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动漫产业销售额十年来首次下降?

回答
日本动漫产业销售额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这个庞大的产业,曾经以源源不断的精彩作品和强大的吸金能力闻名于世,如今却遇到了增长的瓶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十年日本动漫产业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增长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动漫不再局限于日本国内,而是成为了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从《进击的巨人》、《鬼灭之刃》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到Netflix、Crunchyroll等平台的大力推广,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海量的粉丝群体。这种全球化的扩张,自然也带来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首次下降”的出现呢?

1. 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

内容产出的“内卷”: 过去十年,日本动漫的产量可以说是相当惊人。每年都有数百部新番上映,加上剧场版、OVA等等,整个市场的内容供应量非常庞大。当内容量达到一定程度,观众的注意力就变得稀缺。想要从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具创新性、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如果优秀作品的涌现速度跟不上,或者同质化内容过多,就容易导致观众疲劳。
全球本土化内容的崛起: 过去,日漫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独树一帜的。但如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动画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例如,中国动画在技术和故事性上进步显著,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国产动画;欧美动画也有其固有的强大受众和创作实力。这些本土化内容吸引了部分原本属于日漫的受众,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2. 观众消费习惯的改变:

流媒体平台的“免费”诱惑: 虽然流媒体平台是推动动漫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但其“订阅制”和“免费观看”(有广告)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意义上的“销售额”。过去,购买DVD、BD(蓝光碟)是粉丝支持动漫的重要方式,这部分收入是实打实的“销售额”。而现在,许多观众通过流媒体平台观看,虽然为平台贡献了流量和订阅费,但这些收入并不直接体现在动漫作品本身的销售数据上。
“盗版”的隐形影响: 尽管流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捷的观看渠道,但盗版资源依然是影响正版销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版权保护相对薄弱的地区,盗版网站和资源仍然吸引着一部分观众,从而分流了本应属于正规渠道的收入。
其他娱乐方式的竞争: 观众的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除了动漫,还有游戏、短视频、直播、电影、剧集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当用户可支配的娱乐预算和时间被其他形式瓜分时,动漫的消费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3. 产业内部的挑战:

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留存: 动漫创作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的行业。从原画师、动画师到编剧、导演,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面临着人才短缺、工作条件辛苦、回报不高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新一代优秀创作者的涌现。
制作成本的上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对画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动漫的制作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在销售额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成本的上升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IP开发模式的瓶颈: 虽然“IP联动”是动漫产业的重要盈利模式,但过度依赖某些成熟IP,或者IP改编效果不佳,都可能导致收益下滑。如何有效地开发和运营IP,让其生命力持续,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足: 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观众需求时,动漫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步伐可能不够快。例如,如何更好地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如何开发新的周边产品,如何更有效地与粉丝互动,这些都需要不断探索。

4.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动漫产业的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全球经济不景气,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时,对娱乐内容的消费自然会受到影响。
日元汇率波动: 虽然日元贬值可能对出口有利,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海外粉丝购买日本周边的成本上升,间接影响销售额。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首次下降”?

首先,不应过度解读为“末日论”。 这是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正常调整。任何一个庞大的产业都会有起伏。日本动漫的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和创作底蕴依然强大。

其次,这更像是一个“转型期”的信号。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和观众需求,日本动漫产业需要进行自我革新。这可能意味着:

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独特性。 与其追求数量,不如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
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加强与流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优化IP授权,开发更多元化的周边产品和体验。
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运营。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提供更贴合当地观众的内容和服务。
关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改善创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拥抱新技术。 探索AI在内容创作、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应用,但同时也要警惕其对原创性的冲击。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审慎乐观。 日本动漫产业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找到新的增长点,它依然能够继续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次销售额的下降,或许正是它涅槃重生的契机。我们期待看到日本动漫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再次焕发活力,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动漫产业去年销售额比前一年减少1.8%,为十年来首次下降。日本共同社15日援引帝国数据库公司发布的调查结果报道,日本动漫产业2020年销售额总计2511亿日元(约合148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减少46亿日元(2.7亿元人民币)。

题目中的这个“动画(漫)产业”指的是业内狭义的动画产业,而不是整个动画市场。

我放一下2020的日本动画产业报告(京东有卖,说是2021的中文版,但我感觉那不是2021的是2020的...)。具体可以看anitama的视频[1]。左图是狭义的动画市场,即直接参与动画投资出品(投资方)和实际创作(制作方)的企业.动画公司的营收规模,即“动画业界”的数据。右图是广义的动画市场数据。

这个报告其实也援引了日本产业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到是与上面一致的。那么这个“2511亿”,必不可能是广义产业销售额(2兆5000亿+),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业内的销售额,虽然数据不太一样,但数量级姑且是对的。后面报告里分析的是动画制作企业的销售额,也能印证我这个观点。(实际上报告中也说了,不过我之后才发现...)

