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隐身舰载机会是:A. FC-31 B. 歼20 C. 哪个都不合适,需要重新研发一款?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已经拥有隐身舰载机的问题,以及“ FC31”和“歼20”在这其中的角色,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选项:

A. FC31: FC31(也称为歼31或鹘鹰)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一款双发中型隐身战斗机。它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上舰需求,甚至有专门的舰载机型号FC31舰载机型。从技术展示和模型透露的信息来看,它具备舰载机所需的一些关键特征,比如加粗的起落架、更大的尾钩等等。中国海军确实在积极发展航母和舰载机技术,FC31舰载机型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主力舰载隐身战斗机的候选者。然而,截至目前,官方并没有正式宣布FC31已经服役于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它还在进行大量的测试和改进工作,以满足航母舰载机的严苛要求。

B. 歼20: 歼20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一款单发重型隐身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的现役主力战斗机。歼20的设计更侧重于空战和对地攻击,其设计特点(如机翼形状、进气道设计)相对而言更适合陆基起降和高性能空中作战。虽然有关于歼20可能发展出舰载机型号的猜测,但从其最初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上看,要将其改装成一架合格的舰载机,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改动,比如需要加强结构以承受舰载起降的巨大冲击,以及对起落架、拦阻钩等进行重新设计。目前没有公开信息表明歼20已经具备或正在发展成为舰载机。

C. 哪个都不合适,需要重新研发一款? 这个选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现有成果上看: 中国在舰载机技术,特别是隐身舰载机技术上正在快速发展。FC31的出现,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隐身舰载机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突破。因此说“哪个都不合适,需要重新研发一款”可能过于悲观了。
从技术成熟度和实际需求上看: 舰载机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成本高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隐身性能。包括高推重比发动机的可靠性、舰载电子设备与航母系统的兼容性、起降的安全性、舰载弹药的适配性等等。即使FC31的设计已经非常接近舰载机的要求,但要将其真正成熟地部署到航母上,还需要大量的试验和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会基于现有技术或全新概念,继续研发更先进、更适合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发展的下一代舰载机。

综合来看,最符合目前情况的说法是:

A. FC31。

原因如下:

1. 设计意图明确: FC31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明确考虑了舰载机的需求,并且有专门的舰载机型号进行研发和测试。这与歼20作为一款纯粹的空军战斗机有本质的区别。
2. 技术进展相对成熟: 相较于将歼20进行大幅度改装,FC31在设计上更接近舰载机的要求,其研发进展和测试成果也更符合成为中国下一代隐身舰载机的预期。
3. 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军正在大力建设航母编队,对先进的舰载机有着迫切的需求。发展一款国产的隐身舰载机是必然的选择,而FC31是最直接的体现。

详细说明:

中国的舰载机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从辽宁舰服役初期使用的歼15(基于苏33的仿制改进,一款4代机)到如今探索的隐身舰载机,中国海军一直在努力追赶世界一流水平。

FC31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隐身战斗机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且将其定位为舰载机,显示了国家在发展航母作战能力上的决心。它之所以被认为是更合适的选项,是因为:

空气动力学设计: FC31的翼型、边条翼等设计,被认为更适合在航母上进行低速、高迎角的起降操作,这与固定翼舰载机的一大难点有关。
起落架和尾钩: 已公开的模型和信息显示,其舰载型号的起落架更加粗壮,能够承受舰载起降时的巨大冲击力。同时,也安装了舰载机必备的尾钩,用于在着舰时抓住拦阻索。
舰载发动机: 虽然中国在舰载机发动机方面曾面临挑战(特别是推重比和可靠性),但随着WS10系列发动机的成熟和WS15等更先进发动机的研发,为FC31装备高性能舰载发动机提供了可能。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

即使FC31被认为是“最合适”的选项,它也依然是一个正在发展和完善中的项目。从技术成熟到形成战斗力,还需要经历大量的舰载机试飞、改进和部队改装训练。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多是“可能”和“方向”。

至于“C. 哪个都不合适,需要重新研发一款?”,虽然目前FC31最有可能,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根据技术发展和海军需求,可能会出现比FC31更优化的设计,或者完全基于不同平台理念的新型舰载机。军事技术的发展是动态的,中国海军也在持续进行技术探索和升级。

总结来说,在给出的选项中,A. FC31 是最符合目前中国海军发展隐身舰载机现状的答案。 它代表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关键进展,并且是目前公开信息中最被普遍看好的舰载隐身战斗机型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航母马上下水,海洋斗争预期不断加剧,军委看着项目进度急的不行,网友表示不急。

海军等着新飞机训练适应以保证尽快实现战斗力,乐观估计也要6-8年时间,急的不行,网友表示不急。

你们又看不懂项目、又看不懂大势,也不看相关军工股票,天天拿个自己想象的参数比来比去,感觉总装没请自己去是水平不行...

