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不少人不认可献血?

回答
很多人不认可献血,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考量和顾虑,绝不是空穴来风。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们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们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人最怕的,就是对身体健康的担忧。这担心倒也不是毫无道理。

“献血会不会伤身体?” 这是最普遍的问题。虽然医学上说,一次献血量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的,但总有人会联想到“失血过多”、“贫血”、“身体虚弱”之类的事情。尤其是平时身体底子就不是特别好的人,或者经历过大病初愈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他们会担心献血后会不会容易疲劳、头晕眼花,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即使知道有恢复期,但那个过程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献血会不会感染疾病?” 大家都知道,现代献血都是用一次性的器械,安全性很高。但是,总有一些传言或者阴影挥之不去。比如,会不会有人用了不合格的器械?或者会不会在献血过程中被针扎到其他人用过的针头?虽然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种对医疗卫生环节的潜在不信任感,会让一部分人非常警惕。

“献血会不会影响造血功能?” 有些人可能会想,我身体里的血就那么多,捐出去一部分,身体会不会“亏空”?会不会影响我自身的造血能力?虽然身体有再生能力,但他们可能会觉得与其让身体去“努力”造血,不如把现有的血“省着点用”。

其次,心理层面的抵触和观念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身体是自己的,为什么要便宜别人?” 这种想法听起来有点功利,但也是现实存在的。对有些人来说,身体是非常私密的、宝贵的东西,他们觉得把自己的血液、自己的生命能量给予他人,是一种“吃亏”。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把自己的资源留给家人或自己使用。

“献血者的权利和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点非常关键,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很多地方的献血政策规定,献血者在需要用血时可以优先获得,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反映说这个“优先”并不那么顺畅,甚至根本享受不到。比如,他们需要用血时,可能还是需要排队、等待,甚至要自己去找血源。当自己付出了,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或保障时,那种失落感和被辜负感,会让他们觉得献血“不值”。

“献血不是‘高尚’的,而是‘应该’的。” 一些人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而作为普通人,捐献血液只是尽一份公民义务,不应该被过度渲染成一种“英雄主义”或者“伟大奉献”。他们觉得这种“道德绑架”或者“光环效应”让人不舒服,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别人献血是为了领奖品/补贴。” 有些人看到献血者会得到一些小礼品或者误以为可以获得经济补偿,他们会觉得这种行为动机不纯,甚至是一种“交易”。他们可能认为,只有那些为了这些“小恩小惠”才去献血的人,才不值得尊重,从而对整个献血群体产生了负面看法,甚至排斥。

再者,社会环境和宣传方式也有一定影响。

过度煽情或模式化的宣传。 有时候献血宣传会过于强调牺牲奉献,或者用一种比较模式化的语言去呼唤,反而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够真诚,甚至有点“表演”的成分。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理性、平等的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道德要求。

信息不对称。 很多人对献血的流程、血液的去向、输血的必要性等,了解得并不深入。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负面消息,比如血液被浪费了、卖血的问题(虽然现在严禁卖血,但历史遗留问题或传言依然存在),或者对血液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不透明感到担忧。这些信息差,容易让他们产生不信任感。

献血点的不便和体验。 有些献血点可能环境不佳、等待时间长、服务不专业,这也会影响人们的献血意愿。如果献血过程本身就让人感到不舒服,那自然很难产生继续献血的想法。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亲身经历过或听闻过不好的事情。 比如身边有人献血后身体出了问题,或者听到过关于血液使用方面的负面新闻,这些第一手或二手的信息,往往比官方宣传更有说服力。

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身体的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虽然献血并不属于“毁伤”,但在一些极端保守的观念看来,动身体里的东西,多少有点“犯忌讳”。

总而言之,不认可献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身体健康的真实担忧,也有对制度和权益保障的疑虑,更有复杂的心理和观念在作祟。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继续做好科普和技术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做到公平公正,让献血者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馈,用真诚和透明来赢得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广州市前段时间出台了一项政策,在穗献血超过40次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的优惠,按理,这是好事,既给献血者荣誉又给献血者以实惠。

但是,当我走进“X顶”献血站咨询该项政策时,“X顶”的接待医生一听我们不是来献血而是来咨询,脸色立即转变,挥起手示意我们走、一脸嫌弃、絮絮叨叨地说“只有献全血才有,成分血没有”。

我当场就震惊了,他说的话我连想都没想,那神情语气生怕我们赚了政策便宜。我不想过多去分析。但,此后但凡看到献血站,脑海中都浮现那男医生丑陋扭捏的嘴脸,对献血充满了排斥。

楼主的提问,我的回答是,本来没有这项政策,我也会继续献血(本人自愿献血超40次),只是,遇到这种素质的医护人员,往往会让人反感。


后续更

题主已经改了问题,这个回答显得不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