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寿光号称「全国最小的山」的静山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
静山,这座位于山东寿光,被誉为“全国最小的山”,其形成过程充满了地质演化的痕迹,并非自然鬼斧神工的突然造就,而是漫长岁月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弄明白静山为何如此“袖珍”,我们得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探寻这片土地曾经的面貌。

首先,要理解静山的形成,就必须先了解它所在的地理环境。寿光地处鲁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海拔不高,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在这样一个广阔而低洼的地带,突然出现一座“山”,本身就是一件颇为奇特的事情。这种平原地区的“山”,绝大多数并非由板块挤压形成的高大山脉,而是由其他地质作用堆积、抬升而成的。

静山的形成,最核心的因素可以追溯到古代河流的变迁与堆积。寿光地区历史上曾是黄河故道的一部分,或者说,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它都受到过大江大河的影响。这些河流在漫长的岁月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砾石和其他沉积物,并在其蜿蜒流淌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河床附近堆积。

想象一下,数千年乃至万年前,一条古老的河流在此穿行。当河水流速减缓时,它便会将携带的泥沙、石子等卸载下来,日积月累,这些沉积物就会逐渐堆高,形成一个小小的隆起。而河流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道,原有的河道逐渐被废弃,但那些堆积起来的泥沙,却会顽固地留下来,成为地貌的一部分。

静山很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古河道遗留下来的沉积物堆积体。河流在某个时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地壳轻微的抬升或沉降导致河道改变)而发生了改道。原先的河道被遗弃后,其下游或拐弯处,因为水流在此处相对平缓,沉积作用更为显著,堆积的物质也更为厚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堆积物经历了风化、侵蚀,但因为其物质相对坚硬,或者被其他物质包裹,最终在地表上留下了一个低矮的凸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静山。

除了河流的堆积作用,地质构造的轻微抬升也可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虽然寿光地区整体地势平坦,但也不能排除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存在过一些局部的、微弱的地壳运动。这些运动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地面发生轻微的抬升或拗曲。如果静山的形成恰好发生在这样一个轻微抬升的构造区域,那么原本由河流堆积形成的低隆,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固”和“抬升”,使其在平坦的地表上更加显眼。

另外,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对静山的“形成”或“维持”起到了作用。在古代,人们可能会将一些修筑工程的废料、生活垃圾或者祭祀的土石等堆积在某个特定的地点,久而久之,也可能形成一个小小的“山丘”。然而,对于静山这样被冠以“全国最小的山”的称号,其主要成因更倾向于自然的地质过程,人类活动可能只是在后期对其形态或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为了维护其“山”的地位而进行过修缮。

具体到静山,它被描述为“极小”,例如有说法称其“周长仅20余米,高不足2米”,这正是其特殊性的体现。这种极小的规模,恰恰说明了它并非大规模地质运动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由局部、集中的沉积过程所造就,并且可能伴随着长期的风化剥蚀。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高大的山体会逐渐被夷平,而像静山这样原本就很小的堆积物,其“山”的形态更容易被保留下来,或者说,它在风化侵蚀过程中被“雕刻”得更加精致,反而突显了其“小”的特点。

总结来说,寿光静山的形成,更可能是一个古老河道沉积物堆积的遗迹,加上微弱的地壳构造抬升,并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最终形成的。它并非那种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巍峨高山,而是大地在漫长岁月中,用一种极其“吝啬”的方式,在平原上留下的一处地质印记,诉说着河流的过去和地表的缓慢变迁。它之所以被称为“全国最小的山”,正是因为其规模之小,在众多的山体之中显得尤为突出,成为一种地质奇观,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背后那段不为人知的漫长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9.12补充:

两位大神,你们的回答不见了。 @知乎小管家

==============下面是2018.3.28的原始回复===================

实名反对云舞空城Geoaggies的回答

对于静山来说,不能百分百确定为潜山。更可能是冰川漂砾。

先上图(图片出处见水印,地图截图为google地图,所有图片均为公开图片,不含保密内容,高清大图请点击放大后查看,如放大后仍看不清,请下载查看)


第一个原因是,有不同的记录以不同的口气都提到同一件事

一个记录说,在他的南边和北边,附近村民说,勘探的分别打了几十米的机井,但是未曾找到它的根。另一个纪录说,据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地质队曾经在此山东南面和西北面分别钻地探矿打井,资料表明这里的土层深达六七百米。按石质来说,静山是变质岩,以一米左右的直径而言,不能形成笔直且过百米高的岩壁。上图笔直百米的山峰顶部面积是七百多平米。诸位可以看到,即使是黄山的火成岩飞来(峰)石,向下变大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原因是地图来说,这个位置周边数公里没有山峰露头。按变质岩山峰的风化规律来说,在靠近南方大面积山区的方向上,从低到高分布,应该有露头。

第三个原因是纪国遗址距离此处不远,现在还能看见城墙和点将台遗迹,并未(或沉降)被黄河泥沙淹没,所以(或沉降)被黄河淹没一说不成立。(鲁西隆起新生代以来是隆起的,寿光没找到公开文献是不是沉降)

第四个原因是东南方两百多公里就是青岛崂山冰川遗址群。同一纬度同一气候条件的沂山有冰川也正常。寿安有沂山的冰川遗址也正常。

下面是上传地质图和水文图后的补充:

第五个原因是从地质图上看,这个地点距离最近的火成岩露头(岩浆岩、超基性岩等)也有三十公里。而且从地下水埋藏深度图看这是个山口的三角洲。

第六个原因是从水文地质图看,南方与青岛同纬度的地方临朐县,是个明显的凹进,或为冰盆(有文献指出此处或为陆相火山断陷盆地,形成较早,但不能排除冰盆的可能性)。凹进区的顶部就是沂山(变质岩,节理发育,常见大块巨石。该区域既有早期海盆火山活动与后期陆相火山活动,也有反复的地幔柱活动导致岩浆侵入,附近蒙山地区沿断裂带岩浆侵入,形成金刚石矿,83年发现“蒙山I号钻”,重119.01克拉),海拔1032,与崂山的高度与纬度都非常接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