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还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因此一时手痒回答了这个问题,唐突了,还请见谅。
题主既然觉得时间不充裕,空闲不多,那么闲读书就未必算是一个好决定。这个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到底想从读书里得到什么?
题主的答案是“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并不是闲读名著,而是有目的地去“拆”。
人类的文学,就是在用各种各样的文字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当文字照进了现实,当主人公的境遇与我们过往生活的某个瞬间相契,这时候我们也就与书共鸣了。
也许语言文字并不相同,但人类藏在故事里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也许修辞技法各有千秋,但人类讲故事的方式却往往是相似的。
因此,在读书复盘的时候,我个人喜欢问四个问题:① 作者讲的故事是什么?②这个故事背后的道德前提是什么? ③ 作者是怎么安排故事的?④ 有哪些具体的地方很棒?他用了什么样的技巧?
其实很类似上学的时候做阅读题的方式:了解其思想,分析其技巧。
这样,就并不用局限于“中国文学”,或是“外国文学”,而是找到那些为人所交口称赞的经典作品。从短小精悍,字不过数千的短篇开始,慢慢过渡到长篇巨作。
关于故事结构拆解的具体的方法论的东西,我就不拾人牙慧了,在这里推荐一下好莱坞顾问Lisa Cron 的《你能写出好故事》以及电影剧作家Stanley D.William的《故事的道德前提》都是很好的教材类书籍,说得很明白,就是比较啰嗦(这也是西方类似书籍的通病)
与君共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