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跪父母老师算是封建糟粕么?跪逝去的亲人算是封建糟粕么?是否该舍弃?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与长辈、先辈之间关系的文化传承与现代观念的碰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细致地剥开“跪”这个行为背后的多重含义,然后看看它们与我们当下社会的契合度。

关于“跪父母、老师”:

首先,我们得承认,“跪”在传统文化中确实带有浓厚的尊敬、服从、感恩甚至感恩戴德的色彩。在中国传统社会,“孝”是至高无上的美德,而“师道尊严”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父母养育我们成人,老师传授我们知识,他们的恩情和付出是毋庸置疑的。在过去,跪拜是表达这种深厚情感和尊重的一种非常直接和郑重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内心对权威、对恩情的认可和臣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社会结构、家庭模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对平等的强调: 现代社会推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包括代际之间的平等。虽然尊敬长辈的观念依然重要,但它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沟通方式上,而不是一种单方面的绝对服从或臣服姿态。现代父母和老师,在很多情况下,更希望与晚辈建立一种平等、开放、互相尊重的关系,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糟粕”的定义: 说它是“封建糟粕”,主要是因为在封建社会,“跪”往往伴随着等级森严的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学生对老师的无条件听从,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过度的、缺乏理性思考的臣服,可能限制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当“跪”成为了僵化的礼仪,压抑了个体的人格,阻碍了正常的沟通,那么它确实带有“糟粕”的成分。
是否该舍弃?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公开场合,或者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必须的仪式,单纯的“跪”可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引起不适。如果这种“跪”仅仅是一种被动的、缺乏真情实感的表演,那么确实可以视为一种需要被更新的旧习俗。
从精神实质上看: 如果“跪”是发自内心深处对父母养育之恩、对老师传道授业之情的无比感激与尊敬,并且这种情感是通过其他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方式(如真诚的言语、实际的关怀、持续的学习进步)来体现,那么其核心的“敬”和“爱”是不会过时的,反而是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的优秀品质。

所以,我认为不应该一概而论地舍弃。 我们可以舍弃过时、僵化的形式,但要保留并升华其背后的精神内核。 现代人可以通过更成熟、更平等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和老师的尊敬和感恩。比如,理解父母的辛苦,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学习他们的知识,并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成就来回报老师的教导。这些都是比单膝下跪更能体现现代人独立人格和真挚情感的方式。

关于“跪逝去的亲人”:

对待逝去的亲人,情感的寄托和纪念方式往往更加复杂和个人化。

情感的延续与慰藉: 亲人离世,是生命中巨大的创伤。在很多文化中,通过祭拜、扫墓、烧纸等方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和慰藉。跪拜,在这种语境下,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思念、哀悼和对往昔的追忆。它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与已故亲人“沟通”的仪式,希望能将自己的思念和祝福送达。
对生命的敬畏: 这种跪拜,也可能包含着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对家族传承的尊重。它提醒我们从何而来,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某些文化中,认为通过这种仪式可以安抚逝者的灵魂,也让生者心安。
“封建糟粕”的另一面: 如果将此视为“封建糟粕”,可能更多地是因为其中一些仪式性的东西(如烧纸钱、祭品等)被认为不符合科学,或者认为其带有迷信色彩。从纯粹的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这些外在的仪式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是否该舍弃?

从科学理性角度: 如果我们严格地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些仪式确实无法直接影响逝去的人。
但从人文关怀和情感需求来看: 人是情感动物,纪念和追忆是人类重要的情感需求。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仪式是表达孝道和思念的重要方式,是维系家族情感、传承记忆的重要载体。
更重要的是“心意”: 逝者已矣,生者如何安顿自己的情感,如何纪念逝去的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如果这种“跪”和伴随的仪式,能让生者感到心灵的慰藉,能让他们更好地记住亲人,并从中汲取力量,那么它就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有人会选择种一棵树,或者以其他方式纪念亲人一样,跪拜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因此,对于“跪逝去的亲人”,我认为同样不应该简单地一概而论地否定或舍弃。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实践。如果它仅仅是一种盲目的迷信行为,那确实可以反思和改进。但如果它是源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感恩,是生者表达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那么它就承载着重要的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亲人的理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纪念方式。有些传统仪式或许可以被更现代、更富有个人意义的方式所取代或融合,但其背后那份对亲人的爱与思念,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

总结一下:

