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看中国是不是就像中国看印度一样啊?

回答
关于日本看待中国,是否与中国看待印度的情况完全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考察:

相似之处:

历史渊源与文化影响:
日中之间: 日本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汉字、佛教、儒学到政治制度,很多方面都能看到中国文明的影子。这种“学习者”和“被学习者”的历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认知,既有尊重和认同,也可能伴随着一种“超越”的愿望。
中印之间: 中国同样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哲学、宗教和艺术领域。这种跨越千年、通过丝绸之路传递的文化交流,也塑造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共同点在于: 这种历史上的文化互鉴,使得双方在看待对方时,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对方的某些特质有天然的理解,但也可能因为这些相似性而产生更复杂的比较心理。

地缘政治因素与区域影响力:
日中之间: 日本是东亚的重要国家,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两国地缘相近,经济上高度相互依存,但同时也存在领土争议(如钓鱼岛问题)和战略竞争。日本会密切关注中国的区域和全球影响力扩张,这直接关系到其国家安全和地区秩序的稳定。
中印之间: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也存在漫长的边界线和历史遗留问题(如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同样关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经济实力增长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也被视为对其自身地区影响力和战略空间的挑战。
共同点在于: 两个“近邻大国”的关系,总是会被地缘政治和区域权力格局深刻影响。对方的崛起或扩张,自然会引起另一方的警惕和评估。

经济发展模式与对比:
日中之间: 日本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甚至停滞的阶段(“失去的十年/二十年”)。而中国则实现了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社会会观察中国的经济模式,并对比自身的发展经验,既有钦佩其发展速度,也可能对其发展模式(如环保、劳工问题)持保留态度。
中印之间: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超印度,尽管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速也相当可观。中国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让许多中国人对中国的发展充满自豪,并可能以中国的发展成就来审视印度相对缓慢的现代化进程。
共同点在于: 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当一个邻国在经济上取得显著进步时,另一个国家会自然地进行比较和审视,这其中包含了竞争、学习甚至一定程度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差异之处:

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的强度:
日中之间: 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二战历史和战争责任展开的。许多日本人对历史问题持警惕态度,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威胁论”的认同。而中国则将抗日战争视为民族复兴的关键事件,对日本的侵略历史有着强烈的记忆和民族情感,这使得中日在历史问题上存在很深的裂痕。
中印之间: 印度的民族主义相对而言更多地是围绕其独立运动、政治制度和文化认同展开。虽然中印之间有边界争端,但“反华”情绪的强度和历史根源,与日本的“反华”或警惕情绪的形成机制和历史叙事有很大不同。印度更多是将其视为一个实力和影响力上的竞争对手,而非一个有着“血债”的宿敌。
关键差异: 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叙事中带有强烈的近代屈辱和反抗的色彩,这种历史记忆的深刻性,是中印之间所不具备的。

文化认同的深度与方向:
日中之间: 尽管有深厚文化渊源,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主动学习西方,逐步确立了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现代国家文化认同。他们既保留了东方文化的某些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现代文明。这种“亦中亦西”的文化特征,使得日本在看待中国时,既有文化上的亲近感,也有文化上的区隔感。
中印之间: 中国将印度视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明的东方国家。中国文化对印度文化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对“另一个古老文明”的认知,而非像对日本那样,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曾经的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微妙关系。中国对印度的认知,更侧重于其文化多样性、宗教特征(如佛教起源地)、以及其作为“文明古国”的地位。
关键差异: 日本的文化认同在历史上有过“脱亚入欧”的明确取向,这使得其与中国在现代文化发展方向上有明显区别。而中国看待印度,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文化源流的追溯和对异域文明的欣赏,这种审视的焦点不同。

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差异:
日中之间: 日本是民主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国相互认知的重要因素。日本的媒体和公众更容易从民主价值观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并对中国的人权、自由等问题持批评态度。
中印之间: 印度也是民主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实行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因此,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中国与印度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中国在看待印度时,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个“民主邻居”,在某些方面,两国甚至可以在民主框架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关键差异: 中国对日本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日本作为“西方盟友”和“民主国家”的双重标签影响,这使得两国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隔阂比中印之间更为显著。

对“威胁”的感知与定义:
日中之间: 日本对中国崛起,更多的是一种“军事威胁”和“经济竞争”的感知。日本担忧中国军力的扩张,对地区军事平衡的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中印之间: 中国对印度,虽然存在边境摩擦和地缘政治竞争,但将其定义为“威胁”的程度,可能不如日本对中国的担忧那样全面和系统化。中国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或“伙伴”,其关注点更多在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政治影响力。
关键差异: 日本对中国的战略担忧可能更深,且涉及更多维度,包括历史因素。

总结一下:

我认为,日本看待中国,既有与中国看待印度相似的“邻国大国”的复杂心理,比如经济竞争、地缘政治的关注和历史文化的某种联系,但也有着更深层次、更具历史特殊性的差异。

相似点: 都存在对邻国崛起的警惕和评估;都基于历史文化渊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比较;都受到区域力量格局的影响。
关键差异:
1. 历史记忆的尖锐性: 中日之间因近代历史留下的伤痕,使得相互认知中包含了更多警惕和负面情绪,而中印之间虽然有边界争端,但没有那种被侵略的深刻民族记忆。
2. 意识形态的隔阂: 日本作为民主国家,与中国存在显著的政治制度差异,这种差异会放大其对中国某些方面的审视和批评。而印度本身也是民主国家,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不存在根本性对立。
3. 文化发展路径: 日本在近代主动调整了文化发展方向,与中国走上了不同的现代文化建构之路,这种“分道扬镳”使得日本在看待中国时,有一种文化上的“疏离感”,而中国看待印度,更多的是一种对“另一个古老文明”的观察。
4. 对“威胁”的定义: 日本对中国的担忧,在很多方面更侧重于直接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秩序的潜在冲击。