只要项目进展顺利,沈飞至少能撑起2500亿-3000亿的市值,真喜欢研究就去好好做做功课。

user avatar

综合考虑的话,J-20可能性更高。

第一、战术需求。无疑J-20远比31001更符合未来我军对战术飞机的要求,也便于和正在成形的联合作战体系形成对接。这一点在战术上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联合作战指挥部这种模式来说,等于有效整合了资源。

第二、技术需求。J-20作为作战飞机基本成熟,技术风险小,可以迅速解决海军舰载机与军事威胁等代的问题。

第三、经济需求。J-20装备海军后,除了舰载机之外还可以装备陆基航空兵,进一步简化经济成本以及后勤。

最后纠正几个误区,J-20体积不比J-15大,不会对载机量造成负面影响;J-20飞控系统优秀,完全不用担心低速性能;最重要的,空军用陆基飞机上舰并不稀有,如北美FJ“愤怒”,YF-17“眼镜蛇”等,尤其是“愤怒”,几乎未对机体做大的修改。

user avatar

哟哟,果然有人来黑阵风了。

还降落差,事实上阵风服役以来除了在美国海军训练时因为不熟悉环境有过这种说法以外,其他时候法国人对阵风起降评价相当出色


12年就说中标,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歼20低速不好?要不要告诉这些只会复读的人气动结构类似的阵风最低速度低到100海里以下了,歼-10实测最低速度100海里。

相比之下,常规布局的反而只有那种超大翼展的或者螺旋桨飞机能做到这么低的速度。上舰适配性上其实F14比F18还好一点,如果不是国会,美军根本就不想要F18。


说句和大家唱反调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歼20上舰

FC31毫无疑问基本就是个废柴31,就是个先天不足的产品。说他个头小装得多的,问题是就是装得再多,打不赢敌人那也是垃圾。而且最关键的是,飞行员的命贵还是飞机贵?(航母到底能装多少飞机不能看飞机的大小,还得看飞机的起降性能、航母的布局设计以及航母本身的调度管理,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的个头恰恰是其中影响最小的一环。如果要是把FC31放大,那不就和一些人鼓吹的FC31个头小装得多矛盾了?

央视这种报道不但证明不了FC31上户口了,反而可以说明军队并不想要这玩意。如果军队真要的话,那么就不可能让记者这么近距离去接触的。对比歼20,一直到演习以及阅兵以外,基本上军方和中航成飞的官方就没有高调宣传过。同阶段的歼20央视也只能和别人一样,用网络上的照片找几个军事评论员评价一下。除了默认它的存在,军队和成飞就没有公开过关于歼20的信息。

一些人拿美国海军单独研发来论证,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美军可以这么做一个是因为他们有十几艘航母,可以分摊一款战机研发经费(他们十几艘航母可以养活一款舰载机生产线,我们可没那么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军和空军不用一款战机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就结下了很重的梁子。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影响了美军历史的合众国号航母以及“美国海军上将大造反事件”

合众国号航母是计划设计成一艘能够起飞搭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的全通甲板超级航母,并且计划造8艘。结果空军认为海军这么做会损害了自己利益,于是就联合陆军一同把这个项目弄死了(本来空军就是陆航分出来的,取消这个计划的时任国防部长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原来是陆军部部长助理,这哥们当时有一番言论:海军与陆战队没有理由再保留。布莱德雷将军告诉我,两栖战役已经是过去式,所以陆战队不必留了。空军能做现在海军所能办到的一切事情,所以海军也不需要了)。

