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很少有元朝的电视剧?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放眼我们看过的那些古装剧,宋朝、唐朝、明朝、清朝,乃至更早的春秋战国,都有不少作品轮番轰炸我们的屏幕。但要找一部能真正让人记住的、以元朝为背景的精良电视剧,似乎就像大海捞针。这背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而且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来掰扯。

一、 历史叙事的敏感性与复杂性:

你想啊,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本身就触及了民族融合、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等一系列敏感话题。

民族矛盾的描摹:元朝时期,汉族等中原民族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这在当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划分上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也就是所谓“四等人制”。怎么样去呈现这种民族间的权力差异和潜在的冲突,既要符合史实,又要避免过度煽情或引发不必要的民族对立情绪,这度确实很难把握。编剧和导演要考虑的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雷。
汉文化与蒙古文化的碰撞: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蒙古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反之亦然。但这种融合的过程并非总是和谐的,其中夹杂着文化的适应、冲突甚至排斥。如果剧本想深入挖掘,需要对这两种文化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并能艺术化地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有难度。
历史评价的分歧:对于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不同历史学派和角度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些观点认为它是个外来王朝,对汉族文化造成了冲击;有些则强调它统一中国、促进了东西方交流的积极作用。这种评价上的不确定性,也让创作者在构建故事时,面对一个不够“清晰”的历史坐标。

二、 视觉呈现的挑战与成本:

要还原一个异域王朝的独特风貌,尤其是一个与我们当下主流审美差异较大的朝代,这在视觉上是要下大功夫的。

服饰与妆容:蒙古族的服饰、发饰与汉族传统服饰差异很大。要设计出既有历史依据又不失美感、符合电视剧观众审美的造型,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创意。同样,化妆风格也需要特别考究。
建筑与场景:元朝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在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的宫殿、城池有所不同。要搭建出符合那个时代的宏伟场景,无论是宫殿、草原帐篷,还是当时的城市风貌,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精细的制作。而且,很多我们熟悉的古代建筑群,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留存,要找能拍出元朝感觉的古代遗迹并不容易,更多时候需要新建。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元朝是骑兵的天下,弓马骑射是其军事特色。如何真实地展现大规模的骑兵作战,需要专业的马匹驯养、骑手训练,以及大量的群众演员和复杂的拍摄调度。这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成本都很高。

三、 叙事角度和观众接受度:

从哪个角度去讲元朝的故事,以及观众是否买账,也是个关键。

故事题材的选择:我们习惯了看帝王将相、宫廷权谋、才子佳人。元朝的历史题材里,虽然也有丰富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故事,但要找到一个既能引起大众共鸣,又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切入点,并不容易。是讲成吉思汗的扩张史?忽必烈建立元朝?还是南宋末年的抵抗?或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每一个方向都有其吸引力和局限性。
历史剧的“黄金时代”偏差: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古装剧制作更倾向于聚焦那些“黄金时代”,比如唐朝的开放包容,宋朝的文化繁荣,明清的宫廷内斗。这些时期本身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作为素材,更容易被改编和演绎,观众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商业考量:说到底,电视剧制作是商业行为。在市场回报的考量下,制片方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观众基础更广泛的题材。如果观众对某个时期的历史题材兴趣不高,或者觉得它“不好拍”,那么自然愿意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就会减少。

四、 缺乏深入人心的人物IP和故事:

和一些朝代相比,元朝虽然有诸如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等叱咤风云的人物,但相比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或者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康熙、乾隆等,他们的故事和形象在民间文化、文学作品中的普及度可能稍显逊色。这意味着创作者在选择元朝作为背景时,需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线和人物群像,这难度系数不小。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元朝的电视剧。 确实数量不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能真正被大众记住的就更少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涉及元朝历史的武侠剧(比如一些金庸武侠改编会有元朝的背景),或者一些以点带面的群像剧,但很难说有专门以元朝盛衰为主线,制作精良、口碑爆棚的剧集。

总而言之,中国电视剧市场上元朝题材的稀少,是历史本身的复杂性、视觉呈现的难度、叙事角度的选择以及市场商业考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拍”,而是要拍好,需要的准备、投入和风险都比其他朝代要高出不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拍出来的画风可能大部分中国观众比较难啃吧。

男配斡勒忽讷吾惕泰出爱上了女主孛儿只斤忽嘟噜答迷失,但是孛儿只斤忽嘟噜答迷失却喜欢男主色目人巴尔术阿而龌得斤,但是女主妹妹孛儿只斤糊都迭迷失也喜欢男主巴尔术阿而龌的斤,于是跟男配斡勒忽讷吾惕泰出合作拆散巴而术阿尔龌忒得斤和孛儿只斤忽嘟噜答迷失,然后巴而术阿而忒得斤和孛儿只斤忽嘟噜答迷失突破了孛儿只斤糊都迭迷失和斡勒忽讷吾惕泰出的阻挠,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还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贴得不剌脱脱海答迷失阿尔龌得斤,大名很长,我不想再念一遍。

user avatar

有关部门自作聪明的“维护民族团结”导致雷区太多,我亲耳听过元史专家朱耀庭先生吐槽做电视剧《成吉思汗》,对,朱耀庭先生就是这电视剧的历史顾问。

比如把成吉思汗他爹也速该抢媳妇这事儿美化成见义勇为救了别人媳妇,然后别人媳妇以身相许。问题是抢媳妇这事儿在蒙古族传统上属于胜者为王的问题,不算啥道德上的大问题,结果有关部门就是让你改。