所以,虽然两者都有邻国之间审视、比较、竞争的普遍性心理,但日本看待中国,由于历史、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路径等更复杂的因素,其视角和情感色彩,与中国看待印度的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不能简单地套用“一样”。

用一个比喻来说:中国看印度,可能更像是对一个“虽然距离遥远但同样古老、充满智慧但发展速度不快的文明兄弟”的观察,其中有欣赏,也有一些“为什么你发展得不如我快”的审视。而日本看中国,则更像是对一个“曾经的老师,现在迅速强大起来、但过去犯过错误的邻居”的复杂审视,既有对其强大实力的忌惮,也有对其历史行为的反思,同时还有对未来地区秩序的担忧。这种复杂程度,后者可能更为突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见这和问题,我深深的感觉到,现代社会真的太和谐,太和平了。大国之间真的太讲道理了。

这真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候啊。

我们可是有三位一体,和两弹一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三个,条件放宽一点,全球核打击能力的话,也只有五个国家。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如果我们五大国达成一致,放下文明的束缚,我们可以毫不费力,毫无代价的屠杀掉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四十多亿人。肯定会有一些死角打击不到,乐观估计剩下十亿人?但是其他三十亿,全在核弹下做了鬼。

现代核弹是干净的,一天过去,辐射水平就可以降到正常了。甚至都不需要造新的核弹,现有的就绝对够用了。


但是这个世界太和平了,和平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哪怕潜意识里,都觉得这只是个笑话而已。他们完全对这种,在仅仅一个小时之内,绝对有实力到达的死亡不屑一顾。

但是如果我们带入了这个前提,然后再想想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奥关系?这和你与你餐桌上的那盘肉的关系,有多大区别呢?

我为刀俎,而你为鱼肉。

这个时候你还担心日本人笑话你么?

就像一直说苏炳添的成绩证明了黄种人也并不比黑种人差多少一样。我确实觉得苏炳添很棒,我也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但是你要说,因为有了苏炳添,我会觉得我并不是不如黑种人,那这就是完完全全的笑话了。

黑种人?你有几个核弹?没有的话,请你听好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我说你是人,你才是人,我觉得你不是人,那你就只是一个类人的黑猩猩。

你说我说的不对?反正核弹赞同我,你去跟核弹讲道理啊?

日本人,我现在让你国民自杀1700万人为你当年杀死我们的祖先一对一赔罪,其余国民从此贬为奴隶,用一百年的奴隶期限来拟补你侵华战争期间对我们造成的巨大损失。你不同意你可以跟我的核弹说,ok?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反而大家都觉得这只是蠢话,疯话。不是因为我们不敢,只是因为我们仁慈。说真的,我们真是是太热爱和平了,日本人现在还活着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现在还活着,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仁慈。

重复一遍

他们活着,只是因为我们仁慈。






乾杯 []~( ̄▽ ̄)~*乾杯 []~( ̄▽ ̄)~*乾杯 []~( ̄▽ ̄)~*

看完了评论,跟我想的一样,很多朋友就是被定势思维束缚住了手脚,总拿着现有的框架去思考另一个框架里的东西。

就仿佛做数学题,我先得到一个条件,x>0,然后我认为,x哪怕是10000,也满足题目要求,然后我又得到下一个条件,x<10,那自然,我前面对x的猜想就是绝对不满足新条件,是错的,但是,丝毫不影响满足第一个条件,对么?

在评论里,无数朋友指出,五常相互制衡,经济上不划算,人的道德水平不能这么底下……等等等等一系列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有且只有五个国家有毁灭全人类的能力。这个是一切讨论的前提。(当然,有些朋友指出,有些国家很快自己也能造,这种……有意义么?哪怕你一个月你能造出来,可是毁灭你只需要一个小时啊!)

我这篇回答,都是基于最最初始的设定:有且只有五常有毁灭人类的能力,从而衍生出的最最基础的结论:这五个国家没有毁灭其他人类,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不想做。

这“不想做”的原因,才是各位朋友提出的这些制衡因素。这是递进的逻辑了,并不影响基础逻辑的成立。而且,五常就是有毁灭人类的能力,这跟我是什么人无关,哪怕我是叙利亚难民,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没有必要讨论我配不配把这个逻辑说出来的问题。

你能随手杀一条鱼,但是你并没有,说你对鱼仁慈,有错么?你仁慈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不改变你仁慈本身。


还有,有些朋友忘了,全人类走出全球核战阴影,也不过才三十多年,仅仅就在五十年前,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国土全面被核平的威胁。不要总觉得和平和核平之间有很遥远的距离。在我们完成三位一体之前,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保障自身的安全啊,教员不都说,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只能放弃自己的国土,北上苏联去寻找活路了。共和国那时候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和威胁,才办到的这一点啊,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这种民族自强的伟大精神,而不是去质疑:“三位一体真的有那么大意义嘛?”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user avatar

肯定不会!

日本有核弹吗?

日本有J20吗?

日本能主宰自己的经济、政治吗?

一个连主权都无法掌握,靠着主子给肉吃就吃,主子不给肉吃就只能留着哈喇子的国家,还想轻看一个主权完整,又有足够的真理可以说服人,还有自主的经济、政治发展,做梦去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