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理解“读政治、哲学类的书,要尽量读经典,原著”这句话?

回答
好的,咱们就好好聊聊,为啥读政治、哲学这类书,最好还是啃那些经典、原著,而不是那些介绍、解读类的东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儿可多着呢。

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和哲学这俩学科,跟咱们学个数学公式、背个历史年代可不一样。它们研究的是人是什么、社会怎么运作、我们该如何生活、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没人能给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一点点逼近这些问题的真相。

所以,“读经典、原著”这事儿,就好像你去学一项手艺,比如雕刻。你当然可以看别人雕刻的教程视频,学学大概步骤,但如果想真正掌握这门手艺,你还得亲手摸摸工具,感受一下木头的纹理,尝试一下不同刀法的力度,甚至要亲自去模仿大师的作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为什么是“经典”?

“经典”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一本政治哲学著作能成为经典,不是靠包装、不是靠营销,而是因为它的思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持续地被人们引用、讨论、挑战、发展。

想想那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亚斯托德、马基雅维利、卢梭、康德、马克思、哈耶克、福柯……他们的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具有原创性、深刻性,并且触及到了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议题。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经典作品往往是思想家穷尽一生心血的结晶,里面蕴含着复杂的论证、严密的逻辑和对现实深刻的洞察。它们不像一些解读类的书籍那样,只是挑选出一些观点,然后进行简单的梳理。经典原著会带你进入一个完整且自洽的思想体系,让你看到一个思想是如何从根基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思想的原创性和生命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阐述某个问题。这些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不断激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理论。如果你只看别人对这些思想的解读,你就等于隔了一层,你可能只看到了别人认为重要的部分,而忽略了那些可能更具启发性、更具颠覆性的地方。
与时代的对话: 经典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还在于它们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是能够与后世的时代进行对话。它们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原著,你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是如何回应那个时代的挑战的,然后你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理解我们当下的世界。

为什么是“原著”?

“原著”就更直观了。这是作者最直接、最原始的表达。

避免信息失真和误读: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很重要的消息,要通过好几个人传话。传到最后,可能意思就变味了,甚至完全错了。解读类的书籍,虽然作者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他们首先是“人”,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偏见和局限性。他们选择引用哪些段落,如何解释,都可能带有他们个人的色彩。而阅读原著,你就直接听到了那个最真实的声音,你可以自己判断,自己理解。
体会作者的思考过程: 原著不仅仅是结论,更是思考的过程。你会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提出问题,如何构建论证,如何回应反驳的。这种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而很多解读类的书籍,为了追求简洁明了,可能会跳过一些中间环节,或者只呈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这样你就失去了理解思想是如何产生的机会。
掌握核心概念和术语的原始语境: 政治和哲学领域有很多专门的术语,这些术语的含义往往非常精确,而且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有细微的差别。原著能让你在最恰当的语境下理解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如果只看解读,你可能会被误导,用错了概念,从而导致整个理解出现偏差。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经典原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你需要主动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去辨析他的论证是否严谨,去评价他的观点是否可取。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果你总是习惯于别人给你喂食,你很难真正成长。

为什么是“尽量”?

当然,“尽量”二字也很重要。因为读经典原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解门槛高: 很多经典作品是用当时人们习惯的语言写成的,可能存在一些晦涩的表达方式、复杂的句式,甚至是已经过时的历史背景知识。这都需要读者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克服。
需要时间积累: 要完全理解一本厚重的经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阅读、思考、查阅资料。这对于时间有限的人来说,确实有挑战。

所以,“尽量”的意思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原著。如果你实在觉得某个原著太难啃了,或者需要先对某个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选择一本评价好、质量高的解读类书籍作为入门,也是可以的。但切记,这只能是“入门”,不能是“终点”。读完解读,一定要回到原著,去验证,去深化,去形成自己的判断。

总结一下,读政治哲学类书籍,要尽量读经典、原著,就是为了让你:

1. 接触到最纯粹、最原始的思想火花,而不是经过他人“二次加工”后的“二手货”。
2. 理解思想的深度、广度和生命力,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和结论。
3. 掌握核心概念的原始语境和精确含义,避免被误导。
4. 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论证过程,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就像学习音乐,你得听贝多芬的原版交响乐,才能感受到他的磅礴大气和情感张力,而不是只听别人改编的流行曲。同样,在政治哲学领域,只有走进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世界”,你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伟大之处,也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篇的分析性答案没意义。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说这个话的主体向听这话的主体在“政治、哲学”这个规范体系中传递这样的信息:“你见识浅薄 知识面窄 知识理解不深 你还要再学习一个好听懂我的话 我比你牛 你这弱鸡 不配跟我聊天” 诸如此类。

至于这句话的语义,各词项的指称,谁管它是什么。

为什么?