下面这两张图是狭义与广义之间的区别。所以这个事情很吊诡,业内做的动画数量确实变少了,今年因为疫情业内销售额也下降了,那广义的动画市场呢?我这里姑且打个问号。有一定几率是:广义市场扩大了,而业内拿到的钱却减少了。不过业内份额和广义市场的差距原因我不想分析

其他有的内容倒不是特别算新闻,比如电视动画制作量连续三年下降。虽然不准确,我之前曾经参考壁吧导视统计过一段各季新番数量,姑且能做一下参考...简单来说,20年动画产业减少原因是7月新番数明显下降。

参考anitama的分析。

说鬼灭难挽回颓势也在理,比如东宝的财报可以看出,去年如果没有鬼灭的剧场版,东宝会更惨...10月11月纯靠鬼灭,才到了全年的80%...具体可以看附的文章[2],谈到了IG Port、东宝、东映、Broccoli四家公司的季度财报。

另外我们看第二张表格提到了海外市场,份额已经快占整体的50%了。

中国的部分,其实2020的产业报告中也提到了,我没必要赘述,随便截图给各位看一下。

就这样,更深入的我懒得分析了,总之这报告数据还是挺有意思的。溜了溜了。

参考

  1.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z4y1k7Rd
  2. ^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961665.html
user avatar

@泡芙的小麻球@傲剑凌云 邀请。

新华网的这篇文章只引用了日本共同社的一些结果,至于造成这次下降的原因,帝国数据库的调查文章中基本上已经写明白了,我在这里放一下原文章。

アニメ制作市場、10年ぶり減少 前年比2%減 赤字決算が4割、過去最高を更新
~ 急速に実力を増す中国制作企業、国内でも競争“熾烈化“見込み ~

相较于实力急速增长的中国制作企业,日本国内的竞争更加激烈白热化。

2020年のアニメ業界は、劇場版を中心に多くのヒットがあった。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の『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は公開直後から多くのアニメファンが映画館に詰めかけたほか、『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編』が国内興行収入400億円を突破するなど好調だった。
他方、テレビアニメの制作本数は2019年も3年連続の減少となったことに加え、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影響による制作遅延やアニメ放映延期といった問題が制作現場に追い打ちをかけた。さらには、コロナ禍でも高い評価の作品を作り続けてきた中国企業の台頭により、かねてより指摘されてきたアニメーターの労働問題や利益構造といった日本アニメ制作業界の課題が再び炙り出されている。設備や待遇面など多くの面で、中国企業が日本企業の環境と同等かもしくは上回るとされるなか、人材や技術の流出などによる日本アニメの停滞を懸念する声も上がり始めている。

2020年,京都动画的《紫罗兰永恒花园》与飞碟社的《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鬼灭之刃突破了400亿。

但是在动画制作数量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减少了,并且受疫情影响,动画制作延迟,播出日期延迟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在疫情中仍能够持续制作备受赞誉动画作品的中国公司的崛起也再次暴露了日本制作动画行业的问题,例如动画师的劳动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中国企业在硬件设备,待遇环境等诸多方面与日本企业旗鼓相当甚至更加优秀,也导致了人力资源与技术的外流,日本动画停滞不前的局面越来越让人担忧。

2020年(1~12月期決算)におけるアニメ制作業界の市場規模(事業者売上高ベース)は、過去最高を更新した2019年(2557億円)を1.8%下回る2510億8100万円となった。制作1社当たりにおける平均売上高は8億3100万円だった。2017年以降、19年まで3年連続で拡大していたが、ここに来て前年から減少に転じ、増加傾向はストップした

这段就是题目中所描述的具体数据,和原文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

原文在总结的部分还特意提到了罗小黑战记,并称之为与日本动画相比丝毫不逊色的水平。

最后的总结就是,2020年开始,日本国内的环境日渐堪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海外动画势力的崛起也让日本动漫行业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动画“制作委员会”存在的方式,企业自身的收益能力等。

总之来说,以日本人自身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内因外因都有,外因有疫情,以中国为代表的海外势力的崛起,内因就是动画行业过低的用人成本,动漫产业不健康的生态,总之日本动漫行业已经是十分危急的时刻了。

