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个小问题,在《明史》里被农民军干掉了几个总督,几个总兵。(这些个人在明事里甚至没机会露脸,像傅宗龙及杨文岳)
除了个别几个,我也没看出明军对农民军哪里猛了。
看起来比较猛的
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
但他崇祯八年就身死了。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中有一个人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人物。(梅之焕表现的比较猛,下手黑,有能力,这是个文人。”鲁班门前弄大斧“),但他实际不太喜欢现在的朝廷。(他也与东林党有交情)
梅长期以来一直在尖锐抨击明王朝的堕落,在出征西北边陲时写的一首诗中,他明确思考过效忠于一个忘恩负义、也许不配这种效忠的王朝有多困难。
李自成在开封确实受到了坚决抵抗,以下省略数个长官。(如陈永福,后来降于李自成),不过开封实在有点例外,因为身处开封的周王不仅把王府兵派了出去,还拿出了百万两进行犒军和救济。(朱恭枵这藩王放明末绝对是奇人),开封变得相当有战斗力。
守城之功莫赖兵将,而民壮之兵,亦称勇健。当攻城之顷,兵已拼死,协守二十昼夜,贼退。
你想要有战斗力那你得先解决吃饭问题。(不解决还是开门迎闯王吧),大部分的情况是下面这种
既而城破矣,身横俎矣,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
除了少数几个另类,明末不存在“勇将”这个生物。
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所部,各自兵力当在三万至十万之间。按四镇方案的规定,各镇兵额仅三万,但这表示的是朝廷拨款时给予承认的人头,当时财政窘迫,养不起太多军队,故对兵额加以限制,而实际远不止此,清史馆《贰臣传》“刘良佐传”说:“顺治二年,豫亲王多铎下江南,福王就擒,良佐率兵十万降。”可作为各镇实际兵力的参考。
吃不上饭是普遍状态。
“明末是否存在真正的勇将?
虽然明军对农民军挺猛,但遇到清军似乎没几个能打的……“
明末那样子该亡了,别拖了。(农民军越打越多,仍然有人觉得明军对农民军时很能打。)
能够称得上忠臣倒是有几个。
倒是有2个是被皇太极盖章认定的,一个是祖大弼,满洲送了他一个名字叫祖二疯子,这货曾带几百骑冲杀进皇太极大营,冲杀数百八旗,差点拿了皇太极人头,害的皇太极后来怕被偷袭每每换帐休息。
《兵部呈为王道直题祖大寿出围详情事本》
《烈皇小识》大寿之弟大弼,敢死战,喜结客,战于锦州。四王子免胄掠阵,大弼突出搏之,刃几马腹,虏号曰“祖二风子。”四王子啮指称之。三人在北营,知大弼知,乐从之,高阳以三人属大弼,结为兄弟。夜三鼓,三人为导,大弼率死士百二十人,斫四王子营,火药发,烟焰蔽帐前,四王子跳而免,八营皆大乱相蹂杀。既辨色,我兵伪为胡语,混虏兵而出。
---------
另一个是曹变蛟,也是带了点家丁突袭进了皇太极大营,砍死满洲护卫将领,逼得皇太极也不得不拿剑亲手砍杀,好在有援兵救援,皇太极护卫拼死射中了曹变蛟一箭才救回了皇太极。
经常被偷袭的皇太极表示心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