还有蒙古西征那几集国内不让播,结果真正西征打过去的那一路国家引进的时候倒是放了。

user avatar

徐达、常遇春攻打大都前,元廷主动北撤了。

要么是元朝官方自己不记载,要么是记录被带走,或销毁。

所以保留下来的元朝记录不多、不全。

编剧也不好编。

话说回来,皇帝住帐篷,就跟卡大佐睡联合国草坪一样。有甚么意思?

再说,团结大于天。投资拍片犯不着冒风险。

user avatar

帖木儿对帖睦尔说铁穆尔杀了帖木尔,吓哭了脱脱铁睦尔,知道这件事的还有伯颜,伯颜和伯颜,他们分别告诉了孛儿只斤帖睦尔,妥欢铁木耳和伯颜帖木尔……

user avatar

这玩意真不好写。禁忌太多。

1、首先是认同问题。元朝不认为是正统的华夏文明,他跟大清还很不同,清朝差不多是全面汉化的,元朝只是部分的汉化。

2、元朝的世界性。蒙元本身有很强的世界性特点,蒙古、图伯特、唐兀、色目诸地的文化,蒙古以落后的文化征服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成吉思汗的军旗高高飘扬,他的子孙长鞭所指,一切尽灭。但是由于落后的文化,导致蒙元本身被各种先进文化征服。

3、蒙元帝国崛起与扩张过程中,都不是用汉语交流,当时的蒙古还没有文字,是成吉思汗那个时候才开始有他们自己的文字。他们当时的思想观念,人名、地名很难让普通观众记住。古怪的名字,另类的思考方式,拍成电视剧,使得它很难流行起来。

4、蒙元帝国是一部不断扩张,征服和杀戮的历史,很多拍起来不符合当今主流的价值观;如果忠实的展现出来,也会被说成太血腥,或者丑化蒙古族。对于我国来说它里面还涉及到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等敏感的宗教问题。当然里面也有佛教与道教,这两个教还好。

5、蒙元的文学作品相对比较少,元曲虽然很有名,但是反应的事大多跟蒙元的主体民族无关。

6、我国拍过蒙元相关的电视剧那就是《成吉思汗》,这是一个共同交集,毕竟教员定调了,铁木真是一代天骄!


user avatar

五代十国的电视剧,看过的举手

user avatar

我是觉得很可惜,大家一想到争议就不敢去创作…

其实所谓“争议”还有一个名字:“戏剧冲突”。真正有才能的创作者,应该“好乱乐祸”,听到有争议的题目就像小狗狗闻到肉一样兴奋,因为争议越大的历史,越是戏剧冲突的富矿。

user avatar

因为大元very very有意思,超出深受传统汉族中心主义史观的现代中国人的想象,严格来说元朝的开端是忽必烈,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并不能等同于大元大蒙古国,元朝是个缝合怪,是草原究极怪物也可蒙古兀鲁思与汉地政治结合的产物,既有中国属性又有大蒙古国属性,典型的多元化大帝国,迥异于中国传统王朝,肯定不能只用单一史观去理解帝国的运转模式,举个例子,大家上过学都知道元朝行省制,试问又有多少人知道宗王出镇?从漠北到云南甚至江南啊

皇帝无常朝,拥有两个同等地位的首都,天文科技领先世界,饮食文化大革命,另修运河沟渠,宗教自由,无文字狱,海外贸易高度发展,元曲的兴盛,社学制度、买扑制度等等

除非这个团队可以找来大批科班出身的学者、导演,不然只能拍出来史上最不符合史实的电视剧,另外,想了解元朝史不止要看传统汉文史料(元史),还要看四大汗国修的史书哦,一个多元帝国散发出很多个面,只看一部分有失偏颇

再说了,大元也确实是乱哄哄的,忽必烈像个饕餮一样贪得无厌,特么的周边国家能打的都打了,这谁敢拍?他死之后更难了,皇帝换得那叫一个勤

user avatar

客观来说元朝的方方面面都突破了一般历史爱好者对古代社会的认知。

这就导致如果你呈现真实的大元风貌,观众无法理解。而不真实的话,又何必冒这个风险呢?

举个例子,你见过哪个热衷于宫斗剧的导演,试过拍宫里人均发“皇后”头衔,恨不得同时搞七八九十个皇后的后宫题材?