试想想平时认真的时候谁会说这么“假大空”的话?都是指名道姓到具体的谁谁谁的几几年的某某文献,其中几几章几几段几几节几几个字要读。怎么可能说一句:“你去看经典吧。”

总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基本等于 “呵呵”。

user avatar

毛泽东:

繁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好好聊聊,为啥读政治、哲学这类书,最好还是啃那些经典、原著,而不是那些介绍、解读类的东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儿可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和哲学这俩学科,跟咱们学个数学公式、背个历史年代可不一样。它们研究的是人是什么、社会怎么运作、我们该如何生活、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政治秩序的起源》这本书里对中国那段关于“战争创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的描述,试着用一种比较接地气,也尽量不那么“教科书”的方式来解读。首先,这本书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他写这本书主要就是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家发展得那么好,社会稳定,制度健全,而有些国家就一直在乱七八糟里打转。他把历.............
  • 回答
    .......
  • 回答
    曹则贤教授提出的“年轻人要多读些读不懂的书”这一观点,本质上是一种对阅读方法论的深刻洞察。他并非鼓励盲目地去读“难懂”的书,而是强调通过阅读那些需要深度思考、逻辑推导或跨学科知识的书籍,来培养年轻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观点的内涵与实践方法: 一、理解“读不懂的书.............
  • 回答
    光学工程,北理与成电,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同学头疼的选择题。要我说,这两所学校在光学工程领域都挺牛的,但风格和侧重点上还是能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北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那种“底蕴深厚、家底够硬”的实力派。作为一所以国防特色闻名的高校,.............
  • 回答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台词“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蕴含着多重历史、社会和人性的隐喻,需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理解: 1. 历史背景与时代困境 饥荒与阶级压迫: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原因是日军侵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官僚主义,以及自然条件的恶化。地主阶级在.............
  • 回答
    近年来,“厌男”“恐男”现象在部分网络空间中逐渐显现,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心理、性别关系和文化变迁。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会结构与性别权力的深层矛盾1. 传统父权制残余与现代性别平等诉求的冲突 尽管现代社会普遍倡导性别平等,但许多地区的传统性别角色(如男性主导经济、女性承.............
  • 回答
    “过早拿到高薪是在害自己”这个观点乍一听可能有些反常识,毕竟很多人都将高薪视为成功的标志和终极目标。然而,深入分析,这个观点背后蕴含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拔苗助长,根基不牢: 技能与经验的匹配度不足: 高薪通常是市场对一个人技能、经验、能力和价值的回报。如果一个人.............
  • 回答
    雷军的这句话“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是极其精辟且富有洞察力的,它直击了很多个人和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容易犯的误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深入分析其中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核心概念拆解: 战术上的勤奋 (Tactical Diligence): 指的是在执行具体、可操作的任.............
  • 回答
    “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这句话,初听起来可能有些反直觉,毕竟我们通常认为利润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从更深层次的经营和生存角度来看,这句话蕴含着至关重要的商业智慧。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何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一、 定义与区别:利润 vs. 现金流在深入理解之前,我们先明确这.............
  • 回答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一次电信号的生成与传递之旅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是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等可兴奋细胞膜上发生的短暂的、快速的电信号,它是信息传递和细胞功能执行的基础。要深入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我们需要从细胞膜的结构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入手,一步步解析这个电信号的生成过程。 一、 .............
  • 回答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这句歌词出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经典曲目《女儿情》。这句歌词之所以如此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心理描写,以及一段动人的故事背景。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故事背景与情感的铺垫 故事背景: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混乱度”以及为什么“熵”能够有效地表示它。 什么是混乱度?“混乱度”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陌生,它通常意味着一种无序、杂乱、不可预测的状态。比如一个堆满了各种物品的房间,或者一场没有明确规则的争斗,都可以被认为是“混乱的”。在物理学和信息科学中,“混乱度”是一个更精确的.............
  • 回答
    这句看似简洁却又掷地有声的话,细细品味,道出了人作为一种生物,其生存的根本逻辑。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哲理,而是扎根于我们最原始的冲动与最复杂的社会属性之间的精妙平衡。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失去人性,失去很多”。“人性”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了人类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特质。最核.............
  • 回答
    这事儿吧,其实挺有意思的,好多人可能觉得是男生不愿意,或者觉得是女生小题大做。但实际情况,我觉得没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看这“大庭广众之下”是哪种场合。要是那种特别正式的场合,比如同学聚会,领导也在,那男生可能就有点顾虑。他会想,这一下系鞋带,是不是显得太亲密了?会不会让.............
  • 回答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并非简单的军事策略,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尤其是在面对困境、挑战和复杂局面时。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其含义和精髓: 核心含义拆解: 1. 结硬寨 (Jiē yìng zhài) “构建坚固的营垒,稳固根基”“结硬寨”的核心是“稳固、基础、防御、耐心”.............
  • 回答
    在知乎上,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用户在平台上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但同时又选择关闭自己的评论区,或者对评论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限制。这种现象乍一看似乎自相矛盾,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核心矛盾点:首先要明确,这里存在一个表面的矛盾: 提倡言论自由: 这意味着支持他人表.............
  • 回答
    这句话说得挺有意思的,它揭示了一个衡量一个人智慧高低的相当深刻的角度。我试着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希望能让你觉得有那么点意思。核心点:容纳“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且“无碍于处世”。这可不是说让你见一个爱一个,或者左右摇摆不定,而是说,在看待问题时,你有没有能力跳出自己固有的那个“小圈圈”,去理解、甚至.............
  • 回答
    “宗教让一部分人团结起来,但把人类从根本上分裂了”这句话,触及了宗教在人类社会中作用的两面性。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宗教的团结效应和分裂效应是如何同时产生并作用的。第一部分:宗教如何让一部分人团结起来宗教的力量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共享的叙事、价值体系、仪式和身份认同。这些元素能够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
  • 回答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的“太上畏道”并非直接出现在书中一个独立章节或明确定义。然而,通过孙思邈的思想体系、医学理论以及他所推崇的“道”的内涵,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他所表达的“太上畏道”的精神实质。要理解“太上畏道”,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何为“道”?——孙思邈心中的至高无上在孙思邈的语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