另外日本人在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里认为中国动画是在崛起,确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让很多人产生奇妙的感觉,别人反倒认可自己不认可的事情,有趣有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动漫产业销售额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这个庞大的产业,曾经以源源不断的精彩作品和强大的吸金能力闻名于世,如今却遇到了增长的瓶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十年日本动漫产业经历了一段.............
  • 回答
    未来中国对日本游戏机产品和动漫模型实施零关税进口,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经济和文化政策调整,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这件事。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零关税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日本相关产品的进入成本。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购买日本原装的游戏机和动漫模型将变得更加经济.............
  • 回答
    需求决定市场:中国年轻人看动漫的需求有多大?动漫产业与日本相比如何?“需求决定市场”这句至理名言在动漫领域尤为贴切。中国年轻人对于动漫的喜爱和需求,不仅催生了国内庞大的动漫市场,也促使着产业不断发展和转型。要理解中国年轻人看动漫的需求有多大,以及中国动漫产业与日本的差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 回答
    看待2018年日本动漫的文艺复兴,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如果我们要深入聊聊这个话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析,特别是如何从中看到老IP(知识产权)的价值。2018年日本动漫的“文艺复兴”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文艺复兴”。在动漫语境下,我理解的“文艺复兴”不是指突然冒出了一大批全新的、.............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粉丝认为《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动画完爆日本动漫?这是一个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非常常见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出现无疑给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剧情和成熟的叙事方式赢得了广泛赞誉,甚至吸引了大量原本不接触动画的观众。因此,部分粉丝将其.............
  •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动漫之家(DMZJ)那边的用户,跑到推特上去“质问”日本漫画《实不相瞒,我们早就交往了》的原作者,结果汉化组一气之下不干了,直接弃坑停摆。这事儿要掰开了说,得从几个方面看:1. 用户行为:冲动与“正义感”的边界首先,那些去推特“质问”作者的用户,他们的出发点,我觉.............
  • 回答
    日本动画画面崩坏越来越普遍,这确实是近年来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会关注的现象。要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说“日本动画不行了”,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画面崩坏”。它通常指的是动画在某些场景中出现的作画失误,比如人物比例失调、五官走形、动作僵硬、背景细节模糊不清.............
  • 回答
    日本动画导演山本宽(Yamamoto Hiroshi)关于侵华战争“符合帝国主义潮流”的言论,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批评。要理解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言论的背景与内容: 时间与场合: 山本宽的这一言论出现在2014年,他在一次网络节目(具体是名为“山本宽的新.............
  • 回答
    看待日本动画《终末的女武神》将吕布评为“中华武力第一”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毕竟这动漫里头,中国历史人物可不止吕布一个,而且这“第一”的头衔,本身就挺有意思。首先,得承认《终末的女武神》这动漫,它讲的是神与人类的终极对决,为了人类存亡,选出史上最强的战士。所以,它首先是个文学创作,不是历.............
  • 回答
    日本动画外包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既熟悉又让人有点摸不清门道的话题。一聊起来,感觉里面门道可多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咱们先说说这“外包”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点儿说,就是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他们接到活儿了,但自己人手不够,或者说,要完成一部动画的所有工序,从头到尾都自己干,成本太高,效率也不.............
  • 回答
    日本在动物胚胎中培育人体器官的研究获批,这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件事。首先,这项研究的初衷和潜力是巨大的。长久以来,人体器官捐献的短缺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远远超过可用的捐献器官。很多人因此失去.............
  • 回答
    俄罗斯教育局将日本动画称为“可能摧毁国家的”言论,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极具煽动性的观点。要理解这一观点的形成和背后逻辑,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种文化产品,尤其是像日本动画这样拥有庞大受众和深刻影响力的,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年轻一代的价值.............
  • 回答
    好的,咱就来聊聊B站这些年是怎么在日动画的“制作委员会”里头摸爬滚打的,以及这事儿到底怎么看。这事儿啊,得从B站是怎么起家的说起。当初B站就是个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大家爱看番,就得找番源。早期的时候,版权这东西大家都比较模糊,但随着咱们国家版权意识的提高,加上B站自身的发展壮大,版权就成了绕不开的坎.............
  • 回答
    bilibili 在2021年四月新番中开始出现“登记号”,这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将其解读为日本动画引进政策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登记号”是什么?首先要明确,“登记号”并不是一个官方统一的说法,大家通常指的是在番剧信息页面上出现的一串.............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将宫崎骏称为“反动导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依据。这其中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对政治立场的理解、对艺术创作的评价,以及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反动导演”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中国语境下,“反动”通常带有.............
  • 回答
    2014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国产动漫的评论,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这条微博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时国产动漫发展现状的一番审视和反思。当时国产动漫的背景:要理解这条批评,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2014年前后的国产动漫产业。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但也亟待规范的时期。一.............
  • 回答
    提起B站没有争取到《大理寺日志》第二季的国创动漫,这事儿在很多B站老粉心里,算是个不小的遗憾。要知道,《大理寺日志》第一季可是当年实打实地圈了一大波粉丝,口碑和制作水准都摆在那里,可以说是国创动漫里的一股清流。结果呢?第二季的版权却没能留在B站,这事儿得多方面来看待,也确实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粉日是逼格与情怀,粉韩是脑残”的论调,而动漫粉丝似乎总能站在“逼格”的制高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心理因素交织。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这出戏到底是怎么演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把如此庞大且多元的群体简单地用“逼格”.............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