别人后宫的终点,只不过是我大元的起点。

至于皇帝无常朝,看心情选时间地点(包括澡堂)办御前会议;太子、公主名号滥发;到处外国人和异教徒,什么景教徒去修孔庙,回回去修伏羲庙;教皇还送来一匹法国马;金帐汗国在山西河北湖南都有可以征收赋税的份地;末代皇帝听说朱元璋要打来想跑去济州岛;省级封疆大吏被假扮钦差的骗子团灭……一个个的比起前一个来,那魔幻的都不算事。

user avatar

因为缺少一个“锚”,也就是观众缺乏一个了解历史的切入点。

全世界所有的历史剧都要面临这么一个风险:就是观众的历史水平不能高估,除了少数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根本搞不清谁是谁。中国搞不清唐朝和明朝哪个在前面的人大有人在,能够说出几个主要朝代的代表人物的更是少见。如果在某个场景下出场的人物观众一个都不认识,那很可能看两集都搞不懂人物关系,继续看下去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剧里边必须要有那种人人皆知的名人,其他人物都是围绕着这个名人发生关系的。

我国近几十年影视剧开端发展,特别是通俗古装片,是从港台剧的引进开始的。港台拍历史剧十之八九都是清宫剧,出场人物最多的就是乾隆、慈禧、外加康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港台那个文化氛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保留了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思想因素的。而近代民族主义革命,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排满。港台武侠文化的流行,更是让武侠剧和“反清复明”之类的政治元素娱乐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港台观众的观影习惯。

所以,港台地区在没有实力、也没有格局拍历史正剧的情况下,拍一些浸透着民族主义元素,加上武侠文化的古装剧就成了主流。在港台把清廷设为大反派几乎和大陆把日本鬼子设定为大反派一样,是十分稳妥没有任何争议的事。清后期的故事,一般是江湖人士如何打败洋人武士,或者如何投身革命党;清前期的故事,就是如何反清复明。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个这类形象,什么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之类(居然全是李连杰演的)。本来清廷是十足的反派,可作为剧中的终极大boss,统治时间最长的乾隆、慈禧、康熙反而成了最经常出镜的角色。

流量就是金钱。既然乾隆、慈禧、康熙这几个大反派经常出镜,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混个脸熟,后来的影视剧也就逐渐试图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立体”到后来,就是会越来越像一个好人。典型的如乾隆,《书剑恩仇录》里是典型的反派;到了《戏说乾隆》就是有情有义的好人;到了《还珠格格》那就是一个慈爱的大家长了。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正是港台古装剧厚积薄发的时候。在很短时间内港台古装、武侠剧就占领了大陆市场。大陆观众最熟悉的古代历史人物,依然是乾隆、慈禧、康熙。大凡一部新的影视剧上映,观众首先寻找的就是这几个人。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找到乾隆之后,观众才能搞清楚,哦,这个是乾隆的妃子、这个是乾隆的太监、这个是乾隆的宠臣……乾隆就像一个钉子,和珅、纪晓岚、刘罗锅虽然戏份比他多,但都是挂在这个钉子上的,没有这个钉子,观众就搞不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有一段时间“辫子戏”特别多,皇汉网友觉得是有“满遗”渗透,其实真实情况是观众就认识那几个人,贸然去拍别人肯定扑街。你的剧里没个乾隆,观众还真不买账。而这一切的原因,往上追溯根源,还是因为港台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因素。So……皇汉网友有什么好抱怨的?

回到本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元朝缺乏乾隆这样的挂钩,这样的“锚”,这样的大IP。现在我们一说乾隆就立刻可以想起和珅,我要提一下成吉思汗、忽必烈,有谁可以立刻想到配套角色?郭靖吗?打造一个ip可不容易,投资人也要考虑风险。

其实这种流量理论在现实中是挺常见的。就拿知乎来说,此前若干年,黑穆斯林都是主流吧?可黑着黑着,反而科普了穆斯林历史。现在知乎网友有几个不知道买买提二世的?有几个不知道苏莱曼大帝的?大部分都知道阿克巴大帝吧?你能说这不是流量,不是IP吗?事实上相关影视剧在知乎上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了。相比之下,国力强的多的英法历史,知乎上有几个知道的?亨利八世、路易十四够有名了吧?知乎上的讨论热度还不如买买提二世。

user avatar

马可波罗似乎国内拍过...

尺度太难把握了, 有个儿童杂志某次登了一篇"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小故事, 结果下一期登了致歉声明.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是官方不好定义蒙古人对于当时中国的关系。

你说他们是中国人,可是你北面可是有个蒙古国呢

你说他们不是中国人,但现在的中国有蒙古人,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国家政策。

所以,等到蒙古成了中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电视剧必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到了那个时候,文天祥必定因为抗拒民族团结而被广电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user avatar

有吧,《朱元璋》的前一半拍的都是元朝。

user avatar

少吗?

《倚天屠龙记》翻拍了多少次了?

你不要告诉我,那个时候不是元朝。

user avatar

电视剧《朱元璋》有一些情节,有一些元朝统治者蒙古人商讨策略的桥段,看着蒙古人穿着大皮袄在哪里叽里呱啦的感觉有点懵逼。

user avatar

大众文学熟知的市井八卦小说,

也就《金海陵纵欲亡身》这一篇了吧。

如果按历史来,

光是数十上百个Timur,Тимур,牛肉帖木儿,

都能把观众给整疯掉。

太考验编剧、导演的功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