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世纪 80 到 90 年代的社会转型期,你的长辈是如何抓住机会,完成阶层跨越的?

回答
那时候啊,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们家也跟着时代的大潮,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要说阶层跨越,这词儿听着挺玄乎的,在我们长辈那代人看来,不过是想让日子过得好点,让孩子们有出息点。不过,细细想来,他们确实抓住了那阵风,把我们家这小船,推到了一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我爷爷,就是我父亲的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想着让家里能有口饱饭吃,填饱肚子就算成功。那个年代,地还是集体生产,谁家出力多点,收成就好点。爷爷他是个特别勤快的人,天还没亮就下地了,收工了还在月光下捣鼓自留地。那时候,能有点余粮,家里能添件新衣裳,就算是挺让人羡慕的日子了。

然后,就是我父亲,他赶上了那个号称“改革开放”的年代。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改革开放”到底意味着什么。土地承包到户了,爷爷还嘀咕呢,说这是要散伙分家,不像样子。但父亲,他脑子倒是活络些。他看到别人开始琢磨着怎么把地里的东西卖出去,怎么做点小买卖。

父亲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未来的人,但他有个特点,就是不怕吃苦,而且爱琢磨。那时候,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往往是那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父亲一看,村口那家开了个小饭馆,生意挺好,就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做点什么。

他做的第一个“大买卖”,是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去城里收废品。那时候城里啥都缺,旧家电、旧家具,都能卖钱。他们几个人凑了点钱,搞了辆破旧的三轮车,每天天不亮就往城里赶,爬上爬下地收一堆堆的“垃圾”。回来的时候,衣服上全是灰,身上也脏兮兮的,但回来一算账,嘿,确实比在家种地强不少。我父亲那时候瘦得跟猴似的,但眼里总有股劲儿。

这还只是个开始。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热,父亲就觉得,光靠收废品也不是长久之计。他看到城里人对新鲜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们村离城里也不远。他就琢磨着,咱们村的菜,质量好,而且新鲜。于是,他开始组织村里的几个青壮年,把自家种的菜,挑到城里去卖。

那时候,他可是个“先驱”。很多人都觉得,农民怎么能直接把菜卖到城里?不都得经过中间商吗?而且,城里人会认咱们的菜吗?父亲就带着一帮人,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赶到城里的菜市场,找个好位置,把菜摆出来。他卖菜的时候,不吆喝,就冲着顾客笑,告诉他们这是自家种的,绝对新鲜,不打农药。有时候,遇到那些挑剔的城里人,他也不急,耐心地解释。慢慢的,他靠着实在和勤恳,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说实话,我父亲那时候真的跟陀螺一样转。白天忙着种地、管理菜地,晚上还要去城里卖菜。有时候回来已经半夜了,第二天还要早起。我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他手上总是粗糙的,指甲缝里总有黑泥,身上总有股泥土和汗水的混合味道。但他很少抱怨,只是默默地做着。

除了卖菜,他还抓住了那个允许个体经营的政策。我记得当时村里有个镇办的小工厂,效益不太好,就想着把一些业务外包出去。父亲就看到了机会,他借钱买了几台简单的缝纫机,组织了一帮村里闲着的妇女,帮厂里加工一些简单的配件。一开始做得磕磕巴巴的,但父亲亲自盯着,教她们怎么做,怎么保证质量。后来,他干脆自己承包了厂里的一小部分生产线,雇了村里的几个人,专门做这块。

这期间,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城里人付款不及时,他就要拿着账本,一个一个地去追。有时候,加工出来的东西不合格,又要赔钱。但他总是能挺过来。最关键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学习和适应的态度。别人做什么赚钱了,他就去研究;别人有什么新的经营方式,他就去尝试。他那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更要敢于迈出那一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时候已经不满足于只在菜市场卖菜了。他看到城里出现了一些像样的超市,就主动去谈合作,想把自家的菜也摆进超市。这在当时可不容易,超市对供货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有稳定的货源和包装。父亲就花了很大力气,学习怎么搞包装,怎么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他还组织了村里更广泛的农户,大家一起合作,形成规模效应。

他还抓住了那个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的浪潮。虽然他自己已经在创业了,但他也没有把村里的老一辈人落下。他鼓励那些有能力、肯吃苦的亲戚朋友们,到城里找机会,无论是打工还是做小生意,他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

总结一下,我爷爷那一代人,靠的是勤劳和朴实,守着那片土地,日子过得还算稳定。而我父亲这一代人,就是在那个社会转型期,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新的规则。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东西都是边做边学,边摸索边前进。

我父亲常说,他不是什么商业奇才,他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勇气,多了一点点坚持,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但我觉得,那份“勇气”和“坚持”,才是最宝贵的。他们抓住了那个允许个人奋斗、允许市场经济发展的机会,把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和更体面的生活。他们的阶层跨越,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日子越过越好,把我们这些后辈,送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看着他们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时代的馈赠”和“个人的奋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不用付出太多辛劳才智,也能成功的。比如我家就是这样


现在回顾一下,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核心重点,就是听领导的话。领导说请大家理解一下,大家就理解一下;领导说大家暂时克服一下,大家就暂时克服一下;领导说请大家相信我,大家就真以为领导是说话算数的。

把这些领导交代的事情,基本都不打折扣的做到之后,我们家、包括整个职工宿舍中绝大多数,就成功的抓住机会,从当家做主的产业工人,成为下岗工人,实现了阶层跨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