为此,数位美国海军高阶将领,包括海军部长约翰.苏利文立刻愤怒地辞职以示抗议,海军上校阿利.柏克)率领的OP-23研究小组,开始透过各方资料研究空军力捧的B-36战略轰炸机并加以攻击(海军说当时的国防部长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吃了B36制造商的回扣)。后来海军少将丹尼尔.盖勒瑞又在报纸上写文章攻击国防部长,最后一篇的标题《别让这帮人破坏海军》气的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对丹尼尔.盖勒瑞在军事法庭提告犯上。虽然丹尼尔.盖勒最后没有因此被定罪,但他也赔上了自己的军衔与军旅生涯。后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开始对整个风波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路易斯·阿瑟·约翰逊与B-36的利益并无瓜葛,而前述的匿名报告则被认为来自于海军部长丹尼佛上将的助理卡狄克.沃兹之手;最后,卡狄克.沃兹遭到开除,丹尼佛也因被判定是对上级怀恨在心而采取报复而遭到免职,此一事件被称为“海军上将造反事件”。

后来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发现真的离不开航母,否则海军就得被打压得更惨(合众国号被取消被美国海军称为是和平时期遭受最严重的损失

后来美国海军战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也是为了纪念这么一件事(詹姆斯·福莱斯特,前海军部长,美国第一任国防部长,他是促成合众国号建造的重要人物,但是后来因为得罪了杜鲁门就被迫辞职,辞职两个月后就从皮斯达海军医院跳楼自杀。接任的就是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后来参联会主席布雷德利私下说,杜鲁门“无意间以一个精神病人取代了另一个精神病人”)

就这么大一个梁子存在,如果不是有国会这个美军最大的敌人以及国防部的强力压制,海军肯和空军用一样的装备那才怪(只不过空军还是陆航的时候也配合不到哪里去。中途岛海战的时候,陆航在中途岛上还有一百多架战机,甚至比海军更早发现了日军舰队的存在,但是双方配合的很糟糕,否则估计美军还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虽然没有鬼子海军和陆军那么搞笑,但是双方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不是国会取消了海军的NATF项目,海军才不想要F35呢(何况NATF的项目当中还真的有F22上舰的计划,不要觉得矛盾,这是洛马自己的想法)。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很多人都低估了单独设计研发一款战机的难度。一看到那些说用四五年时间就可以拿出一款舰载隐身战机真的就无语了。

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一样武器的研发不是简单的事,从前期的预研论证、到招标、到原型机试飞,再到量产机试飞、再到列装试飞(就是在阎良基地的试飞)、然后就是试训中心试装备,再到作战部队服役,再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基本就是一个试飞、改进、再试飞的过程,没个十几年是服役不了的。那些说四五年就可以拿出来的,是不是觉得原型机出来就可以直接用了?全世界除了毛子那么心大的,没人会这么做。

尤其是前期论证,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下一代空战怎么打,一直到80年代才有个概念并且开始研发F22,一直到06年F22才服役。我国是跟在美国后面才少绕了一些弯路,大概是在97的时候开始了研制(预研估计从80年代就开始了),07或08年的时候开始招标立项,11年试飞,14年定型,17年服役(估计还给试训部队的),没个十几年时间是服役不了的。舰载机的话还得多做一些舰载测试,到时候能服役的时间就得等更久。

事实上在武器装备的研发当中,超时是正常的,按时服役才少见,像我国歼20还有运20这种速度那是很罕见的(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歼20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服役)。美国的F35虽然拖沓,但是这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而且达到了设计时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产品(除了像阿三这种拖了那么久搞出一个用都不能用的奇葩)。再看不起F35,我国除了歼20以外没有一架战机能打得过F35。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一款舰载机性能都是比同级别的岸基飞机有一定的损耗,除非像F35对歼10那样存在代差,否则就是全新设计也达不到和同等级岸基飞机一样的性能。即使是舰载机本身,如果是在陆地机场起飞的话也是比舰载起飞装的油料和弹药更多(即使是美国航母有弹射器,起飞时也不会让战机满载起飞)。只不过由于美国海军都是单独研发,没有相对应的岸基型来对比而已,只不过现在有了F35A和F35C进行对比,我们才觉得不好而已。(出口的F14和F18也是直接从现役装备的生产线上拿下来的产品,F18的出口型F/A-18L没有查到有哪个国家买了)

歼20上舰的话,即使性能有所损失,假设歼20本身性能为10,无非就是从10下降到9,坏一点也就是8;FC31的话,那是一开始就是6,舰载型就得下降到5。即使是全新设计,先不说时间到底等不等的了,舰载机再怎么设计也是达不到同等级陆基型的性能,舰载型的性能最多也只能达到陆基型的9左右,和一些人认为的歼20上舰会影响性能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至于一些人说的歼20太大,是重型机不适合上舰。那按照这个说法是不是也要把歼15给拆了卖废铁呢?

