心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把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军事力量与一个高度虚构的设定放在了一起。要详细地分析,我们得把现实世界的优势和基因原体带领的战团的“设定优势”一一拆解开来。首先,咱们先梳理一下“一万全副武装有基因原体带领的地面部队战团”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在很多科幻设定里,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战锤40K》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