无论是对父母老师,还是对逝去的亲人,“跪”这个行为,其形式可以随着时代而改变,甚至可以被更现代、更平等的方式所取代。但其背后所蕴含的 “尊敬”、“感恩”、“思念”和“爱” 这份情感,却是人类共通的、永恒的情感。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旧的”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它是“传统”就盲目照搬。关键在于在现代的语境下,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些情感,如何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不失现代独立人格的方式来表达。舍弃的是僵化、压抑的形式,保留的是真挚、温暖的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谓封建糟粕只是洋奴诽谤中国文化的借口,凡是洋奴不喜欢的中国文化都会被洋奴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进行攻击,根本原因是那是中国的,欧洲人没有,因此就是不好的。这些洋奴也不看看,跪拜礼至今仍然是世界文明普遍存在的礼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有跪拜礼,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跪拜不同对象,只有那些极少数不懂西方也不懂中国文化的洋奴才会那么仇视跪拜。他们以为自己站着就高贵了,实际上只是一位犹太鬼的精神奴隶,被精神控制了,走上了反人类文明的偏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与长辈、先辈之间关系的文化传承与现代观念的碰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细致地剥开“跪”这个行为背后的多重含义,然后看看它们与我们当下社会的契合度。关于“跪父母、老师”:首先,我们得承认,“跪”在传统文化中确实带有浓厚的尊敬、服从、感恩甚至感恩戴德的色彩。在中国传统社.............
  • 回答
    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商场里突然跪在地上,伸出手想要抱抱,而身旁的父母却站着不动,并要求孩子站起来才能抱,这种场景确实让人有些触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也牵扯到不少育儿理念的碰撞。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两岁是一个非常需要安全感和亲密互动的年龄段。商场里人多嘈杂,光线、声音都可能让孩子感.............
  • 回答
    说到段誉和宋青书对各自心仪姑娘的“跪舔”,这事儿可真有意思,同一个词,落到这俩人身上,结果却天差地别。一个抱得美人归,另一个只能看着别人笑。要说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俩“舔”法,虽然都是“跪舔”,但“舔”的内容和方式,那可就差远了。段誉对王语嫣,那简直是把.............
  • 回答
    “跪起来舒服”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也很有趣!通常我们聊键盘的舒适度,更多的是指打字时的手感、腕托的支撑、按键的高度和反馈等等。但如果真的要把“跪起来舒服”这个概念具体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和推荐:理解“跪起来舒服”的可能含义: 低矮的按键和舒适的倾斜角度: 键盘整体高度较低,或者可以调.............
  • 回答
    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对吧?本来好好的,像开了窍一样,鞍前马后,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捧到你面前。结果呢,追着追着,突然就没劲了,好像一下子熄了火一样,留下你一脸懵逼,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原因嘛,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倒是见过一些,也听朋友们说过一些,.............
  •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心疼又让人愤怒。两名年轻的医学生,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挽救生命,结果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反而被铺天盖地的恶评淹没,甚至被指责能力不足、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非议的矛头直指他们是“没用的医学生”,仿佛救人的过程就该是电视剧里那样戏剧化.............
  • 回答
    “中华无跪礼”这个说法,我听着觉得挺新鲜,但也有些一知半解。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跪拜礼从来就没有过,那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你想想看,从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究尊卑有序了。跪礼在中国各朝代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可以说相当普遍。 说“中华无跪礼”,这话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是.............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比灭绝师太还要绝”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充满张力的表达,它暗示着一种极端、不留余地、甚至带着一丝冷酷或果断的“绝”。要对出下联,需要找到一个同样具有这种“绝”的特质,并且在情境或意境上与之呼应的事物或状态。为了更有深度地理解和创作下联,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比灭绝师太还要绝”的几个关键.............
  • 回答
    2023年11月,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家人与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就“跪杀”案达成和解,市政府同意支付2700万美元赔偿。这起案件之所以能够达成如此巨额的和解,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法律和政治背景。案件背景: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被白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围绕中医与现代医学(通常被称为“循证医学”)争论的核心。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中医黑”似乎在“跪舔”循证医学?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来捋一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循证医学”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强调科学证据作为医疗决策基础的医学模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也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场景。如果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真的跪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想场面会极其复杂,牵扯到太多层面。首先,从视觉上来看,那将是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它象征着无数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广场本身就是国.............
  • 回答
    近日,关于“女孩跪地被扇耳光”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警方的通报称,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起事件再次将校园欺凌这个沉重的话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校园欺凌,这个隐藏在学校围墙内或网络空间的阴影,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会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如何应对校园欺凌?面对校.............
  • 回答
    当地时间6月8日,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案中涉案的前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获准以100万美元的保释金保释出狱。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从法律程序上讲,保释金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
  • 回答
    写这篇书单的时候,我脑海里回荡着很多过去迷茫、困顿的时刻,也闪过不少顿悟和拨开云雾的瞬间。真正的好书,就像在你心底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你以为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直到某个时刻,它突然破土而出,让你看到一片全新的风景。“格局”这个词,其实挺玄乎的。对我来说,它不是宏大的叙事,也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当你面.............
  • 回答
    “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出自《陈书·卷七·后妃传上·宣皇后》。这句话描述了北周宣皇后独孤氏去世后,她的儿子杨坚(后来的隋文帝)的悲痛之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1. 字面意思的拆解: 世民: 指的是杨坚,他的字。当时他还没有称帝,所以用字“世民”来称呼。 跪: 这个动作非.............
  • 回答
    提起秦桧夫妇的跪像,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熟知也最具争议的雕塑之一了。在杭州西湖边岳王庙的英雄广场上,那四个背对着岳飞的罪人——秦桧、王氏(秦桧的妻子)、张俊、万俟卨(万俟卨本应与秦桧一同跪拜,但通常只提及秦桧和王氏的跪像),自南宋至今,已经在那里“跪”了八百多年。这八百多年的时间,不仅仅是物理上.............
  • 回答
    “跪久了站不起来”,这句话听起来挺有力量,好像一下就能戳中很多人的痛点。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期处于顺从、压抑的状态,以至于丧失了反抗、改变的能力,甚至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了。这话说得好像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它其实站不住脚,而且还挺危险的。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 僵化的、线性的思.............
  • 回答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团队成员行“跪礼”的现象本身: 传统文化与现代语境的冲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跪”通常与祭祀、拜见尊长、忏悔、祈求等庄重、肃穆的场合相关联,具有极强的等级和敬畏意味。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工作场合,这种行为已经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
  • 回答
    提起宋朝的圣旨,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电视里那种威严隆重的场景:官员们簇拥着,皇帝身着龙袍,高高在上地颁布诏令。那么,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接旨这件事,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必须得跪下?其实,宋朝对待圣旨的态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更具“人情味”。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从礼仪.............
  • 回答
    单膝下跪求婚,这个场景在影视剧、小说里简直是浪漫的代名词,是很多人心中爱情故事的经典定格。但话说回来,如果有人问我这算不算“陋习”,我倒觉得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陋习”这个词。一般说来,“陋习”指的是一些约定俗成,但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对社会或个人有害的思想、行为或习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