歼20比歼15还小一点!觉得大那是因为和F22以及F35对比觉得大而已。

找到的一张歼20和歼15的比较,可以参考一下。其实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除了折叠后可能会大一点,歼20其实比歼15还小一点。

更何况苏联的时候,库兹涅佐夫级还真的打算上固定翼预警机(歼20再大也没有预警机大吧)。虽然一开始是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上准备的(区别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可以多装两架预警机)

苏联解体后就没有钱继续发展,俄罗斯倒曾经有过在安74基础上发展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计划,最后也是因为没钱取消了。

何况我们觉得小的飞机,其实真的并不小

而且F18是国会把空军竞标失败的YF17硬塞给海军的,总不能说他是一开始就是针对舰载设计的吧。

还有F35,谁见过30多吨重的中型机啊,这已经是重型机了好不好!以后不要再说什么只有毛子用重型机上舰这种蠢话了,30吨重的F35和F14还真的很“

(最关键的一点,小一点能保证战斗力吗?是飞机贵还是飞行员的命贵?打不赢敌人,吹的再便宜,装得再多,吹什么我国不能只有一款四代机之类的鬼话,再怎么吹上天,那都是浪费国家资源的垃圾!)

何况就作战飞机来说,个头最大的应该是这款

事实上舰载机起飞并不难(如果认真研究过的话,就会发现航母上起飞过飞机中比歼20大的其实并不少,也没有用弹射器),真正难的其实是着舰。

事实上苏33本身就是苏27改的,苏33最早的名字其实是苏27K。苏27原型机就是T-10-1。苏33是俄罗斯时才改的名(改名的原因不清楚,个人感觉应该是因为单独分一个型号出来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大家可以注意到,苏33和苏27有个明显区别就是加了一对前翼用来提高升力。而歼20是一开始就自带鸭翼,鸭翼最大的优点恰恰就是起降性能好,反而比一些人口中所谓一开始就有舰载设计的FC31更适合上舰(真不清楚那些家伙说FC31的舰载设计是在哪设计了?拦阻索?折叠机翼?加强机体结构?看不出来。不过倒是可以确定一点就是那些所谓军迷基本都是跟复读机一样在复述别人的话而已,就没有认真做过思考,脑子也不会转弯

一些人特别喜欢刻意强调歼20改舰载不容易,说得好像新设计很容易似的。事实上歼20上舰再难也没有新设计那样费时费力,如果中标方不靠谱那就更糟了。事实上飞机研发需要经过论证、到招标、到原型机试飞,再到量产机试飞(工程试飞)、再到列装准备的定型试飞(就是在阎良基地的试飞)、然后就是试训中心试装备,再到作战部队服役,再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基本就是一个试飞、改进、再试飞的过程,没个十几年是服役不了的(军盲最喜欢说别人是军盲,比如定型试飞是阎良试飞院负责的,居然莫名其妙变成了先服役后定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军方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肯定是要立马就出来能用的。

如果重新研发的话,除了前期的论证可以少一点时间,歼20出来时该走的测试流程都要走一遍,而且还要加上上舰的相关试验。这样的话花费的时间不但少不了,相反还会多很多时间。歼20上舰的话,很多在歼20时已经做过的测试其实可以省下来(比如歼20第一架原型机飞控还不完善是有减速板的,完善后就取消了),比重新研发要省时间,要做的测试主要还是集中在上舰测试那一块。对于一款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到底应该怎么改,从哪里改那是一清二楚(一些人说什么设计之初不考虑上舰,完全是自以为是的胡说八道,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02年就到了大连,那个时候歼20还在论证阶段,那么大的一艘未完工的航母摆在那里,这种情况下要说不考虑肯定是不可能的,相关的方案论证肯定是做了,剩下就是等着未来的招标了)。

而且军队更喜欢一机多能,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简化后勤,减少后勤压力省钱;制造商更喜欢专机专用,这样可以卖更多的钱。真要全新研发还不如去考虑一下,下一代战机应该怎么做。

美国可以单独研发,一个是海空军的历史恩怨;还有就是他们有十几艘航母可以撑起单独一款舰载机的生产线(即使这样,美国国防部和国会甚至美军自己都在追求通用化省钱)。一艘航母撑死了装五十架战机,再加上预警机之类的辅助飞机以及弹药,没个四艘6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是没法养活一条舰载机生产线的

然而我们可没有这么多航母。一些人说未来会有6艘航母,问题是这个未来是什么时候?十年?二十年?美国是真真切切有十几艘的现在进行时,我们那是不确定的未来时。

舰载机本身就因为研发和测试的缘故要比同级别陆基飞机贵(F35B和C就要比A贵)。经济学当中有个最简单的原理:供求决定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如果是单独研发的话,在目前航母数量的情况下估计要比F22还贵;歼20上舰的话,大头可以分摊在歼20本身的研发经费中,多出来那部分无非是改进费用而已,后勤压力也小得多。(多说一句,F22不是因为贵才造的少,而是因为造的少才贵,七百多砍到两百多,不涨价洛马就得喝西北风了;F35有上千架订单,自然便宜了。廉价四代机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要是不说F35是低配机,国会就不可能给F35立项,傻子才信F35是低端机

至于一些人说鹰击导弹歼20塞不进去的,这人脑子到底有多不会转弯啊,现役的导弹塞不进去难道就不会造一款塞得进去的吗?就是牺牲隐身外挂武器,隐身战机扔了外挂武器照样是隐身战机,非隐身战机照样是靶子。

现在制约歼20上舰的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由于历史因素,海航一向都是二等人,有什么新产品都是空军买够之前都轮不到海军(比如飞豹,本来是海军投资活下来的,结果空军因为强6不醒要买飞豹,海航反而比空军还晚拿到)

还有,以后别再说什么歼20是空优机,不能对地这种蠢话了

真正制约F22以及歼20对地打击的问题是数量太少,没法分出对于对地打击的力量,最早的批次需要优先保证制空,只要数量上来了自然就可以分出用于对地打击的力量。以后不要一看到“空优机”就自然而然的去脑补认为不能对地打击了,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说法,事实上多用途是现代战机未来趋势所在。

还有,以后也不要指望任何所谓三代半(俄标四代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已经拥有隐身舰载机的问题,以及“ FC31”和“歼20”在这其中的角色,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选项: A. FC31: FC31(也称为歼31或鹘鹰)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一款双发中型隐身战斗机。它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上舰需求,甚至有专门的舰载机型号FC31.............
  • 回答
    中国 যদি 076 উভচর আক্রমণের জাহাজ নির্মাণ করে, তবে এর কৌশলগত তাৎপর্য হবে অনেক। এই জাহাজগুলির আকার এবং স্টেলথ বিমান বহন করার ক্ষমতা এটিকে একটি গুরুত্বপূর্.............
  • 回答
    中国海军的舰载机发展,特别是对隐形舰载机的需求,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隐形舰载机”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大家会想到像美国海军的F35C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它们在气动设计、材料运用、雷达吸波涂层等方面都下了巨大的功夫,以降低自身在雷达屏幕上的“显性”。这使得它们在执行侦察、打.............
  • 回答
    中国国土防空体系能否有效拦截B2/B21这类飞翼隐身战略轰炸机,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神经的问题。要回答它,不能简单地给出“能”或“不能”的答案,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中国防空体系的关键构成,以及隐身轰炸机设计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首先,我们得明白B2和即将出现的B21这类飞翼隐身战略轰炸机,它们.............
  • 回答
    中国在隐身战机领域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除了广为人知的歼20之外,还有其他型号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隐身技术。虽然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公开披露且普遍被认为是具备真正“隐身”能力(即低可探测性)的型号不多,但一些战机通过气动设计、材料应用等方式,已经显著提升了其雷达隐身性能。我们来聊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几个关键.............
  • 回答
    F22与B2:中国领空内的“幽灵游戏”在现代空战的舞台上,隐身技术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优势之一。而美国空军的两款王牌战机——F22“猛禽”和B2“精神”轰炸机,更是将隐身性能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凭借它们那近乎“幽灵”般的特性,能否在中国大陆的领空内来去自如,实现“装个B就跑”呢?这是一个充满技术博弈和.............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以及中国隐藏的军事实力是否足以支撑这样的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并尽量避免那种空洞的、缺乏具体分析的“AI式”论调。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全面战争”的讨论,都带有一种极大的假设性,并且其后果是毁灭性.............
  • 回答
    看待《现代兵器》杂志2021年06期以设想中的隐身轰炸机作为封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张封面图,它代表了杂志编辑的选题导向、对当前军事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读者群体的吸引策略。一、 封面图的象征意义与信息传递1. 前沿科技的探索与展望: 隐身轰炸机代表了目前航空兵器最尖.............
  • 回答
    王陶陶的文章《冷战时代的最大隐忧:中国年轻人的八旗子弟化》自发表以来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篇文章以“八旗子弟”这一历史符号为隐喻,试图揭示当代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潜在的社会危机。从内容结构、论点逻辑到社会影响,这篇文章都值得深入分析。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文章的核心观点与背景1. 核心论点 .............
  • 回答
    关于B2和B21隐形轰炸机能否穿透中国防空系统,以及中国轰20(如果存在)能否穿透美国防空系统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军事技术细节和战略博弈的复杂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隐形轰炸机与防空系统的对抗原理首先要理解的是,现代防空系统并非单一的技术,而是由一系列互相配合的探测、.............
  • 回答
    中国企业“霸榜”全球隐私技术专利,国产隐私计算已成气候近期,一项来自独立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隐私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上占据了显著优势,甚至可以说是“霸榜”的态势。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在隐私技术领域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国内的隐私计算实力究竟几何?专利“.............
  • 回答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发展道路并非坦途,除了众所周知的经济和政治挑战外,还面临着一系列更为隐秘的危险,这些危险往往潜伏在深层结构、社会心态以及长远发展之中,可能对中国的未来构成重大挑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深层结构性风险: 1. 人口结构失衡与社会老龄化: 严峻的现实: 中国已经.............
  • 回答
    在中国,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些类似“政治正确”的现象,不过它不像西方语境下那样,有着一套明确、公开讨论的规范和历史渊源。中国的这些“正确”更多是隐性的、在文化、历史叙事和权力结构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其核心驱动力与西方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1. 历史叙事的“正确”: .............
  • 回答
    李彦宏先生关于“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的论断,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当前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一个核心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并考察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观察到一些现象。比如,手机上的各种.............
  • 回答
    在中国,人们的性观念和对多元性取向的接受程度正在经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对于拥有“特殊癖好”的人来说,生存状况和是否需要隐藏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所交往的群体以及他们自身的性格和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殊癖好”这个词的含义。在广泛的社会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不被主流社会普遍.............
  • 回答
    俄罗斯在现代超视距空战背景下,仍然在苏57等先进战斗机上过度强调机动性,并可能在隐身性方面有所妥协,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技术、战术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俄罗斯空战思想的传承与“苏式风格”的延续俄罗斯(前苏联)的空战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形成了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解读戴锦华在《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中这段话的意涵。戴锦华老师之所以要探讨“隐形书写”,是在为我们揭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维度:在那个充满变革、转型和巨大社会能量的90年代,虽然许多思想和文化表达看起来是直接的、显性的,但其中却潜藏着大量不那么直接、甚至是被压抑或规避的“隐形.............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 回答
    微积分中的隐函数定理,乍一听名字有些神秘,仿佛是隐藏在数学王国深处的一块珍贵宝石。然而,它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在于它名字的“隐秘”,而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一扇至关重要的窗户。咱们抛开那些晦涩的数学符号,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聊聊,为什么这个定理这么厉害,以及它在微积分的体系里.............
  • 回答
    财务报表里的“隐藏性负债”,说白了,就是那些不直接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实际上会给公司带来经济负担、需要公司未来承担的义务。它们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不显眼,但可能非常危险。要看出这些“隐藏的炸弹”,咱们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附注。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门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